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牛肉罐头,为何这么久不变质?

二战日本牛肉罐头,为何这么久不变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二战日本牛肉罐头,以及二战遗址发现日军罐头居然仍可食用,为何这么久不变质?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二战遗址发现日军罐头居然仍可食用,为何这么久不变质?

二战遗址发现日军罐头居然仍可食用,为何这么久不变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如果二战的日军罐头还能够食用,萨沙我就把罐头铁盒吃下去。

我写过日军二战军粮的文章,日本的罐头以肉类为主,也有豆类罐头

而当年的罐头和今天不同,即便今天也做不到完全的真空。

而只要罐头中有一些空气,肉类和豆类的腐烂就是绝对的。

就算是1945年的罐头,到今天已经70多年时间,早就烂掉了。

说这种话的人,没有基本的常识。

目前日本市面上卖到所谓二战罐头,其实都是复刻版,也就是现代生产的。

网上到处流传的所谓罐头,应该是红豆饭罐头。

这种罐头是非常容易腐烂变质的,不要说70多年,保存7年都是不可能的。

其实就算是钢铁,70多年也会腐朽的不成样子了,何谈食品。

萨沙写过很多军粮系列文章,也曾高价购买过欧洲的二战罐头。

你要说美国和欧洲的食品加工技术,不可能比日本要差。

然而,我买的这些罐头都无法食用,都已经烂掉了,只是还有个食品的样子罢了。

现在洗稿的人太多,基本都是通过工具将网上一些乱七八糟的谣传洗成文章。

为了赚钱,这些洗稿文章还四处流传,大家随便一搜就有很多。

大家看文章的时候,要自己用头脑思考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二战时日军吃的是“牛肉罐头”,为何美军却说伙食差的可怜?

二战时日军吃的是“牛肉罐头”,为何美军却说伙食差的可怜?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水面舰艇和潜艇,加紧了对日本周边海域的封锁,击沉了日本数以百万吨计的货轮和商船,让非常依赖进口的日本,其战争资源日渐枯竭。

此前,深受前线日军官兵欢迎的产自本土的牛肉罐头,有的是包括从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进口的牛肉制作,就渐渐地不见了牛肉,毕竟日本岛内自产的牛肉数量有限,就以牛杂碎甚至以牛血加蔬菜来替代,已经不再是正式的牛肉罐头了。

此前,看过一部国内拍摄的抗战题材的战争片,片中的刘连长伤愈归建,李团长给其分享刚缴获的日军牛肉罐头,问刘连长味道怎么样。

刘连长说,团长这哪有什么牛肉,就是牛血和蔬菜么。李团长却从日军牛肉罐头质量的下降,判断说日军已经是秋后的蚂蚱了;又从德国和意大利已经投降,得出日军战败投降已经不远的结论,鼓舞了全团指战员的抗战热情。

由于战争物资的匮乏,日军前线官兵的口粮和饮食标准一降再降,往往就是一个饭团,加一碗增味汤而已,牛肉罐头在战争后期,事实上成了奢侈品,除了军官和士官,普通士兵早就没有口福享受了。

即便仍然提供牛肉罐头,也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肉罐头,就是上述已经提及的牛肉罐头的主要成份是牛杂碎,算是上等的牛肉罐头了,更多的却是牛血加蔬菜,这哪里还是牛肉罐头。

日军官兵曾经享受过一段时间货真价实的牛肉罐头,随着日美两国交战,特别是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战败,日本的战败基本上就已经定局了。

此时,牛肉就非常紧张了,自然供应前线日军的牛肉罐头,其质量就直线下降,所谓的牛肉罐头竟然没有了牛肉,而以牛杂碎甚至牛血加蔬菜取而代之,完全是日本人发动侵略战争的咎由自取。

二战时期各国军队伙食怎么样?

二战时期各国军队伙食怎么样?

1941年的中条山战役国军完败,两个集团军18万人马被10万日伪军几乎全歼,阵亡42000人被俘35000人,被蒋介石称为“抗日最耻辱一战”。这场惨败除去作战准备不足、指挥能力低下等问题外,中条山战役打的如此糟糕的另外一大因素就是:“饥饿”!许多部队跟日军打上几天后,士兵已经饿的举不动枪了,毫无战斗力可言,这还打个什么仗?

(中条山第14集团军司令刘茂恩)

中条山位于黄河北岸的吕梁山区,原本就是华北地区最贫脊的地区之一,山民们自己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因而驻扎于此的10几万大军想依靠就地筹粮是完全不可能的,只能从后方千里迢迢运过来。第一战区的辎重部队需要先穿越山西几百公里的山区,再用木船木筏渡过汹涌的黄河,最后再由中条山守军派出士兵靠人力扛上山去,艰苦程度非言语所能形容。

所以中条山驻军各部,每天都要派出高达三分之一的精壮士兵负责运粮,同时还要去打柴挑水用来保障开饭,每一批前往黄河岸边背粮的部队都需要2到4天(根据远近不同)才能回到驻地,一旦遭遇鬼子袭击或恶劣天气,运粮道路即不堪使用,山里各部队立马断粮。粮食补给困难到如此地步,使各师各团的存粮最多者不超过三天,根本不足以支撑长期作战。

根据1935年国民政府军政部制定的“陆军战时伙食标准”,每个士兵每天应该获得的供应标准是:1.5斤大米、罐头肉4两、干菜2两、咸菜2两、食盐3钱、酱油4钱;但问题这是理论上的数字,随着70%的产粮区落入敌手,以及海上外援通道被封锁,国军抗日部队的基本标准下降到每天9两米,至于副食干脆就是时有时无了,对于行军打仗消耗极大的士兵来说,这点东西无异于杯水车薪。

到1939年以后,由于粮饷匮乏,国民党军士兵实际上平均一天只能吃两顿饭,上午下午各一顿,伙食标准下降到每天6两米;每天能吃上三顿饭的只有空军、杜聿明的机械化第5军和后方陆军大学、中央军校的学员们。1943年以后又增加了新一军和新六军等部队,那是由美国人直接提供的后期保障,完全可以吃饱和吃好。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更加剧了这种情况的恶化,由于国民党军队高层的腐败和中下级军官喝兵血的习惯,使本来就供应紧张的前线部队,经过层层克扣,伙食状况因此更加雪上加霜,军用口粮中充斥着霉米、石头子、沙子、粗糠、稻壳、麦穗、老鼠屎和虫子,被官兵怒称为“八宝饭”。

按道理说,二战时期各国军队的作战口粮都应该有“普通口粮”和“应急口粮”两种,其中应急口粮基本都是牛肉罐头,而许多国民党士兵这辈子都没尝过牛肉罐头是什么味道,他们的应急口粮最多是大饼和馒头,再加点随身携带的咸菜,那就算不错了。所以看抗战时期的老照片,你会发现国军士兵大多骨瘦如柴营养不良,而一支吃不饱的军队是很难有什么强悍战斗力的。

与之对比明显的是侵华日军的伙食,日军在行军作战期间通常会携带六天的口粮,包括精米2600克(三天份)、饼干690克(一天份)、压缩干粮1380克(两天份)、肉罐头180克(一天份),除此之外,还有720克干肉、450克“味增”、180克“味增粉”、120克砂糖和30克盐,总负载量超过7000克,完全可以满足一周的作战所需。

这还不算,执行作战任务的日军还会配备两天1700克的应急口粮,通常以饼干、肉罐头和腌菜为主,每个士兵都配有专门的“九二式饭盒”,一次可以做出两天的饭,更由于他们是侵略军,所到之处又可以随心所欲的抢掠。战役期间一旦后方补给线中断或部队被包围,日军会迅速出动飞机空投应急口粮,从台儿庄到万家岭莫不如此,所以跟鬼子相比,抗日军队的伙食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中条山守军则由于复杂的山地环境,就连前述的伙食标准都难以达到,平时不作战的时候,士兵每天吃一顿饭,每周才能吃到一点盐,大量士兵患病失去战斗力,主要症状是浮肿和腹泻。战端一开,实际上许多人已经无法作战,18万大军不过是个纸面数字。

有些部队被日军合围后,因为断粮断水,实在无法坚持,只能向鬼子投降。国民党军队抗战时期经常作战不力,其实很多时候,真的不是败在军事上。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