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岁老年人养牛 老当益壮成语故事

七十岁老年人养牛 老当益壮成语故事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七十岁老年人养牛的一些知识点,和老当益壮成语故事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老当益壮成语故事

老当益壮成语故事

老当益壮成语故事1

【成语】:

老当益壮

【拼音】:

[lǎodāngyìzhuàng]

【解释】:

老:老年;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雄壮。多用来赞扬老年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

【出处】:

初唐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举例造句】:

邹韬奋《抗战以来》:“在六七十岁的老前辈中,我们可以看到富有斗争精神、~的伙伴。”

【成语故事】:

东汉名将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马援知书识礼,精通武艺,为人忠耿正直。哥死了,马援就行丧礼,侍奉寡嫂,恭敬尽礼。后来,马援当了扶风郡的督邮,奉郡太守之命押送一批犯人到长安。沿途他见囚犯们痛苦哀嚎,不忍动了恻隐之心,放了囚犯,自己也只好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躲起来。

这时恰好赶上大赦,以前的事不再追究。于是他安心地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不到几年工夫,马援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他有牛羊几千头,粮食几万石。但是,他对富裕生活并不满足。他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他说:“一个人做个守财奴,太没有意思了。”他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在平定西南部族的叛乱和匈奴的骚乱上,马援有不可磨灭的功绩。有人劝他说:“您已经很辛苦了,应该在家里休养休养了。”马援说:“男子汉大丈夫,死也应该死在战场上,让别人用马皮裹着尸体送回来埋葬(马革裹尸),怎么能够老待在家中,守着妻子儿女过日子呢?”

后来洞庭湖一带又发生了五溪蛮人作乱,光武帝派兵征讨,因山泽瘴气熏人,全军覆没。马援知道了,向光武帝上禀,自请带兵出征。光武帝看看他,想了一会儿说道:“你年纪太老了吧。”马援道:“我年虽六二尚能披甲上马,不能算老。”马援穿好甲胄一跃登鞍,威风凛凛,十分自豪,率领浩浩荡荡的汉军驰骋沙场去了。光武帝称赞道:“这个老人家,真是老当益壮啊!

老当益壮成语故事2

马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今陕西兴平)人,生在西汉末年。他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后代。当年,赵奢因大败秦兵而被赵王赐号为“马服(意为能服驭马)君”,因此后代便以马为姓。马援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十二岁那年,父母双亡,他跟着哥嫂生活。哥哥马况为培养他,送他去学《诗》。可几年过去了,竟没学出名堂来。马援见家中经济状况不好,便向哥哥要求去边疆放马。哥哥鼓励他说:“汝大才,当晚成。”意思是说你的才能很大,所以成熟得晚些。“大器晚成”这一成语就源于此。

马援长大后,做了扶风郡的督邮。有一次,他押送一名囚犯到长安,觉得犯人很可怜,就在途中把犯人放了。为逃避官府追

捕,马援逃到北方隐藏起来。后来,朝廷大赦天下,他得到赦免,便留在北方。他开垦土地,放养牛羊,开始实现他少年时代的志向。几年后,马援就成了一个大财主,拥有牛羊几干头,粮食几万石。但他从来不看重财富,常说:“有钱,贵在好施舍,不然就是守财奴。”他把所有的财产都分给亲朋好友,自己却穿着十分朴素。

王莽政权灭亡后,陇西的魄嚣趁机起兵。魄嚣很器重马援的才华,任命他为绥德将军,许多军机要事同他商量。建武四年(公元28年),瑰嚣派马援到洛阳给刘秀送信,刘秀亲自接见了马援,并与他亲切交谈。在洛阳的这段日子,刘秀多次接见马援,有时竟从晚上谈到天亮。马援发现刘秀的才能、智慧、勇气和胆略都是常人所不及,而且待人真诚,胸襟豁达,而魄嚣却是无能之辈,于是他就毅然离开魄嚣,投奔刘秀。刘秀欣赏马援才能,正求之不得,便立即委以重任。

建武八年(公元32年),刘秀亲率大军征讨陇西,却因山高路险人地生疏而无法前进。刘秀召来马援,与他共商讨平魄嚣大计。马援了解魄嚣内部不和,建议刘秀速战取胜。他还把一袋米倒在地上,堆成当地的地形,给刘秀讲解,并提出作战计划和行

军路线。结果汉军第一仗就大获全胜。

建武九年,马援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做来款的副手平定凉州。从王莽末年起,陇西一带就多被羌人占领。来款上奏皇帝,平定陇西,非马援莫属。刘秀便封马援为陇西太守,命他率兵前去征讨羌兵。马援率步骑兵三千多人前往陇西,在临挑击溃羌军,歼敌数百,缴获牲畜万余头,八千多羌兵投降。接着他又率兵攻打占据允吾谷的羌军。羌军占领山头,马援亲率小队人马从后山攻上山顶,火烧羌军大本营。一时间,大火熊熊,鼓声震天。羌军被杀得人仰马翻,死者干余人。战斗中,马援腿部被箭射中,仍坚持指挥战斗。很快,马援就平定了陇西。百姓们纷纷返回家园,恢复生产。他们修城廓,开水田,农牧并行,安居乐业。光武帝闻讯大喜,派人前来奖赏,赐牛羊数千,马援全部分给了将士们。

建武十八年,交趾郡(今越南北部)征侧、征贰姐妹二人率众反叛。光武帝又封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军前去平叛,共消灭敌人数千,降者万余人。建武十九年春,马援杀征侧、征贰姐妹,接着又陆续消灭了征氏的余党,平定了交趾。刘秀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三年后,马援班师回京。刘秀又赐他兵车一具,朝见时位置仅在九卿之后。许多朋友都来向他祝贺。马援心中十分不安。他对一位好朋友说:“男子汉就应该驰骋战场,死于边野,用马革裹尸埋葬,怎么能醉生梦死,缠绵于儿女之情!如今匈奴、乌桓时常侵扰北方,我准备请求再上战场,打退侵犯的敌人!”朋友听了,十分敬佩,说:“将军真是壮烈之士呵!大丈夫就当如此!”

建武二十四年,汉军进攻武陵(今湖南常德)一带的少数民族五溪蛮(因武陵一带有五条溪,所以称那里的少数民族叫五溪蛮),不料全军覆没。六十二岁的马援向光武帝请求领兵出击,刘秀考虑他年迈,没有答应。马援说:“我还能披甲上马!”刘秀让他试试。马援果然据鞍上马,左右环顾,精神矍烁。光武帝深受感动,派他率四万人马出征五溪。临行前,马援与朋友决别说:“我老矣,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常担心不能为国家战死沙场,今天总算如愿,可甘心膜目了。”

当时,进军五溪地区的路线有两条。中郎将耿舒认为应走允县(今湖南桑植县),路远却好走。马援却选择了顺玩江而上。谁

知,蛮军占领山头,居高临下,守住水道,汉军船只被阻。当时正值暑季,天气特别热,许多官兵得病而死,马援也染上疾病。军队被围,只好在岸边挖洞避暑。敌兵每次进攻,病中的马援强支着身体到洞口观察,部下都感动得流下热泪。耿舒却趁机报告朝廷,指责马援指挥不当。当朝廷派人来调查时,马援已病重死去。

马援生前曾对人说过:“大丈夫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他征战一生,最后死在疆场,实现了他平生的志愿,给后世留下了“马革裹尸”、“老当益壮”等寓意深刻的典故。

老当益壮成语故事3

【原文】

“丈夫为志,穷(1)当(2)益(3)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

【注解】

(1)穷:困难。

(2)当:应当。

(3)益:更为。

【故事阐述】

据《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记载,汉朝有一壮士叫马援,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想要自己开创一番事业。他知书达礼,精通武艺,果然长大后当了郡都邮官。西汉末年,有一天,他奉命押送一批囚犯到别处,半路上,马援因为见到囚犯们不停的痛苦哀号,心生怜悯,于是就私下放了那些囚犯,自己则逃到北方去。

后来虽然遇到特赦,免除了罪刑,但马援仍然留在北方放牧,养了几千头牲畜,他常说:“大丈夫立志,要困苦中要愈坚定,年纪大了要愈强剑”于是他把赚来的钱都分赠给亲友,自己只穿破皮袄。

后来他投效武帝刘秀,在东汉当了一名大将,建立了不少汗马功劳。有一次洞庭湖一带发生了动乱,武帝派人征伐,都全军覆没,无功而返。马援知道了,向皇帝上禀要带兵出征,没想到皇帝说:“你年纪太大了吧1马援道:“我虽然六十二岁了,但还能披甲上马,不能算老啊1于是他穿好甲胄一跃登鞍,皇帝便称赞的说:“这个老人家真是老当益壮啊1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因此后人用原文中的“老当益壮”来比喻年纪虽大,但志气仍为豪壮。

【讨论】

(1)马援奉命押送囚犯,为什么又私下放了他们呢?

(2)承上题。人都有辨别对错的基本能力,那在什么情况下,你也会和马援一

样做出释放囚犯的决定呢?

(3)假设你是光武帝,你也会同意让年岁已大的马援出征吗?为什么?

【造句练习】

例:爷爷年过七十,仍然健步如飞,真可说是老当益壮。

例:老当益壮的外公,平日的生活起居都自行打理,不愿劳驾别人。

【相似成语】

老骥伏枥

【课后时间】

请以“老当益壮”为成语接龙之首,想四个接龙和大家分享!

【参考解答】

老当益壮---壮志凌云---云淡风清---清心寡欲

老当益壮成语故事4

【出处】

《后汉书》。

东汉的名将马援,自幼就胸怀大志,立志高远,不甘落后。年轻时,他曾作过扶夫郡的督邮。一次,郡守派他把犯人押送到长安,可他觉得这个犯人好可怜,不忍心把他送去受死,于是半路上他就偷偷地把犯人给放了。由于他没有完成任务,只好弃官而逃,跑到北方郡躲了起来。过了不长时间,碰巧赶上皇帝大赦天下,以前的一切罪过都不再追究。于是他安心地在那里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生产。由于他做事情有恒心和毅力。他的事业很快就发展起来了。

不久之后,马援就有了大批的牲畜和大量的土地,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大地主。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于生活上的富裕。而是把自己的财产都分给了他的兄弟和朋友们。他说:“一个人要有远大志向,一辈子做个守财奴,太没意思了!”

他常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就一定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也就是说人越穷困,志向就要越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总是停滞不前肯定是不行的!之后,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汗马功劳。

释义

老当益壮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年纪虽老,志气反而更加豪壮。

老当益壮成语故事5

东汉名将马援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吏,但他见多识广,很有谋略。马援原先在隗嚣手下当差,但时隔不久,他看出隗嚣是无能之辈,毅然离开了他,投奔了刚刚起兵的刘秀。刘秀求才若渴,知道马援是个文武全才,立刻委以重任。马援感恩图报,每次打仗,他都身先士卒,勇往直前,从不后退。

在马援的指挥下,刘秀的军队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马援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戎马生涯,一直到六十二岁的时候他还领兵出征,最后他劳累成疾,重病压身,病死在军营中。

老当益壮成语故事6

1老当益壮的成语故事

东汉名将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马援知书识礼,精通武艺,为人忠耿正直。哥死了,马援就行丧礼,侍奉寡嫂,恭敬尽礼。后来,马援当了扶风郡的督邮,奉郡太守之命押送一批犯人到长安。沿途他见囚犯们痛苦哀嚎,不忍动了恻隐之心,放了囚犯,自己也只好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躲起来。

这时恰好赶上大赦,以前的事不再追究。于是他安心地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不到几年工夫,马援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他有牛羊几千头,粮食几万石。但是,他对富裕生活并不满足。他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他说:“一个人做个守财奴,太没有意思了。”他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在平定西南部族的叛乱和匈奴的骚乱上,马援有不可磨灭的功绩。有人劝他说:“您已经很辛苦了,应该在家里休养休养了。”马援说:“男子汉大丈夫,死也应该死在战场上,让别人用马皮裹着尸体送回来埋葬(马革裹尸),怎么能够老待在家中,守着妻子儿女过日子呢?”

后来洞庭湖一带又发生了五溪蛮人作乱,光武帝派兵征讨,因山泽瘴气熏人,全军覆没。马援知道了,向光武帝上禀,自请带兵出征。光武帝看看他,想了一会儿说道:“你年纪太老了吧。”马援道:“我年虽六二尚能披甲上马,不能算老。”马援穿好甲胄一跃登鞍,威风凛凛,十分自豪,率领浩浩荡荡的汉军驰骋沙场去了。光武帝称赞道:“这个老人家,真是老当益壮啊!

2老当益壮材料

【发音】lǎodāngyìzhuàng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

【解释】老:老年;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雄壮。年纪虽老但志气豪壮。

【近义词】返老还童、宝刀未老

【反义词】未老先衰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举例】邹韬奋《抗战以来》:“在六七十岁的老前辈中,我们可以看到富有斗争精神、~的伙伴。”

老当益壮成语故事7

【注音】lǎodāngyìzhuàng

【出处】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传》

【解释】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老年人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老骥伏枥、衰当益壮

【反义词】未老先衰

【同韵词】门户开放、没齿难忘、逆风恶浪、倚闾之望、一式一样、妆模作样、得意忘象、每下愈况、濯缨沧浪、三街六巷、......

【年代】古代

【灯谜】黄忠上阵

【邂逅语】黄忠叫阵;八十老翁赛干劲

【教学同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藤王阁序》高中四册·课文·22

【成语故事】西汉末年扶风郡马援知书达理,武功高强,他哥哥死后,他侍奉嫂子与养育哥哥的儿女。他私自放走可怜的囚犯而只好逃到北方牧羊为生,他成为当地有名的富农之后,经常施舍附近的穷人,他的名言是大丈夫要老当益壮。

【成语示列】剑波朝着这两位坚守职务的老森铁员工,伸了一下大拇指头,“真英雄,老当益壮。”曲波《林海雪原》一六

退休了,很多老人都选择吃两顿饭,你也会这么做吗

退休了,很多老人都选择吃两顿饭,你也会这么做吗

很高兴回答网友的提问:“退休了很多老人都选择吃两顿饭,你也这样做吗?”

我已经退休两年了,依然是每日做三餐。

首先,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这个饮食习惯,已经养成几十年了,要改变不太容易。到时到点不吃饭,就好像有什么重要事情没做似的。

另外,家里人都一日三餐,要是自己改成一日两餐,有诸多不便吧。和家人一起,早午晚三餐煮好了,顺理成章就一起吃了。

我曾有一段时间,腹部胀满,饭后特别不舒服,就减了一餐,早上十一点左右吃一餐和晚上吃一餐,腹胀情况明显改善。之后还是因为不习惯,恢复一日三餐,不过每餐的份量减了一点。

退休了,年纪大了,消化能力比不上年轻时了,吃两餐或者三餐,我们看情况来定吧,适合自己就好。

不会。一日三餐,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自然规律,是维持身体各个器官正常运转的基本需要,否则,肠胃空转,会造成损害。除非身体不正常,比如,减肥,消化不良,或遇到非正常情况,如饥荒,战争,找不到吃的。

我妈40多岁就得了很严重的胃病,经常胃痛,不消化,一检查,已是胃溃疡。父亲死后,她一个人支撑,三个孩子都要读书,家里喂猪养牛,天不亮就出门打猪草割牛草,然后出工挣工分,下午收工后还要种自留地,长期饱一顿饿一顿,生冷硬什么都吃,很多时候吃两顿,有时就是一个生萝卜或生红薯充饥。

我大学毕业工作后,到我工作所在地医治了一段时间,有所好转,开了一些药,遵医嘱一日三餐,生冷硬不吃。直到后来与我们一起住,生活有规律了,自然痊愈,从此再没犯过。她现在86岁,消化功能比我好。

选择吃两顿的退休老人,可能是消化功能不好。消化功能不行,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和烹饪方式,七八成饱,适当运动,按时作息,坚持一日三餐。

我同意。别动不动拿老祖宗流传下来一日三餐如何如何吓唬人。老祖宗一日三餐怎么好,那如何人生七十古来稀?1949年,中国人平均寿命39岁。现在平均寿命增加到77岁,一是医疗水平提高,二是生活水平极大改善了,三是饮食更科学。现在营养极大丰富,好多时候过剩,一日两餐非常合适。国外的轻禁食、微禁食研究证明,一天中饭与饭之间间隔14小时认上,胃肠道可以产生一种应激反应,有利于减脂、降血压等等。吃两顿是科学的,有利健康。相信科学!

我身边有一个老爷子,今年91岁了。他的身体就挺硬朗。他跟我们说他的生活就很有规律。他每天都是三顿,从来没有什么两顿之说。他早中晚都是相对固定的时间饮食。还有就是他从来不把饭吃饱,只吃八成饱。到了下一顿的时候肚子就饿了,食欲就很好,他感觉吃的很舒服。

其实,我感觉退休了,只吃两顿饭,没有对与不对之说,也没有什么严格的标准,关键是看你自己身体、饮食习惯及吸收消化的状况。如果你吃两顿觉得间隔的时间太长,那你还就要恢复到三顿。如果你觉得消化不好,没有饥饿感,那你就不要硬撑着吃。只有饿了吃饭才香,别说老年人了,年轻人也是这样啊。

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是老年人要注意的,就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健康的饮食,同时对饮食要合理的搭配。既不要刻意去减少食物摄取。也不能为满足口福狂吃海喝,要科学地、适当地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饮食。我刚才讲的这位老爷子。他给我们讲的就是饮食要跟着感觉走,但是在饮食的量上要进行控制。他什么都吃,从来不忌口,肉食,禽蛋,水果蔬菜它都吃。

这位老爷子还有一个重要的习惯,他就是喜欢喝鸡汤。他一年四季都要喝老母鸡汤。他让老伴到市场上买那种本地鸡,或者是托人从农村买那种老母鸡回来。他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都要喝点儿鸡汤,他认为鸡汤是大补。他要求鸡汤炖的时候不能放盐,只是放点葱姜酒就可以了,喝的时候他加点盐和香菜,他认为那样最好喝也最香,其实我们不必追求哪一种汤对人有多补,我觉得这要看每个人的口味儿,只要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这位老爷子还有“三高”,还服药。虽然91岁了,但他从来也没感觉到“三高”对他有太大的压力。不过在日常生活当中,他还是非常尊重医嘱的,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进行自己的膳食。他还有一条重要的经验给我们说,就是规律的生活。他每天早晨和晚上起床睡眠的时间相对是固定的。每天中午都要午休半小时到一小时。

我曾经这样尝试过,但是不行。因为退休了,早上八点起来,遵循,早吃饱的原则,中午就吃不多了,但是还要烧,忙活半天,吃不下饭。后来我改为下午三点吃饭。但是,午睡又睡不着,感觉少了点什么。再说,下午吃饭,到临睡前,还要吃点,这样,还是三顿,以往的规律打破了。所以我现在,还是吃三顿,老祖宗沿袭下来的习惯,一定也是附合肠胃功能的。只是午饭象征性吃点。

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定,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少吃,老了更得需要照顾好自己,注意营养均衡,膳食合理,心情愉悦,锻炼身体,有个幸福安康晚年就好!

我不会这么做。原因如下:一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体现了人生存过程中的饮食规律。我们活到了老年,也是一日三餐过来的,不会因退休了而改变。二是早餐是一天中重要的一餐。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说明一日三餐中吃好早餐的重要。人经过一夜的时间,早上是最需要营养补给的时候,吃好早餐对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是有好处的。我吃早餐,不但每天必吃,而且吃的多样化,一只鲜煮蛋是少不了的。三是退休了仍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日吃二餐,我觉得这个习惯不太好。年轻人喜欢亱生活,上午多睡一点时间作弥补睡觉的不足,把早餐和中餐都连在一起吃。退休了,老人一般睡觉早,醒来起床也早,如再睡到大半天,实在没必要,对身体也不一定有好处。如起得早,上午还可锻炼身体,不是更好吗?当然,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有的人退休了一日吃二餐,感到适合他自己的身体实际,觉得这样享受生活,也是可以的。退休了,也应该有多种活法,只要自己喜欢,体验这种自由,也是好的。

人的年龄大了,消化系统也慢慢的就减退了!原来每天的“三餐“就像时间短了似的,安排不下了,不觉怎样就又到吃饭时间了,所以每到吃饭就有点“头疼“,我个人的“经验“是可以吃两顿饭,那样,自己的肚子舒服一些,但是每天的水果是不能离了,都晚上可随便吃点水果之类的东西,填补一下就行了!自己的想法。[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从前,军队的物资供应困难,部队只能吃两顿饭,那是没办法,所以军人的体力就跟不上!那时候油水也不足!

建国后,经部队请求后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三餐!

为什么从前的人寿命短?还不是营养跟不上吗!

一日三餐中的晚饭可以少吃一点!

不会只吃二餐的。现在一天4-5餐吧。早餐/中餐/下午水果酸奶/晚餐。晚餐是最简单最少的。早餐基本是鸡蛋/杂粮粥豆浆或者自做的面包/奶酪咖啡,中餐基本是蔬菜一两主食蛋白质食物80-120克——-鸡胸肉/三文鱼/牛肉/

秦本纪译文

秦本纪译文

译文:

秦的祖先,是帝颛顼的后代子孙,名叫女脩。女脩织布时,燕子掉下卵,女脩吞了,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的女儿,叫女华。女华生大费,大费跟随禹平治水土。事情成功后,帝舜赐给禹黑色玉圭。禹受赐说:“不是靠我就能成功,还多亏大费的帮助。”

帝舜说:“费呀,是你赞助禹取得成功,我要赐你黑色旗旒。你的后世子孙将繁多兴旺。”因此把姚姓的美女赐给他为妻。大费拜受,帮助舜驯养鸟兽,鸟兽多被驯服,这就是柏翳。舜赐姓为赢氏。

大费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廉,即鸟俗氏;另一个叫若木,即费氏。费氏的玄孙叫费昌。其子孙有些住在中国,有些住在夷狄。费昌生当夏桀之时,脱离夏,投奔商,为汤驾车,而在鸣条打败桀。大廉的玄孙叫孟戏、中衍,他们长着鸟的身子却能说人话。

帝太戊听说,便卜问是否可让中衍来驾车,卜的结果是吉,便召中衍来驾车并赐女为妻。从太戊以来,中衍的后代,世世辅佐殷国有功,所以赢姓中有不少显名于世,终于成为诸侯。

原文: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

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

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出处: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之《秦本纪》。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迁,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字子长。父司马谈为太史公。司马迁十岁就开始读古文书写的典籍。后来从孔安国、董仲舒等名儒学《尚书》、《春秋》。20岁开始漫游,到过很多地方。元丰年任太史令。开始写《史记》。后因李陵事被汉武帝下狱,处宫刑。

出狱后,为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生平见《史记·太史公自序》及《汉书·司马迁传》。

这篇本纪记载的是秦氏族从兴起、发展到称霸天下、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

秦本为地处偏远的西方的一个部落,其远祖多以驯兽驾车见长,从虞舜到周代屡屡有功:柏翳(yì)佐禹治水,舜赐姓嬴氏。

费昌为汤驾车败桀于鸣条,中潏(yu)在西戎为殷保西部边境,造父(fǔ)为周缪(mù)王驾车,日驱千里以救周乱,其族由此为赵氏,周宣王时秦仲为西垂大夫,襄公救周难,又率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建立了秦国。

秦国本为西方一个小国,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到后来相当强大了,还被中原各国视为戎狄,不让它参与盟会。但秦国一方面在戎族地区扩充土地,一方面与中原各国来往,通婚,吸取中原文化,逐步发展成为强国。

作为年轻人,待在农村生活会不会有点绝望

作为年轻人,待在农村生活会不会有点绝望

非常绝望。对于以前没有智能机的年代,不会受到外界影响的话,应该还能挺好的。但是现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很痛苦的事情。农村什么都没有,我是在辽宁的农村,很穷非常穷,镇上满大街都是老人,见不到几个年轻人,没有任何娱乐设施,我们这边也没有什么景色,很萧条。现在在高一,觉得很难熬,每天都很难熬,非常想挣脱出去。

史记 秦本纪 全文 文言文 加 白话文翻译

史记 秦本纪 全文 文言文 加 白话文翻译

字数大超,只能给译文且是前部分

译文:

秦的祖先,是颛顼帝的后代孙女,名叫女修。女修织布的时候,有一只燕子掉落一颗蛋,女修把它吞食了,生下儿子,名叫大业。大业娶了少典部族的女儿,名叫女华。女华生下大费,大费辅助夏禹治理水土。治水成功后,舜帝为表彰禹的功劳,赐给他一块黑色的玉圭。禹接受了赏赐,说:“治水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也是因为有大费做助手。”舜帝说:“啊!大费,你帮助禹治水成功!我赐你一副黑色的旌旗飘带。你的后代将会兴旺昌盛。”于是把一个姓姚的美女嫁给他。大费行拜礼接受了赏赐,为舜帝驯养禽兽,禽兽大多驯服,这个人就是柏翳。舜帝赐他姓嬴。

大费生有二个儿子,一个名叫大廉,这就是鸟俗氏;另一个叫若木,这就是费氏。费氏的玄孙叫费昌,他的子孙有的住在中原地区,有的住在夷狄那里。费昌正处在夏桀的时候,他离开夏国,归附了商汤,给商汤驾车,在鸣条打败了夏桀。大廉的玄孙叫孟戏、中衍,身体长得很象鸟,但说人话。太戊帝听说了他们,想让他们给自己驾车,就去占卜,卦相吉利,于是把他们请来驾车,并且给他们娶了妻子。自太戊帝以后,中衍的后代子孙,每代都有功劳,辅佐殷国,所以嬴姓子孙大多显贵,后来终于成了诸侯。

中衍的玄孙叫中潏,住在西部戎族地区,保卫西部边疆。中潏生了蜚廉。蜚廉生了恶来。恶来力气大,蜚廉善奔跑。父子俩都凭才能力气事奉殷纣王。周武王伐纣的时候,把恶来也一并杀了。当时,蜚廉为纣出使北方,回来时,因纣已死,没有地方禀报,就在霍太山筑起祭坛向纣王报告,祭祀时获得一幅石棺,石棺上刻的字说:“天帝命令你不参与殷朝的灾乱,赐给你一口石棺,以光耀你的氏族。”蜚廉死后,就埋葬在霍太山。蜚廉还有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生了孟增。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宠幸,他就是宅皋狼。皋狼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造父因善于驾车得到周缪王的宠幸。周缪王获得名叫骥、温骊、骅骝、騄耳的四匹骏马,驾车到西方巡视,乐而忘返。等到徐偃王作乱时,造父给缪王驾车,兼程驱赶回周朝,日行千里,平定了叛乱。缪王把赵城封给造父,造父族人从此姓赵。自蜚廉生季胜以来经过五代直到造父时,才另外分出来居住在赵城。春秋晋国大夫越衰就是他的后代。恶来革,是蜚廉的儿子,死得早。他有个儿子叫女防。女防生了旁皋,旁皋生了太几,太几生了大骆,大骆生了非子。因为造父受到周王的恩宠,他们都承蒙恩荫住在赵城,姓赵。

非子居住在犬丘,喜爱马和其他牲口,并善于饲养繁殖。犬丘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周孝王,孝王召见非子,让他在汧河、渭河之间管理马匹。马匹大量繁殖。孝王想让非子做大骆的继承人。申侯的女儿是大骆的妻子,生了儿子成,成做了继承人。申侯就对孝王说:“从前我的祖先是郦山那儿的女儿,她做了西戎族仲衍的曾孙胥轩的妻子,生了中潏,因为与周相亲而归附周朝,守卫西部边境,西部边境因此和睦太平。现在我又把女儿嫁给大骆为妻,生下成作继承人。申侯与大骆再次联姻,西戎族都归顺,这样,您才得以称王。希望您考虑一下吧。”于是孝王说:“从前伯翳为舜帝掌管牲畜,牲畜繁殖很多,所以获得土地的封赐,受赐姓嬴。现在他的后代也给我驯养繁殖马匹,我也分给他土地做附属国吧。”赐给他秦地作为封邑,让他接管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但也不废除申侯女儿生的儿子做大骆的继承人,以此来与西戎和好。

秦嬴生了秦侯。秦侯在位十年去世。秦侯生公伯。公伯在位三年去世。公伯生秦仲。

秦仲即位三年,周厉王无道,有的诸侯背叛了他。西戎族反叛周王朝,灭了犬丘大骆的全族。周宣王登上王位之后,任用秦仲当大夫,讨伐西戎。西戎杀掉了秦仲。秦仲即位为侯王二十三年,死在西戎手里。秦仲有五个儿子,大儿子叫庄公。周宣王召见庄公兄弟五人,交给他们七千兵卒,命令他们讨伐西戎,把西戎打败了。周宣王于是再次赏赐秦仲的子孙,包括他们的祖先大骆的封地犬丘在内,一并归他们所有,任命他们为西垂大夫。

庄公居住在他们的故地西犬丘,生下三个儿子,长子叫世父。世父说:“西戎杀了我祖父秦仲,我不杀死戎王就决不回家。”于是率兵去攻打西戎,把继承人的位置让给他弟弟襄公。襄公做了太子。庄公在位四十四年去世,太子襄公继位。襄公元年(前777),襄公把他妹妹缪嬴嫁给西戎丰王做妻子。襄公二年(前776),西戎包围犬丘,世父反击,最后被西戎俘虏。过了一年多,西戎放还世父。七年(前771)春,周幽王因宠爱褒姒(sì,似)而废除太子宜臼,把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立为继承人,周幽王多次举烽火把诸侯骗来京师,以求褒姒一笑,诸侯们因此背叛了他。西戎的犬戎和申侯一起攻打周朝,在郦山下杀死了幽王。秦襄公率兵营救周朝,作战有力,立了战功。周平王为躲避犬戎的骚扰,把都城向东迁到洛邑,襄公带兵护送了周平王。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平王说:“西戎不讲道义,侵夺我岐山、丰水的土地,秦国如果能赶走西戎,西戎的土地就归秦国。”平王与他立下誓约,赐给他封地,授给他爵位。襄公在这时才使秦国成为诸侯国,跟其他诸侯国互通使节,互致聘问献纳之礼。又用黑鬃赤身的小马、黄牛、公羊各三匹,在西畤祭祀天帝。十二年(前766),他讨伐西戎,到达岐山时,在那里去世了。他生了文公。

文公元年(前765),文公住在西垂宫。三年(前763),文公带着七百名兵卒到东边去打猎。四年(前762),他们到达汧、渭两河的交会之处。文公说:“从前,周朝把这里赐给我的祖先秦嬴做封邑,后来我们终于成了诸侯。”于是占卜这里是否适宜居住,占卜的结果说吉利,就在这里营造起城邑。十年(前756),开始建造祭天地的鄜畤,用牛羊猪三种牲畜举行祭祀。十三年(前753),开始设立史官记载大事,百姓大多受到教化。十六年(前750),文公派兵讨伐西戎,西戎败逃。于是文公就收集周朝的遗民归为己有,地盘扩展到岐山,把岐山以东的土地献给周天子。十九年(前747),得到一块名叫“陈宝”的异石。二十年(前746),开始设立诛灭三族的刑罚。二十七年(前739),砍伐南山的大梓树,梓树中窜出一头大青牛逃进了丰水。四十八年(前718),文公的太子去世,赐谥号为竫(jìng,静)公。竫公的长子立为太子,他是文公的孙子。五十年(前716),文公去世,埋葬在西山。竫公的儿子登位,这就是宁公。

宁公二年(前714),宁公迁居到平阳,派遣军队征伐荡社。三年(前713),与西戎的一支亳(bō,伯)部落作战,亳王逃往西戎,于是灭了荡社。四年(前712),鲁公子翚(huī,挥)杀死了他的君王隐公。十二年(前704),宁公攻打荡氏,攻了下来。宁公从十岁开始登上王位,在位十二年去世,葬在西山。他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武公为太子;武公的弟弟德公,与武公是同母兄弟;宁公之妾鲁姬子生了出子。宁公去世后,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掉太子,拥立出子为君主。出子六年(前698),三父等人又一起派人杀害了出子。出子五岁即位,在位六年被杀。三父等人又拥立了原太子武公。

武公元年(前697),征伐彭戏氏,到了华山下,住在平阳的封宫里。三年(前695),杀了三父等人,夷灭了他们的三族,因为他们杀了出子。郑国的高渠眯杀了他的君主昭公。十年(前688),攻打邽、冀戎两地的戎族,并开始在杜、郑两地设县,灭了小虢(guó,国)。

十三年(前685),齐国人管至父、连称等杀了他们的君主襄公,拥立公孙无知。晋国灭了霍、魏、耿三国。齐国雍廪杀死无知、管至父等人,拥立齐桓公。齐国、晋国成了强国。

十九年(前679),晋国的曲沃武公灭掉晋侯缗(mín,民),开始做了晋侯。齐桓公在鄄(juàn,倦)地称霸。

二十年(前678),秦武公去世,葬在雍邑平阳。这时开始用人殉葬,给武公殉葬的有六十六人。武公有个儿子,名叫白。白没有被立为君,被封在平阳。立武公的弟弟德公做了国君。

德公元年(前677),开始住进雍城的大郑宫。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鄜畤祭祀天地。占卜居住在雍地是否适宜,占卜的结果是:后代子孙将到黄河边上去饮马。梁伯、芮(ruì,锐)伯来朝见。二年(前676),开始规定伏日,杀狗祭祀以祛除热毒邪气。德公到三十三岁才登位,在位两年去世。他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宣公,次子成公,少子穆公。长子宣公继位。

宣公元年(前675),卫国燕国攻打周王室,把惠王赶出朝廷,拥立王子穨(tuí,颓)为帝。三年(前673),郑伯、虢叔杀死了王子穨,送惠王返回朝中。四年(前672),秦国修建密畤。与晋国在河阳作战,战胜了晋军。十二年(前664),宣公去世。他生了九个儿子,没有一个继位,立了宣公的弟弟成公。

成公元年(前663),梁伯、芮伯来朝见。齐桓公征伐山戎,军队驻扎在孤竹。

成公在位四年去世。他有七个儿子,没有一个继位,立了成公的弟弟缪(mù,穆)公。

缪公任好元年(前659),缪公亲自率兵征伐茅津,取得胜利。四年(前656),从晋国迎娶了妻子,他是晋太子申生的姐姐。这年,齐桓公攻打楚国,打到邵陵。

五年(前655),晋献公灭了虞国和虢国,俘虏了虞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傒(xī,奚),这是由于事先晋献公送给虞君白玉和良马以借道伐虢,虞君答应了。俘获了百里傒之后,用他做秦缪公夫人出嫁时陪嫁的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傒逃离秦国跑到宛(yuān,渊)地,楚国边境的人捉住了他。缪公听说百里傒有才能,想用重金赎买他,但又担心楚国不给,就派人对楚王说:“我家的陪嫁奴隶百里傒逃到这里,请允许我用五张黑色公羊皮赎回他。”楚国就答应了,交出百里傒。在这时,百里傒已经七十多岁。缪公解除了对他的禁锢,跟他谈论国家大事。百里傒推辞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值得您来询问?”缪公说:“虞国国君不任用您,所以亡国了。这不是您的罪过。”缪公坚决询问。谈了三天,缪公非常高兴,把国家政事交给了他,号称五羖(gǔ,谷)大夫。百里傒谦让说:“我比不上我的朋友蹇(jiǎn,简)叔,蹇叔有才能,可是世人没有人知道。我曾外出游学求官,被困在齐国,向(zhì,至)地的人讨饭吃,蹇叔收留了我。我因而想事奉齐国国君无知,蹇叔阻止了我,我得以躲过了齐国发生政变的那场灾难,于是到了周朝。周王子穨喜爱牛,我凭着养牛的本领求取禄位,穨想任用我时,蹇叔劝阻我,我离开了穨,才没有跟穨一起被杀;事奉虞君时,蹇叔也劝阻过我。我虽知道虞君不能重用我,但实在是心里喜欢利禄和爵位,就暂时留下了。我两次听了蹇叔的话,都得以逃脱险境;一次没听,就遇上了这次因虞君亡国而遭擒的灾难:因此我知道蹇叔有才能。”于是缪公派人带着厚重的礼物去迎请蹇叔,让他当了上大夫。

秋天,缪公亲自带兵攻打晋国,在河曲与晋交战。晋国骊姬制造了内乱,太子申生被骊姬所害,死在新城,公子重耳、夷吾出逃。

九年(前651),齐桓公在葵丘与各地诸侯会盟。

晋献公去世。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他的臣子里克杀了奚齐。荀息立卓子,里克又杀死了卓子和荀息。夷吾派人请秦国帮他回晋国。缪公答应了,派百里傒率兵去护送夷吾。夷吾对秦国人说:“我如果真能登位,愿意割让晋国的河西八座城给秦国。”等到他回到晋国登上了君位,却派丕郑去向秦国道歉,违背了诺言,不肯给秦国河西八座城,并且杀了里克。丕郑听说此事,十分害怕,就跟秦缪公商议说:“晋国人不想要夷吾为君,实际上想立重耳为君。现在夷吾违背诺言而且杀了里克,都是吕甥、郤(xì,细)芮的主意。希望您用重利赶快把吕甥、郤芮叫到秦国来,如果吕、郤两人来了,那么再送重耳回国就方便了。”缪公答应了他,就派人跟丕郑一起回晋国去叫吕甥、郤芮。吕、郤等人怀疑丕郑有诈谋,就报告夷吾,杀死了丕郑。丕郑的儿子丕豹逃奔到秦国,劝缪公说:“晋国君主无道,百姓不亲附他,可以讨伐他了。”缪公说:“百姓如果不认为合适,不拥护晋君,他们为什么能杀掉他们的大臣呢?既然能杀死他们的大臣,这正是由于晋国上下还是协调的。”缪公不公开听从丕豹的计谋,但在暗中却重用他。

十二年(前648),齐国管仲、隰朋去世。

晋国大旱,派人来秦国请求援助粮食。丕豹劝说缪公不要给,要缪公趁着晋国荒歉去攻打它。缪公去问公孙支,公孙支说:“荒歉与丰收是交替出现的事,不能不给。”又问百里傒,百里傒说:“夷吾得罪了您,他的百姓有什么罪?”缪公采纳百里傒、公孙支的意见,最后还是给晋国粮食了。水路用船,陆路用车给晋国运去粮食,从雍都出发,源源不断地直到绛(jiàng,降)城。

十四年(前646),秦国发生饥荒,请求晋国援助粮食。晋国就此事征求群臣的意见。虢射说:“趁着秦国闹饥荒去攻打它,可以大获成功。”晋君听从了他的意见。十五年(前645)晋国发动军队攻打秦国。缪公也发兵,让丕豹率领大军,亲自前往迎击。九日壬戌日,与晋惠公夷吾在韩地交战。晋君甩下自己的部队独自往前冲,跟秦军争夺财物,回来的时候,驾车的战马陷到深泥里。缪公与部下纵马驱车追赶,没能抓到晋君,反而被晋军包围了。晋军攻击缪公,缪公受了伤。这时,曾在岐山下偷吃缪公良马的三百多个乡下人不顾危险驱马冲入晋军,晋军的包围被冲开,不仅使缪公得以脱险,反而又活捉了晋君。当初,缪公丢失了一匹良马,岐山下的三百多个乡下人一块儿把它抓来吃掉了,官吏捕捉到他们,要加以法办。缪公说:“君子不能因为牲畜的缘故而伤害人。我听说,吃了良马肉,如果不喝洒,会伤人。”于是就赐酒给他们喝,并赦免了他们。这三百人听说秦国要去攻打晋国,都要求跟着去。在作战时,他们发现缪公被敌包围,都高举兵器,争先死战,以报答吃马肉被赦免的恩德。于是缪公俘虏了晋君回到秦国,向全国发布命令:“人人斋戒独宿,我将用晋君祭祀上帝。”周天子听说此事,说“晋君是我的同姓”,替晋君求情。夷吾的姐姐是秦缪公的夫人,她听到这件事,就穿上丧服,光着脚,说:“我不能挽救自己的兄弟,以致还得让君上下命令杀他,实在有辱于君上。”缪公说:“我俘获了晋君,以为是成就了一件大事,可是现在天子来求情,夫人也为此事而忧愁。”于是跟晋君订立盟约,答应让他回国,并给他换了上等的房舍住宿,送给他牛羊猪各七头,以诸侯之礼相待。十一月,送晋君夷吾回国;夷吾献出晋国河西的土地,派太子圉(yǔ,语)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把同宗的女儿嫁给子圉。这时候,秦国的地盘向东已经扩展到黄河。

十八年(前642),齐桓公去世。二十年(前640),秦国灭了梁、芮二国。

二十二年(前638),晋公子圉听说晋君生病,说:“梁国是我母亲的家乡,秦国却灭了它。我兄弟众多,如果父君百年后,秦国必定留住我,晋国也不会重视我,而改立其他公子。”于是子圉逃离秦国,回到晋国。二十三年(前637),晋惠公去世,子圉即位为君。秦君对圉的逃离十分恼恨,就从楚国迎来晋公子重耳,并把原来子圉的妻子嫁给重耳。重耳起而推辞不肯,后来就接受了。缪公对重耳更加以礼厚待。二十四年(前636)春天,秦国派人告诉晋国大臣,要送重耳回国。晋国答应了,于是派人护送重耳回到晋国。二月,重耳登位成为晋君,这就是晋文公。文公派人杀了子圉。子圉就是晋怀公。

这年秋天,周襄王的弟弟带,借助狄人的军队攻打襄王,襄王出逃,住在郑国。二十五年(前635),周襄王派人向晋国、秦国通告了发生祸难的情况。秦缪公率兵帮助晋文公护送周襄王回朝,杀死襄王的弟弟带。二十八年(前632),晋文公在城濮打败楚军。三十年(前630),缪公帮助晋文公包围了郑国。郑国派人对缪公说:“灭掉郑国,其结果是使晋国实力增强,这对晋国是有利的,而对秦国却无利。晋国强大了,就会成为秦国的忧患。”缪公于是撤军,返回秦国。晋国也只好撤军。三十二年(前628)冬,晋文公去世。

郑国有个人向秦国出卖郑国说:“我掌管郑国的城门,可以来偷袭郑国。”缪公去问蹇叔、百里傒,两个人回答说:“路经数国地界,到千里之外去袭击别人,很少有占便宜的。再说,既然有人出卖郑国,怎么知道我国的人就没有把我们的实情告诉郑国呢?不能袭击郑国。”缪公说:“你们不懂得,我已经决定了。”于是出兵,派百里傒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率兵。军队出发的那天,百里傒、蹇叔二人对着军队大哭。缪公听说了,生气地说:“我派兵出发,你们却拦着军队大哭,这是为什么?”二位老人说:“为臣不敢阻拦军队。部队要走了,我俩的儿子在军队中也将前往;如今我们年岁已大,他们如果回来晚了,恐怕就见不着了,所以才哭。”二位老人退回来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的部队如果失败,一定是在肴山的险要处。”三十三年(前627)春天,秦国军队向东进发,穿过晋国,从周朝都城北门经过。周朝的王孙满看见了秦国的军队以后说:“秦军不懂礼仪,不打败仗还等什么!”军队开进到滑邑,郑国商人弦高带着十二头牛准备去周朝都城出卖,碰见了秦军,他害怕被秦军杀掉或俘虏,就献上他的牛,说:“听说贵国要去讨伐郑国,郑君已认真做了防守和抵御的准备,还派我带了十二头牛来慰劳贵国士兵。”秦国的三位将军一起商量说:“我们要去袭击郑国,郑国现在已经知道了,去也袭击不成了。”于是灭掉滑邑。滑邑是晋国的边境城邑。

这时候,晋文公死了还没有安葬。太子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侮我刚刚丧父,趁我办丧事的时候攻破我国的滑邑。”于是把丧服染成黑色,以方便行军作战,发兵在肴山阻截秦军。晋军发起攻击,把秦军打得大败,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晋军俘获了秦军三位将军返回都城。晋文公的夫人是秦缪公的女儿,他替秦国三位被俘的将军求情说:“缪公对这三个人恨之入骨,希望您放他们回国,好让我国国君能亲自痛痛快快地煮掉他们。”晋君答应了,放秦军三位将军归国。三位将军回国后,缪公穿着白色丧服到郊外迎接他们,向三人哭着说:“寡人因为没有听从百里傒、蹇叔的话,以致让你们三位受了屈辱,你们三位有什么罪呢?你们要拿出全部心力洗雪这个耻辱,不要松懈。”于是恢复了三个人原来的官职俸禄,更加厚待他们。

三十四年(前626),楚国太子商臣杀了他的父亲楚成王,接替了王位。

秦缪公这时候再次派孟明视等率兵攻打晋国,在彭衙交战。秦军作战不利,撤军返回。

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国。由余,祖先是晋国人,逃亡到戎地,他还能说晋国方言。戎王听说缪公贤明,就派由余去观察秦国。秦缪公向他炫示了宫室和积蓄的财宝。由余说:“这些宫室积蓄,如果是让鬼神营造,那么就使鬼神劳累了;如果是让百姓营造的,那么也使百姓受苦了。”缪公觉得他的话奇怪,问道:“中原各国借助诗书礼乐和法律处理政务,还不时地出现祸乱呢,现在戎族没有这些,用什么来治理国家,岂不很困难吗!”由余笑着说:“这些正是中原各国发生祸乱的根源所在。自上古圣人黄帝创造了礼乐法度,并亲自带头贯彻执行,也只是实现了小的太平。到了后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依仗着法律制度的威严来要求和监督民众,民众感到疲惫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实行仁义。上下互相怨恨,篡夺屠杀,甚至灭绝家族,都是由于礼乐法度这些东西啊。而戎族却不是这样。在上位者怀着淳厚的仁德来对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满怀忠信来侍奉君上,整个国家的政事就像一个人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无须了解什么治理的方法,这才真正是圣人治理国家啊。”缪公退朝之后,就问内史王廖说:“我听说邻国有圣人,这将是对立国家的忧患。现在由余有才能,这是我的祸害,我该怎么办呢?”内史王廖说:“戎王地处偏僻,不曾听过中原地区的乐曲。您不妨试试送他歌舞伎女,借以改变他的心志。并且为由余向戎王请求延期返戎,以此来疏远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同时留住由余不让他回去,以此来延误他回国的日期。戎王一定会感到奇怪,因而怀疑由余。他们君臣之间有了隔阂,就可以俘获他了。再说戎王喜欢上音乐,就一定没有心思处理国事了。”缪公说:“好。”于是缪公与由余座席相连而坐,互递杯盏一块儿吃喝,向由余询问戎地的地形和兵力,把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然后命令内史王廖送给戎王十六名歌妓。戎王接受,并且非常喜爱迷恋,整整一年不曾迁徙,更换草地,牛马死了一半。这时候,秦国才让由余回国。由余多次向戎王进谏,戎王都不听,缪公又屡次派人秘密邀请由余,由余于是离开戎王,投降了秦国。缪公以宾客之礼相待,对他非常尊敬,向他询问应该在什么样的形势下进攻戎族。

三十六年(前624),缪公更加厚待孟明等人,派他们率兵进攻晋国,渡过黄河就焚毁了船只,以示决死战斗,结果把晋国打得大败,夺取了王官和鄗(jiāo,郊)地,为肴山战役报了仇。晋国军队都据城防守,不敢出战。于是缪公就从茅津渡过黄河,为肴山战役牺牲的将士筑坟,给他们发丧,痛哭三天。向秦军发誓说:“喂,将士们!你们听着,不要吵嚷,我向你们发誓。我要告诉你们,古人办事虚心听取老年人的意见,所以不会有什么过错。”缪公反复思考自己不采纳蹇叔、百里傒的计谋而造成的过失,因此发出这样的誓言,让后代记住自己的过失。君子们听说这件事,都为之落泪,说:“啊!秦缪公待人真周到,终于得到了孟明等人胜利的喜庆。”

三十七年(前623),秦国采用由余的计谋攻打戎王,增加了十二个属国,开避了千里疆土,终于称霸于西戎地区。周天子派召(shào,绍)公过带着钲(zhēng,征)、鼓等军中指挥用的器物去向缪公表示祝贺。三十九年(前621),秦缪公去世,安葬在雍。陪葬的人达一百七十七人,秦国良臣子舆氏名叫奄息、仲行、针虎的三个人也属陪葬者之列。秦国人为他们悲痛,并为此而作了一首题为《黄鸟》的诗。君子说:“秦缪公扩展疆土,增加属国,在东方征服了强大的晋国,在西方称霸了西戎,但是他没有成为诸侯的盟主,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死了就置百姓于不顾,还拿他的良臣为自己殉葬。古代有德行的帝王逝世尚且遗留下好的道德和法度,而他没有做到这些,更何况还夺走百姓所同情的好人、良臣呢?由此可以断定秦国不可能再东进了。”缪公的儿子有四十人,他的太子(yīng,婴)继承王位,这就是康公。

康公元年(前620)。前一年,缪公去世的时候,晋襄公也去世了。晋襄公的弟弟叫雍,是秦国之女所生,住在秦国。晋卿赵盾想拥立他为君,派随会来接他,秦国派兵把雍护送到令狐。而晋国已立了襄公的儿子,反倒来攻打秦军,秦军战败,随会逃奔到秦国。二年(前619),秦攻打晋国,攻占了武城,为令狐之战报了仇。四年(前617),晋国攻打秦国,攻占了少梁。六年(前615),秦国攻打晋国,攻占了羁(jī,基)马。两军在河曲交战,把晋军打得大败。晋国人担心随会在秦国会给晋国造成祸患,就派魏雠(shòu,寿)余诈称叛晋降秦,与随会共谋返晋,用蒙骗手段笼住了随会,随会于是回到晋国。康公在位二十年去世,儿子共公继位。

共公二年(前607),晋国的赵穿杀了他的君主灵公。三年(前606),楚庄王强大起来,向北进兵,一直深入到洛邑,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图谋夺取周朝的政权。共公在位五年去世,儿子桓公继位。

桓公三年(前601),晋军打败秦军,俘虏了秦国的将领赤。十年(前594),楚庄王征服郑国,往北又在黄河岸上打败了晋军。就在这个时候,楚国称霸,召集各诸侯举行盟会。二十四年(前580),晋厉公刚刚即位,与秦桓公订立了以黄河为界的盟约。桓公回国后就背弃了盟约,与狄人合谋一块儿攻打晋国。二十六年(前578),晋国率领诸侯攻打秦国,秦军败逃,晋军一直追赶到泾水边上才返回。桓公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儿子景公继位。

景公四年(前573),晋国的栾书杀了他的君主厉公。十五年(前562),秦军救郑国,在栎(lì,力)邑打败晋军。这时候,晋悼公成为盟主。十八年(前559),晋悼公强大起来,多次召集诸侯会盟,率领诸侯攻打秦国,打败了秦军。秦军败逃,晋兵在后面追赶,一直渡过泾水,追到棫林才返回。二十七年(前550),秦景公到了晋国,与晋平公订立盟约,不久就背叛了盟约。三十六年(前541),楚国公子围杀了他的君主自立为王,这就是楚灵王。秦景公的同母兄弟后子针(zhēn,针)得宠,而且富有,有人说坏话诬陷他,他害怕被杀,就逃奔到晋国,带着锱重车上千辆。晋平公说:“您这样富有,为什么还要逃亡呢?”后子针回答说:“秦君无道,我害怕被杀害。想等到他的继承人登位再回去。”三十九年(前538),楚灵王强大起来,在申地与诸侯会盟,做了盟主,杀了齐国的庆封。景公在位四十年去世,儿子哀公继位。后子针又回到秦国。

哀公八年(前529),楚国公子弃疾杀了楚灵王,自立为王,这就是平王。十一年(前526)楚平王来迎娶秦女做太子建的妻子。回到楚国,平王见女子漂亮,就自己娶了她。十五年(前522),楚平王想杀死太子建,建逃跑了;伍子胥逃奔到吴国。晋国国君家族的权力削弱,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六个家族世代为晋卿,势力强大,想策动内战,因此好长时间秦、晋两国没有打仗。三十一年(前506),吴王阖闾(hélǘ,合阳平吕)与伍子胥攻打楚国,楚王逃往随地,吴军于是进入郢都。楚国大夫申包胥来秦国告急求援,一连七天不吃饭,日夜哭泣。于是秦国就派兵车五百辆去援救楚国,打败了吴国军队。吴军撤走了,楚昭王才得以重回郢都。哀公在位三十六年去世。太子名叫夷公,夷公早死,没能继位,夷公的儿子继位,这就是惠公。

关于七十岁老年人养牛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