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腌牛肉?葛底斯堡演说的基本信息

詹姆斯腌牛肉?葛底斯堡演说的基本信息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詹姆斯腌牛肉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葛底斯堡演说的基本信息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世界上最著名的律师是谁

世界上最著名的律师是谁

美国有25位律师出身的总统,其中包括杰斐逊、林肯、奥巴马等中国人熟知的总统。

陈水扁也是律师出身。

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推张思之老人家,四人帮的辩护律师。

美国历任总统出身的律师。

1.约翰.亚当斯1797年3月当选为第2任美国总统。1735年出生于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20岁时就获得了哈佛大学法学院的硕士学位,并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律师。约翰?亚当斯素来热衷政治,他是美国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华盛顿和杰弗逊一起,被誉为美国独立运动的“三杰”。

2.托马斯.杰斐逊1801年当选为美国第3任总统。1743年4月13日出生于沙德韦尔里。威廉?玛丽学院哲学系毕业后,跟随良师乔治?威勒学习法律,于1767年取得维吉尼亚州律师资格,进入殖民地议会。是美国独立革命运动的一位积极领导者和组织者,著名的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主张人权平等、言论、宗教和人身自由。他起草的《废止限嗣继承法规》,沉重打击了从英国带到美洲的封建主义残余。他起草了《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规》,并使这一法规在州议会获得通过,实现了政教分离。杰斐逊任总统期间,美国从法国人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地区,使美国领土扩大近一倍。

3.詹姆士.麦迪逊1809年当选为美国第4任总统。1751年3月16日出生于弗吉尼亚。1771年毕业于新泽西学院(现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历史和政府的课程,法律读的很好,职业为律师。青年时期即投身于独立战争。他在1776年参加弗吉尼亚宪法的制定。他是美国宪法的主要起草人,被誉为“宪法之父”。他的人权主张和三权分立学说迄今仍是美国宪法的指导原则,他说:“防止同一部门(机构)中不同权力逐步集中的最好的保证,就是给予每一部门的领导者,以必要的方式,包括个人晋升,来制肘其他部门……制造野心必须用来对付野心。”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所判决的案件中为数不多的最重要的案件之一,该案最终确立了司法审查作为一项宪法原则的地位。

4.詹姆斯.门罗1817年当选为美国第5任总统。1758年4月28日出出生于弗吉尼亚威斯特摩兰郡。门罗沉浮政界48年,先后当过律师、议员、驻外使节、州长、国务卿、陆军部长和总统以及州制宪会议主席等职。

5.约翰.昆西.亚当斯1825年当选为第6任总美国总统。1767年7月11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1756-1758年在伍斯特市普特南的法律事务所中学习法律,1758年由波士顿律师会授予律师资格,在波士顿做了一阵子律师。1765年亚当斯在《波士顿公报》上发表文章抨击《印花税法》,自此他便积极参与殖民地的政治。1802年任马萨诸塞州参议员时,由于他富有外交经验,被聘为哈佛学院修辞学和辩论学教授。

6.安德鲁.杰克逊1829年当选为第7任总美国总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总统。1767年3月15日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和南卡罗来纳交界地的一个新开拓的边远地区,少年时期住在西部边远地区,在那里度过了独立战争年代。13岁时就在军队里当通信员。17岁时,他决定学习法律,后来成为律师。但从一名边区律师起家,很快地在边疆简陋而混乱的法律界中建功。讼案大多是地权争执,或袭击与斗殴。他在法庭内的风度切合当时潮流;1795年,他因与对造律师于庭上相持不下,愤而决斗。1798年,他获聘为田纳西最高法院大法官。

7.马丁.范布伦1837年当选为第8任总美国总统。1782年12月5日出生于纽约州肯德胡克,祖籍荷兰。是第一位荷兰裔美国总统。14岁,他当了律师助手,后来成为县法官。曾任纽约州参议员、国会参议员、纽约州长、国务卿和副总统等职。任期内,美国和加拿大边界发生严重冲突,最后签订了《韦伯斯特—阿斯伯顿条约》。

8.约翰.泰勒1841年当选为第10任总美国总统。1790年3月29日出生。泰勒年轻时在威廉?玛丽学院攻读法律,职业为律师。多次入选弗吉尼亚议会。后任美国国会众议员、州长、国会参议员。任职期间,美国同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美望厦条约》,美国通过这一条约获得了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和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9.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1845年当选为第11任美国总统。1795年11月2日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州,11岁时随家迁居田纳西州。20岁时,考入北卡罗来纳大学,成绩优异,极有辩才,有“讲坛上的拿破仑”之称。1818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了田纳西州。1820年取得律师资格,成为一名年轻的律师,并且进入政界,效力于田纳西立法机关。曾任众议员14年,并两次任议长。1839年任田纳西州州长。在任四年,通过对墨西哥战争扩大了美国版图,被誉为“最有效能的”总统。通过与哥伦比亚签订条约,解决了美国公民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通行权问题。他主持制定了新的关税法,降低关税,促进了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0.米勒德.菲尔莫尔1850年继任第13任美国总统。1800年1月7日出生于纽约州,他只受过最基本的教育,1823年靠自学成材,菲尔莫尔通过了律师考试,当上了律师。7年以后他把学到的法律实践于纽约的布法罗。在奴隶制问题上始终持妥协态度,1850年签署了对南方奴隶主妥协的法案。这一法案既为北方所不满,又未赢得南方的信任。

11.富兰克林.皮尔斯1853年当选为第14任美国总统。1804年11月23日出生于新罕布什尔州,1820年考入鲍上因学院,毕业之后,继续留在鲍土因学院,改学法律。1827年被律师公会接纳,从此走上了政治生涯。先后任州议员、美国众议员和参议员。他是同情南方政治主张的北方人。1854年美国国会通过《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允许该两州公开畜奴,引起了堪萨斯内战。他站在南方奴隶主的立场上,派兵镇压反对奴隶制的移民。

12.詹姆斯.布坎南1857年当选为第15任美国总统,是唯一的一位没有结婚的总统。1791年4月23日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从迪金森学院毕业后从事律师职业。后在州议会和美国众议院工作。1831年任驻俄公使。1834年当选参议员。1845年任国务卿。任期内南北双方在奴隶制问题上的冲突步步升级,卸任后,内战爆发。

13.亚伯拉罕.林肯1860年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为了维持家计,25岁以前,林肯没有固定的职业,四处谋生。当过俄亥俄河上的摆渡工、种植园的工人、店员、木工和土地测绘员。由于抨击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于公众事业的建议,1834年他被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1836年林肯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律师,后经过努力,加上他勤劳、俭朴、谦虚和诚恳的品格,成为一名著名律师,在日常工作中他不顾个人安全,每天挤出大量时间接见群众,听取申诉,尽力解决他们的问题。1862年林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时局,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美国历史的发展。

14.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1877年当选为美国第19任总统。1822年10月4日出生于俄亥俄州,哈佛大学毕业后,开始律师生涯。南北战争时期,因军功屡次晋升,直至志愿军少将。战后开始政治生涯。曾两度当选国会议员,三度出任俄亥俄州州长,以“为人正直和办事有效率”著称。任内努力改善内战后国内状况,取得了一些成就。他是第一个接见中国常驻使节的总统。

15.切斯特.艾伦.阿瑟1881年就任美国第21任总统,是美国历届总统中资历最浅的一个。1830年10月5日出生,毕业于斯克内克塔迪的莱森姆学院。1854年,阿瑟获得律师资格。他是坚定的废奴主义者,执政三年多,推行了一些“开明”政策,如废除了“分赃制度”,主持通过了有名的《文官改革法》,实施量才录用的文官制度,签署反对一夫多妻法案等。但他在党内威望不高,未能再次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任满后重操律师业务,不到两年即病逝。

16.格罗佛.克利夫兰美国第22、24任总统。1837年3月18日出生于新泽西州的贫穷牧师家庭,14岁被迫辍学,开始在杂货店打工养家。18岁时在纽约一个法律事物所谋得职位。他通过刻苦自学,在1859年22岁时取得律师资格,开始执业律师生涯,后成为有名的律师。1862年被委任为地方检察官,步入政界。1883年克利夫兰竞选州长成功,任内他坚决反对腐败,拒绝分肥制。由于政绩平平,被历史学家称为“虎头蛇尾”的总统。

17.本杰明.哈里森1889年当选为美国第23任总统。1833年8月20日出生于俄亥俄州,受到良好的教育,毕业于迈阿密大学,毕业后从事律师业。南北战争期间参加联邦军,获将军衔。1881年,他成为参议员。他是美国总统中首屈一指的演说家。任期内采取过一些重要的立法措施,如制定了防止社会动荡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任期期满之后,他谋求连任失败,返回印第安那州重操律师业。

18.威廉.麦金莱1897年当选为美国第25任总统。1843年1月29日出生于俄亥俄州,他18岁从军,以少校军衔退伍,先后当过律师、县检察官、众议员和州长。长相酷似拿破仑,因为他主张实行保护主义关税,人们称他是奉行“保护主义的拿破仑”。任期内他采取提高关税和稳定货币的政策,美国的经济有了很大起色,麦金莱从而获得“繁荣总统”的美名。他发动美西战争,夺取了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关岛;吞并了夏威夷。他怂恿列强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派兵参加了“八国联军”大肆掠夺中国。

19.威廉.霍华德.塔夫脱1909年当选为美国第27任总统。1857年9月15日出生于俄亥俄州的豪门家庭,他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在辛辛那提法学院研究了两年法律。1880年毕业并开始在俄亥俄州当律师。1887年任州高法院法官。1890—1892年任司法部副部长。1901年任菲律宾总督。任期内通过《佩恩—奥尔德里奇法案》,规定了美国建国以来的最高关税率,引起人民的强烈反对。在对外政策方面,塔夫脱提出“金元外交”,向外输出剩余资本,进行经济渗透,干涉别国内政,加强侵略拉美国家。卸任后母校耶鲁大学任法学教授、律师协会主席。沃伦?哈定当总统后,塔夫脱被任命为美国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1930年从法官职位上退休。

20.约翰.卡尔文.柯立芝1923年继任美国第30任总统。1872年7月14日出生于佛蒙特州普利茅斯,1895年阿默斯特学院毕业后在马萨诸塞州做律师。1915年当选马萨诸塞州副州长。1918年当选为州长。任期内对经济活动采取不干涉的方针,主张“少管闲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用减轻税赋、保卫关税的政策间接管理经济,使国家呈现出没有危机、繁荣发展的景象。

21.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任职长达12年。1882年1月30日出生于纽约海德公园,1896年,进入以培养政界人物为目标的格罗顿学校学习,1900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历史学和新闻学。1904年,罗斯福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1907年毕业后进入纽约律师事务所当律师。为了渡过30年代的经济危机,任期内他制定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政策,推进“新政”,以惊人的速度先后通过《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领导美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临终前,仍致力于创建联合国。罗斯福在国内和国际上很有名望。

22.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1969年当选为美国第37任总统。1913年1月9日出生于加利福尼亚,毕业于惠蒂尔学院和迪克大学。1934年获惠特尔学院学士学位。后进杜克大学专修法学,获法学士学位。1937年至194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惠特尔当律师。1942年至1946年在海军服役,复员后曾两次入选参议院。他30多岁就在美国政坛上崭露头角,从众议员、参议员、副总统,1960年、1964年两次竞选总统失败后,先后在洛杉矶和纽约从事律师工作。1969年最终登上总统的宝座。他一生坎坷不平,迭经危机,但一次又一次庆幸地渡过,8月因“水门事件”被迫辞去总统职务。他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在打开隔绝了20多年的美中关系上深得人心而名垂史册。

23.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1974年继任美国第38任总统。1913年7月14日出生于内布拉斯加州欧马哈,1935年密歇根大学毕业,1941年获耶鲁大学法学士学位,后又获密歇根州立大学、耶鲁大学等院校的法学博士学位,离校后在大瀑布城当律师。1942年至1946年在海军服役,退役后回大瀑布城重操律师业,任布肯-福特法律事务所律师至1949年。任职期间为人率直,注意联系公众,恢复了总统在民众心目的形象。

24.比尔.克林顿1993年当选为美国第42任总统。16岁时,作为全美优秀青少年代表赴首都华盛顿参观,受到当时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接见,从此,下决心“终身从政”。大学毕业后,赴英国牛津大学进修,回国后考入耶鲁大学法学院深造,获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开业当律师。32岁时,当选为阿肯色州州长,是当时美国最年轻的州长。连任州长12年,政绩显著。当政8年,经济持续增长,财政赤字下降,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国际竞争力得到恢复。对外实行以促进经济繁荣、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民主为三大支柱的外交政策。曾因裤链门事件而被吊销律师资格五年。

25.巴拉克.奥巴马2008年11月当选为美国第42任总统。1961年8月4日出生于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母亲是堪萨斯州白人。两人在就读夏威夷大学期间相识。由于父亲此后前往哈佛大学求学,奥巴马从小由母亲抚养。奥巴马两岁多时,父母婚姻破裂。6岁时,奥巴马随母亲和继父前往印度尼西亚生活。4年后,奥巴马回到夏威夷。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加利福尼亚州西方学院学习,后转入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1983年毕业。1985年,奥巴马来到芝加哥,从事社区工作。1988年,他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深造,还成为院刊《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非洲裔负责人。1991年在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他返回芝加哥,成为一名律师(1997—2004),并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1997年,奥巴马进入政坛,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2004年,他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后引起广泛关注。同年11月,他当选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2007年2月,奥巴马正式宣布竞选总统。他在竞选中以“变革”为主题,强调结束伊拉克战争、实现能源自给、停止减税政策和普及医疗保险等,并承诺实现党派团结、在国际上重建同盟关系、恢复美国领导地位。

葛底斯堡演说的基本信息

葛底斯堡演说的基本信息

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他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美联邦统一,为美国在19世纪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开辟了道路,使美国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被称为“伟大的解放者”。

葛底斯堡之役(1863年7月1日至3日),彻底改变了葛底斯堡这个小镇。战场上,联邦波多马克军团与邦联北维吉尼亚军团双方留下超过七千具的战士遗骸、数以千具战马尸骨,庄严有序地埋葬死者成为当地数千居民的首要之务。尸体腐烂的恶臭在战事结束后一周内,使许多小镇居民剧烈作呕。终于,在32岁检查官大卫·威尔斯(DavidWills)的指示下,宾夕法尼亚州购下17英亩(69,000平方公尺)的土地作为墓园之用,以为这些葬送于烈日沙场的英灵善后。

威尔斯最初计划于1863年9月23日星期三题献这座墓园,并邀请时任国务卿的威廉·亨利·西华德、多名联邦参众议员、,马萨诸塞州州长、以及哈佛大学校长作为主讲人。艾佛瑞特时为全国最知名的演说家,声名远播。他回复威尔斯及治丧委员会,因时间仓促,无从备妥合适的演说,要求将日期延后。经委员会同意,揭幕式顺延至11月19日星期四。

威尔斯及治丧委员会几乎是事后才想起邀请林肯参与揭幕式。威尔斯的信中写道,‘敢请屈驾,于演说之后,以全国行政首长之尊,赐以适切之短评,使此土此地因蒙官式对待,得添神圣庄严。’林肯于演说顺序中排名第二,类似于现今邀请贵宾于开幕式剪彩的传统。

林肯搭乘火车于11月18日到达葛底斯堡,当夜作客于威尔斯位于葛底斯堡市镇广场的住宅中,并为其于华盛顿写就的演说稿作最后的润色。与市井传说不同的是,林肯既未在火车上准备讲词,也未写就于信封背面。11月19日早晨9:30,林肯于骑着一匹枣栗色马,加入排成一长列的达官显要、市井小民、与战士遗孀中出场,位置在国务卿威廉·亨利·西华德与财政部长萨蒙·波特兰·蔡斯之间。

据估计,约有一万五千至两万人参与仪式,入席者包括当时廿四个联邦州中的六位州长:宾夕法尼亚州的安德鲁·格雷格·柯廷(AndrewGreggCurtin)、马里兰州的奥古斯都·布莱德福(AugustusBradford)、印地安那州的奥利佛·摩顿(OliverP.Morton)、纽约州的候霍拉肖·西摩(HoratioSeymour)、纽泽西州的乔·帕克(JoelParker)、以及俄亥俄州的大卫·陶德(DavidTod)。[6]确切之出场序仍有争议。[7]将掩埋在战场内各墓穴的尸体掘出重葬于墓园的工作,于战役结束后数月内即开始进行,至揭幕日仅完成不到一半。

——1863年11月19日亚伯拉罕?林肯于葛底斯堡国家公墓揭幕式

1863年,美国的南北战争进入到了第三个年头。虽然北方不曾在战场上取得任何决定性胜利,但是南方(自称为“美利坚联盟国”)看起来却会失去整个战争。在将鲜活生命祭奠战神马尔斯的祭坛上,南方似乎将要流尽鲜血。相比拥有2200万人口的北方在战争期间动员的兵力只有6%是需要依靠兵役法征集的义务兵(其余都是志愿兵),南方早就规定18岁至35岁的白人男子有兵役义务,最终,通过征兵法征召的兵员达到30万人,占南军(“同盟军”)总数的三分之一。对于总共只有550万白人人口的南方来说,青壮年几近扫地为兵了——南方还有400万黑人人口,但他们不但不能当兵,还是南方民兵防范的对象。而南方工业的落后更加剧了兵力上的劣势,战前的南方工业基础异常薄弱,缺少轧钢厂和鼓风炉,更没有一家军火工厂。虽然战争开始后新建的里士满兵工厂能够年产步枪6万支,南方在整个战争时期还是为军械和弹药不足所困扰。反而是屡吃败仗丢盔卸甲的北军(联邦军)从无枪械匮乏之虞:战争期间,仅北方的国营兵工厂就生产了170万支步枪。在生产能力的比拼中,北方占尽了优势。

而南方却为棉花一枝独秀的农业生产模式付出了代价,早在1862年春,南方的面粉和肉类就开始出现短缺。当局不得不强征每个农户产品的十分之一,结果引起强烈抗议。到了1863年的春天,南军的给养出现危机,当阿基亚河码头停泊的成排运输船只正在卸下供13万北军士兵和6万匹骡马所需货物的时候,与之隔河相望的南军由于缺粮,“军马都已瘦骨嶙峋。军队由于口粮配给不足,缺乏营养,开始出现了坏血病。运来的食用牛太瘦了”,只能“留待春天喂肥再杀,暂时只配给咸肉”。一位田纳西人记载道:“在1863年春,我在同盟军的一个骑兵旅度过两天时光,他们的食物是单一的面粉和牛肉,再没有其他什么东西。

同样,依托背后强大的经济能力,南北战争时期的北军士兵已经呈现出下个世纪广为世人熟知的大手大脚的“少爷兵”形象,独立战争时期大陆军士兵赤身裸体挨饿受冻的情况早就不复存在了。北军士兵每天每人可以得到12盎司猪肉或火腿,或20盎司新鲜牛肉或腌牛肉;18盎司面包或面粉,或12盎司硬面包或20盎司麦片,还有足量的糖、咖啡、盐配给。为了保证鲜肉的供应,牛群经常尾随部队行动。军队的供应不仅充裕,甚至出现了浪费现象,欧文?麦克道尔少将曾经自嘲“我们浪费的物资和装备,就足以供应足我们军队半数的法国军队”。当日安排由威尔斯与治丧委员会所安排之仪式进行表如下:

·音乐—伯格菲尔德乐队(Birgfield'sBand)

·祷告—牧师史塔克顿博士(T.H.Stockton,D.D)

·音乐—海军陆战队乐队(MarineBand)

·演说—爱德华·艾佛瑞特阁下(Hon.EdwardEverett)

·音乐—由法兰西阁下作曲之赞美诗(HymncomposedbyB.B.French,Esq)

·致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挽歌—由为此场合精选合唱团演唱

·祝福式—牧师鲍尔博士(H.L.Baugher,D.D.)

当日视之为“葛底斯堡演说”者并非林肯总统的简短致词,而是艾佛瑞特长达两小时的演讲。艾佛瑞特这场今已罕闻之13,609字演讲其开头为:

‘立此晴空下,眺及四野,静谧自已逝年代之劳苦,伟大之阿尔根尼山脉耸立,隐朝我等,以及脚下诸同志安息之处;以我卑微之声破上天动人之岑寂,实感踌躇。然则奉各位之召,其责无可辞卸—其以尔之悲悯,应我祈求。’

"Standingbeneaththisserenesky,overlookingthesebroadfieldsnowreposingfromthelaborsofthewaningyear,themightyAllegheniesdimlytoweringbeforeus,thegravesofourbrethrenbeneathourfeet,itiswithhesitationthatIraisemypoorvoicetobreaktheeloquentsilenceofGodandNature.Butthedutytowhichyouhavecalledmemustbeperformed;—grantme,Iprayyou,yourindulgenceandyoursympathy."

在两小时后,以此作结:

‘然我坚信,其将同我等齐声传颂,共禀烈士之骸:遍探已开化之世间,凡传颂此役赫赫功勋之处,下及信史之尽头,于我等共享之国,煌煌之史中,再无他页较葛底斯堡一役更为灿烂。’

"Butthey,Iamsure,willjoinusinsaying,aswebidfarewelltothedustofthesemartyr-heroes,thatwheresoeverthroughoutthecivilizedworldtheaccountsofthisgreatwarfareareread,anddowntothelatestperiodofrecordedtime,inthegloriousannalsofourcommoncountry,therewillbenobrighterpagethanthatwhichrelatesTheBattlesofGettysburg."另一份当时讲稿的原始资料为联合新闻(AssociatedPress)的有线服务(wireservice)广播,转誊自记者约瑟夫·吉伯特(JosephL.Gilbert)的速计笔记;同样在一些小地方与草稿的本文有异。

对于林肯当时的表现,现场目击者的报导同样也是各色观点兼具。1931年,时年87岁的莎拉·库克·麦尔斯夫人(Mrs.SarahA.CookeMyers),曾在19岁时参与揭幕式,她表示林肯演说后现场庄重肃静:“我当时很靠近总统,听完全部演讲,但好像太短了。然后是一阵令人印象深刻的静默,类似于我们的Menallen教友团契。他讲完后并没有掌声。”[据历史学家谢尔白·富特(ShelbyFoote)所言,在林肯发表完演说后,掌声迟疑、零乱、且“敷衍了事”。[相对之下,宾夕法尼亚州长柯丁直言:“他以全场清晰可闻的声音宣讲那场演说,在场群众因总统站在面前而陷入寂静…‘太令人钦佩了!’是各人一致的评论。好一场演讲,正如他们所说的一样!”

林肯后来收到艾佛瑞特于次日写出的信,颂扬总统简明扼要而具说服力的演讲,他写道:“若我能满意于自己在两小时内趋近盛典的主要构想,一如阁下于两分钟内道破者,我当十分庆幸。”林肯当时庆幸这场演讲并非“彻底失败”。

其他对这场演说的公众反应因党派之见而壁垒分明。芝加哥日报(ChicagoSun-Times)次日报导:“这位被有头脑的外国人指为美联邦总统者,语调无聊、呆板、又蹩脚。各位美国人若以这种语调朗读,必感面红耳赤。”

林肯本人,随着时间推移,也修订了自己对“我这场小演说”的看法。林肯五次使用“共和国”("nation")一字,但未用“联邦”("union")一字,此字于当时或单指北方—再者,恢复“国家”,而非各主权州的联邦共同体,为至高无上。林肯的文辞涉及1776年与美国独立战争,并包含“凡人生而平等”等美国独立宣言中广为人知的字句。

林肯并未间接提及1789年的美国宪法,宪法中的五分之三协议(three-fifthscompromise,每位黑奴折抵五分之三个自由民,作为各州产生联邦众议员的居民人数基础)暗示承认奴隶制度。他也未提及内战之前时期(antebellum)的种种政治争议如拒行联邦法规(nullification,州政府撤废联邦法规,自行其是)或是州权(state'srights,即主张美联邦为各主权州之集合,总统为各州委任之代理人,无权涉入奴隶制度等州内重大事务)。

在《林肯在葛底斯堡:再造美国的字句》一书中,盖瑞·威尔斯表示这场演说受美式希腊复兴(GreekRevival)及雅典的传统葬礼演说之影响,以及一位论(Unitarian,上帝只有一位,而非三位一体)中的超越论(Transcendentalism,顿悟)与废奴主义者希欧多尔·帕克(TheodoreParker,‘全民共有,全民共治,全民共享’("ofallthepeople,byallthepeople,forallthepeople")警句的原创者),还有丹尼尔·韦伯斯特(DanielWebster)对宪法的主张。

作家,以及内战学者詹姆斯·麦佛森(JamesMcPherson)对威尔斯著作之评述,拟之于修斯提底斯(Thucydides,古希腊史家)所述,佩里克利斯(Pericles,雅典政治家)于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War)期间的葬礼演说,并列举若干特点与林肯的演说比较。佩里克利斯的演说,一如林肯,以向可敬的先人致意为开端:‘我须始于我辈先祖:是正确而适当者,其若齿及今日如此盛典,应感与有荣焉。’("Ishallbeginwithourancestors:itisbothjustandproperthattheyshouldhavethehonourofthefirstmentiononanoccasionlikethepresent");再来是赞扬共和国对民主的承诺独一无二:‘观其律法,赋平等正义予全体人民’("Ifwelooktothelaws,theyaffordequaljusticetoallintheirprivatedifferences"),尊崇亡者的犠牲:‘故宁力拒而亡,不受辱而生者,已远辱而犯险’("Thuschoosingtodieresisting,ratherthantolivesubmitting,theyfledonlyfromdishonour,butmetdangerfacetoface");并敦促生者继续奋斗:‘尔等,其孓遗,须决心以不移之念以入沙场,庶可为适切之争而祷。’("You,theirsurvivors,mustdeterminetohaveasunfalteringaresolutioninthefield,thoughyoumaypraythatitmayhaveahappierissue.")

葛瑞格·史密斯(CraigR.Smith)于《对政治修辞与修养的完善之批判》("CriticismofPoliticalRhetoricandDisciplinaryIntegrity")中,也表示韦伯斯特(Webster)的著名演讲影响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对政府观点的阐释,尤其是韦伯斯特的《对黑涅的二次回复》("SecondReplytoHayne")。他在其中陈述:‘此政府,可敬的先生,为公众志愿之产物,非州议会之创造,非也。尤有甚者,若须表述全部真理,则使其成真之人民、肇建、并拥护迄今者,为此之图,连同他事,气魄宏大而明确地强烈限制对州之最高主权。’("Thisgovernment,Sir,istheindependentoffspringofthepopularwill.ItisnotthecreatureofStatelegislatures;nay,more,ifthewholetruthmustbetold,thepeoplebroughtitintoexistence,establishedit,andhavehithertosupportedit,fortheverypurpose,amongstothers,ofimposingcertainsalutaryrestraintsonStatesovereignties.")

有人注意到林肯以诞生、存活、消亡的比喻性手法用于共和国的‘接生’("broughtforth")、‘受孕’("conceived")、以及必不自地球上‘消亡’("perish")。另外,包含作家艾伦·归尔佐(AllenC.Guelzo)在内,曾表示林肯公式化的表述‘八十有七’("fourscoreandseven")间接来自英王钦定版圣经(KingJamesVersionoftheBible)Psalm90。圣经中对寿算之表述类于‘六十有十’("threescoreandten")

作家曼肯(H.L.Mencken)对他所认为的林肯中心思想大加挞伐。林肯认为葛底斯堡的战士们‘为自决之事业捐躯’。曼肯论断:‘很难想像还会有什么更虚假的。该战役中的联邦军将士们实际上是为了反对自决而战;是邦联军为其人民自治之权而战。

2013年11月19日,来自美国各地约万人云集宾夕法尼亚州小镇葛底斯堡国家公墓纪念林肯发表《葛底斯堡演说》150周年。在听众的好评后,林肯以他尖细的肯塔基腔发言二至三分钟。林肯的“适切之短评”以十句话272个字简述这场内战,重提国家在这场艰苦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对此观念的影响:不分联邦军或邦联军,葛底斯堡阵亡将士的牺牲无一白费。演说以八十七年前发端,论及美国独立战争以及著名的独立宣言,指出国民殊死的战斗就是为了确保民有、民治、民享之政府当免于凋零,有意思的是尽管这场演说名垂青史,但是其确切的措辞一直颇受争议,已知的共有五份版本,历史学家为细微史实一直争论不已。

尽管这场演说名垂青史,当今学者对其真正措词意见不一;当时据实誊录的新闻报导,甚至林肯本人的数份手抄副本中,其措词、标点、与结构皆互有歧异。在众多版本中,“毕利斯本”(BlissCopy)已成标准本。这是唯一一份林肯署名的版本,也是所知经其撰写的最终版本:(以下为此本之中英对照)Fourscoreandsevenyearsagoourfathersbroughtforth,uponthiscontinent,anewnation,conceivedinliberty,anddedicatedtothepropositionthatallmenarecreatedequal

Nowweareengagedinagreatcivilwar,testingwhetherthatnation,oranynationsoconceived,andsodedicated,canlongendure.Wearemetonagreatbattlefieldofthatwar.Wehavecometodedicateaportionofit,asafinalrestingplaceforthosewhodiedhere,thatthenationmightlive.Thiswemay,inallproprietydo.But,inalargersense,wecannotdedicate—wecannotconsecrate—wecannothallow,thisground—Thebravemen,livinganddead,whostruggledhere,havehallowedit,faraboveourpoorpowertoaddordetract.Theworldwilllittlenote,norlongrememberwhatwesayhere;whileitcanneverforgetwhattheydidhere.

Itisratherforus,theliving,tostandhere,weherebededicatedtothegreattaskremainingbeforeus—that,fromthesehonoreddeadwetakeincreaseddevotiontothatcauseforwhichtheyhere,gavethelastfullmeasureofdevotion—thatweherehighlyresolvethesedeadshallnothavediedinvain;thatthenation,shallhaveanewbirthoffreedom,andthatgovernmentofthepeoplebythepeopleandforthepeople,shallnotperishfromtheearth.

87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接生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她受孕育自由的理念,并献身于一切人生来平等的理想。

现在我们进行了一场重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共和国,或者任何一个受孕于自由和献身于上述理想的共和国是否能够长久生存下去。我们站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场上聚集。烈士们为使这个共和国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是非常恰当的。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那些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全世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但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全世界却永远不会忘记。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我们要使共和国在上帝保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美国南北战争的吃货有什么故事

美国南北战争的吃货有什么故事

美国南北战争的吃货故事:靠热面包和姜饼打赢的彼得斯堡战役。

彼得斯堡是南方邦联位于弗吉尼亚州东南部的重要城市,它不仅是南方重要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和烟草集散地,也是邦联首都里士满的最后一道屏障。联邦军队从1864年6月开始围攻这里,由于指挥彼得斯堡守军的李将军及其部下顽强抵抗,联邦军队也多次在进攻中指挥不当、行动迟缓,因此一直久攻不下。

1865年4月,缺吃少穿、穷途末路的南方守军才被迫弃城而逃。在长达十个月的围困战期间,联邦军队虽然在战场上表现欠佳,拿对面的南方佬无可奈何,但他们却从附近不远处一个小镇的面包房弄到了热乎乎的面包。仅此一项就足够让那些没吃没喝的叛军泪流满面了,要知道,这些可怜的南方佬在自己的家门口都没办法填饱肚子,不要说热面包,连每天应得的粗玉米粉都不知道何时能发到手里。

让联邦军队吃到热面包的小镇名叫锡蒂波因特,位于詹姆斯河与阿波马托克斯河的交汇处[两条河貌似没有交汇处,詹姆斯河与阿波马托克斯河交汇于锡蒂波因特],已被联邦军队改造成一处规模空前巨大的军需供应基地。靠着河道宽阔、离入海口也不远的优势,各种物资通过上游的内河航线或从海上源源不断被运到这里,河面上来往的货运帆船桅杆林立,行动敏捷的蒸汽机船也吐着黑烟川流不息。连接码头的铁路运输网络在7月初就建成了,码头设施和仓库7月底也基本完工,建设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战争爆发前还破败不堪的小镇码头已经被扩建一新,沿着詹姆斯河南岸向东绵延了半英里多,码头设施占地面积高达8英亩,其中还有2英亩能为货物储存提供良好的安全保护。岸上负责卸载物资的3000多名码头工人更是整日里忙个不停,他们基本都是获得自由的黑人奴隶,根据不同的船型和装载货物的种类,每天能卸载2~25艘船的货物。无论什么时候,都有150~200艘船停在这里等待卸货,总共有近400艘船往来于此地和其他物资集散地。一些北方佬甚至吹嘘这里已经变成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数不尽的大桶面粉、硬饼干、腌牛肉、腌猪肉,弹药、被服、营帐、医药用品、牲口饲料及其他军需物资被源源不断运来,让联邦军队在旷日持久的围困战期间衣食无忧。

▲说锡蒂伯因特已经成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确实不算夸大其词。

抱怨军队里的口粮粗劣、难以下咽几乎成了美军士兵的习惯,但是在彼得斯堡,军需部门可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周到。因为战线比较稳定,不需要东奔西跑,联邦军队可以按额定的口粮标准安排士兵们的一日三餐。一个士兵每天的口粮加在一起重约3磅,锡蒂波因特军需供应基地要为彼得斯堡周围部署的联邦军队储备三十天口粮,就意味着人员仓库里储备的各种口粮的总重量超过1000万磅(将近5000吨)!需要养活的除了两条腿儿的士兵,还有牛、马、驴、骡四条腿的牲口。根据联邦军队的牛马饲料供应规范,牲口每天需要26磅饲料,对牲口的“口粮”储备可以略低一些,但也要求预备好可供二十天消耗的饲料。在彼得斯堡附近为联邦军队卖命的牲口有6.5万多头,也就是说,仓库需要储备将近3400万磅(约1.54万吨)的饲料。除了仓库里的储备品,联邦军队的士兵们还定期有鲜肉供应。为此,锡蒂波因特的军需部门要按照两周的需要量提前准备,大约2500头牛被安排在适合牛群放牧的地方由专职人员照管.除此之外,还有差不多同样数量的一群牛在詹姆斯河对岸恭候差遣。除了鲜嫩的牛肉,提升士气的一大法宝当然是新鲜面包,这里的面包生产部门日夜忙碌,20个大型烤面包炉每天都能生产1.1万多块面包。为了身处前线的士兵及时吃到新鲜的烤面包,当然不能在路上耽搁太多时间,后勤部门因此专门铺设了一条20英里长的军用铁路,以便风雨无阻运输各种补给品。到了1864年秋天,每天都会有18列火车从锡蒂波因特开往前线仓库。运来的补给品中最让人期待的当然是烤好的面包,发到士兵手里时还经常是热乎乎的。这里的联邦士兵颇为自得地吃着面包、唱着歌,用怜悯的眼光看着对面彼得斯堡里掘壕固守因缺乏粮草而饥肠辘辘的敌人。这些倔强的南方佬一天天变得衰弱,直到饿得没办法再继续坚持下去。

▲吃不饱肚子就打不了仗,因此联邦军队给士兵们准备了足够的面包。

除了热乎乎的面包,在医院里的伤兵还能吃到美味的姜饼。欧美人对姜饼的热爱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欧洲的中世纪甚至更为久远的古罗马帝国时期。作为一种具有辛辣味道的香料,姜被认为可以养胃暖身,有益身心健康。直到现在,姜饼还是美国人圣诞节和其他节庆时必不可少的美食。典型的姜饼里面少不了面粉、姜粉、糖蜜和发酵粉(通常是小苏打),如果伙食费用比较宽裕的话,还可以加上红糖、鸡蛋和软化过的黄油。手头没有姜的话,也可以拿肉桂来代替。肉桂也是既辛辣又气味独特的香料,因此做出来的姜饼别有一番风味。烤出来的姜饼香气四溢、疏松可口,胃不大舒服的时候来上一块儿能让人觉得肚子里暖洋洋的,很舒服,那一点点辣味还能刺激食欲。当时的人们认为姜饼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是一种非常适合病人的食品,因此南北战争时期,姜饼被称为“医院姜面包”,是最受欢迎的一种食物。那些在医院里白天忙得不可开交的护士和志愿者经常为了给病人烘烤姜饼,半夜还在忙碌。当然,这工作是有额外补贴的。

▲南北战争时的姜饼,外观朴实无华,是医院里病人的最爱。

南方邦联的硬饼干既有用玉米粉做的,也有从联邦政府仓库里搜掠来的。用玉米粉做的硬饼干虽然不如面粉做的耐储存,口感却好些。这种仅供充饥的东西里面当然不会有牛奶、奶油和糖,捉襟见肘的南方后勤部门也不会这么奢侈的事,所以不用指望这样的饼干蓬松味美,富有家一般温馨的味道。大多数时候,苦命的南方佬连像样的硬饼干也没有,都是拿着发到手里的粗玉米粉自己搞定,在口粮不济的窘迫日子里甚至要靠煮花生和烤玉米来活命。

来源:凤凰网资讯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