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兄弟牛肉店地址?请知道下列店的地址与电话啊

榕城兄弟牛肉店地址?请知道下列店的地址与电话啊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榕城兄弟牛肉店地址这个问题,福州的请进来,请知道下列店的地址与电话啊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福州的请进来,请知道下列店的地址与电话啊

福州的请进来,请知道下列店的地址与电话啊

阿波罗大酒店/五一中路132号/83055555

福州大饭店/南门斗东路1号/83333333

华威大饭店/福新路/87500558

安泰楼酒家/吉庇路/87550890

福州食珍大酒楼/东街/87552022

聚福园/罗星西路/83996688

晋安随园会所/长乐北路岳峰横路18号/22695058

黄歧七星海鲜酒楼/福州井大路191号/83170377

福建省东方厨艺培训学校/福州市(火车站)东埔路16号(榕城大楼)/87733088

新紫阳大酒店/福州市福新路127号(晋安区委旁)/28322222

福州荣誉大酒楼/光铜路62号(梅峰宾馆东区)/83588888

福州美可食品有限公司/福州市二环北路红星工业区12号/87583689.87599289

福州金誉食品有限公司/目前有15家大型连锁专卖店,主要分布在东街口、五一广场、紫阳、屏东、东水路、金晖小区、茶园、火车站等交通主干道/客服电话87904718

蒙古人食府/福州市铜盘路436号/87855339

福州马老七手工米粉有限公司/福马路168号大名城7号楼304室/在南公园附近有一家餐饮店

别有天茶艺居/福州五四路国际大厦3层/87812494

香港阿杜火锅城/福州市二环北路41号(省体育中心斜对面)邦辉阿杜火锅城/

于山宾馆/福建省福州市于山路10号/83351668

福州鑫兴源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福州市远洋路388号/83666046.83924266

鑫广达大酒楼/福州台江区达道路(中亭街附近)

福州同利肉燕老铺/福州南后街澳门路3号林则徐纪念馆斜对面/87515631.8753065

福州大福星鱼丸有限公司/工业路358号红旗饭店一楼/在台江榕城古街也有店面

再补充两个吧,珊珊粥铺在温泉支路上;聚福园米时粿店在南门那儿,具体位置不太清楚,呵呵

福州美食

福州美食

最好吃的鱼丸

1、在塔巷

2、在茶亭街和交通路的交叉口那里!!

3、古街的贵鱼丸东泰路上有一家专卖连江鱼丸的店,味道不错!

4、在西门那个路口西北角的一家,它的馅很好吃,皮也不算差.

5、永和鱼丸

最好吃的元宵

1、在横街,横街就在台江文化宫斜对面,怡丰布行对面

2、三保市场旁边依土捞化和同利肉燕,美食街上都有

最好的捞化

1、应该是鼓山浦东的智安捞化

2、井大路的"依土捞化

最好吃的葱肉饼

1、在横街,横街就在台江文化宫斜对面,怡丰布行对面...

2、在8中旁边,往台江方向继续走3分钟.快到工人文化宫的对面街

3、在利嘉城和天丰电子诚之间的小弄子里!你过去就能闻到香味了!!

最好吃的虾干饼

1、在北大路十字路口旁

2、在利嘉城去旧电子城的小巷子里

3、津泰路路口对面的锅边糊和虾酥也棒极了

最好吃的煎包

在杨桥路与通湖路交界口上!

最好吃的烧卖小笼包

1、在津泰路肯德基对面叫李卿包点店

2、鼓东路“五月香棕子店”很不错

酱排骨温泉路“家常饺子馆”的

建瓯光饼五一中路民航大厦后南湖花园旁的

燕丝同利

扁肉

1、交通路口的"尚干依心扁肉"

2、马尾亭江镇医院斜对面的依姆扁肉全福卅第一流!(该店只买扁肉别无他货

杂炖水部高升桥头

猪杂水部高升桥边

主食类(面、饭等)

1、省府路上的过桥米线很不错,

2、西洪路老福州也行

3、东百往西100米,杨桥路上新开的face2face面馆,味道好极了!!!

粥:

道山路上竹园

最好吃的饺子

1、在鼓东路的天天过年饺子馆

2、在华屏路6号204室

3、铜盘白龙宾馆对面的孙大妈饺子馆的猪肉白菜

最好的荷叶饭

津泰路麦当劳对面夜市穿过之后路口对面的一个小巷子里的黄记

最好吃的牛杂

在达道路亚细亚对面!

最好吃的牛排

1、在亚细亚对面的武仔牛肉店

2、广达路,高桥路口斜对面,六建牛排馆

3、省府路那家染房的牛排很好

最好的荔枝肉

在黄巷和南街交界!

最好吃的水煮活鱼

1、“菜根香”(六一路邦辉桑拿对面)的,连汤都能喝(不是红油汤)

2、在东街口的老重庆

3、在东泰路的东泰川菜

4、井大路唐姐火锅对面的重庆小辣椒

卤田螺!!!

温泉派出所旁边

聚福园

专做糯米糕、马蹄糕、芋泥、八宝饭等福州地道小吃。

地址:乌山路茂泰大楼10店A间(拐到西营里市场路口)电话:83354861

醉仙楼

老店了,有很多小点心卖,大多是传统的福州小吃,质量还不错,加上名声大,价格会高些,但在用料方面的确可以叫人放心些,过年过节时,生意特别好。

地址:乌山路35号茂泰大楼A座11间电话:8335161287515165

木金肉丸

木金肉丸是由姚木金于1921年创办的,以芋头、薯粉、猪肉、芝麻、红糖等为原料,加工成一粒粒蒸熟的肉丸,每粒包有甜咸可口的肉馅,肥而不腻,吃起来香喷喷的。

地址:澳门街(同利肉燕老铺旁)

福鼎鱼片汤

福鼎鱼片口感偏脆,咬来很有嚼头,干净利落,韧劲弹牙。口味也不错,甚至可见清晰的鱼肉脉络,鱼泥与着味糖姜粉料之类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天衣无缝,咬来只觉鱼肉与其余香料的比例绝是完美的融合。

地址:店一:达明路蔡记鱼片;店二:西洋路的阿忠鱼片(创恒网吧斜对面,白马花园前

小店)

阿贵馄饨屋

店面很小,铺着红砖模样的墙纸,馄饨和面口感还好,就是汤头没劲,是开水

地址:塔巷永和鱼丸旁

今川烧

来自日本的传统点心,咖喱味的最好吃,绿豆红豆白豆偏甜。

地址:冶山店(冶山路4—10号);东街店(东方百货旁,挨着新西兰冰淇淋店)

电话:87858603

美食城/街

安泰楼

福州特色小吃还是挺齐全的,有朋自远方来,可以带去尝尝鲜。特色小吃有:花色锅边、蛎饼、鱼丸、芋泥、糟菜(肉)光饼、肉丸、萝卜糕、三角糕、碗糕、酒糟田螺等,另有各种炖罐、小炒。

地址:安泰楼酒家吉庇路店(鼓楼区吉庇路39号);安泰楼酒家金山店(金山榕城广场6号楼1层)

电话:安泰楼酒家吉庇路店(8755089087521051);安泰楼酒家金山店(83847157)

东方百货八楼美食城

东方百货八楼美食城,主要有福州小吃、广式茶点、巴蜀食府的川菜、布衣侯粥道馆的各种花粥、迷你涮涮锅、巧克力火锅等。

地址:东街口东方百货八楼

元洪美食城

面积很大,东西也蛮多的,多数都是大排挡,感觉东来顺涮羊肉和深圳第一鸡还算不错。

地址:台江区元洪购物广场5层电话:8329877783299480

榕城古街

小吃、大排挡云集,推荐大福星鱼丸、同利肉燕。

地址:台江元洪城对面

华塑巷的东南亚小吃

特色推荐烤肉串、香辣牛肚、白云凤爪等。

地址:华林路(华塑),东南亚华侨小吃巷

学生街小吃

推荐山东杂粮煎饼、浙江烧饼。

地址:师大学生街

甜点冰品类

新西兰冰淇淋

冰淇淋球名不虚传,经过我对这九种口味的一一鉴定,认为栗子味、巧克力味、香草味都比较好吃,强力推荐的就是偶点那款曲奇味的,据店员介绍这款曲奇味的就是那个获得10年经典的冰淇淋。

地址:东街口东方百货旁

枝仔冰城

环境不错,招牌是甜点,冰是香蕉冰,很绵很细;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家的咖喱蛋包饭,味道很好,推荐;还有小火锅也不错。套餐就不怎么样了,贵,还不如豪客来实在。

地址:枝仔冰城华福店(五四路173号);枝仔冰城梅海园店(西二环北路68号)

电话:枝仔冰城华福店(8787532287859972);枝仔冰城梅海园店(87899136)

利源刨冰店

店内的墙壁刷成温暖的橙色,6元的刨冰,有二十多种东西可供选择:黑色的仙草蜜、黄色的哈密瓜、绿色的果冻、红色的相思豆……和着雪白的刨冰,量很足,味道也不赖。

地址:井大路梳剪城对面(庆城市场旁)

品糖轩

地方虽然不大,却有3楼,还有秋千,满足童真的你。一份饮料差不多都是十几元,几个朋友来这里打牌聊天最合适不过了,喝喝糖水,吃点小点心,很惬意哦,推荐:个性糖水、姜撞奶、刨冰。

地址:香台里1号(津泰路安泰中心旁)电话:87606315

香台里

品糖轩隔壁的甜品店,环境不错,也是一个打牌聊天的地方,喜欢他家的梅子果醋。

地址:安泰中心B区电话:87506233

提拉米苏

除了甜点较有特色外,其他东西都不怎么样。冰砂做得不错,推荐;至于提拉米苏,多吃几口,就觉得有点腻了。

地址:大洋百货店(八一七北路133号中城大洋百货2层);水调歌头店(湖东路水调歌头11号别墅);体育中心店(二环路与五四路交汇处,东南快报楼下)

电话:大洋百货店(8767830183178888-427);水调歌头店(87278889);体育中心店(87829535)

乐芙迪浓情巧克力

一个巧克力差不多4元左右,巧克力火锅有58、68、88三种,当夜宵觉得略微贵了点,也不甚饱,但是口味好卖相佳,尝尝鲜请请客,还是不错的选择。

地址:仙塔店(仙塔街5号B2乐芙迪浓情巧克力吧台);医大店(西洋路43号,医科大学后门);湖东店(湖东路171号闽江饭店3号门雀巢店,德克士旁);中亭街(中亭街嘉利苑B区10号2099专柜,国美楼下)

电话:仙塔店(87668122);医大店(8337775);湖东店(87666991);中亭街(83940576)

恒信双皮奶

夏天不想吃饭的话,去这里吃点双皮奶倒不错,喜欢那种凉爽的感觉,味道蛮清甜的。

地址:东街贤南商厦1楼16铺(白孔雀对面,牧羊世家旁边)电话:87370558

孙记养生园凉茶铺

环境不错,东西种类很多,价格基本都在10-15元,推荐凉橙膏、酸梅汁、龟苓膏、椰豆膏,味道还不错,就是贵了点。

地址:八一总店(八一七北路112号);津泰店(津泰路37号);利嘉店(大利嘉城农行对面)

电话:八一总店(8760934587620345);津泰店(87559488);利嘉店(87111178)

邓老凉茶铺

价格较孙记便宜,酸梅汤(2元)、椰子奶(2元)等都是夏季好饮品,最好的还是密制龟龄膏(3元)。

地址:东街店(东方百货往杨桥路方向100米);福飞路省体工大队旁(米罗街对面,乘802\968到国棉厂下车,向新店方向走100米);电话:87760699

王老吉凉茶铺

环境很好,东西也很便宜,双皮奶和芦荟膏都非常好吃的,5元一份。不过在福州好象倒了好几家,可能太晚进入福州市场了。

地址:八一七中路店(八一七中路60-1号,南门公交车站,公交:1、11、20路);仙塔店(仙塔街城守前);西洪路店(西洪路197号,西洪饭店斜对面)电话:87375069

面包糕点

红叶蛋糕

蛋糕做的不错,三角黑森林性价比较高,梦幻慕斯清甜细腻,鲜奶吐司也很不错,另外推荐奶油小泡芙、天使乳酪、鲜奶杯,味道都蛮正的。

地址:红叶蛋糕广达路总店(广达路293号);红叶蛋糕温泉路店(温泉路35号);红叶蛋糕鼓西路店(鼓西路368号);红叶蛋糕福大店(凤湖路福大西门大学生休闲广场)

电话:红叶蛋糕广达路总店(83343985);红叶蛋糕温泉路店(87610425);红叶蛋糕鼓西路店(87619083);红叶蛋糕福大店(87645077-8764)

超雅乳酪蛋糕

乳酪是超雅的特色,蛋糕吃起来入口就化;前阵子推出的雪花膏也不错(6元一盒),不甜不腻,口感很好,就是经常断货,郁闷。

地址:湖东路店(湖东路162号,公正酒家旁);五四路店(五四路口东北侧,近省立医院);鼓西店(鼓西街216号);西洪路店(西洪路,近西门永辉超市);金泉店(金泉路,聚福徕斜对面);南门店(八一七路与古田路交口)

电话:湖东路店(87811941);五四路店(87623889);鼓西店(83121232);西洪路店(83782468)

安德鲁森

遍布于福州的大街小巷,品种较少,面包多半都是干干的,不怎么喜欢;倒是生日蛋糕不错,里面水果很多,也很新鲜,幕司、泡芙和三明治也还行。

地址:五一北路店(五一北路140号);八一七中路店(八一七中路横街新村80号);西洪路店(西洪路105号银湖花园1号楼);肃威路店(肃威路肃威花园3座21号);上山路店(上三路师大店面10-1号)等

电话:五一北路店(87614521);八一七中路店(83271105);西洪路店(83784454);肃威路店(87502471);上山路店(83428090)等

金誉金奖面包

金誉长项在面包,特别是那种最普通平常的原味面包,口味纯正、香气纯正、烘干度正好,刚出炉的就更棒了!

地址:北大路店(北大路293号);五里亭店(五里亭金晖新村内);新权路店(新权路3号);东水路店(东水路18号)

电话:北大路店(87674561);五里亭店(83549187);新权路店(83343598);东水路店(87660867)

向阳坊

出品精细漂亮,口味也不错,是买生日蛋糕的好选择;只是馅饼越做越差,尤其是冰沙馅饼,里面的馅硬硬的,感觉像是回炉过的,一点都不好吃。

地址:东百店(八一七路东百大厦1楼);井大店(井大路与庆城路交界路口,七星KTV对面);西洋店(西洋路上)

上品精致蛋糕手工面包店

他家的糕点口感不错,而且价格也比较实惠,奶油全部都是用安佳的,面包也都是手工制作的,推荐马薯面包、蓝梅起酥面包、蛋皮卷、蛋塔、提拉米苏等。

地址:西洋路西洋苑一号(医大后门)

香谢黎拉蛋糕

生日蛋糕和面包都不错,还有一些福州传统点心,推荐椰子塔和蜂巢小蛋糕,晚上8点以后半价。

地址:上三路20路公车总站对面电话:83538880

最好吃的鱼丸

1、在塔巷

2、在茶亭街和交通路的交叉口那里!!

3、古街的贵鱼丸东泰路上有一家专卖连江鱼丸的店,味道不错!

4、在西门那个路口西北角的一家,它的馅很好吃,皮也不算差.

5、永和鱼丸

最好吃的元宵

1、在横街,横街就在台江文化宫斜对面,怡丰布行对面

2、三保市场旁边依土捞化和同利肉燕,美食街上都有

最好的捞化

1、应该是鼓山浦东的智安捞化

2、井大路的"依土捞化

最好吃的葱肉饼

1、在横街,横街就在台江文化宫斜对面,怡丰布行对面...

2、在8中旁边,往台江方向继续走3分钟.快到工人文化宫的对面街

3、在利嘉城和天丰电子诚之间的小弄子里!你过去就能闻到香味了!!

最好吃的虾干饼

1、在北大路十字路口旁

2、在利嘉城去旧电子城的小巷子里

3、津泰路路口对面的锅边糊和虾酥也棒极了

最好吃的煎包

在杨桥路与通湖路交界口上!

最好吃的烧卖小笼包

1、在津泰路肯德基对面叫李卿包点店

2、鼓东路“五月香棕子店”很不错

酱排骨温泉路“家常饺子馆”的

建瓯光饼五一中路民航大厦后南湖花园旁的

燕丝同利

扁肉

1、交通路口的"尚干依心扁肉"

2、马尾亭江镇医院斜对面的依姆扁肉全福卅第一流!(该店只买扁肉别无他货

杂炖水部高升桥头

猪杂水部高升桥边

主食类(面、饭等)

1、省府路上的过桥米线很不错,

2、西洪路老福州也行

3、东百往西100米,杨桥路上新开的face2face面馆,味道好极了!!!

粥:

道山路上竹园

最好吃的饺子

1、在鼓东路的天天过年饺子馆

2、在华屏路6号204室

3、铜盘白龙宾馆对面的孙大妈饺子馆的猪肉白菜

最好的荷叶饭

津泰路麦当劳对面夜市穿过之后路口对面的一个小巷子里的黄记

最好吃的牛杂

在达道路亚细亚对面!

最好吃的牛排

1、在亚细亚对面的武仔牛肉店

2、广达路,高桥路口斜对面,六建牛排馆

3、省府路那家染房的牛排很好

最好的荔枝肉

在黄巷和南街交界!

最好吃的水煮活鱼

1、“菜根香”(六一路邦辉桑拿对面)的,连汤都能喝(不是红油汤)

2、在东街口的老重庆

3、在东泰路的东泰川菜

4、井大路唐姐火锅对面的重庆小辣椒

卤田螺!!!

温泉派出所旁边

民风民俗作文

民风民俗作文

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粿过门前。”这叫“讨�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以示吉祥。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政领导在节前或节日期间,持礼物到军烈属、离退休干部及老劳模等府第拜年。各有关部门组织春节游园、各界联欢会、文艺晚会等活动。那些有迷信色彩的旧俗逐渐消失。九十年代初,大多数居家都安装电话,一般亲戚好友用电话互拜新年,减少节日交通拥挤。

初四清晨,家家户户,焚香“接神”,迎接灶君回銮视事。各行各业开假,放鞭炮,商店开门营业,工厂开工,机关开始上班。九十年代后,作习时间进行调整,现在是初八上班。一些服务行业,则春节仍在营业。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亦谓上元佳节。福州元宵花灯,始于汉代,至宋代被列为京都灯节的上品。《武林旧事》记述入京的福州灯采“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澈心目。”福州的桔灯、菜头灯、莲花灯等,形态别致,色泽鲜艳,独具福州乡土生活气息,引人注目。

拗九节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ōu〕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岁数逢九的人,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不管是正月廿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日子,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清明节

清明,是福州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春分过后15天,便是清明节。清明节日或前后,家家户户去郊外踏青,上山祭祖扫墓。扫墓又叫压纸,即为坟地锄草,在坟头压上钱纸,以示此墓有后人祭扫。如带供品亦极简单,光饼、豆腐、面点和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呈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清明节前后,福州饮食店均有制售。富豪之家多有自行制造,但他们不用手工造型,而用木制的印模,内刻有氏族堂号,印制出的菠菠粿格外美观,并作为馈赠礼品分给亲朋好友。

扫墓归来,要折一松枝或柳条,插在家门口,表明本户已为祖先祭墓了。

端午节

端午,福州俗称五日节、五月节。因节日的家宴在中午,故谓端午节。相传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从初一开始,家家大扫除,悬蒲插艾于门前,用以驱邪消毒。端午节吃粽子、荷包,饮雄黄酒,燃雄黄炮。孩子穿新衣、挂香袋、缚红肚兜,口鼻涂雄黄,据说能免生疮疹,驱逐蛇蝎。

用过节餐后,各家携小孩到福州西湖、南台万寿桥、闽江两岸观看龙舟竞渡。舟有的彩绘为鱼,有的彩绘为虾,都是水族标志。初一至初五均有划龙舟,惟初五午后开展竞赛,争夺锦标,观者如潮。

如今,端午节的优秀传统习俗仍然继承,如大扫除,开展夏季卫生运动。龙舟竞渡列入水上体育运动项目,每年都有组织地开展活动。福州龙舟还参加国际龙舟比赛,获得殊荣。

乞巧节

农月七月七夕,福州叫乞巧节,又称结缘节。七月七夕,是神话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时间。

七夕,妇女以七字为巧的象征,向天上银河织女乞巧时,陈列瓜果七盘,茶杯七口,焚香七柱,备针七根,丝线七色,先向织女星行七拜大礼,然后盘膝而坐,借着朦胧月色,赛穿针、比引线,谁穿引得又快又多,谁就得巧最多。宋梁克家《三山志》载:“彩楼乞巧知多少?直至更阑漏欲终。”这种习俗多是官府、富豪之家的小姐为之。民间则搞分豆结缘活动。家家户户煮蚕豆互相馈赠,啃豆谈天,消除前愆,促使家人和顺、亲友情深、邻里和睦。孩童学着分豆结缘,交指和好,童趣盎然。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做半段。中元节,整个七月每一天均可活动。传说,目连为减轻其母罪孽,于是日邀十方僧众做盂兰会,以普渡超生其母。

中元节日,家家举行家祭活动。除一般供品外,还须焚烧纸衣,供给祖先鬼魂在阴间享用。

中元节正值农村早稻收割后不久,人们利用农闲时间祭田地、庆丰收。因此,福州郊县仍然保留着“七月半”做“半段”的习俗(意谓一年已过半段),但在时间上各村不一,往往是这村做完那村做,各村轮流着进行。做“半段”时,家家都要宴请许多亲朋好友。有的村庄邀请剧团演戏或讲评话、伬唱等活动,以示丰收喜悦。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俗称团圆节。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元朝末年,蒙古贵族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不准民间使用铁制的刀具,规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统治者无恶不作,百姓恨之入骨。高邮张士诚暗中串联,在月饼里夹一起义的小字条,到中秋之夜,家家掰开月饼,看见传单,纷纷夺取菜刀,举行反抗元朝统治者的起义。从此,人们每到中秋节,就要吃月饼,以纪念这一人民群众的斗争节日。

中秋节俗,福州人家备供品,烧纸衣,以祭祖先。夜设家宴,举家欢聚,饮酒赏月。这个节日,民间还有尊老爱幼的习俗,晚辈馈赠大月饼(即礼饼)给长辈,长辈则馈赠小月饼给晚辈,在节日内互表良好祝愿。中秋节俗,按《福建通志•风俗》志记载,闽都各地略有不同。福州城内“中秋士女登乌石山进香,夜燃神光塔灯,是夜妇女连臂出游,谓‘走百病’”;永泰县“中秋望月,绅士祝魁星”;闽清县“中秋造月饼,设酒赏月,食栗与芋,童子备�粿,用瓦片砌塔相拜祝”;《长乐县志》述“中秋从略,各家不过具饮而已。”

中秋“摆塔”,是节日的一大乐趣。农家儿拾瓦片,砌瓦塔,至夜以柴点燃,火光四照,盘诗赏月,互相娱乐。城内人们购泥塑或陶瓷的人物形象,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人物,并有烛台、花瓶、香炉等陈列展出,供人观赏。富贵人家有的在厅堂搭架“摆塔”,少则三层桌,多则十层桌,最高层摆以泥塔或铁塔,低层陈列一双秧盆,青葱吐绿,以示丰收。中间各层则排列历代名人和戏曲人物,整个庭院灯烛辉煌,增添佳节气氛。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因九为阳数,日月并重,故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来源于后汉桓景登高避祸的故事,据《三山志》载:福州九仙山(于山),是汉闽越王无诸重九登高的地方,无诸与汉高祖刘邦是同时代的人,比桓景早200年。《八闽通志》载:“重阳,郡人率以是日登高,饮菊酒以延年,插茱萸以避邪。”(茱萸为中药,味苦、性温,有散寒、温中、止痛和祛恶等药效。)据说,闽越王当年盛菊花酒的大石樽,清嘉庆年间还在于山,后来不见了,但仍有“九日台”遗迹可寻。福州的九月九,除了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等,还有放纸鹞(〔tsaiieu〕风筝)的习俗。据说,放纸鹞也来自桓景与费长房的故事。一次,桓景求费长房取除邪去瘟的药,走迷山路,后经鸽子引导,才找到费。后人为纪念此事,将纸糊的鸽子带到山上放飞,流传久了,就有了放纸鹞的习俗。

旧时,福州登高、放纸鹞的地点主要在于山、乌山、大庙山等。那时,大庙山有一块登高石,据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人称“天星落地”。九月九时,大人带小孩到大庙山,在登高石山上一登,便会长高,因此,吸引了福州四城门的人都往这里跑,每逢重阳节,通往大庙山的两条石阶路都被挤得水泄不通。

九月九登高,“高”和“糕”是谐音,因此,节日期间,福州还有一种特制的糕点,称“九重粿”,即粿有九层,中间夹七层糖色,寓意节节高和登高消灾之意。

每逢佳节倍思亲。福州的重阳节,还有扫祭祖坟的活动,这与清明的祭坟,合称春秋二祭。现在福州的郊区或郊县,仍保留九月九扫墓的习俗。

重阳节发展到今天,人们又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把登高与全民健身运动结合起来,把祭扫祖坟与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结合起来,有的还把它与海外侨胞牵线搭桥、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全国人大还通过了以每年重阳节为老年节的决定。节日期间,各单位、团体还举行各种形式的登山、健身等体育活动

冬至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旧时,人家在此节日前夜,老小聚在厅堂,围坐案桌搓米时。用糯米磨浆压至半干搓成丸子,入锅煮熟,捞起粘上糖豆粉便是“�”。案桌上放置红桔数粒,红箸一束,纸花一对,泥塑男女孩童(童儿牳)合,瓶插红色菊花。搓时焚香点烛,小孩用福州方言唱童谣:“搓�矢搓搓,依奶疼依哥,依哥讨依嫂,依弟单身哥。依嫂带身喜(怀孕),爹妈齐欢喜。孩儿段(掉)落脚桶下,依哥马上做郎罢(爸)。”冬至搓�时含有祈求添丁增福之意。当晚搓的�待翌晨冬至正日当早餐。

祭灶

祭灶,农历十二月廿四日。按福州习俗,阴历十二月廿三日为官家祭荤灶之日,廿四日是普通民家祭素灶之日,而水上居民(�民)则于廿五日祭灶。

祭灶,原是古代夏日祭火的一种仪式。火的出现,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是值得大大纪念的。但后世把祭灶变成“灶神”崇拜,说灶神是可以“上天祈福、落地佑民”的“司命之神”。这个衍变过程,大约始于汉代。据《后汉书•阴丑传》载,有一个叫阴子兴的孝子,腊日(十二月廿三)早饮,见到灶神出现,连忙拜求,并宰了家中的黄羊祭祀,“自是以后,暴至巨富……故后常以腊日祭灶,而荐黄羊焉。”这个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说越神,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驻户大使”。一年一度,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灶神上天向玉帝报告户主善恶情况,上天的日子为十天,到第二年正月初四下凡。在灶神动身之前,家家户户都要为其饯行。祭荤灶的以鸡、鸭、鱼、肉、灶糖、灶饼、美酒等供之;祭素灶除灶糖灶饼外,还有甘蔗、荸荠、红枣、花生、金针、木耳等。在祭供时,孩童们便唱着童谣:“祭灶祭糊涂(讽刺灶神糊涂官),灶前一只铜香炉,元宝是侬褙,金裤是侬糊,灶君上天讲好话,灶妈落地保佑侬,保佑侬爹有钱赚,保佑侬妈有钱长,保佑侬哥讨兄嫂,保佑侬读书变聪明。”祭供将毕,将旧的灶神图撕下火化,贴上新的灶神图,以示送旧迎新。在祭灶节前,外公外婆要给男女外孙送灶糖灶饼,有几个男女外孙,就得送几包,每包还要附送一张“花面壳”(假面具)有唐僧、沙和尚、孙悟空、猪八戒等,孩子们有吃有玩好不热闹。

现在,一些人家仍有祭灶的旧俗。灶糖灶饼更名为年糖年饼,成了福州春节市场年货之一。

除夕

相传,“年”是一个恶魔,每年除夕,就出来捉弄人。故在除夕之时,家家户户贴新符(春联)、放鞭炮以驱“年”。福州还仿效旧时郑唐烧火炮驱“年”除灾的节俗。

进入十二月,人们便忙于酿酒、备年货。十五日后,开始打扫屋宇房舍,谓之扫堂、筅堂。外出的亲人纷纷返回,同家人团聚。廿五日后开始蒸年糕,备鸡、鸭、鱼、肉、酒等,祭祀祖先、天地神,谓之分年。女婿向岳父母送年礼,谓之送年。除夕之夜,红烛高烧,合家欢乐,共饮晚宴,谓之做岁。是夜再拂扫厅堂,放鞭炮,煮隔年饭。隔年饭用木制蒸饭甑装盛,周围插朱红筷子十双,贴红纸,扎红绳,并撒上“五子”(红枣、花生、瓜子、桂圆子、栗子),摆在厅堂案桌上。家中主要门户、窗帘、箱笼家具、贵重器皿物件压上“金银纸箔”,意味着这家金银财宝多到从门缝里溢出,象征着明年发大财。

大年三十长辈还有给小孩发“压岁钱”的习俗,从初一到十五都可以拜年。歌谣“拜年拜年,没桔也要钱。”一个春节下来收益还不少呢!

旧时,三十盲晡(三十晚上)是债主讨债、债户躲债最紧张的日子。旧时欠债不能过年,就是不能过三十晚上。家住城外的债户跑到后洲尚书庙,家住城内的则跑到城隍庙看戏躲债。50年代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逼债之事早已消声匿迹。现在年货供应,花色品种,应有尽有。机关、工厂、商店张灯结彩,街道两旁,彩灯万朵,火树银花,大家欢天喜地,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生活习俗

服饰

衣服

从清朝至民国年间,福州男性穿着多为长袍、长衫。长袍上自肩部、下至足跗。开襟于右,前幅与后幅缀以纽扣。前内有小幅布,中缝一小袋,叫暗袋,可藏少量物品。作为外衣的长衫,是中老年男性的便服,常换常洗,多以棉布制作。其色常见的有蓝、灰和月白。有身份的人夏天多穿麻织或绸织的长衫。短衫则指女性的外衣,套在袄的上面的称为袄轮。长衫以朴素大方为上,短衫则以新颖绚丽为佳。

马褂,是男性的短外衣,套在长袍或长衫外面,有领,对襟齐腰,缀以纽扣5粒。马褂不用布料而多以团花青缀制面。后来在左襟侧处缝一小袋,以藏挂表,叫做表袋。另一种可代马褂的“甲仔”,又叫背褡、背心。它是无袖的短衣,套在长袍或长衫外面,故有马甲之称。抗日战争以后,穿长袍、长衫的日渐减少,长衫马褂的更少。孙中山创造的中山衣则取而代之,并广泛流行。

中年以上的官宦豪绅,寒冬出门穿长袍之外,还披一外衣,其长自肩及膝后,无领,无袖,以带系之于颈,此即“披风”,亦叫“斗篷”。清代至民国,城乡劳动者不论男女多穿对襟及膝的短衫、短袄。衫则单衣,袄则是两重以上缝制的,有夹袄、棉袄、皮袄,按时令而更换。男袄所用的料子多为棉织品,女袄则多用丝织品。旧时妇女的礼服是袄与裙,合称裙袄。女子结婚时,要穿大红色的蟒裙蟒袄,嫁妆中要办一套内衣,叫做紧身袄裤。过去妇女,以青裙为便服,红裙为礼服,白裙为丧服。逢年过节,或家中有喜庆,或参加亲友的宴会,都要穿红裙,年老依然。丈夫死后,终身就不再穿红裙,再醮的妇女,也不得穿红裙。孀妇要到儿女长大自立以后,可穿绿色或浅绿色的绣花裙。一般的裙,长可及胫,多以丝织品制成,或刺绣彩色的图案。以折迭多者为尚,即所谓百褶裙。农村妇女,在田野劳动时,都穿着红布裙,以示有福。民国以后,穿裙者渐少。但男女从事劳作时,则以布作巾,围在襟前,以防污衣裤,叫做围身裙。清代,中上层妇女盛行穿旗袍,身着上下连属的衣服,形如长袍。至民国时,旗袍款式时有改变,有高领的,有矮领的,有硬领的;长有曳于地的,有至于胫的,有短仅过膝的,甚至有不及膝的;有长袖的,半袖的,有无袖如背心的。50~70年代,旗袍几乎绝迹。80年代后又流行起来,其式样趋于洋化。

男女的下衣谓裤。有长裤、短裤、外裤、内裤。旧式的裤,都没有袋子。上端统称裤,也叫裤头,多用高约半尺左右的白布缝接裤。着裤时另用一条带子把裤头绑在腰部,叫裤头带。脚管,无前后幅之分,左右亦可通用。裤裙俗叫裤斗,一般是合缝的,两裤管联成一体,叫密斗仔。

民国中期,公务员和中高级知识分子,盛行穿中山衣与西装;中学男生穿黄色和黑色学生服,女生穿蓝衫青裙;青年农民时兴对襟便服,颜色以青、灰、白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公职人员中,男性盛行中山装,女性盛行列宁衣。冬天则穿列宁式短棉袄,颜色多是灰色或浅蓝色。1954年提倡学习苏联,讲究穿着,青年妇女穿花连衣裙(称“布拉吉”),农村中青年农民仍着对襟平装,出门做客或办事时方穿中山装;妇女则时兴用“一九蓝”、“洋花布”做的大襟短衣。

“文化大革命”期间,男女青年流行军装,中老年衣色仍以黑、灰、蓝为主,式样仍以中山装为多。

80年代后衣着变化较大,男女青年衣着讲究,款式新颖,质量也随着提高,服式无一定规范,或长、或短、或宽、或窄、或素、或艳,不一而足;裤管时窄、时宽、时长、时短,因人而异。青年女子四季服饰多彩多姿,时常变化,时穿长裙子,时穿短裙子,时穿超短裙、时穿健美裤。衣料从化纤类发展为呢、羽、皮、哔吱之类的高档制品。中老年男子从中山装转化到茄克衫与西装,衣料也逐渐趋向高档。

鞋袜

民国前后男女老幼多穿鞋。男鞋黑色圆口或尖口,双鼻或无鼻,圆头低帮。夏季居家则多穿木屐拖鞋。女鞋多用红色布制,尖头翘鼻,鞋帮绣花,后跟加寸许厚,形似高跟。民国禁止缠足后,女鞋与男鞋相似,鞋面加横带纽。二、三十年代后,穿皮底布鞋、胶鞋、皮鞋的日渐增多,多数女性穿高跟皮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以胶底布鞋、军鞋和皮鞋为主。60年代随着塑料工业发展,各种塑料鞋、塑料拖鞋进入市场,夏秋季人们以穿塑料拖鞋为主,木屐渐次被淘汰。80年代,青年男女和干部、职工,大多穿用款式新颖、色调多种的皮鞋。

旧时男女皆穿布制的袜子,缠足妇女以苎纟齐织成宽五六厘米、长二米左右的裹脚布(俗称“脚带”)缠脚。四、五十年代后,针织袜、丝袜、尼龙袜取代布袜。

帽子

近、现代流行于民间的帽子是小帽,又叫瓜皮帽、碗帽,系男性的便帽。以六辫合缝,环成圆形,有平顶、尖顶之别。帽的质料,春冬用缎,夏秋用纱,皆黑色。帽顶缀以丝辫成的结,如花果之蒂,圆而短。富人以珊瑚或玛瑙代结,有的在帽沿前面的正中缀以小方形的翠玉为饰,到抗日战争时期便已消逝。高帽,二、三十年代随着西装从国外传入。在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中穿西装多戴高帽,有的穿长衫、长袍也戴高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盛行灰色军便帽。“文化大革命”中盛行戴黄色军便帽,有些女青年也戴此帽。80年代后,老人、小孩因御寒戴各式呢质、纱线或毛线编织的帽子,少数人旅游戴鸭舌帽。

首饰

簪、钗、耳坠、戒指、手镯为旧时妇女的主要首饰。簪、钗、耳坠,富者为金质,一般为银质,贫者为铜质。戒指一般均为金质,手镯多为玉质,也有银质、铜质的。未婚女子首饰不多,一般仅耳坠、手镯。读书学生一般不戴首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农村某些地区外,一般不戴首饰。80年代后,女子开始戴戒指、项链和耳环等,款式无奇不有。

发饰

清代,男留长辫,已婚女子挽髻,童养媳双侧梳“蚱蜢髻”。城乡妇女均流行戴花。据说戴花既可衬映容颜的娇美,又可体现“戴花益子”,为吉祥的象征。所戴的花,主要有鲜花、通草花两种。通草花以中药通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简称草花,通称象生花。所戴的花多插于发髻上,或夹在前额的缝间,或扎于后垂的发辫中。鲜花一年四季,凡常见的花卉,或取其色,或取其香,随时宜而选用。逢年过节或家有喜庆,要戴“红笑”(色彩绚丽)的花,不戴素淡的花。

福州茉莉花多,花季又长,香气浓郁,为妇女所喜爱。白玉兰花,也经常被采摘佩戴。有的花一般人禁忌不戴,如桃花、夹竹桃,虽美丽,但被视为轻薄妖冶,习俗相沿,从无人戴。妇女在孝服期间,不能戴鲜花。年轻的寡妇更为禁忌,但等儿女长成的,才可戴素淡的鲜花。清朝康熙间,福建按察使周亮工在《闽小记•闽女》中提及有关戴花的习俗。由此可见300年前福州妇女戴花的打扮,还保留着古朴的民风。

通草花,为福州手工艺美术品之一,是用通草和彩色的绸、绒和布等制成的不谢之花。中老年妇女在年节或喜庆要戴“四季花”或“孩儿长春花”。四季花是把不同季节的花合在一整体,取四季常春意;孩儿长春花是用纸制的全裸的男婴坐在花丛之上,意为儿孙满堂。福州郊区有些村庄的妇女,在发髻中间插着三把刀剑形的簪,称为三条簪或便簪。三条簪多用银制,或用白铜,每条重约七八钱至一两,山区僻壤贫妇则削草制成。簪的形状扁平如剑,上尖,剑身镂刻花纹。中一簪剑刃向上,旁两簪左右交叉,刃皆向外,插于发髻之间。未嫁女子两额之下留发下垂,叫为“披肩”;既嫁,则梳发髻,插三条簪。民国19年(1930年),福建省政府代主席方声涛,以三条簪为“蛮俗”,下令严禁,强制执行,遂不复存在。它是历史上流传最为久远的福州农村妇女一种最奇特的头饰。

辛亥革命(1911年)后,梳髻的妇女少了,少女剪短发者增多,戴花的习俗也不行时了。男子开始剪辫子,有的短发,有的剃光头。留短发分头的多为对半开,也有四六、三七开,一般左少右多。“五四”运动后,知识界妇女也开始剪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男子大多留分头,女子多梳齐肩双辫。“文化大革命”中,中青年男子时兴留短发平头,女子则时兴梳一条羊角小辫。80年代以后,妇女基本上都留长发,中青年妇女多烫发。以后青年女子逐渐时兴马尾巴式束发,或披脑后,或歪左右。少数青年男子也有留齐肩发和小胡子的。

福州别称榕城,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福建省省会。福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而且还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港口。现为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为11968平方公里,总人口500多万,下辖鼓楼、台江、长乐、罗源、平潭、闽清、永泰八个县市。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满、苗、回等20多个少数民族。

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有榕城、温泉城之雅称,还有“江南胜地”之美誉。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9度左右,最佳的旅游季节为每年的四至十一月。回答被采纳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