印度尼西亚养牛产业?竹炭产业背景是什么

印度尼西亚养牛产业?竹炭产业背景是什么

大家好,关于印度尼西亚养牛产业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竹炭产业背景是什么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竹炭产业背景是什么

竹炭产业背景是什么

随着有机农业的发展,日本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广泛进行了木醋木炭的研究、开发利用,随后日本的农业逐步进入了可持续耕作的时代,有机栽培成为农业发展的中心。随着经济的增长,农业中所用材料及其人力费用都持续高涨,而农业持续发展急需一些更低廉而有效的材料。竹醋竹炭的有效成分远远高于木醋木炭,日本南部80年代末加强了对竹醋竹炭的研究开发,应用领域也拓展到了化工、环保、医疗卫生等方面,他们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如南部某县境内的两家公司都先后建立了大型的竹炭.竹醋生产工厂,并通过各种途径推进竹炭.竹醋系列产品在农业及家庭生活中的实用化。在日本西部的大阪等地,还生产出了对治疗毛囊炎有特效的竹醋系列化妆品并付渚于邮购。福冈县农业试验场还进行了将木炭.木醋和竹炭.竹醋用于草莓、茄子、仙客来的栽培和林木育苗之中,取得了突出的进展。但是由于日本的人力费用依然居高不下,加之日本的竹类资源非常少(日本全国竹林面积为12万公顷,还不到湖南省竹林面积的5分之1),这一进程受到了阻碍。90年代以后,日本的竹炭竹醋商品生产逐渐由日本的商家(或生产者兼商家)传入中国的浙江、福建等部分沿海竹林资源丰富的地区,然后将所生产的产品进口到本国(日本),台湾、韩国等地的商人也加入其中炒作,使得中国烧炭业迎来了一个不小的竹炭热潮。但是所采用的技术依然停留在土窑烧木炭的原始水平上,产品得率低、副产品(竹醋等)的浪费很大,且技术独占、未被广泛推广。

1996年前后,印度尼西亚也在日本的一些老年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逐步推广木炭和木醋的利用技术,并开发了部分产品。

1998年以后,马来西亚政府也聘请日本京都大学著名教授野村隆哉先生指导油棕杆材和竹材的利用项目,在使用炭化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竹炭竹醋的新功能研究方面,大量的研究开发者把视野投向了生物工程、材料产业和环保(保健)等方面,有相当多的著名学者从长沙马王堆墓葬木炭事例中受到启示,发现了许多植物性炭素物质的新特性(远红外线功能、半导体功能、微生物共存/抑制功能等)。

在国际竹藤组织(InternationalNetworkofBamboo&Rattan;INBAR)的推介下,一些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热带地区也开始种植竹林、并引进竹炭竹醋加工技术,例如科斯塔利加、咖纳等地区。另外,澳大利亚的部分厂家也在关注竹炭人造板的发展。

我国竹醋竹炭开发技术的起步较晚,1995年1月由江新喜博士主持在江西省永丰县首次试生产出竹醋液,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之首。自此以来江博士在任中南林学院商学研究所所长和创立株洲开发区大智新型建筑材料研究所期间,又组织系统性的研究开发,取得了20余个项目的初步成果(见附件二),其业绩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另外,浙江、福建、广西等地的有关研究机构和生产单位也从1999年前后开始探索该类技术的应用方法,尚属于初步阶段。1999年10月中国竹子文化节(湖南益阳)期间,只有部分初步产品参展,而大智新型建筑材料研究所(江博士为法人代表)推出的竹醋竹炭系列产品样品则受到国内外有关人士的注目;之后每年的中国竹子文化节上都有竹炭竹醋的开发产品参展。全国从事竹炭竹醋生产、经营的业者也逐渐增加,生产的产量和品种急剧增多,据初步估算我国现在的竹炭年出口量约为20000吨,出口品种超过150种,实际生产量约为30000吨前后。从数量上看,似乎呈供过于求的趋势,但实际问题是由于我国竹炭生产者之间的协调性及市场把握性等机制方面存在缺陷所致。第一是市场对象过于单一,仅限于日本,且大多数是受控于日本商家或生产者。第二是与高科技无缘、技术水准偏低,高附加价值、有竞争力的产品少。第三是缺乏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规划,生产者规模相对零散和单打一,具有小生产者的典型特征,抗风险能力差,一遇市场波动就会抛售。第四是没有开拓本来前景广阔的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对竹炭竹醋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其背景:一是在于地球环保运动的影响(竹林生长快、生态作用大;竹材产品所具有的环境及保健性能良好),二是在于木炭木醋的生产量日益受到限制、且竹炭竹醋的功能高过木炭木醋的认识,三是在于竹炭竹醋产品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缘故。仅以日本市场为例,日本国到去年止每年产木炭量为360万吨,今后随着人工成本的上涨和森林资源保护要求的高涨,其国内木炭的生产将被减产,代之其所不足的部分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从中国进口竹炭,且竹炭所具有的优异功能倍受日本国民的亲睐。

我国国内市场尽管亟待开拓,但也有浙江、福建、广西、湖南等省区的企业率先利用竹炭竹醋,主要用于化工、农业、建材、食品等生产领域。其中广西桂林地区用于水稻、蔬菜、茶叶的有机栽培中,取得了良好的实绩。外国专家建议,中国有世界第一数量的养猪和养牛,如果把竹醋用于牲畜防病和消臭当中,中国就是一个最大的市场。采用木材热解技术对竹材加工剩余物进行干馏,可以得到四大类产品,即:竹炭、竹醋、竹焦油、和竹煤气。以干燥原料重量为计算基准,炭的得率约为20~30%、竹醋及竹焦油约为50%、竹煤气为15~20%、废弃气体约为10%左右。在稳定的生产工艺下,以竹炭、竹醋、竹焦油为原料,可以制造出用于农业、化工、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系列产品,竹煤气则可以直接作为气体燃料。

澳大利亚的农业是区域专门化生产吗

澳大利亚的农业是区域专门化生产吗

是的澳大利亚一些主要农产品状况:1.谷物。澳大利亚的谷物分冬季作物和夏季作物两类。冬季作物包括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与其轮作的有油菜籽、羽扇豆等。夏季作物包括稻米、玉米和高粱等。在澳北部,稻米可产两季。小麦是澳大利亚产量最高的谷物。主要小麦种植带横贯昆州中部、新州、维州、南澳以及西澳地区。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三大小麦出口国,2001~2002年度出口小麦1640.6万吨,占世界小麦贸易总量的16%。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和日本,是澳大利亚小麦的最大出口市场。燕麦是澳大利亚传统的温带农作物。如今经过改良的品种使燕麦可以在更广泛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新州是燕麦的最大产地,西澳和维州分居二、三位。2001~2002年度澳大利亚出口燕麦19万吨。大麦在澳大利亚主要用作麦芽供应酿酒业,在一些地区丰收时也将其作为饲料使用。一般情况下,大麦与小麦、燕麦及牧草进行轮种。南澳是大麦的最大产地。高粱在澳大利亚属于夏季作物。昆州为主要产区,占澳大利亚高粱总收成的一半以上。2001~2002年度高梁出口42万吨。大米在澳大利亚几乎全部种植在新州。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中国香港、中东、新西兰、斐济等是澳大利亚稻米的主要出口市场。2.棉花。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的主要产棉国,也是全球皮棉出口大国。澳大利亚生产的棉花90%出口国际市场,主要出口对象为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和泰国等。棉花主要种植在新州。近几年来棉花的产量产值迅猛增长,使其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农作物,仅次于小麦。3.油料。澳大利亚生产的油料主要有油菜籽、葵花籽、大豆、红花籽和亚麻籽等。葵花籽和大豆是夏季作物,其他为冬季作物。近十多年来,油菜籽迅速发展成为澳大利亚的主要油料作物。4.蔗糖。澳大利亚甘蔗的商业性种植主要在东部海岸,昆州是主要产地,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5%。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糖出口大国,糖产量的大部分出口海外市场,主要为加拿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5.牛羊和肉类。牛在澳大利亚各州都有牧养,奶牛主要在南部和沿海地区,肉牛主要在昆州和新州。2001~2002年度,澳大利亚牛的总数为2774万头;羊只存栏数为1.11亿只,羊的放养经常与养牛和谷物种植混合进行,一些地区的农场主则专门从事羔羊养殖。同年,澳大利亚的屠宰生产肉类总产值为112.6亿澳元,鲜肉产量达313万吨,鲜肉出口为183.5万吨,肉类和活牛羊出口总值为65.5亿澳元。虽然澳大利亚的牛肉生产仅占世界产量的3.9%,但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国。6.乳品业。乳品业是澳大利亚的重要农业部门,继小麦和牛肉生产之后产值居第三位。2001~2002年度乳晶业出口总值达31.8亿澳元。7.羊毛。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2001~2002年度,澳大利亚羊毛产量为60.7万吨,对华出口羊毛达27.2万吨,也就是说占当年羊毛产量的44.8%输往中国,羊毛对华出口总值达14.5亿澳元。羊毛是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传统大宗商品,中国市场强劲需求是澳羊毛业的重要支撑力。8.蔬菜、水果等园艺业。园艺业在澳大利亚农业中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目前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澳大利亚出产多种水果,既有菠萝、芒果和木瓜等热带水果,又有苹果、橙子、梨、核果和浆果等温带水果。2001~2002年度,澳大利亚园艺产品出口达7.9亿澳元。二、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特色由于其自然条件、社会制度、经济技术、劳动力等条件,以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澳大利亚农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粗放与集约并存,土地单产较低,劳动生产率很高。澳大利亚是个地多人少、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发展农业不是靠人力投入的增加,而是靠土地的增加和现代技术的应用及科学管理。澳大利亚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的土地面积,在农业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农场规模比较大。即使在灌溉区的集约种植业,最小的农场面积也有50公顷左右。干旱区粗放牧场每个平均占地高达5万公顷。牧场平均规模约3万公顷,比美国牧场大十多倍。每个农牧业劳动力负担土地约1200多公顷。在农业用地中,90%左右是粗放的天然牧场经营。因此与世界其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澳大利亚农业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和载畜量都比较低,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澳大利亚畜牧业劳动生产力高的基本原因是大规模放牧式饲养,低的土地产出率却造就了高的劳动生产率。生产的专业化也是澳大利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2001~2002年度,澳大利亚每个农业劳动力(不包括渔业林业和农业服务人员)人均饲养270只羊、76头牛,人均生产小麦65吨、大麦34吨、高粱148吨、大米3.3吨、油料7.8吨、糖原料13吨、皮棉1.8吨、羊毛1.6吨、鲜奶29580公升,等等。2001~2002年度,全国农业劳动力人均GDP高达63150澳元,劳动生产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农业商品率高、外向化程度高,农业受国际市场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并且,由于澳大利亚人少、国内消费市场容量就小,而农产品品种较多、产品量大,农产品不得不主要依赖出口,国际市场成为澳大利亚农产品生产的主要目标。澳大利亚常年农产品出口量约占农产品产量的75%。2001~2002年度农产品出口总值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81.5%。因此,澳大利亚农业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外向型。近年来澳大利亚越来越重视亚洲市场,出口产品重点已从传统的欧洲市场转向近邻的亚洲市场。同时,澳大利亚农业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当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价格好时,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上升幅度就大,否则相反。另一方面,澳大利亚人少地多,农地收成受自然条件影响也较大。特别是澳大利亚水资源比较短缺,凡遇干旱年份,农业生产便大幅度下降。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影响,澳大利亚农业生产年际水平不稳定,农业收成变化幅度较大。3.农业信息化程度高。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电脑网络普及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网络“电子市场”’向农民提供市场价格、需求量、产品种类等信息,还向农民提供一种叫作“合同决定管理”的网络设施,使农民能未雨绸缪,及早给自己的产品定位、定价。原来畜产品出口多通过中间商和代理商,自从有了远程网络,越来越多的牧民直接做起“出口生意”,减少了流通环节,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上更具有竞争力。澳大利亚的网上咨询业比较发达,不仅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也为自己的咨询服务承担法律赔偿责任。有的农场主索性在网上常年聘一位市场顾问,随时从网上得到咨询服务。4.家庭农场占多数,农场呈现向大农场化发展趋势。澳大利亚的农场按其经营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农场主及其家庭成员为主从事生产的农场,称为“家庭农场”;另一类是由农场主雇工为主从事生产的农场。大多数农场为家庭牧场。家庭农场一般都拥有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并得到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而且经营也比较灵活。在澳大利亚,按农场的生产规模可分为三种类型:(1)小型农场,经营土地较少,一般为150~200公顷;(2)中型农场,经营土地一般在300~800公顷;(3)大型农场,经营土地在1000公顷或数千甚至数万公顷。虽然大型农场的比重很小,但占农场数3%的大农场却占农业用地的3/4。小型农场与大中型农场相比,相对耗费大、生产成本高、承受经济风险能力低。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政府利用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减免税收等办法鼓励前景不佳的小农场主放弃土地改行谋生。如,前些年政府向准备离开农业的劳动者提供贷款,资助其重新创业,对成功者贷款变为无偿赠与,对失败者再以7年为限偿还政府,以加速农业劳动力转移。所以,几十年来澳大利亚农场呈现向大农场化集中的趋势,农业经营单位数量在减少,不过近年来农场数量趋于稳定并略有增加。5.农业经营由混合向专业化发展,专业地带明显。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为混合农业发展模式。随着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经营规模扩大,农业高度商品化促进了高度专业化,出现了经营某一行业或生产某一类产品的农场,甚至出现了某些工艺专业化,即一个生产单位只完成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某一个环节。例如,肉牛生产中有的单位专门从事育肥,肉鸡和养猪生产中有高度专业分工。这种专业化的出现与自然条件的影响、产品国际化有着密切关系,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在地域上也出现了某些特定的作物带和畜牧带。如昆士兰州沿岸的甘蔗带、塔斯马尼亚州的苹果区、东南部的小麦带,以及绵羊南移、肉牛北迁的集中趋势等。6.农业由以畜牧业为主向畜牧业、种植业并举发展。在澳大利亚的农业中,以前畜牧业长期占主要地位,畜牧业与种植业的比例很多年保持在6:4、个别年份甚至达到7:3。但近30年来,种植业比例呈上升趋势。其中种植业生产中的小麦,作为农牧业单项产品的总产值和出口值,都超过了以前长期分别占第一、二位的羊毛和牛肉的总产值与出口值。

非洲的地理知识提纲

非洲的地理知识提纲

七、撒哈拉以南非洲

读图识记:

1.开普敦(气候);2.赤道穿过,好望角;3.高原、盆地、岛屿、海峡、湖波、东非大裂谷、刚果河

区域特征:

1.黑人的故乡

2.水能、矿产和动植物资源丰富

3.干旱和荒漠化严重,人口与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问题

4.殖民主义影响的恶果,经济改革(多样化、合作)

5.铜矿——刚果民主、赞比亚;金——南非、加纳;金刚石——刚果民主、南非;铀矿等

综合思考:

东非高原地处赤道附近,为什么没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八、欧洲西部

读图识记:

1.主要国家;2.群岛、岛屿、海峡、海域;3.北极圈;4.平原、山脉、河流、运河

5.北海石油和航运

区域特征:

1.海岸线曲折,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平原为主,冰川地形分布较广

2.人口稠密,人口老龄化

3.欧洲联盟(国家、总部、中央银行所在地、东扩)

4.南欧——葡萄、柑橘、无花果、油橄榄;荷兰——牛奶、花卉;挪威——石油、渔业;丹麦——乳畜;瑞典——铁、特种钢、木材加工;芬兰——木材加工;瑞士——钟表

综合思考: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九、欧洲东部和北亚

读图识记:

1.七国;2.亚欧分界线

区域特征:

地域广阔,北亚地广人稀,政治地图变迁

十、北美

读图识记:

1.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丹麦);2.北极圈、大洋、海湾;3.五大湖、密西西比河、尼亚加拉瀑布;4.城市群(带)

区域特征:

1.南北延伸的三大地形区

2.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英语为主要语言,居民构成复杂(欧洲、非洲移民后裔,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华人和华侨)

综合思考:

北美地形对气候产生了什么影响?

十一、拉丁美洲

读图识记:

1.范围(南美洲、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2.赤道,南、北回归线;3.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4.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水电站

区域特征:

1.地理位置重要

2.居民构成复杂(移民、土著、相互通婚);西班牙、葡萄牙文化影响大(习俗、文化、语言、宗教等)

3.复杂的地形(最大高原、平原),暖湿的气候,亚马孙河(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4.民族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快(墨西哥城)

5.资源、物产丰富:

墨西哥——石油、银;委内瑞拉——石油;智利——铜、硝石;巴西——铁;牙买加——铝土;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小麦、畜牧业;巴西和巴拉圭——伊泰普水电站;秘鲁渔场

玉米、咖啡、甘蔗、香蕉等重要产地

综合思考:

1.亚马孙流域与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上的差异及其原因。

2.巴拿马运河的最大受益国,其开通对世界贸易的重大作用?

十二、大洋洲

读图识记:

1.三大群岛、主要大陆、岛屿;2.赤道、南北回归线、日界线

区域特征:

1.地理位置重要(海上航线,空中航线,海底电缆)

2.岛国众多,热带、亚热带风光

3.瑙鲁面临磷矿资源枯竭,因气候变暖图瓦卢举国移民

三、埃及

读图识记:

1.地中海、红海、苏伊士运河(亚非分界线);2.尼罗河、纳赛尔水库和阿斯旺水坝

3.北回归线;4.金字塔、开罗(非洲第一大城市)、亚历山大(埃及最大海港)

自然地理:

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尼罗河定期泛滥淤积了肥沃土壤(青—埃塞俄比亚高原、白—东非高原)

经济:北非经济发达的国家

1.灌溉农业,绿色走廊——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世界重要长绒棉产区

2.经济支柱:旅游业(古埃及文化遗产、沙漠景观、尼罗河),苏伊士运河通行费,石油、纺织、食品和电力。

综合思考:

1.水坝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尼罗河对埃及经济的影响

四、德国

读图识记

1.北海、波罗的海、基尔运河

2.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多瑙—莱茵运河

3.三大地形区,自南向北依次为:巴伐利亚高原、中德山地、波德平原

4.柏林、汉堡(最大海港、造船中心)、波恩、法兰克福(最大航空港)、斯图加特、慕尼黑(新兴工业区中心)、鲁尔区(德最大工业区)

5.欧洲西部陆路交通十字路口

经济特征:

1.工业大国(仅次于美、日):四大经济支柱:机械、汽车、电子电气、化学,新兴工业:石油加工、航空航天,工业布局大分散小集中,新兴工业向南部发展,注重环境保护

2.农业的分布

3.贸易大国(仅次于美国):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仅煤炭和钾盐比较丰富,大量进口原料、出口高技术工业产品

综合思考:

1.比较德国与日本的经济特征?

2.鲁尔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五、俄罗斯

读图识记:

1.北冰洋、波罗的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里海(世界最大湖泊)、黑海

2.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乌拉尔山、高加索山

3.北极圈

4.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河流,世界最长内流河)、贝加尔湖(世界最深湖泊),自南向北流的三大河

5.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符拉迪沃斯托克、摩尔曼斯克、西伯利亚铁路

领土与居民: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多民族国家,3/4人口与经济集中在欧洲部分

自然环境:

1.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有寒带气候

2.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广

3.矿产丰富,天然气储量占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乌拉尔、秋明油田),矿产资源大部分分布在乌拉尔山以东

4.西伯利亚的河流结冰期长,不利于航运,有凌汛

经济:

1.工业基础好,重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突出,四大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2.农业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中南部,作物同我国东北,产量不稳定

3.工业、人口向乌拉尔山以东扩散、迁移

六、美国

读图识记:

1.两大洋、墨西哥湾、两个海外州

2.三大地形区(剖面图):落基山脉、密西西比河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五大湖、密西西比河——新奥尔良——墨西哥湾

3.大西洋沿岸(波、纽、费、华),五大湖沿岸(德、芝、底、布),大西洋沿岸(西、圣、洛、硅谷),南部(休、新)

4.主要农业带

经济:

1.现代化、地区专业化的农业:小麦、大豆、玉米等出口量世界首位

2.高度发达的工业,海外投资多,跨国公司遍布各大洲

3.进口原料、能源、轻工业品,出口高技术产品

4.三大工业区

工业区发展特点工业中心

东北部工业区(五大湖南岸和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世界著名工业区,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纽约:美国最大城市、海港、综合性工业中心、金融中心

芝加哥:第二大城市、最大钢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铁路枢纽

底特律:最大汽车工业中心

南部工业区(墨西哥湾沿岸等地)二战后工业迅速发展,条件优越的“阳光地带”石油、化学、宇航休斯敦:最大石油化学工业基地,航空航天研究中心

西部工业区(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等地)二战后兴起,资源丰富的“阳光地带”,航空、石油、电子洛杉矶:最大飞机制造中心,航天、电子、石油、电影

圣弗朗西斯科:港口、电子石油、农产品加工、华人集中,硅谷、

综合思考:

1.美国战后人口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移动的主要原因?

2.东北部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3.农业地区专业化的优点。

七、巴西

读图识记:

两大洋,南北两大地形,亚马孙河、伊泰普水电站,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经度西经30—75,赤道、南回归线

国土和居民:

1.拉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2.大部分位于热带,南北差异,9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带

3.为开发内陆地区迁都巴西利亚

经济:

1.经济发展较快,拉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2.优质铁矿、咖啡、甘蔗、可可、大豆等大量生产和出口

3.钢铁、汽车、飞机、造船工业

4.两大工业中心

综合思考:

1.亚马孙流域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2.热带雨林的破坏问题:环境价值;破坏原因——经济开发(跨国公司采伐,农牧民开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本区域,对全球)

八、澳大利亚

读图识记:

1.两大洋、塔斯马尼亚岛、大堡礁

2.经度(1100E—1550E)、纬度(100S—400S)、回归线

3.三大地形区(剖面图)、河流

4.四个主要城市

自然环境:

1.半环状分布{东部降水多的原因,中西部气候干旱的原因,盆地的自流井}

2.古老、珍奇动植物多

经济:

1.骑在养背上的国家:发展畜牧业的条件优越,养羊业:头数、羊毛、羊肉产量世界第一,养牛业、小麦生产,现代混合农业

2.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煤、铁、铝土、铀等矿产品大量生产和出口(西欧、日本、中国)

3.制造业:冶金、机械、纺织、食品、绵羊油

4.人口、城市、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

关于印度尼西亚养牛产业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