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的祖传故事?致富经养牛致富故事

养牛的祖传故事?致富经养牛致富故事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养牛的祖传故事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致富经养牛致富故事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养牛幽默小笑话故事哲理故事

养牛幽默小笑话故事哲理故事

一只小鸟正在飞往南方过冬的途中。天气太冷了,小鸟冻僵了,从天上掉下来,跌在一大片农田里。它躺在田里的时候,一只母牛走了过来,而且拉了一泡屎在它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牛屎堆里,发掘牛粪真是太温暖了。牛粪让它慢慢缓过劲儿来了!它躺在那儿,又暖和又开心,不久就开始高兴地唱起歌来了。一只路过的猫听到了小鸟的歌声,走过来查个究竟。顺着声音,猫发现了躲在牛粪中的小鸟,非常敏捷地将它刨了出来,并将它给吃了!这个故事的寓意是……1)不是每个在你身上拉屎的都是你的敌人。2)不是每个把你从屎堆中拉出来的都是你的朋友。3)而且,当你陷入深深的屎堆当中(身陷困境)的时候,闭上你的鸟嘴!秋天的童话不然就想不出来了,你去再查一查吧,祝你好运~~~o(∩_∩)o~不然就hi我~~※??

致富经养牛致富故事

致富经养牛致富故事

致富经养牛致富故事

从一个门外汉到名副其实的畜牧专家,他用27年时间实践着科技致富、带领家乡人创业奔小康的人生理想.以下是我J.L分享的致富经养牛致富故事,更多热点创业项目参考欢迎访问(www.oh100.com/chuangye)。

致富经养牛致富故事篇一:

养牛效益好,每年六七万元收入呢,如果资金充裕的话,今后打算再扩大规模。”看着圈舍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肃州区西峰乡农民李万林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近年来,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发展问题,地处城郊的肃州区西峰乡利用戈壁荒滩兴建养殖小区,让更多失地农民通过发展养殖业开辟出了增收致富的新天地。李万林是肃州区西峰乡最早的失地农民之一,当大部分农户进城买房当城里人的时候,李万林却把所有补偿款拿出来在该乡张良沟村的荒滩上建起了养殖场,调进了20多头肉牛开始搞起养殖,念起了“牛经”。没有技术,就四处请教,没有市场,就多方联系。养殖场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现在存栏有45头,再过几天,这20多头就可以出栏了,行情好的话每头牛能卖一万元。”指着一排正在抢食的肉牛,李万林乐滋滋地说。

据李万林介绍,他养殖场的肉牛饲养量已经达到了300多头,每年纯收入都在7万多元。今年春节后他又以每头5000元的价格调进了40多头肉牛。如今,李万林凭着踏实苦干的劲头,把“牛经”念的是牛气冲天,在戈壁滩上实现了增收梦想。不仅修起了小康房,前段时间,还淘汰用了四五年的农用汽车,买了小轿车,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过得充实而富足。

致富经养牛致富故事篇二:

他成功实验了甘肃省西杂改良牛养殖、玉米青干草调制,创新了青贮技术,承担了国家的.、甘肃的“肉牛杂交组合筛选”、“母牛带犊营养供给技术”等23项重点任务和前瞻性任务的试验与示范,引进德国“弗莱维赫”、美国黑“安格斯”、日本“和牛”新品种,对“张掖肉牛”进行了“二元”和“三元”杂交,同时开展“张掖肉牛”新类群“母牛核心群”选育,为张掖肉牛类群的选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就是张掖市万禾草畜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站长朱跃明。他创办的养殖场,占地面积6500亩,建成标准化双列式牛舍22栋、饲草青贮氨化池9座、库房及饲料加工车间1900平方米,存栏肉牛8000头,出栏15000头,是全市最大的肉牛良种选育与标准化养殖示范性企业。从一个门外汉到名副其实的畜牧专家,他用27年时间实践着科技致富、带领家乡人创业奔小康的人生理想。

今年53岁的朱跃明,原本是长安乡经委一名招聘干部。平淡的生活让他萌发了创业的念头。1988年,25岁的朱跃明放弃了工作,走上了创业路。经过几年的打工积累,1997年,朱跃明开始在自己后院里开始养羊,从最初的几十只到几百只,渐渐有了规模。2002年,他发现石岗墩荒滩面积广袤适合搞养殖,为了扩大规模,朱跃明开始开发荒滩1100亩并注册成立了张掖市万禾草畜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筹资建羊舍、青贮氨化窖,养殖肉羊2200多只,并于2004年被列入农业部扶持的农业科技养殖示范场。

好景不长,2006年,受市场影响,肉羊养殖下滑,一年下来,几乎赔进了之前所有的资金积累。“之前一起来开垦荒滩搞养殖的同行都跑了,就剩下我一家了,如果放弃,我这辈子就算玩完了,只能咬牙往前走”。朱跃明回忆说。就在生死一线的时刻,朱跃明原本在银行上班的两个弟弟放弃了工作加入了公司的团队。有了家人的支持和弟弟买断工龄的资金的注入,公司发展有了新的希望。

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了之前失败的教训,朱跃明总结出肉牛养殖投资大但是受市场的波动相对较小,并且有自己的草场会降低养殖成本,于是公司决定开始养殖肉牛并大面积开垦荒地种植草畜。2007年,朱跃明带着自己的团队一边扩大养殖规模,一边建设草畜基地。他创办的万禾草畜产业有限公司万头肉牛养殖场项目建设速度快,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同时,养殖场标准化程度高,规划布局合理,硬件设施设备齐全,被确定为全市肉牛发展的龙头企业,同时也为肉牛产业的试验研究提供了试验平台。经过两年的打拼发展,公司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2008年,被农业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朱跃明被聘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站长。为了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朱跃明更是带领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2014年3月15—17日,岗位专家阎萍团队与张掖综合试验站朱跃明团队在张掖综合试验站联合开展肉牛背膘测定试验。试验前,朱跃明站长详细介绍了试验站肉牛的生产模式,重点包括母牛带犊生产、肉牛育肥、犊牛培育等。随后,岗站联合选择了51头17~18月龄西杂肉牛,进行背膘测定试验。在测定体重的基础上,利用兽用B超测定了51头西杂牛的背膘厚度及眼肌面积,结合3项指标计算了肉牛脂肪含量,分析了西杂牛大理石纹,初步评估了西杂牛在甘肃省河西地区的产肉性能。张掖综合试验站通过试验示范,初步建立了张掖肉牛生产模式,肉牛育肥效益显著。

事业有成的朱跃明并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在几十年的打拼中,朱跃明发现,国内和国外肉牛养殖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肉牛的品种,而在于草场。“我们完全可以从国外进优良的品种,但是像美国、澳大利亚那种广袤的草场我们没法比,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草场,所以肉牛养殖成本一直很高,导致国内牛肉价格一直高于国外,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只能从草场种植上下功夫。”为了提高饲草产量,朱跃明更是费劲心血,试种各种品种的玉米,2014年,经过几年的试种比对,发现新疆产的新饲12号每亩能产10.8吨饲草,比以前的每亩4吨提高了2倍多。“以前是一亩地养活一头牛,现在我们是一亩地养活两头牛,降低喂养成本三分之二。”近年来,朱跃明与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9位岗位专家进行任务对接,承担了“肉牛杂交组合筛选”、“母牛带犊营养供给技术”等23项重点任务和前瞻性任务的试验与示范,引进德国“弗莱维赫”、美国黑“安格斯”、日本“和牛”新品种,对“张掖肉牛”进行了“二元”和“三元”杂交,同时开展“张掖肉牛”新类群“母牛核心群”选育,朱跃明的《张掖市肉用母牛乏情不育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河西农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等一批有份量的论文在《中国牛业科学》等杂志发表,为张掖肉牛类群的选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多年的养殖打拼,朱跃明发现,自己不懂养殖技术,在关键时刻很被动,“我们经常会为一些养殖小技术和遇到的困难去四处找畜牧专家来解决,既浪费时间和精力也很不方便”。于是他就自己去学习,学习各种养殖技术、疫情控制等畜牧方面的知识,几十年下来,不知不觉自己已经成了畜牧专家了,现在,朱跃民每天都坚持学习2小时,学习最新的畜牧知识和动态,为公司和更多的养殖户服务。在养殖中朱跃明发现,每年秋天,在做青贮的时候,氨化窖里面有渗透出很多的水,不仅将一些饲草的营养流失,还加大了喂养难度。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朱跃明跑遍了周边各大养殖场并和国内畜牧专家沟通交流,他设想添加一种可以融水并且牛能吃的植物行不行,想到就行动,2013年,朱跃明大胆将麦草粉碎添加到青贮料里面,实验发现,麦草不仅能吸掉水分,还含有动物需要的蛋白质。2014年,朱跃明有实验将玉米芯粉碎加入青料里面,结果发现,效果比之前的麦草还要好,不仅能吸水而且营养价值更高。攻克了这一难题,全国有名的前进奶牛养殖场和周围养牛大户都纷纷学习和推广,朱跃明的肉牛养殖路越走越宽越平坦。他告诉记者,目前这一技术正在申请专利。

如今的张掖市万禾草畜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不仅是一家肉牛养殖企业,更是一家科研培训单位,2008年至今,公司共培训带动当地养殖户10000人次,是养殖界响当当的“牛老大”。“我们的培训不是学院派的讲座培训,我们会在养殖现场为广大养殖户解决现实的问题,让大家能学到真正的养殖技术。”朱跃明很忙,但对于周边地区一些养殖大户的请教从来都不怠慢,牛的成本很高,出现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损失很大,尤其对于那些规模小的养殖户,更是晴天霹雳,所以我不能怠慢。朱跃明说,去年春天,周边一家养殖户的24头牛突然死亡,凌晨5点,我还在睡梦中,一阵电话惊醒,原来是一个养殖户的24头死了,接到电话,我没有犹豫,直接给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汇报并请来专家赶赴现场提取病样化验检查,结果出来后及时对其他牛进行了防疫才幸免的更大面积疫情的发生。

朱跃明说,现在的他不仅是在干事业,更是在承担一份社会责任,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

天花和牛痘有些什么样的故事

天花和牛痘有些什么样的故事

古代社会人口相当稀少,而且不大流动。因此那时即使医疗卫生条件较差,恶性传染病也很少发生。后来,当欧洲人口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各种瘟疫就开始在欧洲大地上肆无忌惮地施威逞狂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叶,整个欧洲人口骤增,城乡人口密度显著增大,尤其是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壮大,人口流动性逐渐增强,人际交往日趋频繁。这些变化都为恶性传染性疾病大规模流行,埋下了不祥的隐患。

早在14世纪,一次名为黑死病的恶性瘟疫袭来,使欧洲人口锐减1/4以上;1665年前后,伦敦流行鼠疫,被年轻的牛顿遇上,仅7、8、9月三个月,伦敦就有70000多人被夺去生命。幸亏剑桥大学及时关闭,牛顿回到家乡,才幸免于难;1867~1870年间,当炭疽病肆虐俄国的索里戈地区时,该地区2000多人口中就死亡500多人,还造成了56000头牛的死亡,其他牲畜死亡不计其数。

使欧洲人胆战心惊、万分恐惧的恶性传染病有很多种,仅近400年来有史料记载的,就有鼠疫、炭疽、斑疹伤寒、天花和霍乱等十几种,其中尤以天花和霍乱最为厉害。它们每次袭来,像野火烧荒一样席卷各地,所到之处,人去室空,往往造成高达10%~20%的人口死亡率。

欧洲人一直熬到18世纪末,天花才第一次不为人们所恐惧了。医生用“种牛痘”的方法防治天花,使人类首次从天花这种“最大的灾难”中解脱出来。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富于献身精神的医生琴纳。

1823年1月24日,琴纳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伦敦和巴黎为他建造了大理石雕像。在花岗岩的基座上刻着:“向母亲、孩子、人民的恩人致敬!”

琴纳是值得后人如此颂扬的。他开创了免疫学,他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成功地预防恶性疾病的人,是给人类指明征服传染性疾病道路的人。

1749年5月17日,琴纳生于英国格洛斯特一个牧师的家庭。年轻的琴纳堪称博学多才。为了解救人们的病痛,他毅然拒绝子继父业去当牧师,而去学习医术,开办卫生所。

一晃十年过去了。琴纳大夫成了远近闻名的医生。当他为死于天花的朋友的爱女送葬时,他内心感到无限悲痛,暗暗决心攻破医治天花的难关。

琴纳博览群书,好学不倦。他从一位传教士的医学著作中,了解到了古代中国防治天花的医疗技术。中国古代就采用了“以毒攻毒,以病防病”的方法来防治天花。中国医生或把患有轻微天花的病人身上的水泡里的水,用棉花蘸着搽在健康人的身上;或把患天花的病人身上的水泡结痂物,磨成粉末吹进健康人的鼻孔。这样做能使健康人感染上一次轻度天花,则保证今后永不再得天花。

中国的这种天花防治法很有效。从17世纪开始传向世界,并通过波斯和土耳其传到欧洲。1718年,一位英国驻土耳其大使的夫人,得知这一方法,用“人痘”给她的儿女进行接种,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通过这位大使夫人的介绍,中国防治天花的方法传入了英国,进而在欧洲一步一步传开了。

然而,用接种“人痘”的方法并非万无一失,有时健康的接种者还会染上重症天花,留下一脸麻子或危及生命。有什么更好的法子能够根治和预防天花呢?琴纳陷入了沉思。1766年的一天,几位在养牛场工作的挤奶女工到琴纳诊所就诊。交谈中琴纳得知,她们都奇迹般地避免了几次流行的天花,这引起了琴纳的注意。

“为什么你们养牛场的人都躲过了天花大流行?”琴纳关切地问道。

“前些日子天花作乱,我们农场的挤奶女工,却没有一个人染上天花。人们说,这是我们的手常接触奶牛,手上常长牛痘,才免去了灾祸。”

琴纳心里豁然一亮,“牛痘能避免天花!”这可是个好消息。“不知是不是其他地方的挤奶女工也是如此!”琴纳决定就这个问题进行广泛地调查。琴纳对很多农场所有挤奶女工进行了调查,发现她们确实都没有患过天花,但却都感染过牛痘。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她们在挤牛奶时,大都无意接触过患天花的奶牛的脓浆。开始时,她们手上长出了小脓疱,身体略感不适,有的出现低热,但很快身体复原,手上脓疱消失,以后也就不患天花了。有位挤奶女工告诉琴纳,在英国格洛斯特郡有些家族把这件事当成祖传秘密。琴纳在其他地区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接触过患天花牛的脓浆的人,很少得天花。

连续而广泛的调查之后,使琴纳确信,牛痘能够防治天花。联想到古老中国接种人痘的方法,更加坚定了琴纳的信心。

作为恶性传染病,不仅人能够染上天花,动物也能染上天花。天花发生在牛身上,出现一些带有浓浆的疱痘,称为“牛痘”。人染上牛痘很少引起水泡,不会给人留下麻坑,同时对于人也只能染上轻度的天花。因此“牛痘”是控制天花感染的安全方法。

琴纳决定先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以验证接种牛痘的安全程度和防病效果。结果和预想的一样,十分理想。但是,在人身上接种牛痘会怎样呢?它很安全吗?不经过实验,是不能普及推广的。用谁来做实验呢?现代医学的第一批人体试验,往往需要招募志愿人员进行。可是,当时琴纳找不到这样的志愿人员,在别人身上偷偷接种又是不道德的。他大伤脑筋,颇费心思。怎么办?他决定在自己儿子身上接种牛痘。一个宗教传说故事使琴纳下了决心。宗教传说故事是这样讲的:有一天上帝告诉一个名叫亚伯拉罕的牧人,为了人类和草原上所有畜群的安全,他要亚伯拉罕把爱子以撒奉献为祭品。亚伯拉罕就这么一个儿子,以撒是他唯一的人生寄托。但是,经过激烈地思想斗争,最后亚伯拉罕还是下决心弃爱子救众生,当他在祭坛上举起尖刀朝着以撒刺去时,上帝通过天使拉住了亚伯拉罕的手……

琴纳或许根本不相信这种宗教迷信,但他受到触动。当琴纳的主意遭到亲人的愤怒指责和邻里的制止时,他解释说:“如果能为全人类解除天花瘟疫,献出我的一个儿子不是很值得吗?他的一条命换来的却是成千上万条人命呵!”

当气愤不已的妻子含着眼泪做祷告时,琴纳说:“请相信我,我已经感到万无一失了。”他不顾人们的反对,硬是在儿子身上种上了牛痘。

当琴纳把传染性极强的天花脓浆接种给儿子时,人们都认为他一定是疯了。大家都说他着了魔,要把亲生儿子害死。

琴纳心想,科学不是碰运气和莽撞行事的。为了保险起见,他曾先后观察过许多例挤奶女工。然而,父子亲情毕竟使他牵肠挂肚。结果,一天天过去了,儿子不仅没有传染上天花,就连种痘后出现的略有不适的感觉都没有出现。他身上的瘟神被彻底驱除了。

成功了。儿子接种牛痘后感染的程度比挤奶女工说的还要轻,而且很快就过去了。

1789年是琴纳最忙碌的一年。经过了事实的证明,琴纳的“种牛痘”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信服。很多人从遥远的乡间赶来,请妙手回春的琴纳大夫接种“牛痘”。这时有人劝他说,“保守种痘法的秘密,可以赚大钱。”琴纳却淡然一笑,未加理睬。这一年,琴纳经过反复试验,认为万无一失,这才公开了他的“种牛痘”防治天花的方法,并且写成了《牛痘成因及作用》一书出版。从此,预防天花的琴纳种痘法,像春风一样,吹遍了欧洲和世界。

一天,一位神父模样的人化装后来见他,请琴纳为他接种牛痘。琴纳心里觉得好笑。当琴纳推广牛痘法时,封建教会宣扬说,以牲畜的疾病来感染人,是“亵渎上帝”的行为,甚至胡说“人种了牛痘会头上长出牛角来,全身就会长满牛毛,面孔变成牛的模样”。琴纳顶住了这股邪风,他坚信科学事实终究会战胜愚昧的造谣。如今这位教士也不怕“头上长牛角”了。

现代的免疫医学在预防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接种牛痘是最早的免疫治疗法。接种牛痘之所以能够预防天花的道理,直到20世纪,医学才揭开了其中的奥秘。今天,人们用接种各种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狂犬病疫苗等预防疾病的方法已经普及了。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经在地球上灭绝,许多年来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为了防止天花病死灰复燃,该组织还明令奖赏发现天花的人。人类能够彻底送走天花这个瘟神,主要应该归功于爱德华·琴纳。

知识点

免疫学

所谓“免疫”原由拉丁字“immunise”而来,其原意为“免除税收”,也包含着“免于疫患”之意。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也是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和排除的一种生物学过程。免疫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新兴的科学。免疫学的发展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不断创新的结果。一般认为免疫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即:经验免疫学时期、经典免疫学时期、近代免疫学时期和现代免疫学时期。

关于养牛的祖传故事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