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养牛人也左传曰,养归的繁体

牧养牛人也左传曰,养归的繁体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牧养牛人也左传曰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养归的繁体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养归的繁体

养归的繁体

养归-繁体

养歸

拼音yanggui

基本解释

分字解释

养[yǎng]

〈动〉

1.(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2.供养,奉养;抚育

养,供养也。——《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

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礼记·郊特牲》

殳能生之不能养之。——《荀子·礼论》

养不亏。——《韩非子·五蠹》

监门之养。

不食力而养足。——《韩非子·五蠹》

养公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供养卒大恩。

归养。——《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养父母。——宋·王安石《伤仲永》

又如:养娇囡(因父母溺爱而性格骄纵的姑娘);养家人(担负赡养全家生计的人);养济院(孤老院。专收鳏寡孤独老人的慈善机构)

3.饲养

驯养一虫。——《聊斋志异·促织》

于盆而养。

笼养之。

又如:养鸡;养狗;养牛;养马

4.生育

家家养男当门户。——唐·张籍《筑城词》

又如:养孩子

培养,修养

立太傅少傅以养之。——《礼记·文王世子》。注:“犹教之。”

养其旁条。——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养息机(修养身心;修炼);养材儿(正处在教养阶段学习干活的少年);养廉银子(清朝按职务等级,在常俸之外另给官吏的银钱);养士(培养人才)

6.保养

养其根。——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养其身。——宋·苏轼《教战守》

养之太过。

又如:养身(保养身体。同养生)

7.治,调养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又如:养疴(调养疾病)

8.蓄养。

如:养痈贻患(养痈成患);养疥成疮(喻姑息小恶,酿成大患);养女吊妇(勾引妇女乱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养婆娘(男子与非婚女人发生私情);养女婿(养汉子。女人与非婚男子发生私情);养奸(使奸邪得以滋长)

9.贮藏。

如:养羞(把食物贮藏起来)

10.隐,隐蔽。

如:养晦(隐居匿藏以等待时机)

〈形〉

1.由非亲生父母的人养育的。

如:养娘(指乳母或婢女);养爷(扶养自己长大的男仆)

2.通“痒”。皮肤受刺激,产生欲搔的感觉

骨体肤理辨寒暑疾痒。——《荀子·荣辱》。杨倞注:“养与痒同。”

疾、养、凔、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荀子·正名》

〈名〉

1.姓

*归[guī]

〈动〉

1.(会意。从止,从婦省。本义:女子出嫁)

2.同本义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归曰来归。——《公羊传》

又如:归安(旧时谓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归宗(出嫁女子回归娘家)。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弃回家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3.返回,回来

归,返也。——《广雅》

明公归自王。——西周金文《矢(zhé)令彝》

分兵断其归津。——《资治通鉴》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史记·高祖本纪》

主人忘归客不发。——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归槽(回家);归升(回归天界);归朝(回朝);归本(返回农耕);归沐(回家洗沐)

4.归还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归事(交还政权);归元(归还人头);归俗(还俗);归业(回复原来的正业)

5.辞官回家

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又如:归耕(辞官归里);归老(辞官返回故里养老);归休(辞官退休);归卧(归林。辞官还乡);归道(辞谢师职)

6.死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归道山(死亡);归阴(死);归土(埋死人于土中);归休(死去);归神(归天。旧指离开人世,回归神位)

7.投案自首。

如:归诚(归服投诚);归首(归降,自首投案);归命(归顺,顺从);归奉王朔(归顺朝廷)

8.合并;归依;归属;归到一处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樊将军以贫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战国策·燕策》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归注(汇合)

9.趋向;归向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归止(归着,归宿);归一(一样);归市(涌向集市);殊途同归

10.用在重叠动词间,表示不相干或无结果。

如:玩笑归玩笑,事情可得认真去办

11.结算

到晚,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账。——《儒林外史》

12.通“馈”(kuì)。饷,赠送

归公乘马,祭服五称。——《左传·闵公二年》

又如:归衣(赠送衣服)

〈名〉

1.珠算中称一位除数的除法。

如:九归

〈形〉

1.羞惭

面目犂黑,状有归色。——《战国策·秦策》

左传全集《师旷论卫人出其君》原文赏析与注解

左传全集《师旷论卫人出其君》原文赏析与注解

师旷论卫人出其君

(襄公十四年)

【题解】

师旷的这番言辞,是针对卫国百姓驱逐了残暴昏庸的卫献公而说的。卫国百姓赶走了卫献公,可以说是“水可以覆舟”的一个事例,假如站在统治者的角度,就称得上是真正的“犯上作乱”了。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话,这是不是就是乱世之中的一线光明呢?

【原文】

祁师旷侍于晋侯[29]。晋侯曰:“卫人出其君[30],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之祀[31],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32],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33],使师保之[34],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35],诸侯有卿[36],卿置侧室[37],大夫有贰宗[38],士有朋友[39],庶人、工、商、皂、隶、牧、圉皆有亲眼昵[40],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41],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42]。

【注释】

[29]师旷:晋国乐师。晋候;指晋悼公。

[30]出:驱逐。

[31]匮:缺乏。

[32]司牧:统治,治理。

[33]贰:辅佐大臣。

[34]师保:本指教育和辅导天子的师傅,这里的意思是教导保护。

[35]公;仅次于天子的最高爵位。

[36]卿:诸侯的执政大臣。

[37]侧室:庶子。这里指侧室之官。

[38]大夫:比卿低一等的爵位。贰宗:官名。由大夫的宗室子弟担任。

[39]士:大夫以下、庶民以上的人。朋友指志同道合的人。

[40]皂、隶:都是奴隶中的一个等级。牧:养牛人。圉:养马的人。

[41]赏:赞扬。

[42]革:改。

【译文】

师旷随侍在晋悼公身边。晋悼公说;“卫国人驱逐了他们的国君,这不是太过分了吗?”师旷回答说:“也许是他们的国君确实太过分了。贤明的国君要奖赏好人而惩罚恶人,抚育百姓像抚育儿女一样;容纳他们像大地一样;民众侍奉他们的国君,热爱他像热爱父母一样,敬仰他如对日月一样;崇敬他如对神明一样,畏惧他如对雷霆一样,难道能把他驱逐出去吗?国君是神明的主祭人,是民众的希望。如果使民众的生计困乏,神明失去祭祀,老百姓绝望,国家失去主人,哪里还用得着他?不驱逐他干什么?上天生下百姓并为他们立了国君,让国君治理他们,不让他们丧失天性。有了国君又替他设置了辅佐的人,让他们教导保护他,不让他越过法度。所以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设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平民、工匠、商人、奴仆、养牛人和养马人都有亲近的人,以便互相帮助。善良的就赞扬,有过错则纠正、有患难就救援,有过失就改正。

【原文】

自王以下各有父子兄弟以补察其政。史为书[43],瞽为诗[44],工诵箴谏[45],大夫规诲[46]。士传言[47],庶人谤[48],商旅于市[49],百工献艺[50]。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51],官师相规[52],工执艺事以谏。’正月孟春[53],于是乎有之[54],谏失常也[55]。大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56],以从其淫而天地之性[57]?必不休矣。”

【注释】

[43]史:太史。为书:记录国君的言行。

[44]瞽:古时用盲人作乐师。为诗:作诗讽谏。

[45]工:乐工。诵:唱或诵读。箴谏;用来规劝讽谏的文辞。

[46]规诲:规劝开导。

[47]传言:传话。

[48]谤:公开议论。

[49]商旅:商人。于市:指在市场上议论。

[50]百工:各种工匠,手艺人。

[51]遒人;行令官,指宣令官。木铎:木舌的铃。徇:巡行宣令。

[52]官师:官员。

[53]孟春:初春。

[54]有之:指有遒人宣令。

[55]失常:丢掉常规。

[56]肆:放肆,放纵。

[57]从:同”纵”,放纵。

【译文】

从天子以下,人们各自有父兄子弟来观察和补救他们行事的得失。太史记录国君的言行,乐师写作讽谏的歌诗,乐工吟诵规谏的文辞,大夫规劝开导。士向大夫传话,平民公开议政,商人在市场上议论,各种工匠呈献技艺。所以《夏书》说:‘宣令官摇着木舌铃沿路宣告,官员们进行规劝,工匠呈献技艺当作劝谏。’正月初春,这时就有了宣令官沿路宣令,这是因为劝谏失去了常规。上天十分爱护百姓,难道会让一个人在百姓头上任意妄为、放纵***而背弃天地的本性吗?一定不是这样的。”

【评析】

国君从来都被塑造成神的形象,仿佛他就是真理和神明的代言人;只有他是聪敏无敌的,百姓则是愚蠢笨拙的一群人。卫国国君被赶走,说明百姓同样也是可以给国君上课,教他怎样行使权力的。法度的有效范围不仅包括百姓,同样也应当包括国君及其臣僚。只讲国君的高贵,只讲他们才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际上就是让他们逍遥于法度之外,让他们有超越法度的特权,这就失去了社会公正的基本前提。

能像师旷那样,在君权神圣、各国君主忙于扩充自己实力的时代,敢于当着国君的面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的确难能可贵。

求《景公饮酒不恤天灾致能歌者 晏子谏第五》译注

求《景公饮酒不恤天灾致能歌者 晏子谏第五》译注

景公饮酒不恤天灾致能歌者晏子谏第五〔一〕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二〕。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三〕。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四〕,致任器于陌〔五〕,徒行见公曰〔六〕:「十有七日矣〔七〕!怀宝乡有数十〔八〕,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九〕,敝撤无走〔一十〕,四顾无告。而君不恤〔一一〕,日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一二〕,三保之妾〔一三〕,俱足粱肉。狗马保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一四〕,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奉数之策〔一五〕,以随百官之吏,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一六〕,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一七〕,遂走而出。公从之〔一八〕,兼于涂而不能逮〔一九〕,令趣驾追晏子〔二十〕,其家〔二一〕,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驱及之康内〔二二〕。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二三〕,寡人不足以有约也〔二四〕,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二五〕,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二六〕,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二七〕。晏子乃返,命禀巡氓〔二八〕,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二九〕,使有期年之食〔三十〕,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三一〕,使足以毕霖雨。令柏巡氓〔三二〕,家室不能御者〔三三〕,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四〕,死三日而毕〔三五〕,后者若不用令之罪。公出舍,损肉撤酒〔三六〕,马不食府粟,狗不食肉〔三七〕,辟拂嗛齐〔三八〕,酒徒减赐。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三九〕,薪橑万三千乘;怀宝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四十〕。公然后就内退食〔四一〕,琴瑟不张〔四二〕,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可令歌舞足以留思虞者退之〔四三〕,辟拂三千,谢于下陈〔四四〕,人待三,士待四,出之关外也〔四五〕。

〔一〕则虞案:杨本缺。此章与孟子对梁惠王之言合。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为民父母也!」又云:「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汉书王吉传云:「今民大饥而死,死又不葬,为犬猪所食;而厩马食粟,苦其太肥。王者受命於天,为民父母,用意若是乎?」亦同此义。

〔二〕孙星衍云:「尔雅释天:「淫谓之霖。」左传:「凡雨自三日已往为霖。」」

〔三〕孙星衍云:「姓柏名遽。」◎于鬯云:「案此「命柏」与下文「令柏」同。下文云:「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者予之金,」俞荫甫太史诸子平议以柏为官名,与「伯」通,引管子轻重丁篇「左右伯」,谓此伯即左右伯也。又云:「其职即古之常伯,」「古之常伯犹汉之侍中,乃近臣也。」「发金与民,出自内府之藏,故使近臣将命焉。」然则此「命柏」亦即此「柏」矣,致能歌者而命近臣,於事尤为切合。遽乃急遽之意,小戴儒行记陆释云:「遽,急也。」彼郑注云:「遽,犹卒也。」国语晋语韦昭解云:「遽,疾也。」「卒」「疾」亦并即「急」义。孙星衍音义以柏遽为姓名,盖非。」◎则虞案:黄本作「伯遽」。

〔四〕则虞案:大夫称家,家粟者,大夫禄田之粟。

〔五〕孙星衍云:「任器,任用之器,可以负载。」◎则虞案:周礼牛人:「以载公任器,」注:「任,犹用也。」司隶「为百官积任器」,郑司农云:「百官所当任持之器物,此官主为积聚之也。」玄谓:「任,犹用也,」贾疏云:「用器,除兵器之外,所有家具之器,皆是用器也。先郑、康成说有不同。」以此文推之,晏子「致任器于陌」者,接上句分粟而来,则任器者为担持之器,使得粟者担荷而归。下云「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粟尽而器存者,是得粟者载持以归,巳反其任器,故粟尽而器存;苟任器为日用家具之器,晏子出以赈民,胡为乎复存於陌耶?是「任器」之释,当以先郑为是。知经失者在诸子,晏子之书,涉及礼制名物者固不少。

〔六〕则虞案:徒行者,以车马皆能载持,已致之於陌,故徒行。

〔七〕则虞案:各本「十」上脱「霖雨」二字,王念孙据上文补,指海本亦据王说增。

〔八〕孙星衍云:「怀宝,言富家也。」◎王念孙云「自此句以下,皆言百姓饥寒困苦之事,若云富家乡有数十,则与下文不类矣。下文说赈恤之事云:「怀宝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谓以金散给之也(孙云言富民出金也,尤非)。若是富家,则无庸赈恤矣。予谓「怀宝」当为「坏室」,「坏室」与「饥氓」对文,下文云「室不能御者予之金」,是其证也。「怀」与「坏」字相似,俗书「宝」字作「●」,与「室」亦相似,故「坏室」误为「怀●」。后人不达,又改「●」为「宝」耳。」◎则虞案:洪颐烜读书丛录说同。指海本据改作「坏室」。

〔九〕孙星衍云:「当为「糠」。」◎则虞案:本字为「康」,说文:「谷皮也。」

〔一十〕孙星衍云:「即「敝●」假音字。说文:「●,人不能行,」玉篇:「蹩躠,旋行貌」,「撤」又「彻」俗字。」◎则虞案「敝」为「蹩」之假借,「撤」即「●」字,见汉书贾谊传注。

〔一一〕孙星衍云:「说文:「恤,忧也,」一本作「恤」。」

肉」。〔一二〕孙星衍云:「当为「厌」,玉篇:「餍,饱也,於艳切。」」◎则虞案:孟子:「犹刍豢之悦我口,」谓食刍之牛羊也。月令郑注:「养牛羊曰刍,犬豕曰豢。」「狗餍刍豢」,言狗饱牛羊犬豕之肉,故下文言「

〔一三〕卢文弨曰:「三保盖阿保之流。」◎孙诒让云:「「三保」当作「三室」。考工记匠人:「内有九室,九嫔居之。」盖天子六宫有九室,诸侯三宫则三室也。此篇「室」字多讹为「宝」(上文「怀宝乡有数十」,洪颐烜读书丛录谓「怀宝」为「坏室」之讹是也),「宝」又讹为「保」,遂不可通耳。「保妾」亦「室妾」之讹。」

〔一四〕俞樾云:「「里穷而无告」,义不可通。据下文云:「民饥饿穷约而无告,」即承此文言之,则此文亦当作「穷约而无告」矣。「里」字上疑当有「乡」字,据上文云:「怀宝乡有数十,饥民里有数家,」以乡里并言,是其证也。晏子原文盖云:「故乡里穷约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因脱「乡」字「约」字,遂不可通耳。上文「怀宝」乃「坏室」之误(说本王氏念孙),此所谓「穷约」者,即承上「坏室乡有数十」而言;所谓「饥饿」者,即承上「饥氓里有数家」而言。」

〔一五〕孙星衍云:「左传「策名委质」,服虔注:「古者始仕必先书名於策,」「奉数之策」,谓持策以待书事也。「策」当为「策」,隶书多以「束」为「夹」。」◎刘师培校补云:「「数」下疑有挩字,「数」与「计」同。」

〔一六〕则虞案:「使上」之「使」字,疑在「民饥饿穷约而无告」句之上。刘师培以「百官之吏」,「之」为衍文,「吏」为「使」讹,属下读,非是。「百官之吏」者,即荀子不苟篇之「官人百吏」,「吏」非讹字。「淫湎」,黄本误作「淫酒」。

〔一七〕苏时学爻山笔话(下简出姓名)云:「请身,谓乞身也。」

〔一八〕则虞案:黄本「从」作「追」。

〔一九〕孙星衍云:「言兼程以进。」◎于鬯云「「兼」盖读为「歉」,涂长而足力不足及之,故曰「歉于涂而不能逮」,下文因有趣驾之事。孙星衍音义谓兼程以进,非也。兼程以进,何以不能逮乎?或云:当读为「●」,说文雨部云「●,久雨也」,与上文霖雨之说亦可合。」◎则虞案:孙于之说皆非。「兼」疑「溓」之假借,考工记轮人「虽有深泥,亦弗之溓也」,郑司农云:「「溓」读为「黏」。」说文:「黏,相著也。」今霖雨十七日,泥塞于涂,黏著不易行,故曰「兼于涂而不能逮」。

〔二十〕孙星衍云:「诗传:「趣,趋也。」」◎卢文弨云:「「趣」与「促」同。」◎则虞案:皆失之。「趣」通「取」,庄子齐物论「趣舍不同」,即「取舍不同」。释名释言语:「取,趣也,」是其证。此云「令趣驾」者,上云「晏子徒行见景公」,此云「走而出」,亦必徒行。「公从之,兼于涂」,公亦徒行以从,为其不能逮,故命取驾。

〔二一〕则虞案:疑有挩文。

〔二二〕孙星衍云:「尔雅释宫:「五达谓之康。」」

〔二三〕卢文弨云:「「倍」与「背」同。」◎孙星衍云:「「倍」读如「负」。」◎则虞案:「援」者,助也。鲁语:「夫为四邻之援,」注:「所攀援以为助也。」

〔二四〕文廷式云:「「约」当作「为」,草书形似而讹。」◎则虞案:此「约」字不当训为约束。楚辞招魂注:「屈也。」此云寡人固不足以屈夫子,其如社稷百姓何。

〔二五〕则虞案:「存」者,易系辞疏:「存,谓保其终也。」「幸存寡人」,谓幸保寡人。

〔二六〕则虞案:「请奉」,凌本作「请本」,误。

〔二七〕孙星衍云:「一本作「涂」。「涂」「途」古字,「涂」俗字。」

〔二八〕孙星衍云:「命禀,言给之禀也。下云「柏」,则此或臣名。」◎俞樾云:「孙说与前文义未合;后说稍近之,然亦非也。禀乃官名,即周官廪人也。「禀」「廪」古字通耳。使之巡行氓间,有乏食者周给之,正廪人之事。」◎苏舆云:「俞说非也。若是廪人,似不当但言「禀」(下云「伯」,失同),疑当以臣名为是。」

〔二九〕则虞案:荀子天论注:「本,谓农桑也,」故布缕得言本。

〔三十〕孙星衍云:「此字元刻本并作「期」。」◎则虞案:吴勉学本、凌本、活字本同。

〔三一〕孙星衍云:「薪橑,御雨之具。」◎则虞案:误。管子侈靡:「雕卵然后瀹之,雕橑然后爨之。」橑亦薪也,薪橑所以供炊爨,非御雨之用。上言「无委积之氓」,「无委积」者,指无积薪者言;下言「以毕霖雨」者,言所与之薪足以毕久雨而及雨霁。

〔三二〕孙星衍云:「柏即柏据。」◎俞樾云:「按「柏」亦官名也,与上文「命禀」一律,古「柏」与「伯」通,故汉书古今人表「伯与」作「柏誉」,「伯益」作「柏益」,「伯封」作「柏封」,「逢伯陵」作「逢柏陵」,是其证也。此「柏」字亦当作「伯」。管子轻重丁篇:「令谓左右伯沐涂树之枝,」然则此所谓「伯」,即左右伯也,其职即古之常伯。周书立政篇曰:「王左右常伯常任,」文选藉田赋注引应劭汉官仪曰:「侍中,周成王常伯任。」是古之常伯,犹汉之侍中,乃近臣也。说文部:「●,迮也,」引周书「常●常任,」●训迮,有迫成之意,是此官名本当作「●」,「伯」「柏」并假字也。发金予民,出自内府之藏,故使近臣将命焉。」◎苏舆云:「「令」当作「命」,与上文一律,「命」「令」形近而讹。「柏」,孙说是。」

〔三三〕则虞案:「不能御」者,不能御风雨也,「御」下似挩二字。

〔三四〕则虞案:黄本上方校语云:「「寡」当作「家」。」刘师培云:「校语非。」

〔三五〕孙星衍云:「毕后,谓后葬也。既予之金,将责其缓葬之罪。」◎王念孙云:「「死」字与上下文义不相属,盖衍字也。「三日而毕」当绝句,此言巡氓者限三日而毕事,如有后期者,则以不用令之罪罪之也。下文云「三日,吏告毕上,」是其证。孙以「毕后」连读,云:「毕后,谓后葬也,」盖因上文「死」字而误。」◎俞樾云:「按「死三日而毕」五字为句,「死」当作「终」,字之误也。古文「终」字或作「●」,广雅释诂曰:「●,竟也,」「●」与「●」相似,因致误耳。「巡求氓寡用财乏者,终三日而毕」,若过三日,是不用令,将治以罪,故曰「后者若不用令之罪」。下文云「三日,吏告毕上」,是适如其期,无敢后也。」◎黄以周云:「孙王二说皆未是。「巡」即上「命禀巡」「命柏巡」之「巡」,「求氓寡」与「用财乏」对文,「死」句绝,言有隐匿其数,少与金者死;后三日之期者,如不用令之罪也。下文「三日,吏告毕上」,言无后期。「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云云,言其求氓众,用财多。」◎苏舆云:「「寡用财乏」,王说是;「死三日而毕」,俞说是。」◎于省吾云:「王、俞、黄三家之说并误。书之一厄也。「死」、「尸」古字通,金文及古籍斯例习见。按主管其事曰尸,犹今人言职务,尔雅释诂:「职,尸,主也。」是「职」「尸」同训。谏上第七「而职计莫之从」,职计犹尸计,麦尊,死咸,谓职事毕也。上言巡求氓寡用财乏者,此云尸三日而毕,言其职尸之事,三日而毕也。」◎则虞案:「死三日而毕,」俞说亦未允。「死」字疑「比」字之讹,说文:「皆,俱词也,从比。」徐锴曰:「比,皆也。」此云如是施为者,皆限以三日而毕。

〔三六〕孙星衍云:「「撤」当为「彻」。」

,记言切。」」。」玉篇:「〔三七〕孙星衍云:「说文:「鬻,鬻也,或作

肉」,言减物畜之饲;此云「辟拂嗛齐,酒徒减赐」,「辟拂」与「酒徒」对文,言减幸臣之禄。「嗛」「歉」古多通用,说文「歉,食不满也。」「齐」与「哜」通。音义是。」◎苏舆云:「文选上林赋注引韩诗章句云:「辟,除也。」「辟拂嗛齐」,犹言除去甘味。黄从「●」,而引南都赋以为状歌舞貌,殊为未合。既指幸臣,不得但言其歌舞状,且「」与「酒徒」,亦非对文,又与下「谢于下陈」之文不类,孙说自安。「嗛齐」,王说是。」◎刘师培补释云:「案黄说是,惟「齐」从孙说,则非。「齐」即「资」之假字也。诗大雅楚茨,礼记玉藻篇郑注引作「荠」,楚词离骚王注又作「薋」,此「齐」「资」古通之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惟是脯资饩牵竭矣」杜注:「资,粮也。」国语晋语「资困穷」,韦注:「资,禀也。」「嗛资」者,即减省所给之禄养也,故与「减赐」并文,「齐」假为「资」,犹「采荠」之或作「采薋」,「齐盛」之或作「资盛」也。」◎长孙元龄晏子春秋考云:「通鉴辨误:「王僧虔奏,大明中即以宫悬合鞞拂。」按「鞞拂」皆舞名。「辟拂」即「鞞拂」,盖舞人也。嗛,不足貌。「齐」,「齎」省字。言舞人齎去者不多,酒徒亦所赐少也。」◎于省吾云:「孙星衍改「拂」为「弗」,改「齐」为「哜」,训为减去口味,殊为牵强,且不释「辟」字,义尤不憭;王念孙以「嗛齐」为快和,是从孙弗去之训也;苏舆训「辟」为除,除去甘味,殊无所指;黄以周以辟拂为侍御之幸臣,义则近是;而谓辟拂襒●皆状歌舞之貌亦非。辟,辅也,与「弼」义相因。盂鼎「乃辟一人」,克鼎「辟天子」,师望鼎「用辟于先王」,牧殷「命女辟百寮有司事」,●●「用辟我一人」,辟均谓辅佐,乃古义之仅存者。「辟拂」犹言辅拂,刘师培谓「齐」「资」古通,是也;「辟拂嗛资」与「酒徒减赐」对文,言辅拂损於资给,酒徒减於赏赐也。」〔三八〕孙星衍云:「诗传「弗,去也。」「拂」与「弗」同,言屏去之。」又云:「说文「嗛,口有所衔也。」「哜,尝也。」「齐」与「哜」同,言减去口味。扬子法言问神篇:「狄牙能喊,狄牙不能齐不齐之口。」「喊」亦「嗛」俗字。」◎王念孙云:「案孙云「减去口味」是也;而引说文「嗛,口有所衔也」,「哜,尝也」,则非此所谓嗛齐者矣。予谓:嗛者,快也,庄子盗跖篇曰:「口嗛於刍豢醪醴之味。」释文:「嗛,苦簟反。」赵策曰:「膳啖之嗛於口,」魏策曰:「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高注:「嗛,快也。「齐」读若「剂」。郑注周官盐人曰:「齐事,和五味之事。」又注少仪曰:「齐,谓食羹酱饮有齐和者也。」高注吕氏春秋本味篇曰:「齐,和分也。」淮南本经篇曰:「煎敖焚炙调齐和之适然。」则此所云「嗛齐」者,谓齐和之嗛於口者也。」◎洪颐烜云:「「辟拂」当作「辟席」。文选上林赋「逡巡避廗」,李善注:「「廗」与「席」古字通。」「廗」「拂」字形相近。或云:席以拂拭为敬,故「辟席」亦谓之「辟拂」。史记孟轲列传「侧行襒席」,索隐:「张揖三苍字诂:「襒,拂也,」」即其证。」◎苏时学云:「「辟」当读如「嬖」,「辟拂」,疑即女嬖充下陈者。下言:「辟拂三千,谢於下陈」,可证。「齐」读如「斋」,「嗛齐」,谓茹素也。」◎黄以周云:「「辟拂」叠韵字,亦作「」,皆状歌舞之貌。下云「辟拂三千,谢于下陈」,与「人侍三,士侍四,出之关外」相对为文,是辟拂亦侍御之幸臣也。上云「马不食府粟,狗不食

〔三九〕则虞案:黄本作「九千七万钟」,误。

〔四十〕孙星衍云:「一本脱「用」字,非。言富民出金也。」◎则虞案:黄本、吴勉学本正脱「用」字。此云用金三千以赐坏室之民。凡有三事:「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为一事,即上「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薪橑万三千乘者」为二事,即上云「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也。「怀宝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者为三事,即上「命柏巡氓,家室不能御者予之金」是也。

〔四一〕则虞案:诗羔羊「退食自公」,郑云:「退食,谓减膳也。」后汉书杨秉传注同。孔疏引孙毓云:「自非天灾,无减膳之制。」今齐霖雨十七日,故景公退食,与诗义合。鲁诗说「退食自公,私门不开」,言自公朝退而就食,非退归私家,故私门不开。此云「就内退食」,则非公朝,与鲁诗违。晏子引诗,其义多与毛郑义合,而与三家殊,有涉於礼制者尤显。

〔四二〕则虞案:礼记曲礼「士无故不彻琴瑟」,注:「忧乐不相干也。故,谓灾患丧病。」云士,亦上通於君。景公琴瑟不张,钟鼓不陈,非为节俭,实恤灾眚也。

〔四三〕孙星衍云:「「虞」同「娱」。」◎苏时学云:「「虞」或「虑」字之讹。」◎则虞案:苏说是。「留」者,「流」之同音假借,考工记「寒奠体则张而不流」,注:「流,移也。」此云「足以留思虑」者,即移情易虑之谓。此请退者有二:左右便嬖,一也;可令舞歌以移情者,二也。

〔四四〕孙星衍云:「尔雅释宫:「堂途谓之陈。」言所退歌舞思虞之人谢于堂下而去。」◎黄以周云:「谓歌舞者三千人,皆谢去之。上云「请退歌舞」,谓此。」◎苏舆云:「孙说非也。文选李斯上秦始皇书李善注:「下陈,犹后列也,」谢于下陈,犹辞去不与于后列耳,下篇「愿得充数乎下陈」,是其证。」◎则虞案:苏说是也。

〔四五〕卢文弨云:「当是予以三日、四日之限。」◎俞樾云「按三谓三日,四谓四日;人则以三日为期,士则稍优容之,以四日为期,皆使得办装也。」◎黄以周云:「当依元刻本作「人侍三,士侍四」。「人侍」「士侍」,即所谓「嬖御人」「嬖御士」也,「三」「四」,人数。「出之关外」,谓逐去之。上云「请退左右」,谓此。」◎则虞案:黄说近是。景元钞本「人待」「士待」皆作「待」,活字本、嘉靖本下「待」字作「侍」。

译文:

晏子的粮食全都分给了百姓,装载的工具还遗留在路上,景公驾车在一个四通八达的大路口追上了晏子。景公下车跟在晏子的身后,说:“我有罪,先生背弃我,不帮助我,我不足以同您相约治理国政,难道您就不顾及国家和百姓了吗?希望先生保全我,请允我拿出齐国的粮食财物,送给百姓,送多送少,送轻送重,只要您有吩咐我就听。”于是,就在路上把权力授给了晏子。晏子回去后,命令景公的近臣禀巡视百姓家中有农田蚕桑却没有饭吃的,使他们有一个月的柴米积蓄;连农田蚕桑也没有的,使他们有一年的食物;没有积蓄柴草的百姓,给他们柴草,使他们足以度过连绵的雨天。命令柏遽巡视百姓中房屋不能抵御风雨的,给他们钱;巡视寻求百姓中缺钱少用的,三天内要完成,超过三天按不服从命令治罪。景公走出日夜饮酒听歌的馆舍,减少肉食,撤去酒席,不再让马吃官府的粮食,不再让狗吃肉粥,减少给宠臣的俸禄,减少对酒徒的赏赐。三天后,官吏景公报告完成的情况:贫困百姓有一万七千家,用去粮食九十七万钟,柴草一万三千车;毁坏房屋的二千七百家,用去三千金。景公从这以后才回到内宫节缩膳食,不调琴弦,不列钟鼓。晏子请求斥退景公身边的亲信和可以用歌舞娱乐的人,三千表演歌舞的人,从堂阶下被辞去,景公宠爱的三个人和宠爱的四个臣,被逐出关外。

“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是何意思呢

“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是何意思呢

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执守大道,代天牧民,允执厥中,顺天应人

《道德经》第而十二章,“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是说圣人执守大道,允执厥中,不偏不倚,代天牧民,及于万物。所谓“圣人”,是参透自然之道和民心之道,洞察天地万物终始,具有最高道德和智慧的人;“执”,是执守;“一”,是大道,仰观则有天道,俯察则为人道,民心之道;“天下牧”,即“牧天下”,牧养天下万民和众生,如同牧养牛羊一样。

所谓帝王,代天牧民也。

【版本】

本句,楚简本缺失,帛书本作“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河上公本、王弼本均作“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傅奕本作“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式”是范式,有以身垂范的含义,而“牧”则是牧养,义胜。“执”是执守,“抱”是抱守,二者义通。帛书本最古,且义胜,故本文从帛书本,即“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释义】

“圣人”:参透自然之道和人心之道,洞察天地万物终始,具有最高道德和智慧的人。原是指“聪明的人”,后来是指“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字形从“人”、“耳”、“口”,表示这是一个耳聪口敏的人,既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是通达事理。《说文》:“圣,通也。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风俗通》:“圣者,声也。闻声知情,故曰圣。”《易经˙乾卦》:“圣人作而万物覩。”《尚书˙洪范》:“睿作圣。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诗经˙小雅˙小宛》:“或圣或否。”《诗经˙小雅˙巧言》:“圣人莫之。”《管子˙四时》:“听信之谓圣。”《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执”:执守。甲骨文“执”字十分清楚地表明这是一个人的双手被枷锁扣住的样子。字的本义是“拘捕”。《说文》:“执,捕罪人也。”《礼记˙檀弓》:“而妻妾执。注:拘也。”《左传˙僖公五年》:“遂袭虞,灭之,执虞公。”《易˙遯》:“执之用黄牛之革。”《礼记˙少仪》:“执君之乘车。注:执辔也。”《诗经˙周颂˙执敬》:“执竞武王。”《左传》:“执邾悼公,以其伐我故。”《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一”:指“道”,大道,自然之道和民心之道。“执一”即执持大道,允执厥中,不偏不倚。《说文》:“惟初大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经˙系辞》:“天一第二。”《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牧”:牧养万民。“牧”,像一只手拿着鞭正在赶一头牛,本义是“放养牲畜”,也指“放养牲畜的人”,如“牧人”、“牧童”等,引申为“统治”义,如“牧万民”。《说文》:“养牛人也。从攴,从牛。”《玉篇》:“蓄养也。”《广韵》:“放也,食也。”《小尔雅》:“牧,临也。”《韵会》:“治也。”《尚书˙舜典》:“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传:九州牧监。”《尚书˙吕刑》:“非尔惟作天牧。”《礼记˙曲礼》:“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周礼˙天官˙大宰》:“九两,一曰牧,以地得民。注:牧,州长也。”

巡视九州,以督州牧也。

【简评】

圣人,是参透自然之道和人心之道,洞察天地万物终始,具有最高道德和智慧的人。“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是说圣人执“道”而行,中正无私,牧养万民,及于众生。“圣人”,是参透自然之道和人心之道,洞察天地万物终始,具有最高道德和智慧之人;“执”,是执守;“一”,是“大道”,仰观则有天道,俯察则有人心之道;“牧”,牧养万民,如同牧养牛羊一般。

于自然之道,圣人应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认识并顺应自然的规律。上古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帝尧“求能治水者”,四岳推荐了鲧,结果“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摄行天子之政”的帝舜“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而“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其后,帝舜“举鲧之子禹,而使续鲧之业。”大禹在外十三年,“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栞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大禹治水的关键,是“道九川”,“道”即“导”,疏导是也。因此,大禹治水的成功,是将乃父鲧之“壅堵”之策,改为“疏导”,这便是认识到自然规律,并尊重自然规律,便是“执天之行”,也便是“执一”。

帝禹治水,道川入海也。

民心之道,圣人应该上顺天道,下应民心,也应该采取疏导而非壅堵的策略,来治理天下。《荀子˙哀公》记载,鲁哀公问于孔子,孔子有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魏征在给唐太宗李世民上书中,有云:“自古受图应运,继体守文,控御英杰,南面临夏,皆欲配厚德于天地,齐高明於日月,本枝百代,传祚无穷。然而克终者鲜,败亡相继,其故何哉?所以求之失其道也。殷鉴不远,可得其言。”《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为什么呢?是因为帝王失其道也。所以,帝王代天牧民,必须“观乎民心之道”,进而“执道而行”,此即“执一”。

“以为天下牧”,是“以道为天下牧”,也就是遵循道的规律,来牧养天下万民。《国语˙鲁语》:“且夫君也者,将牧民而正其邪者也。”所以,天下之牧,乃为“天子”;邦国之牧,即为“君主”。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改刺史为州牧,后废置无常;汉灵帝时,再设州牧,掌一州之军政大权,位在郡守之上,如汉末刘表为荆州牧,袁绍为冀州牧,刘虞为幽州牧,刘焉为益州牧。所以,天子或君主的职责,是代天牧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圣人治理天下,必须循道而行,这里的“道”,仰观则为天道,俯察则为人道,也就是民心之道。只有“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才可以做好自己“代天牧民”的本职工作,这便是所谓的“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的内在含义。“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治军,从商,从教,修身,修心,率皆此道也。信哉!

文章分享结束,牧养牛人也左传曰和养归的繁体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