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养牛有什么规定?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什么农业

印尼养牛有什么规定?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什么农业

大家好,关于印尼养牛有什么规定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什么农业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什么农业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什么农业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它也是世界上农业最大的国家。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世界上农业最大的国家,希望能帮到你。

农业最大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全球咖啡种植面积最大——印度尼西亚

印尼咖啡种植面积为全球最大,但由于咖啡生产效率低,导致印尼咖啡产量在巴西和越南之后,仅居世界第三位。日前印尼咖啡加工与出口企业协会总主席伊尔凡表示,印尼咖啡种植面积达130万公顷,大大多于巴西(65万公顷)、越南(42万公顷)等主要种植国,但每公顷产量仅760公斤,比巴西(每公顷6—7吨)和越南(每公顷3—4吨)低了很多,极大影响了印尼咖啡产量。他表示,印尼咖啡生产潜力十分巨大,如能将每公顷产量提高至2吨以上,印尼有望超越越南和巴西,成为全球最大咖啡生产国。印尼农业部农园种植总司专家赫利表示,目前印尼政府仍苦于难以提高咖啡的生产能力,主要是很多咖啡树树龄较长,农业部提议通过种植新咖啡树提高产量。印尼主要生产罗布斯塔和阿拉比卡咖啡,罗布斯塔咖啡较受国内市场欢迎,阿拉比卡咖啡受国外市场青睐。据印尼农业部统计,印尼全国约有95.5万公顷种植园仍在生产,其中76万公顷用以培植罗布斯塔咖啡,19.5万公顷用于培植阿拉比卡咖啡。约92%的咖啡产量来自于个体种植咖啡农户,仅8%来自于国营农园。印尼共有190万农户以种植咖啡为生,2012年产量达74.8万吨,分别为14.8万吨阿拉比卡咖啡和60万吨罗布斯塔咖啡。

印度尼西亚的农业概况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2大棕榈油生产和出口国,对世界植物油市场价格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农业历来在印度尼西亚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全国经济全面发展,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强,农产品供应与需求形势不断好转。

1基本情况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群岛国家,属于热带气候,包括石油、矿藏、木材和农产品在内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2006年,全国人口为2.22亿,名列世界第4,其中近80%居住在爪哇和苏门答腊这2个岛上;88%的人信仰伊斯兰教;中高收入人群约为33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通用货币是卢比。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6年和2007年分别达到5.5%和6.1%。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法律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缺乏、腐败盛行等。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641美元;失业率为13%;人均支出384美元,其中53%用于食品消费。

农业一直在国内经济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30年前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目前,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45%。由于农场规模较小,农业生产属于劳动力密集型。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2大棕榈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对世界油籽价格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主要的农作物和农产品有:水稻、玉米、棕榈油、大豆、干椰子肉、橡胶、以及木薯。

全国现有约4700个大中型食品加工厂和77200个小型食品加工厂,食品加工业职工约为300万人,产值2005年为239亿美元;大中型食品加工厂约占全国食品加工职工总量的25%,占全国食品加工总产值的85%。食品支出约占公民总支出的53%。

2农业政策

印度尼西亚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自给率,以及稳定国家经济。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政府一直向农民提供多种农用物资(如:粮食作物种子和肥料)补贴、浇灌工程信贷等。政府还通过国家粮食后勤局(BULOG),对包括大米在内的基本食品实施严格控制。国家粮食后勤局负责确定大米等主要粮食的支持价格,进行干预性收购或销售,并且负责大米的进出口、储备和供应。2003年1月,国家粮食后勤局改名为“国家贸易公司”,接受财政部的监督,但基本职责不变。

为了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政府从1998年开始允许私营企业进口小麦,从而解除了国家粮食后勤局对小麦进口的控制。目前,私营企业可以自主进口小麦、大豆、玉米和糖。

3.粮油供需

3.1大米

大米是最主要的食用粮食,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年均水稻种植面积达到近1200万顷,占全部作物种植面积的50%以上。90%的水稻田具有浇灌设施。

由于水资源管理水平较低、灌溉设施较差、以及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大米生产增长速度较慢,长期以来不能满足消费需求。阻碍大米生产的最大原因,是农民拥有的土地面积非常小(人均不足0.5hm2)。为了鼓励大米生产,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例如提供特殊贷款,增加肥料和种子补贴,扩大种植面积等。

政府通过国家粮食后勤局(Bulog)储备约占国内消费总量5%的大米,向军队和偏远地区的民事人员提供大米口粮,在全国性灾难中提供援助,并且在必要时从事市场运作以稳定价格。国家粮食后勤局还继续实施“穷人大米补贴计划”,以保证国内每个贫困家庭每个月能够购买20kg价格为1000卢比/公斤的大米。2007年,国家粮食后勤局计划收购150万吨国产大米,收购价格为4000卢比/kg,相当于438美元/t;大米进口关税为450000卢比(49.3美元)/t。

过去5年中,年均大米产量为3370万吨,进口为180万吨,消费为3600万吨。2007年,水稻收获面积约为1160万公顷,稻谷单产约为4.5t/hm2,稻谷产量为5270万吨,大米产量为3400万吨,大米进口为160万吨,国内大米消费为3600万吨,年终大米库存为240万吨。

3.2小麦与面粉加工

由于经济稳定增长和收入不断提高,国内小麦消费量不断增长,2006年人均小麦消费量约为17kg。印度尼西亚不种植小麦,所需小麦全部依靠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在过去5a中,小麦进口年均为480万吨。2007/08年度,小麦进口估计为546万吨,国内消费为520万吨,年终库存为104万吨。目前,小麦进口关税为零,但是小麦面粉进口关税则为5%。

2007年,全国小麦面粉加工能力为20300t/d,加工能力实际利用率约为74%;小麦面粉产量为360万吨,比上年增长10%;小麦面粉进口为73万吨,比上年增长46%;小麦面粉消费总量的60%用于生产面条,30%用于生产面包和点心,10%用于家庭。小麦面粉分为3个等级,即高蛋白面粉(蛋白含量超过12%)、中蛋白面粉(蛋白含量为10%~11%)和低蛋白面粉(蛋白含量为8%~9%)。高蛋白面粉约占面粉总产量的75%,主要用于生产方便面和烘焙食品。2007年3月,小麦面粉批发价为93000-104000卢比/25kg,即相当于407~455.6美元/t。

全国小麦加工业主要由4家面粉公司所支配,这4家公司的年面粉产量约为300万吨,面粉提取率为70%~74%。全国最大的面粉公司是PTBogasari面粉公司,隶属于该国食品加工业巨头之一Indofood集团。PTBogasari面粉公司占据全国小麦面粉市场的70%,拥有2个面粉加工厂,分别位于雅加达和泗水。位于雅加达的面粉加工厂占地面积达到33hm2,是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加工厂;位于泗水的面粉加工厂占地面积为13hm2。这2个面粉加工厂的日均加工能力分别为10000t和5900t。第2大面粉公司是PTBerdikariSariUtama面粉公司,该公司拥有1家面粉加工厂,位于苏拉威西岛,日均加工能力为2900t,占据全国小麦面粉市场的8.5%。另外2个面粉公司分别为PTPanganmasIntipersada面粉公司和PTSribogaRaturaya面粉公司,日均加工能力分别为1000t和1500t,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

3.3玉米与饲料

玉米是第2大粮食作物,也是最主要的饲料生产原料。全国玉米消费总量的50%用于生产饲料,其余用于生产食品。由于政府强调自给,国内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玉米进口量现已减少50%。进口玉米主要用于生产鸡饲料;玉米进口关税为5%。过去5年中,年均玉米产量为620万吨,进口为110万吨,消费量为730万吨;2007/08年度,玉米收获面积约为340万公顷,单产为3.6t/hm2,产量为690万吨,进口为120万吨,国内消费为795万吨(其中饲用消费为405万吨),年终库存为60万吨。

家畜业主要由养鸡业和养牛业组成。2007年,禽肉产量约为122万吨,牛肉产量约为43万吨,猪肉产量约为18万吨,羊肉产量约为5万吨。过去5年中,牛肉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7%。

全国现有39家饲料加工公司,其中6家特大型公司占据全国饲料总产量的80%。2007年,混合饲料生产能力为1150万吨,实际产量约为783万吨;饲料生产原料包括405万吨玉米,5万吨小麦,以及218万吨蛋白粕。全国饲料消费总量的约78%用于养鸡,8%用于养猪,7%用于养鱼,其余则用于饲养牛和羊。饲料约占禽肉生产成本的60%。

3.4油籽业

国产油籽主要包括:棕榈仁、椰子仁、大豆和花生,其中棕榈仁和椰子仁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2007年,棕榈仁产量为480万吨,出口为11万吨;椰子仁产量为150万吨,出口为4万吨;大豆产量为78万吨,进口为160万吨;花生产量为115万吨,进口为17万吨。

印度尼西亚对大豆的需求一直比较强劲。国内所有阶层的消费者都将豆制品当作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政府制定了到2007年实现大豆自给的奋斗目标。由于气候不适合、生产成本高、种子质量低等原因,国内大豆产量始终难以提高,导致政府目标难以实现。国产大豆仅占国内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余所需大豆则依靠进口,其中90%以上来自美国。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近年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7年,棕榈油产量为1710万吨,出口为1100万吨,国内消费为629万吨,年终库存为110万吨。棕榈油国内消费过去主要用作烹饪油;由于政府近年来鼓励发展生物柴油,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棕榈油消费量2007年达到200万吨,分别比2006年和2005年增长1倍和3倍。棕榈油出口主要销往中国、印度、欧盟等。

2007年,棕榈仁油产量为199万吨,国内消费为75万吨,出口为125万吨(主要销往欧盟、印度、中国等),年终库存为10万吨;椰子油产量为90万吨,国内消费量为40万吨,出口为50万吨(主要销往欧盟、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年终库存为2万吨。

印度尼西亚农业发展的特点

印度尼西亚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特点是比较成功地改造了殖民地农业,实现了粮食自给。16世纪末,荷兰殖民者入侵,并于1800年成立殖民政府,实行“强迫种植制度”,迫使农民用最好的土地种植殖民政府指定的农作物,当时主要是咖啡、甘蔗、茶、烟草、胡椒等,并规定这类作物的种植面积至少占耕地总面积的1/5以上,实际上远高于此数。印度尼西亚成了向欧洲国家提供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基地。1870年,荷兰实行新殖民政策,废除上述制度,为外国资本到印度尼西亚经营大种植园提供方便条件,贫穷的农民为种植园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使外资经营的种植园不断扩展。殖民地经济结构破坏了原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国家经济依附于世界市场。

1945年独立时,印度尼西亚经济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农业发展缓慢。60年代末以来,政府采取引进国外资本和技术,鼓励国内外私人资本投资,积极开发自然资源和扩大对外贸易等措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也促使农业较快发展。在“一五”计划时期,建设重点是农业、林业和水利;“二五”时期重视民间种植园发展,曾制定一个种植园十年规划;“三五”时期,一方面大力发展水稻生产,一方面积极发展畜牧业,主要是养鸡业,从而使畜牧业的年均增长率由“一五”时期的1.63%增加到5.5%;同时,民间种植园的年均增长率由“一五”时期的0.52%提高到4.5%;此后印度尼西亚进一步扩大稻米自给率,同时力求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如今,印度尼西亚农业已取得明显进展,食品已由过去严重匮乏变为自给有余。谷物自给率在90%以上。从前主粮大米大量依靠进口,自80年代中期起已完全自给;由于气候不宜种植小麦,面粉尚依赖进口。蔬菜和水果均有出口;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继续大量出口,换取外汇。畜产品消费量近年增加很快,如国内肉类消费量从1969年的31.1万吨上升到1994年的148.3万吨,增加近4倍;蛋从2.6万吨增至50.9万吨,增加19倍;奶从17.7万吨增至89.5万吨,增加5倍。由于畜禽生产从80年代起迅猛发展,已从过去严重供不应求而做到基本满足要求。1994年,人均谷物消费225公斤,肉类9公斤,水产品从1989年的15.5公斤增加到18.5公斤。每人摄入热量2561卡路里,蛋白质摄入量为56克。

猜你喜欢:

1.农业公司简介范文

2.农业创业政策

3.农业公司概况介绍范文

4.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大全

5.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广告词

袁隆平生平事迹

袁隆平生平事迹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先后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湖南农学院、西南农学院教授等职。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杂交稻是选用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第1代杂种稻,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和增产潜力。

70年代先后主持育成了南优2号等杂交水稻品种,1975年又研究出一整套生产杂交种子的制种技术,使杂交水稻得以大面积推广,比常规良种约增产20%左右。这是水稻育种史上继矮化育种后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为此他在1981年荣获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5年荣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授予的金质奖章,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1993年获美国布朗大学设立的菲因斯特饥饿奖。在国内外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著有《杂交水稻》等。

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袁隆平遇到的困难如下:

一、找“雄性不育植株”如“大海捞针”

1964年6月20日,袁隆平在理论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迈出了杂交水稻实验的第一步:寻找雄性败育的水稻植株,要找到一株这样的稻苗犹如大海捞针。

六年过去,袁隆平跑遍了半个中国。最后,他带着科研小组来到了天涯海角—海南岛的南江农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助手李必湖在一条杂草丛生的水沟里,终于发现了一株雄蕊花粉败育的野生稻。

二、西方舆论的压力

水稻杂交是一项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外国许多有过这种设想的研究人员经过努力都放弃或中断了研究。不少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但是,神农氏的子孙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

袁隆平的主要事迹和贡献

袁隆平的主要事迹和贡献

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

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在国际上11次捧回大奖。获得的“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

扩展资料: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2019年8月,公示为“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

袁隆平是曾任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黑龙江延寿县经济发展顾问。

印尼养牛有什么规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什么农业、印尼养牛有什么规定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