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能不能养牛羊羊角?介绍点关于委内瑞拉的<高分啊>

东北能不能养牛羊羊角?介绍点关于委内瑞拉的<高分啊>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东北能不能养牛羊羊角的问题,以及和介绍点关于委内瑞拉的<高分啊>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非洲现在政局稳定的有那些国家,及其国情。谢谢~!!

非洲现在政局稳定的有那些国家,及其国情。谢谢~!!

国名:安哥拉共和国(TheRepublicofAngola)

独立日:11月11日(1975年)

国庆日:11月11日(1975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地由红、黑两个平行长方形构成。旗面中间是相互交叉的金色弧形齿轮和砍刀。在弧形齿轮和砍刀之间有一颗金色五角星。黑色是对非洲大陆的颂扬;红色表示同殖民者进行斗争的先烈的鲜血。五角星表示国际主义和进步事业,五个角象征团结、自由、正义、民主与进步。齿轮和砍刀象征着工农劳动者和军队的团结,并表示对早年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农民和战士的纪念。

国徽:呈圆形。圆面为浅蓝色,圆周由齿轮和安哥拉的主要农产品玉米、棉花、咖啡及绿枝图案组成。下方齿轮和绿枝连接处是一本打开的书,象征教育和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书之上为冉冉升起的太阳,象征这个年轻的国家;太阳光芒中交叉着锄头和砍刀,象征国际主义和人民永远向前;之上为一颗黄色五角星,寓意同国旗。底端的黄色绶带上用葡萄牙文写着“安哥拉共和国”。

国家政要:总统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JoseEduardoDosSantos),1979年9月起任总统。

自然地理:位于非洲西南部,北邻刚果共和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东接赞比亚,南连纳米比亚,西濒大西洋,海岸线全长1650公里。面积124.67万平方公里。全国大部是海拔1000米以上高原,地势东高西低,大西洋沿岸为平原区。中西部的莫科山海拔2620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库邦戈河、宽扎河、库内内河和宽多河。北部的刚果河(扎伊尔河是安与刚果金(原扎伊尔)之间的界河。全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安哥拉虽靠近赤道,但由于地势高耸,又有大西洋寒流的影响,使得其最高气温不超过摄氏28度,年平均气温摄氏22度,有“春天国度”的美称。

人口:约1400多万。主要由奥温本杜、姆本杜、巴刚果、隆达等30多个部族组成。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各主要部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49%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他大部分居民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罗安达(Luanda),人口约400万(2004年)。

简史:中世纪时期,安哥拉分属刚果、恩东戈、马塔姆巴和隆达四个王国。1482年葡萄牙殖民船队首次抵达安哥拉,1560年侵入恩东戈王国,1576年建立罗安达城。在1884—1885年的柏林会议上,安哥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1922年葡占领安哥拉全境。1951年葡将安改为“海外省”,派总督进行统治。50年代中期以后,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安哥拉人民解放阵线(简称“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先后成立。1961年2月4日“安人运”开始进行武装斗争。1975年1月15日,上述三个组织同葡政府达成关于安哥拉独立的《阿沃尔协议》。1月31日安三个组织同葡当局组成过渡政府。不久,“安人运”、“安解阵”、“安盟”之间发生武装冲突,8月过渡政府解体。葡当局于1975年11月10日宣布“把权力交给安哥拉人民”。11月11日,“安人运”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阿戈斯蒂纽·内图任总统。1976年“安人运”击溃“安解阵”部队,并将“安盟”部队逐出城市。1992年8月,安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安哥拉共和国。

政治:现行宪法于1975年11月11日颁布,1978年1月、1980年8月、1991年3月和1992年8月四次修改。宪法规定,实行多党制。共和国总统经选举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总统兼任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有权公布或废除法律,宣布战争或和平状态,任免政府部长、军队高级将领、省长、总检察长、最高法院法官等。宪法还规定,安哥拉既不参加任何国际军事组织,也不允许外国在本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安哥拉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议会同政府的权力分开。法院和法官有权独立行使审判权。1992年8月,议会决定将国名由“安哥拉人民共和国”改为“安哥拉共和国”;“人民议会”改为“国民议会”;各级法院均删去“人民”字样。

经济:安哥拉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钻石、铁、铜、黄金、石英、大理石等。石油工业是安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4年石油日产量为120万桶。钻石等矿产在安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4年钻石产值约8亿美元。安森林面积达5300万公顷(覆盖率约40%),出产乌木、非洲白檀木、紫檀木等名贵木材。安哥拉土地肥沃,河流密布,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甘蔗、棉花、剑麻、花生等,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木薯、水稻、小麦、豆类等。安哥拉的渔业资源也很丰富,每年渔业产品出口创汇达数千万美元。

国名:布隆迪共和国(TheRepublicofBurundi)

独立日:7月1日(1962年)

国庆日:7月1日(1962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两道交叉的白色宽条将旗面分成四个三角形,上下两个相等,为红色;左右两个相等,为绿色。旗面中央是白色圆地,内有三颗带绿边的红色六角星,呈品字形排列。红色象征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牺牲者的鲜血,绿色象征所期望的进步事业,白色代表和平存在于人类中间。三颗星象征“团结、劳动、进步”,同时也代表布隆迪三个部族——胡图族、图西族、特瓦族,及其团结。

国徽:为盾徽。红色盾面中绘有一个金色的狮子头,盾徽背后交叉竖着三支矛,下面的白色绶带上用法文写着“团结、劳动、进步”。

国家政要:总统皮埃尔·恩库伦齐扎(PierreNkurunziza),2005年8月19日当选,26日宣誓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北与卢旺达接壤,东、南与坦桑尼亚交界,西与刚果(金)为邻,西南濒坦噶尼喀湖。境内多高原和山地,大部由东非大裂谷东侧高原构成,全国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国”之称。西部刚果尼罗山脉贯穿南北,形成中央高原,海拔大多在2000米以上,为尼罗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的分水岭;裂谷带地势比较平缓。境内河网稠密,较大的河流有鲁齐齐河和和马拉加拉西河,鲁武武河是尼罗河的源头。坦噶尼喀湖低地、西部河谷及东部均为热带草原气候;中西部属热带山地气候。

人口:734万(2004年),由胡图(85%)、图西(13%)和特瓦(2%)三个部族组成。基隆迪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居民中57%信奉天主教,10%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伊斯兰教。

首都:布琼布拉(Bujumbura),人口40万(2000年)。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2至26℃左右。

简史:16世纪时建立了封建王国。1890年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1916年被比利时军队占领。1922年成为比利时的委任统治地。1946年12月联合国大会将布隆迪交比利时托管。1962年6月27日第16届联大通过关于布隆迪独立的决议,7月1日布宣布独立,实行君主立宪,称布隆迪王国。1966年11月28日,米孔贝罗首相发动政变,废黜恩塔尔五世,宣布成立布隆迪共和国,自任总统兼总理。1976年11月1日,以第一副总参谋长巴加扎上校为首的一批军官推翻了米孔贝罗政权,宣布成立第二共和国,巴加扎出任最高革命委员会主席、共和国总统。1984年8月布举行全民选举,巴当选为总统。1987年9月布约亚少校发动政变,推翻巴加扎政权,组成救国军事委员会,布约亚任军委会主席、共和国总统。宣布中止宪法。1988年8月北部地区发生流血骚乱,致使5000余人丧生,4万多人逃往邻国卢旺达。骚乱平息后,布约亚总统宣布成立“民族团结协商委员会”,并于同年10月19日改组政府,增设总理。1990年5月,政府公布“民族团结宪章草案”,12月,布民族统一进步党召开特别代表大会,通过了“民族团结宪法草案”,组成了由图西和胡图两个部族各占一半的新中央委员会,以取代原最高权力机构—救国军事委员会。1992年3月13日颁布实施布独立以来的第三部宪法。宪法规定,布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总统以单名两轮制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一次。总理由总统任命,对总统和议会负责。布隆迪各派权力分享谈判取得进展

国名:贝宁共和国(TheRepublicofBenin,LaRépubliqueduBénin)

独立日:8月1日(1960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面左侧为一绿色竖长方形,右侧为上黄下红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绿色象征繁荣,黄色代表土地,红色代表太阳。绿、黄、红三色也是泛非颜色。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有四组图案:左上角为古老的城堡,右上角为十字勋章,左下角为棕榈树,右下角为航行的船队。盾徽两侧各有一只金豹;上端为两只羊角,装着颗粒饱满的玉米,象征丰裕;下端的绶带上用法文写着“友爱、正义、勤劳”。

国家政要:总统托马·博尼·亚伊(ThomasBoniYayi),2006年4月宣誓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11.2万多平方公里。位于西非中南部,东邻尼日利亚,西北、东北与布基纳法索、尼日尔交界,西与多哥接壤,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125公里。全境南北狭长,南窄北宽。南部沿海为宽约100公里的平原。中部为海拔200-400米波状起伏的高原。西北部的阿塔科拉山海拔641米,为全国最高点。韦梅河是全国最大河流。沿海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中部和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高温多雨。

人口:660万(2002年)。共60多个部族。主要是芳、约鲁巴、阿贾、巴利巴、颇尔和松巴等族。官方语言为法语。全国使用较广的语言有芳语、约鲁巴语和巴利巴语。居民中65%信奉传统宗教,15%信奉伊斯兰教,约20%信奉基督教。

首都:波多诺伏(Porto-Novo),国民议会所在地,人口30万。科托努(Cotonou),政府所在地,人口70万。

简史:1580年葡萄牙殖民者开始在沿海地区贩卖奴隶。17世纪初南部形成阿波美等王国。1670年法国入侵。189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60年8月1日独立,成立达荷美共和国。独立后政局动荡,先后发生5次军事政变,12次更换国家元首。1972年10月26日以陆军副参谋长克雷库少校为首的青年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以阿奥马德贝为主席的三人总统委员会,成立军政府。克雷库自任总统和全国革命委员会主席。1975年11月30日国名改为贝宁人民共和国,1990年3月1日又改为贝宁共和国。贝宁青铜文化:非洲艺术的奇葩

政治:1990年12月2日由公民投票通过了贝宁历史上第七部宪法。宪法规定,“建立一个法制和民主多元化的国家”,实行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离的原则和总统内阁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统帅,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次。议会称国民议会,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行使立法权并监督政府工作。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但不得兼任其他公职。

经济: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和转口贸易为国民经济两大支柱。资源贫乏。矿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磷酸盐、大理石、黄金等。天然气储量910亿立方米。铁矿石储量约5.06亿吨。渔业资源丰富,海洋鱼类约有257种。森林面积3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6.6%。工业基础薄弱,设备陈旧,生产能力较低。主要有食品加工、纺织和建材业。有可耕地830万公顷,实际耕种面积不足17%。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粮食基本自给。主要粮食作物有木薯、山药、玉米、小米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腰果、棕榈、咖啡等。旅游业是贝宁新兴产业,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主要旅游景点有冈维埃水上村、维达古城、维达历史博物馆、阿波美古都、野生动物园、埃维埃旅游公园、海滩等。

国名:博茨瓦纳共和国(TheRepublicofBotswana)

独立日:9月30日(1966年)

国庆日:9月30日(1966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中间横贯一道黑色宽条,上下为两个淡蓝色的横长方形,黑色与淡蓝色之间是两道白色细条。黑色代表博茨瓦纳人口中的绝大部分黑人;白色代表白人等人口中的少数部分;蓝色象征蓝天和水。国旗的寓意是在非洲的蓝天下,黑人和白人团结、生活在一起。

国徽:中间为盾徽。盾面上有三组图案:中部为淡蓝色、白色相间的波纹;下方的牛头象征该国传统的饲养业,表明国家的经济特点;上方有三个齿轮,象征农村地区与正在振兴的工业之间的合作。盾徽左侧是一根象牙;右侧是一株黍米,象征该国的农业。两只非洲斑马支扶着盾徽,象牙和斑马象征国家的动物群。斑马的花纹黑白相间、合为一体,象征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和睦。底端的绶带上用当地文写着“雨露”,表示人民希望风调雨顺。

国家政要:总统费斯图斯·莫哈埃(FestusMogae),1998年4月1日就任,1999年10月大选获胜蝉联。2004年10月获得连任。

自然地理:面积58.173万平方公里。非洲南部内陆国家。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东接津巴布韦,西连纳米比亚,北邻赞比亚,南界南非。地处南非高原中部的卡拉哈里沙漠,西北部为奥卡万戈三角州沼泽地,东南部和弗朗西斯敦周围是丘陵。大部地区属热带干旱草原气候,西部为沙漠、半沙漠气候。年均气温21℃。年均降水量400毫米。

人口:164万(2005年)。绝大部分为班图语系的茨瓦纳人(占人口的90%)。全国有8个主要部族:恩瓦托、昆纳、恩瓦凯策、塔瓦纳、卡特拉、莱特、罗龙和特罗夸。恩瓦托族最大,约占人口的40%。欧洲人和亚洲人约1万人。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语言为茨瓦纳语和英语。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农村地区部分居民信奉传统宗教。

首都:哈博罗内(Gaborone),人口约18.6万(2001年)。年均最高气温为28.3℃,年均最低气温为12.9℃,年均气温20.7℃。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10个行政区:西北、乔贝、中部、东北、杭济、卡拉哈迪、南部、东南、昆嫩、卡特伦。

简史:独立前称贝专纳。茨瓦纳人于公元13~14世纪由北方迁居于此。1885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称“贝专纳保护地”。1966年9月30日宣告独立,改名为博茨瓦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由博茨瓦纳民主党执政,卡马任总统。1980年7月,卡马病逝,马西雷接任总统职务。1984年、1989年和1994年,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接连获胜,马西雷三次蝉连总统。1998年,马西雷主动辞去总统职务,4月1日,莫哈埃接任总统。

政治:宪法规定实行多党议会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最多连任两次;总统死亡或辞职时,副总统自动接任总统职务。总统和国民议会组成国会,行使立法权;国民议会通过的决议、法案须经总统批准才能生效;总统有权召集或解散国民议会。酋长院是议会的咨询机构,由15名成员组成,8个主要部族的8名酋长是当然成员,任职终身;这8名酋长再从宪法指定的4个市区的副酋长和行使副酋长职务的人中选出4名“选举成员”,任期5年;最后再由这12人从选民中选出3名“特选成员”,任期5年。酋长院的职责范围和权力仅限于传统的、有关非洲组织的一些特定事务,比如习惯法、非洲法院、领导职务、部族财产、部落首领的任免、宪法修正案等。每年议会开幕前,酋长院先召开例会,向议会提出动议和议案,但不具有任何约束力。酋长院在必要时可要求有关部长到酋长院说明情况,部长也可到酋长院征询意见。酋长院主席和副主席由成员选举产生。实行总统内阁制。

经济:博是非洲经济发展较快,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之一。以钻石业、养牛业和新兴的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为钻石,其次为铜镍、煤、苏打灰、铂、金、锰等。石油勘探正在进行之中。钻石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已探明的铜镍矿蕴藏量为4600万吨,煤蕴藏量170亿吨。从七十年代中期,采矿业取代畜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钻石生产国之一。钻石基本出口,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现有三大钻石矿:吉瓦嫩、奥拉帕和莱特拉卡内。传统轻工业以畜产品加工为主,其次是饮料、金属加工和纺织等。近年来,汽车装配业发展很快,一度成为第二大创汇行业。农业较落后,80%以上的粮食依靠进口。可耕地占全国面积的15%,种植面积为可耕地的5%。主要农作物为高粱、玉米、小米和谷类。畜牧业以养牛为主,产值约占农牧业总产值的80%,是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博是非洲最大的畜产品加工中心之一,有现代化的大型屠宰厂和肉类加工厂。博是非洲主要旅游国,数量众多的野生动物是主要旅游资源。政府把全国38%的国土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设立了3个国家公园,5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奥卡万戈内陆三角洲和乔贝国家公园为主要旅游点。主要出口钻石、汽车及零配件、铜镍矿、牛肉、纺织品和苏打灰制品等;进口汽车及交通设备、机械及电子产品、食品及饮料、金属、化工和橡胶制品、燃料和烟草等。

国名:科特迪瓦共和国

(TheRepublicofCoted'ivoire,LaRepubliquedeCoted'Ivoire)

独立日:8月7日(1960年)

国庆日:12月7日(1974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橙、白、绿三色。橙色代表热带大草原,白色象征南、北方的团结,绿色代表南部地区的原始森林。橙、白、绿三色还分别解释为:民族爱国精神、和平与纯洁、对未来的希望。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绿色的盾面上有一只非洲大象头,象牙是该国的象征,科特迪瓦意为“象牙海岸”。盾徽上面是太阳图案,两旁各有一棵油棕树——该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下端的绶带上写着“科特迪瓦共和国”。

国家政要:总统洛朗·巴博(LaurentGbagbo),2000年10月26日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32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西与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交界,北同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为邻,东与加纳相连,南濒几内亚湾,海岸线长约550公里。地势由西北略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海拔500-1000米的芒达山和丘里山地,北部为海拔200-500米的低高原,东南部为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泻湖平原。全境最高峰宁巴山(科几边境)海拔1752米。主要河流有邦达马河、科莫埃河、萨桑德拉河和卡瓦利河。属热带气候。北纬7°以南为热带雨林气候,北纬7°以北为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1810万(2005年)。全国有69个民族,主要分4大族系:

阿肯族系(约占42%)、曼迪族系(约占27%)、克鲁族系(约占15%)和沃尔特族系(约占16%)。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全国大部分地区通用迪乌拉语(无文字)。官方语言为法语。全国人口的40%信奉伊斯兰教,27.5%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拜物教。

首都:政治首都,亚穆苏克罗(Yamoussoukro),人口15万(1998年),位于阿比让以北220公里,是独立后首任总统费利克斯·乌费埃—博瓦尼的家乡;经济首都,阿比让(Abidjan),人口300万(1998年)。1983年3月12日,科决定将首都迁往亚穆苏克罗,但政府机构及外交使团至今仍留在阿比让。

行政区划:全国划为56个省、197个市和198个县。1991年6月,科政府将全境划为10个行政管辖区,各辖区下辖几个省,驻管辖区首府的省长负责该区协调工作,但不算一级行政机构。1996年7月改为12个管辖区,1997年1月调为16个,2000年增至19个。

简史:科特迪瓦1986年以前曾译象牙海岸。西方殖民者入侵前,境内曾建立过一些小王国,如宫格王国、印德尼埃王国、阿西尼王国等。公元11世纪,塞努弗人在北部建立的宫格城为当时非洲南北贸易中心之一。13-15世纪科北部曾隶属于马里帝国。15世纪后半叶,葡、荷、法殖民者相继入侵。掠夺象牙和奴隶,沿海一带形成著名的象牙市场。

1475年葡殖民者命名该地为科特迪瓦(意为象牙海岸)。1842年沦为法国保护地。1893年10月法国政府通过法令,确定科为法国的自治殖民地。1895年科被划入法属西非。1946年被划为法国的海外领地。1957年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12月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7日宣告独立,但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1961年4月脱离“法兰西共同体”。独立后,首任总统乌弗埃-博瓦尼曾7次蝉联,直至1993年12月7日逝世。科特迪瓦政治危机始末

政治:2000年7月经全民公决通过的新宪法规定,科实行共和国总统制,总统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享有最高行政权力,其次为国民议会、宪法委员会、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新宪法对总统候选人资格亦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其父母都必须是科特迪瓦人。国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每届任期5年。

经济:独立后实行以“自由资本主义”和“科特迪瓦化”为中心内容的自由经济体制。六、七十年代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创造了“经济奇迹”。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9亿美元,为1960年独立时的22倍。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由于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出口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出口收入锐减,经济状况恶化。为克服经济困难,1990-1993年实施“稳定和振兴经济计划”,削减行政开支、改革税制、推行私有化。1994年初,利用非洲法郎贬值有利于出口的机遇,继续执行“稳定和振兴经济计划”,大力增加出口,经济开始呈现复苏。1995年经济形势继续好转,1996至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三年增长7%左右。主要矿藏有钻石、黄金、锰、镍、铀、铁和石油。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12亿吨,天然气储量156亿立方米,铁矿30亿吨,铝矾土12亿吨,镍4.4亿吨,锰3500万吨。森林面积250万公顷。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食品加工业是主要工业部门,占工业营业总额的35%~40%,其次是棉纺织业,还有炼油、化工、建材和木材加工工业。近年来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增长较快。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收入的66%。可耕地面积802万公顷,全国8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经济作物占重要地位,可可和咖啡是两大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60%。

A可可生产和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出口收入占国家出口总额的45%。咖啡生产现居世界第四位、非洲第一位。籽棉产量居非洲第三位,棕榈产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三。粮食不能自给,主要有玉米、小米、高粱、稻米、木薯、山药等。1994年起,热带水果出口量亦有所增加,主要有香蕉、菠萝、木瓜等。森林资源丰富,木材曾是第三大出口产品。畜牧业不发达。禽蛋基本自给,肉类一半靠进口。渔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7%。重视发展旅游业和开发旅游资源。外贸连年顺差,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出口可可、原油、咖啡、木材、金枪鱼、棕榈油、棉花、橡胶等,进口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化学制品、石油制品、建筑材料、电器、食品等。主要贸易伙伴是法国,其次为荷兰、意大利、尼日利亚、美国、德国、马里、比利时和卢森堡等。进出口贸易的98%以上通过海运。阿比让港是西非最大的天然良港和黑非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也是布基纳法索、马里等西非内陆国家的主要出海口和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港口设备较完善。圣佩德罗港是第二大港口。

国名:刚果共和国(TheRepublicofCongo),简称刚果(布)

独立日:8月15日(1960年)

国庆日:8月13日(1963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绿、黄、红三色构成,左上方为绿色,右下方为红色,一条黄色宽带从左下角斜贯至右上角。绿色象征森林资源及对未来的希望,黄色代表诚实、宽容和自尊,红色代表热情。

国徽:为一年轻黑人女子图案,铭牌上用法文写着“团结、劳动、进步”。

国家政要:总统德尼·萨苏-恩格索(DenisSassou-Nguesso),1979年、1984年、1989年、1997年、2002年几次当选总统。

自然地理:面积34.2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东、南邻刚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麦隆,西连加蓬,西南临大西洋,海岸线长150多公里。东北部为海拔300米的平原,是刚果盆地的一部分;南部和西北部是高原,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西南部是沿海低地;高原同沿海低地之间为马永贝山地。刚果河(扎伊尔河)及其支流乌班吉河的部分地段是同刚果金的界河。境内刚果河支流有桑加河、利夸拉河等,库依路河单独入海。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中部、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湿度大。

人口:386万(2004年)。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有大小民族56个。最大的民族是南方的刚果族,约占总人口的45%;北方的姆博希族占16%;中部太凯族占20%;北方原始森林里还生活着少数俾格米人。官方语言为法语。民族语言南方为刚果语、莫努库图巴语,北方为林加拉语。全国居民中一半以上信奉原始宗教,26%信奉天主教,10%信奉基督教,3%信奉伊斯兰教。

首都:布拉柴维尔(Brazzaville),人口95万(1996年)。

行政区划:全国共划分10个省,6个直辖市,83个县。

简史:13世纪末14世纪初,班图人在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刚果王国。15世纪起,葡、英、法殖民者相继侵入。1884年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将刚果河以东地区划为比属殖民地,即今扎伊尔,以西地区划为法属殖民地,即现在的刚果。1910年,法国占领了刚果。

介绍点关于委内瑞拉的<高分啊>

介绍点关于委内瑞拉的<高分啊>

国名: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BolivarianRepublicofVenezuela)

独立日:7月5日(1811年)

国庆日:7月5日(1811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黄、蓝、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旗面中央有七颗白色五角星,呈弧形排列;左上角绘有国徽图案。黄、蓝、红三色来自原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国旗颜色。七颗五角星代表1811年委内瑞拉联邦的七个省。政府机构使用带国徽的国旗,民间使用了不带国徽的国旗。在查韦斯总统的推动下,2006年3月7日,委内瑞拉国民议会通过了对国旗和国徽的修改意见,决定把国旗上7颗星增加为8颗。新增加的一颗星代表1817年摆脱西班牙统治、并入委内瑞拉的圭亚那省。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左上方为一捆紧束的20穗麦穗,象征该国20个州的团结和国家的财富;右上方为两面国旗和武器,象征军事上的胜利;下方为蓝天绿地中一匹白色骏马,象征独立和自由。盾徽上端为绿叶,水果和两只羊角,象征丰饶;两侧由棕榈叶和橄榄枝环绕。下端为三色绶带,左边用西班牙文写着“1810年4月19日独立”,为纪念委内瑞拉成立政府;右边写着“1859年2月20日联邦”,意在纪念联邦共和国革命打响第一炮;中间写着“委内瑞拉共和国”。

国歌:《英勇人民的光荣》《GloriaalBravoPueblo》

国家格言:Comovayaviniendovamosviendo

国树:美丽黄钟花树,木质坚硬,开黄花,生长在干旱地区。

国鸟:吐皮亚尔鸟,黄色,背部有黑色花纹,可驯养。

国花:兰花

面积:916,490平方公里

人口:2520万(2002年),其中主要为印欧混血种人(60%左右),此外,也有白人、黑人和印第安人。人口年增长率为2.5%,平均寿命70岁。城市人口占77%。

民族:民族构成复杂,印欧混血种人占人口的一半以上,余为白人、黑人和印第安人等

语言: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

宗教:78%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5%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

首都:加拉加斯(Caracas)

独立日:7月5日(1811年)

与北京的时差:--12:30

国家代码:58

货币:玻利瓦尔

与我国关系:1974年6月28日与我国建交

自然地理:916700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北部。东与圭亚那交界,南与巴西接壤,西与哥伦比亚为邻,北临加勒比海。全境从北向南分成三大地形区:西北和北部为安第斯山脉和马拉开波低地,中部是奥里诺科冲积平原,南部为圭亚那高原。全境处于热带。除山地外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4—27℃,年降水量1,400毫米,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北部沿海年降水量不足800毫米,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圭亚那高原南部、马拉开波低地和阿马库罗三角洲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为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河流是奥里诺科河。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占南美洲首位,铁矿蕴藏量20多亿吨,还有金刚石、金、铜、铝土、煤等矿藏。森林占国土面积的52%。水力资源丰富。内河和沿海富水产。全境除山地外基本上属热带草原气候。境内拥有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安赫尔瀑布,是著名的游览胜地。马拉开波湖是拉美最大的湖泊,位于西北部,面积1.43万平方公里,与委内瑞拉海湾相连。湖区周围的沼泽地为世界著名的石油产区。

经济:石油工业是经济发展支柱。1983年原油生产约1.5亿吨,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轻工业较发达,七十年代以来重点发展了钢铁、石油化工、炼铝等工业。耕地面积只占可耕地面积的7.1%,主产玉米、稻米、咖啡、可可、甘蔗、棉花等,畜牧业以养牛为主,农牧产品不能自给。原油及其产品占出口总值的90%以上,其次为铁矿砂、铝材、咖啡、可可等;进口机器设备、原材料、粮食、日用品等。国内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和北部;空运发达。

人口:2370万(1998年)。印欧混血种人占58%,白人占29%,黑人占11%,印第安人占2%。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98%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5%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

首都:加拉加斯(Caracas)

主要城市:

加拉加斯(Caracas)

马拉开波(Maracaibo)

瓦伦西亚(Valencia)

巴塞隆纳(Barcelona)

拉瓜伊拉(LaGuaira)

拉克鲁斯港(PuertoLaCruz)

库马纳(Cumana)

梅里达(Merida)

科罗(Coro)

巴基西梅托(Barquisimeto)

圣克里斯托瓦尔(SanCristobal)

梅塞德斯(LaMercedes)

提格雷(ElTigre)

马图林(Maturin)

图库皮塔(Tucupita)

玻利瓦尔城(CiudadBolivar)

阿亚库齐港(PuertoAyacucho)

圣费尔南多·阿塔巴波(SanFernandoAtabapo)

简史:原为印第安人阿拉瓦族和加勒比族居住地。1567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1年7月5日宣布独立,后在南美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的领导下,于1821年6月彻底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1822年同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巴拿马组成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9年退出。1830年建立委内瑞拉联邦共和国。1864年改名为委内瑞拉合众国。1953年重新定国名为委内瑞拉共和国。1958年实行宪政,建立文人政权。根据1999年12月生效的宪法,国名改为“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宪法:1999年12月30日生效,共分9章350款。宪法规定将国名更改为“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两院制国会被一院制的“国会议会”取代;总统任期由5年延至6年,允许连选连任;增设副总统一职并规定总统有权解散“国民议会”。

外交:奉行独立自主和民族主义的外交政策。强调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干涉,主张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积极发展同拉美、加勒比地区各国的关系,主张加快拉美全国一全化进程。加强同欧盟的政经关系,增进与发展中国家联系,实现外交多元化。1974年6月28日,委内瑞拉同中国建交。

现任总统:查韦斯.现已连任两次,积极发展经济,受到了穷人的支持

2006年3月7日,委内瑞拉国民议会通过了对国旗和国徽的修改意见,决定把国旗上7颗星增加为8颗,并将国徽上骏马飞奔的方向由向右改为向左。

体育:棒球是委内瑞拉最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当地有不少人前往美国职棒大联盟发展,为美国职棒大联盟第二大的海外球员来源地(仅次于多明尼加共和国,多于波多黎各)。委内瑞拉也拥有职业棒球联盟。2006年,以六胜零败的佳绩获得加勒比海大赛的冠军。[1]相较于其他南美洲国家,足球在委内瑞拉较不盛行,是南美洲足球协会中最弱的一国,从未踢进世界杯决赛周,但最近进步神速,其明星球员胡安·阿朗戈目前效力于西甲皇家马洛卡俱乐部。2007年美洲国家杯在委内瑞拉举行。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22个州、1个联邦区和1个联邦属地(由72个岛屿组成)。首都加拉加斯。

【民族节日】

节日日期

新年1月1日

主显节1月6日

狂欢节2月19-20日

拉瓜伊拉日3月10日

圣约瑟日3月19日

复活节4月5-8日

独立宣言日4月19日

劳动节5月1日

卡拉沃沃战役日6月24日

圣彼得和圣保罗日6月29日

独立日7月5日国庆日

西蒙.玻利瓦尔诞生日7月24日也是马拉开波湖战役日

圣母升天节8月15日

美洲发现日10月12日

马拉开波日10月24日

万圣节11月1日

圣母怀孕日12月8日

圣诞节12.24-25

除夕12月31日

【经济文化】

该国属拉丁美洲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石油工业在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70%以上,原油产量居南美洲的前列。此外还开采铁砂、金、金刚石、煤等。其他工业有石油化工、钢铁、制铝、电力、化学制品、建材、纺织、食品加工、烟草、橡胶、木材等。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主要农产品有甘蔗、棉花、大米、高粱、咖啡、可可等。主要饲养牛、猪等牲畜。旅游业收入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主要旅游地区是安赫尔瀑布和玛格丽塔岛等。主要出口石油及其副产品、铁砂等,主要进口机器、工业原料、运输设备、化工产品、食物等。主要贸易对象是美国、哥伦比亚、德国、日本、加拿大等。

公路总长约95663千米;铁路长439千米。航空事业相当发达,有7个国际机场。原油运输管道6370千米。天然气管道3690千米。

全国统一教材和课程。对6—15岁儿童实行义务教育。有100多种报刊和杂志,主要报刊杂志是《国民报》、《宇宙报》、《塞塔》等。委内瑞拉通讯社为国营通讯社。有400多家电台和27家电视台,多为私营和商业台。

【旅游指南】

马拉开波:全国第二大城市,是世界上著名的石油产区中心和石油、咖啡输出港。原油输出量占全国一半,有石油化工、水泥、木材加工、食品等工业部门。有国际机场。原为梅里达山区的咖啡输出港,1918年随马拉开波湖石油的开发而大力发展起来。旧城区保留着殖民时期的建筑,城市风格古朴、典雅。新城区的面貌呈现代化城市的风貌,街道宽阔,商业发达。

巴伦西亚:重要的工业城市,位于西中部海岸山脉南麓的巴伦西亚谷地,海拔不到500米。城市始建于1555年。有汽车装配、化工、水泥、造纸、木材加工等工业部门,和邻近的马拉凯市共同构成工业姊妹城市。四周广种棉花和甘蔗等经济作物,是全国最富庶的农业区域。老城内保留着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有古老的大教堂、历史博物馆等。这里的斗牛场是南美洲最大的斗牛场,经常举行盛大的斗牛活动。梅里达:位于西部,是梅里达州首府。城市建筑在悬崖峭壁之上,有“委内瑞拉屋脊”之称。这里是安第斯山区引人注目的城市,是宗教和教育的中心。有小巧精致的西班牙艺术博物馆、著名的玻利瓦尔广场、1785年建立的安第斯大学、古老的西班牙教堂和寺院等。附近山峰是滑雪、登山胜地,阿莱罗村是按照30年代安第斯山区的农村修建而成的。

马拉开波湖:位于境内的西北部,南北长155千米,东西宽95千米,是世界上产量最高、开采最悠久的“石油湖”。湖区储油量约50亿桶。由于储量大,原油源源不断从湖畔的裂缝中溢出,浮在水面上。从湖的东西两岸眺望湖面,只见井架林立、油管密布、油塔成群,景色十分壮观。湖上大桥是南美洲跨度最大的桥梁之一。湖畔建有许多石油城镇。

安赫尔瀑布:世界最高、落差最大的瀑布。位于东南部的丘伦河上,当地印第安人管它叫“出龙”。1935年首次被发现,1937年美国探险家安赫尔进行空中考察时发现其为多级瀑布,故瀑布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安赫尔瀑布隐藏在高山密林里,最高落差979米,最高一级长807米、宽150米。只有乘飞机才能看到它那全部的雄姿,乘飞机通过瀑布的上空,可得到“勇敢的探险者”证书。游人可乘船逆流而上观看瀑布。瀑布下游地区是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卡奈马国家公园”,这里有不少姿态美丽的瀑布,还有印第安人的茅舍。

海洋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著名的海洋公园之一。位于加勒比海南部,距大陆北部海岸约120千米。由海底山脉露出海面形成的300多个小岛和附近海域组成。这里鱼虾富饶,水鸟成群。主岛上有700多人居住。

与中国关系字数太多,给你个链接吧http://iask.sina.com.cn/b/9333133.html?from=related很详细的!

概况

委内瑞拉共和国位于南美洲北部。北临加勒比海,

西与哥伦比亚相邻,南与巴西交界,东与圭亚那接壤。

面积91205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813千

米。

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498年哥伦布航行美洲

时到此。1523年西班牙人建立第一个殖民地。15

67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1年7月5日独立。

1830年建立共和国。1974年6月28日同我国

建交。

居民

2138万,其中印欧混血种人占58%,白种

人占29%,其他有黑人、印第安人等。居民多信天主

教。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

自然环境

委内瑞拉全国地形可分为三个区域:一、西北部和

北部山区,主要为安第斯山脉的东北分支梅里达山脉,

是境内最大的山脉,顶部终年积雪,有冰川,经常发生

地震。玻利瓦尔峰海拔5007米,为全国最高点。

在梅里达山脉的西北,有南美洲最大湖泊----马拉

开波湖,该湖面积为14344平方千米,北通加勒

比海,南端最深处达250米;南部水淡,北部微咸。

湖区周围的沼泽低地为世界著名的石油产区。二、中部

奥里诺科平原,平原的西半部为一片草原,平原的东半

部为奥里诺科河口形成的三角洲沼泽地。三、东南部圭

亚那高原,海拔500-800米。世界上落差最大的

安赫尔瀑布(落差979米),位于卡罗尼河中游支流

上。境内除山地外基本上属热带草原气候。气温随降水

量和地势高低的不同而变化。山地温和,低地炎热。年

平均气温为摄氏26-28度。年平均降水量从北部沿

海往南由500毫米递增至3000毫米左右。降水

最多的奥里诺科河上游盆地,年平均降水量达300

0毫米以上。最干燥地区在北部沿海,拉瓜伊拉港和马

拉凯等城的年平均降水仅量550多毫米。全境6-1

1月为雨季,12-次年5月为旱季。

自然资源

石油是最主要矿物资源,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4%

,居南美第一位。已开采的油田集中分布在马拉开波湖

周围和瓜里科、安索阿特吉、莫纳加斯三个州。铁矿资

源也很丰富,储量20亿吨以上,主要分布在奥里诺科

河中游南岸的帕奥和玻利瓦尔城南面。此外,在玻利瓦

尔城附近和卡廖、瓜西帕蒂等地区有丰富的金矿。在马

拉开波湖西北岸等地区储有大量的煤,全国煤储量约9

0亿吨,天然气储量3.6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马

拉开波湖东岸一带。近年来在玻利瓦尔州发现铝土矿。

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56%,主要分布在东南部。马

拉开波湖和沿海地区,尤其是马格丽塔岛附近,水产丰

富,东北沿海地带盛产珍珠。水力资源丰富,卡罗尼河

上的古里水电站一处,发电能力将达900万千瓦。

经济概况

在拉美国家中经济较为发达。石油为经济的支柱,

年产石油8.4亿桶,居世界前列。出口量亦占世界前

列,石油及石油产品的出口占全部外汇收入的70%。

此外还开采铁砂、金、金刚石、煤等。工业以石油化工

及钢铁为主要。化学制品、建筑材料、纺织、食品加工

、烟草、树胶、制革、木材制品、汽车装配等工业有一

定发展。主要工业中心都分布在北部沿海地区。农业在

全国经济中比重较小,主要农产品有甘蔗、玉米、大米

、高粱、烟草、棉花、咖啡、可可等。畜牧业生产比重

略高于农业,主要饲养牛、猪和家禽。对外贸易以美国

为主。出口以石油(石油占出口总值85%)、铁矿为

主,进口食品、化工产品、工业制品、机械等。

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在南美各国中现代化程度较

高。全国有公路约77000多千米,主要分布在北

部地区。连接加拉加斯与哥伦比亚的圣菲波哥大公路是

重要国际公路。有铁路400多千米。航空业相当发达

,全国有278个航空站。

重要城市

加拉斯加:首都,人口278万。全国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有纺织、制革和汽车装配等工业。181

2年和1900年曾先后遭大地震毁坏。拉瓜伊拉为其

外港。附近还有迈克蒂亚国际机场。马拉开波:全国第

二大城市,人口约118万。世界著名的石油产区中心

,为原油和咖啡的输出港。

其它

国庆日:7月5日。

与我国建交日:1974年6月28日。

货币:博利瓦。

时差:比格林尼治时间晚4小时;比北京时间早1

2小时。

国花:五月兰。

国鸟:拟椋鸟。

国名释义:西班牙语意为“小威尼斯”。

誉称:兰花之国(兰花品种、数量均多)、瀑布之

乡。

世界之最:丘隆河上的安赫尔瀑布落差979米,

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马拉开波湖是世界上产量最高

、开采最悠久的石油湖。

民俗:奥里诺科河流域风景独特。牧人似美国牛仔

,身骑裸马。

图为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

(人民日报网络版资料19980928)

高额悬赏。。。非洲各囯详细资料。。

高额悬赏。。。非洲各囯详细资料。。

国名:安哥拉共和国(TheRepublicofAngola)

独立日:11月11日(1975年)

国庆日:11月11日(1975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地由红、黑两个平行长方形构成。旗面中间是相互交叉的金色弧形齿轮和砍刀。在弧形齿轮和砍刀之间有一颗金色五角星。黑色是对非洲大陆的颂扬;红色表示同殖民者进行斗争的先烈的鲜血。五角星表示国际主义和进步事业,五个角象征团结、自由、正义、民主与进步。齿轮和砍刀象征着工农劳动者和军队的团结,并表示对早年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农民和战士的纪念。

国徽:呈圆形。圆面为浅蓝色,圆周由齿轮和安哥拉的主要农产品玉米、棉花、咖啡及绿枝图案组成。下方齿轮和绿枝连接处是一本打开的书,象征教育和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书之上为冉冉升起的太阳,象征这个年轻的国家;太阳光芒中交叉着锄头和砍刀,象征国际主义和人民永远向前;之上为一颗黄色五角星,寓意同国旗。底端的黄色绶带上用葡萄牙文写着“安哥拉共和国”。

国家政要:总统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JoseEduardoDosSantos),1979年9月起任总统。

自然地理:位于非洲西南部,北邻刚果共和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东接赞比亚,南连纳米比亚,西濒大西洋,海岸线全长1650公里。面积124.67万平方公里。全国大部是海拔1000米以上高原,地势东高西低,大西洋沿岸为平原区。中西部的莫科山海拔2620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库邦戈河、宽扎河、库内内河和宽多河。北部的刚果河(扎伊尔河是安与刚果金(原扎伊尔)之间的界河。全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安哥拉虽靠近赤道,但由于地势高耸,又有大西洋寒流的影响,使得其最高气温不超过摄氏28度,年平均气温摄氏22度,有“春天国度”的美称。

人口:约1400多万。主要由奥温本杜、姆本杜、巴刚果、隆达等30多个部族组成。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各主要部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49%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他大部分居民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罗安达(Luanda),人口约400万(2004年)。

简史:中世纪时期,安哥拉分属刚果、恩东戈、马塔姆巴和隆达四个王国。1482年葡萄牙殖民船队首次抵达安哥拉,1560年侵入恩东戈王国,1576年建立罗安达城。在1884—1885年的柏林会议上,安哥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1922年葡占领安哥拉全境。1951年葡将安改为“海外省”,派总督进行统治。50年代中期以后,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安哥拉人民解放阵线(简称“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先后成立。1961年2月4日“安人运”开始进行武装斗争。1975年1月15日,上述三个组织同葡政府达成关于安哥拉独立的《阿沃尔协议》。1月31日安三个组织同葡当局组成过渡政府。不久,“安人运”、“安解阵”、“安盟”之间发生武装冲突,8月过渡政府解体。葡当局于1975年11月10日宣布“把权力交给安哥拉人民”。11月11日,“安人运”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阿戈斯蒂纽·内图任总统。1976年“安人运”击溃“安解阵”部队,并将“安盟”部队逐出城市。1992年8月,安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安哥拉共和国。

政治:现行宪法于1975年11月11日颁布,1978年1月、1980年8月、1991年3月和1992年8月四次修改。宪法规定,实行多党制。共和国总统经选举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总统兼任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有权公布或废除法律,宣布战争或和平状态,任免政府部长、军队高级将领、省长、总检察长、最高法院法官等。宪法还规定,安哥拉既不参加任何国际军事组织,也不允许外国在本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安哥拉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议会同政府的权力分开。法院和法官有权独立行使审判权。1992年8月,议会决定将国名由“安哥拉人民共和国”改为“安哥拉共和国”;“人民议会”改为“国民议会”;各级法院均删去“人民”字样。

经济:安哥拉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钻石、铁、铜、黄金、石英、大理石等。石油工业是安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4年石油日产量为120万桶。钻石等矿产在安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4年钻石产值约8亿美元。安森林面积达5300万公顷(覆盖率约40%),出产乌木、非洲白檀木、紫檀木等名贵木材。安哥拉土地肥沃,河流密布,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甘蔗、棉花、剑麻、花生等,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木薯、水稻、小麦、豆类等。安哥拉的渔业资源也很丰富,每年渔业产品出口创汇达数千万美元。

国名:布隆迪共和国(TheRepublicofBurundi)

独立日:7月1日(1962年)

国庆日:7月1日(1962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两道交叉的白色宽条将旗面分成四个三角形,上下两个相等,为红色;左右两个相等,为绿色。旗面中央是白色圆地,内有三颗带绿边的红色六角星,呈品字形排列。红色象征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牺牲者的鲜血,绿色象征所期望的进步事业,白色代表和平存在于人类中间。三颗星象征“团结、劳动、进步”,同时也代表布隆迪三个部族——胡图族、图西族、特瓦族,及其团结。

国徽:为盾徽。红色盾面中绘有一个金色的狮子头,盾徽背后交叉竖着三支矛,下面的白色绶带上用法文写着“团结、劳动、进步”。

国家政要:总统皮埃尔·恩库伦齐扎(PierreNkurunziza),2005年8月19日当选,26日宣誓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北与卢旺达接壤,东、南与坦桑尼亚交界,西与刚果(金)为邻,西南濒坦噶尼喀湖。境内多高原和山地,大部由东非大裂谷东侧高原构成,全国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国”之称。西部刚果尼罗山脉贯穿南北,形成中央高原,海拔大多在2000米以上,为尼罗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的分水岭;裂谷带地势比较平缓。境内河网稠密,较大的河流有鲁齐齐河和和马拉加拉西河,鲁武武河是尼罗河的源头。坦噶尼喀湖低地、西部河谷及东部均为热带草原气候;中西部属热带山地气候。

人口:734万(2004年),由胡图(85%)、图西(13%)和特瓦(2%)三个部族组成。基隆迪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居民中57%信奉天主教,10%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伊斯兰教。

首都:布琼布拉(Bujumbura),人口40万(2000年)。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2至26℃左右。

简史:16世纪时建立了封建王国。1890年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1916年被比利时军队占领。1922年成为比利时的委任统治地。1946年12月联合国大会将布隆迪交比利时托管。1962年6月27日第16届联大通过关于布隆迪独立的决议,7月1日布宣布独立,实行君主立宪,称布隆迪王国。1966年11月28日,米孔贝罗首相发动政变,废黜恩塔尔五世,宣布成立布隆迪共和国,自任总统兼总理。1976年11月1日,以第一副总参谋长巴加扎上校为首的一批军官推翻了米孔贝罗政权,宣布成立第二共和国,巴加扎出任最高革命委员会主席、共和国总统。1984年8月布举行全民选举,巴当选为总统。1987年9月布约亚少校发动政变,推翻巴加扎政权,组成救国军事委员会,布约亚任军委会主席、共和国总统。宣布中止宪法。1988年8月北部地区发生流血骚乱,致使5000余人丧生,4万多人逃往邻国卢旺达。骚乱平息后,布约亚总统宣布成立“民族团结协商委员会”,并于同年10月19日改组政府,增设总理。1990年5月,政府公布“民族团结宪章草案”,12月,布民族统一进步党召开特别代表大会,通过了“民族团结宪法草案”,组成了由图西和胡图两个部族各占一半的新中央委员会,以取代原最高权力机构—救国军事委员会。1992年3月13日颁布实施布独立以来的第三部宪法。宪法规定,布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总统以单名两轮制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一次。总理由总统任命,对总统和议会负责。布隆迪各派权力分享谈判取得进展

国名:贝宁共和国(TheRepublicofBenin,LaRépubliqueduBénin)

独立日:8月1日(1960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面左侧为一绿色竖长方形,右侧为上黄下红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绿色象征繁荣,黄色代表土地,红色代表太阳。绿、黄、红三色也是泛非颜色。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有四组图案:左上角为古老的城堡,右上角为十字勋章,左下角为棕榈树,右下角为航行的船队。盾徽两侧各有一只金豹;上端为两只羊角,装着颗粒饱满的玉米,象征丰裕;下端的绶带上用法文写着“友爱、正义、勤劳”。

国家政要:总统托马·博尼·亚伊(ThomasBoniYayi),2006年4月宣誓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11.2万多平方公里。位于西非中南部,东邻尼日利亚,西北、东北与布基纳法索、尼日尔交界,西与多哥接壤,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125公里。全境南北狭长,南窄北宽。南部沿海为宽约100公里的平原。中部为海拔200-400米波状起伏的高原。西北部的阿塔科拉山海拔641米,为全国最高点。韦梅河是全国最大河流。沿海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中部和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高温多雨。

人口:660万(2002年)。共60多个部族。主要是芳、约鲁巴、阿贾、巴利巴、颇尔和松巴等族。官方语言为法语。全国使用较广的语言有芳语、约鲁巴语和巴利巴语。居民中65%信奉传统宗教,15%信奉伊斯兰教,约20%信奉基督教。

首都:波多诺伏(Porto-Novo),国民议会所在地,人口30万。科托努(Cotonou),政府所在地,人口70万。

简史:1580年葡萄牙殖民者开始在沿海地区贩卖奴隶。17世纪初南部形成阿波美等王国。1670年法国入侵。189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60年8月1日独立,成立达荷美共和国。独立后政局动荡,先后发生5次军事政变,12次更换国家元首。1972年10月26日以陆军副参谋长克雷库少校为首的青年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以阿奥马德贝为主席的三人总统委员会,成立军政府。克雷库自任总统和全国革命委员会主席。1975年11月30日国名改为贝宁人民共和国,1990年3月1日又改为贝宁共和国。贝宁青铜文化:非洲艺术的奇葩

政治:1990年12月2日由公民投票通过了贝宁历史上第七部宪法。宪法规定,“建立一个法制和民主多元化的国家”,实行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离的原则和总统内阁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统帅,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次。议会称国民议会,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行使立法权并监督政府工作。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但不得兼任其他公职。

经济: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和转口贸易为国民经济两大支柱。资源贫乏。矿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磷酸盐、大理石、黄金等。天然气储量910亿立方米。铁矿石储量约5.06亿吨。渔业资源丰富,海洋鱼类约有257种。森林面积3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6.6%。工业基础薄弱,设备陈旧,生产能力较低。主要有食品加工、纺织和建材业。有可耕地830万公顷,实际耕种面积不足17%。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粮食基本自给。主要粮食作物有木薯、山药、玉米、小米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腰果、棕榈、咖啡等。旅游业是贝宁新兴产业,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主要旅游景点有冈维埃水上村、维达古城、维达历史博物馆、阿波美古都、野生动物园、埃维埃旅游公园、海滩等。

国名:博茨瓦纳共和国(TheRepublicofBotswana)

独立日:9月30日(1966年)

国庆日:9月30日(1966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中间横贯一道黑色宽条,上下为两个淡蓝色的横长方形,黑色与淡蓝色之间是两道白色细条。黑色代表博茨瓦纳人口中的绝大部分黑人;白色代表白人等人口中的少数部分;蓝色象征蓝天和水。国旗的寓意是在非洲的蓝天下,黑人和白人团结、生活在一起。

国徽:中间为盾徽。盾面上有三组图案:中部为淡蓝色、白色相间的波纹;下方的牛头象征该国传统的饲养业,表明国家的经济特点;上方有三个齿轮,象征农村地区与正在振兴的工业之间的合作。盾徽左侧是一根象牙;右侧是一株黍米,象征该国的农业。两只非洲斑马支扶着盾徽,象牙和斑马象征国家的动物群。斑马的花纹黑白相间、合为一体,象征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和睦。底端的绶带上用当地文写着“雨露”,表示人民希望风调雨顺。

国家政要:总统费斯图斯·莫哈埃(FestusMogae),1998年4月1日就任,1999年10月大选获胜蝉联。2004年10月获得连任。

自然地理:面积58.173万平方公里。非洲南部内陆国家。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东接津巴布韦,西连纳米比亚,北邻赞比亚,南界南非。地处南非高原中部的卡拉哈里沙漠,西北部为奥卡万戈三角州沼泽地,东南部和弗朗西斯敦周围是丘陵。大部地区属热带干旱草原气候,西部为沙漠、半沙漠气候。年均气温21℃。年均降水量400毫米。

人口:164万(2005年)。绝大部分为班图语系的茨瓦纳人(占人口的90%)。全国有8个主要部族:恩瓦托、昆纳、恩瓦凯策、塔瓦纳、卡特拉、莱特、罗龙和特罗夸。恩瓦托族最大,约占人口的40%。欧洲人和亚洲人约1万人。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语言为茨瓦纳语和英语。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农村地区部分居民信奉传统宗教。

首都:哈博罗内(Gaborone),人口约18.6万(2001年)。年均最高气温为28.3℃,年均最低气温为12.9℃,年均气温20.7℃。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10个行政区:西北、乔贝、中部、东北、杭济、卡拉哈迪、南部、东南、昆嫩、卡特伦。

简史:独立前称贝专纳。茨瓦纳人于公元13~14世纪由北方迁居于此。1885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称“贝专纳保护地”。1966年9月30日宣告独立,改名为博茨瓦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由博茨瓦纳民主党执政,卡马任总统。1980年7月,卡马病逝,马西雷接任总统职务。1984年、1989年和1994年,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接连获胜,马西雷三次蝉连总统。1998年,马西雷主动辞去总统职务,4月1日,莫哈埃接任总统。

政治:宪法规定实行多党议会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最多连任两次;总统死亡或辞职时,副总统自动接任总统职务。总统和国民议会组成国会,行使立法权;国民议会通过的决议、法案须经总统批准才能生效;总统有权召集或解散国民议会。酋长院是议会的咨询机构,由15名成员组成,8个主要部族的8名酋长是当然成员,任职终身;这8名酋长再从宪法指定的4个市区的副酋长和行使副酋长职务的人中选出4名“选举成员”,任期5年;最后再由这12人从选民中选出3名“特选成员”,任期5年。酋长院的职责范围和权力仅限于传统的、有关非洲组织的一些特定事务,比如习惯法、非洲法院、领导职务、部族财产、部落首领的任免、宪法修正案等。每年议会开幕前,酋长院先召开例会,向议会提出动议和议案,但不具有任何约束力。酋长院在必要时可要求有关部长到酋长院说明情况,部长也可到酋长院征询意见。酋长院主席和副主席由成员选举产生。实行总统内阁制。

经济:博是非洲经济发展较快,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之一。以钻石业、养牛业和新兴的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为钻石,其次为铜镍、煤、苏打灰、铂、金、锰等。石油勘探正在进行之中。钻石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已探明的铜镍矿蕴藏量为4600万吨,煤蕴藏量170亿吨。从七十年代中期,采矿业取代畜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钻石生产国之一。钻石基本出口,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现有三大钻石矿:吉瓦嫩、奥拉帕和莱特拉卡内。传统轻工业以畜产品加工为主,其次是饮料、金属加工和纺织等。近年来,汽车装配业发展很快,一度成为第二大创汇行业。农业较落后,80%以上的粮食依靠进口。可耕地占全国面积的15%,种植面积为可耕地的5%。主要农作物为高粱、玉米、小米和谷类。畜牧业以养牛为主,产值约占农牧业总产值的80%,是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博是非洲最大的畜产品加工中心之一,有现代化的大型屠宰厂和肉类加工厂。博是非洲主要旅游国,数量众多的野生动物是主要旅游资源。政府把全国38%的国土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设立了3个国家公园,5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奥卡万戈内陆三角洲和乔贝国家公园为主要旅游点。主要出口钻石、汽车及零配件、铜镍矿、牛肉、纺织品和苏打灰制品等;进口汽车及交通设备、机械及电子产品、食品及饮料、金属、化工和橡胶制品、燃料和烟草等。

国名:科特迪瓦共和国

(TheRepublicofCoted'ivoire,LaRepubliquedeCoted'Ivoire)

独立日:8月7日(1960年)

国庆日:12月7日(1974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橙、白、绿三色。橙色代表热带大草原,白色象征南、北方的团结,绿色代表南部地区的原始森林。橙、白、绿三色还分别解释为:民族爱国精神、和平与纯洁、对未来的希望。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绿色的盾面上有一只非洲大象头,象牙是该国的象征,科特迪瓦意为“象牙海岸”。盾徽上面是太阳图案,两旁各有一棵油棕树——该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下端的绶带上写着“科特迪瓦共和国”。

国家政要:总统洛朗·巴博(LaurentGbagbo),2000年10月26日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32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西与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交界,北同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为邻,东与加纳相连,南濒几内亚湾,海岸线长约550公里。地势由西北略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海拔500-1000米的芒达山和丘里山地,北部为海拔200-500米的低高原,东南部为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泻湖平原。全境最高峰宁巴山(科几边境)海拔1752米。主要河流有邦达马河、科莫埃河、萨桑德拉河和卡瓦利河。属热带气候。北纬7°以南为热带雨林气候,北纬7°以北为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1810万(2005年)。全国有69个民族,主要分4大族系:

阿肯族系(约占42%)、曼迪族系(约占27%)、克鲁族系(约占15%)和沃尔特族系(约占16%)。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全国大部分地区通用迪乌拉语(无文字)。官方语言为法语。全国人口的40%信奉伊斯兰教,27.5%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拜物教。

首都:政治首都,亚穆苏克罗(Yamoussoukro),人口15万(1998年),位于阿比让以北220公里,是独立后首任总统费利克斯·乌费埃—博瓦尼的家乡;经济首都,阿比让(Abidjan),人口300万(1998年)。1983年3月12日,科决定将首都迁往亚穆苏克罗,但政府机构及外交使团至今仍留在阿比让。

行政区划:全国划为56个省、197个市和198个县。1991年6月,科政府将全境划为10个行政管辖区,各辖区下辖几个省,驻管辖区首府的省长负责该区协调工作,但不算一级行政机构。1996年7月改为12个管辖区,1997年1月调为16个,2000年增至19个。

简史:科特迪瓦1986年以前曾译象牙海岸。西方殖民者入侵前,境内曾建立过一些小王国,如宫格王国、印德尼埃王国、阿西尼王国等。公元11世纪,塞努弗人在北部建立的宫格城为当时非洲南北贸易中心之一。13-15世纪科北部曾隶属于马里帝国。15世纪后半叶,葡、荷、法殖民者相继入侵。掠夺象牙和奴隶,沿海一带形成著名的象牙市场。

1475年葡殖民者命名该地为科特迪瓦(意为象牙海岸)。1842年沦为法国保护地。1893年10月法国政府通过法令,确定科为法国的自治殖民地。1895年科被划入法属西非。1946年被划为法国的海外领地。1957年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12月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7日宣告独立,但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1961年4月脱离“法兰西共同体”。独立后,首任总统乌弗埃-博瓦尼曾7次蝉联,直至1993年12月7日逝世。科特迪瓦政治危机始末

政治:2000年7月经全民公决通过的新宪法规定,科实行共和国总统制,总统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享有最高行政权力,其次为国民议会、宪法委员会、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新宪法对总统候选人资格亦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其父母都必须是科特迪瓦人。国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每届任期5年。

经济:独立后实行以“自由资本主义”和“科特迪瓦化”为中心内容的自由经济体制。六、七十年代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创造了“经济奇迹”。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9亿美元,为1960年独立时的22倍。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由于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出口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出口收入锐减,经济状况恶化。为克服经济困难,1990-1993年实施“稳定和振兴经济计划”,削减行政开支、改革税制、推行私有化。1994年初,利用非洲法郎贬值有利于出口的机遇,继续执行“稳定和振兴经济计划”,大力增加出口,经济开始呈现复苏。1995年经济形势继续好转,1996至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三年增长7%左右。主要矿藏有钻石、黄金、锰、镍、铀、铁和石油。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12亿吨,天然气储量156亿立方米,铁矿30亿吨,铝矾土12亿吨,镍4.4亿吨,锰3500万吨。森林面积250万公顷。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食品加工业是主要工业部门,占工业营业总额的35%~40%,其次是棉纺织业,还有炼油、化工、建材和木材加工工业。近年来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增长较快。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收入的66%。可耕地面积802万公顷,全国8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经济作物占重要地位,可可和咖啡是两大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60%。

A可可生产和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出口收入占国家出口总额的45%。咖啡生产现居世界第四位、非洲第一位。籽棉产量居非洲第三位,棕榈产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三。粮食不能自给,主要有玉米、小米、高粱、稻米、木薯、山药等。1994年起,热带水果出口量亦有所增加,主要有香蕉、菠萝、木瓜等。森林资源丰富,木材曾是第三大出口产品。畜牧业不发达。禽蛋基本自给,肉类一半靠进口。渔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7%。重视发展旅游业和开发旅游资源。外贸连年顺差,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出口可可、原油、咖啡、木材、金枪鱼、棕榈油、棉花、橡胶等,进口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化学制品、石油制品、建筑材料、电器、食品等。主要贸易伙伴是法国,其次为荷兰、意大利、尼日利亚、美国、德国、马里、比利时和卢森堡等。进出口贸易的98%以上通过海运。阿比让港是西非最大的天然良港和黑非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也是布基纳法索、马里等西非内陆国家的主要出海口和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港口设备较完善。圣佩德罗港是第二大港口。

国名:刚果共和国(TheRepublicofCongo),简称刚果(布)

独立日:8月15日(1960年)

国庆日:8月13日(1963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绿、黄、红三色构成,左上方为绿色,右下方为红色,一条黄色宽带从左下角斜贯至右上角。绿色象征森林资源及对未来的希望,黄色代表诚实、宽容和自尊,红色代表热情。

国徽:为一年轻黑人女子图案,铭牌上用法文写着“团结、劳动、进步”。

国家政要:总统德尼·萨苏-恩格索(DenisSassou-Nguesso),1979年、1984年、1989年、1997年、2002年几次当选总统。

自然地理:面积34.2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东、南邻刚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麦隆,西连加蓬,西南临大西洋,海岸线长150多公里。东北部为海拔300米的平原,是刚果盆地的一部分;南部和西北部是高原,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西南部是沿海低地;高原同沿海低地之间为马永贝山地。刚果河(扎伊尔河)及其支流乌班吉河的部分地段是同刚果金的界河。境内刚果河支流有桑加河、利夸拉河等,库依路河单独入海。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中部、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湿度大。

人口:386万(2004年)。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有大小民族56个。最大的民族是南方的刚果族,约占总人口的45%;北方的姆博希族占16%;中部太凯族占20%;北方原始森林里还生活着少数俾格米人。官方语言为法语。民族语言南方为刚果语、莫努库图巴语,北方为林加拉语。全国居民中一半以上信奉原始宗教,26%信奉天主教,10%信奉基督教,3%信奉伊斯兰教。

首都:布拉柴维尔(Brazzaville),人口95万(1996年)。

行政区划:全国共划分10个省,6个直辖市,83个县。

简史:13世纪末14世纪初,班图人在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刚果王国。15世纪起,葡、英、法殖民者相继侵入。1884年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将刚果河以东地区划为比属殖民地,即今扎伊尔,以西地区划为法属殖民地,即现在的刚果。1910年,法国占领了刚果。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东北能不能养牛羊羊角和介绍点关于委内瑞拉的<高分啊>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