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如何养牛的人?古人如何“守护”耕牛

古代是如何养牛的人?古人如何“守护”耕牛

其实古代是如何养牛的人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耕牛是古代农业上的战略性物资,古人如何“守护”耕牛,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古代是如何养牛的人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牛人、鸡人、凌人,古代这些“奇葩”的官名都是干什么的

牛人、鸡人、凌人,古代这些“奇葩”的官名都是干什么的

牛人是指专门给皇上养牛的人,鸡人是指专门报时的人,凌人则是掌管制冰的人。“牛人”“鸡人”“凌人”这些都是周朝时的官职,虽然我们现在看来非常的好笑,但是这些其实还挺符合的。

牛人是指专门养牛的人,这是在《周礼》中记载的官职。当然了,这个牛人可不是普通的养牛的,他是专门给皇上养牛的。虽然我们现在觉得为养牛的专门设置一个官职有点大材小用,但是这在周朝还是比较普遍的。这个牛人就和西游记中的“弼马温”差不多。

在周朝不仅养牛的有官职,切肉的和做饭的也都有官职,专门负责切肉的人叫做庖人,专门负责煮肉的叫做亨人。这些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事情,在当时是真实存在的。

鸡人也是周朝时期的官职,是专门掌管报时的官职。古代没有时钟,所以就有了专门报时的人。鸡人的职责有点类似于我们所熟知的更夫,只不过比更夫更高级一点。

更夫的职责是晚上报时,一方面提醒人们时辰,另一方面也是让人们提高警惕。而鸡人当时不会做这些了,他们是为皇帝服务的。鸡人主要是在宫里发生大事的时候才干活,重大庆典、祭祀等。李商隐的诗中就有相关的描写,“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凌人也是周朝时期设立的官职,他的职责是掌管制冰。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宫夏天是会用很多冰块来解暑的,而冰块也不是凭空来的。在制冰法成熟之前,冰块都是在冬天收集然后储藏到夏天的。而凌人就是管这个的,还是比较重要的。凌人一般在前一年的十一月份就开始着手收集冰块,凌人的手下是很多的,他们经常满山遍野的收集冰块。

耕牛是古代农业上的战略性物资,古人如何“守护”耕牛

耕牛是古代农业上的战略性物资,古人如何“守护”耕牛

中国古代还没有现在的机械化生产,当时的农耕经济主要就是靠蓄力,其中牛就是最早的生产方式,牛作为当时最普遍的耕畜,也成为"农耕之本",牛的多少,可以说直接影响古代的农耕经济状况.

作为农业最重要的战略性物资,所以古代统治者要保证农业的发展,给耕牛设置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为的就是在困难情况下,保证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的需求。

一、民以食为天

中华大地一直都是人口多耕地少,在古代还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质的农作物时,每家每户几乎就有自己一亩三分地,而对于绝大部分农民来讲,土地就是自己的全部财产,勉强可以自给自足,农耕在古代全靠人工进行种植.

但是人的生产效率肯定不如工具来的销量高,所以牛耕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经济的稳定,让人们能够有粮食可吃。

1.农耕利器"耕牛"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般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亩三分地,一头牛几乎是一个农村家庭的全部财产,因为牛的效率要比人高,所以牛的地位被社会的人抬高比人还高,有时牛的身价足够换来一家的幸福。

因为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南北的耕牛也不相同,在南方一般的农作物都是水稻,所以耕地的牛被称为"水牛",北方的地多为旱地所以牛被称为"旱牛"。

"一牛可代七人力,隔岸横州七人力"耕牛在百姓生存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因为牛对农耕的重要作用所以对耕牛的保护力度就会加大。

特别是在连年的灾情,让粮食入不敷出,如果牛再被砍杀,当农业恢复过来时,也无法恢复之前的生产动力,所以当地政府会对牛出台一定的保护措施。

2.古代竞争屠宰牛的法律制度

为了维持牛的数量,对耕牛的保护颁布了法定的宰杀标准,通过严格的规定来降低私自宰杀牛的行为,牛主宰杀牛或者自食都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标准,经过专门的机构允许之后,才可进行宰杀,否则就是犯罪。

在《汉律》中这样规定:"不得屠杀少齿,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一切少壮之牛则在禁杀之列",这个法律规定在汉、唐、宋、五代等朝代都在使用,牛是否符合宰杀标准,不是由牛主决定的,必须要经过相关的机构进行查验。

清朝对于私自宰杀牛马者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在《大清戒律》中规定对于私自宰杀和贩卖的人,第一次犯,会带枷号两个月,并仗邢一百,如果再犯,就会被发配充军。

这种规定不管是否是自己的牛都适用,甚至会更加严重,按照盗牛治罪,免刺,还是会仗一百,刘三千里,如果杀害他们的牛马,会仗刑七十,徒刑一年半。

3.灾害之年,更加严苛

严苛的法律,也没能完全杜绝违规的个例,总会有一些私自耕牛的情况总是无法避免,在洪灾、旱灾、蝗虫等自然灾害发生时。

耕牛自然也没有办法保障,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谁还会用力照顾一头牛,这种情况下,农民为了自己的生存将会把耕牛吃掉或者贱卖。

灾荒之年清政府禁止私宰制度管理更加严厉,主要体现在知情不报者,会受到同样的处罚,在清朝时期这样的案例有很多,政府还鼓励对于私宰者的举报,如果知情不报,就会一同受罚。

这样的案例有很多在康熙时期,饥灾严重,很多难民开始前往湖北一带寻找粮食,当时也有很多人饿死在路上,大量的灾民也把湖北一代带入粮食危机当中,此时湖北就曾下达命令。

在非常时期,严禁宰杀耕牛,如果有人在牛市上贩卖,无论何人都可以被市民随意拿走,不算犯罪,以此方式来打压私自宰杀耕牛的人。

二、强化基层管理,来为耕牛保护

虽然颁布了保护耕牛的法律,就要严格的遵循下去,耕牛大多也都出现在基层,为了更好的做好法律中的项目,就必须从基层抓起,为此上级还对基层加大了管理,与此同时还会实行一些具体措施,来保护基层耕牛的数量。

1.不定时盘点耕牛数量

为了防止有人私自屠宰耕牛,政府会不定时的盘点耕牛的数量,为了防止屠夫在夜晚杀牛,每天晚上还会进行一定的巡逻,为了加强管理,和降低排查难度,规定屠夫在夜间不仅屠杀那种动物,都如同盗牛法一样,同样会受到处罚。

为了确保农民家的耕牛情况,农民在进行农作物种子交易购买时,还需要通过牛具来当做凭证,如果农民家只有土地没有耕牛。

他们也发的到农作物的种子,自然也不会有耕种结果,这些细微的措施都要求农民保护好自己的耕牛,不私自对耕牛进行猎杀和食用。

在灾害发生之后胡,清政府更加是严禁平民买卖耕牛,如果被查到或者盘查耕牛数量时发现,就会按照法律进行处罚,但是人都吃不饱了,怎么可能还有多余的粮食来供牛吃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道光年间,林则徐还设立了一个新机构"当牛局",这个机构主要就是负责接收灾民无力供养的耕牛。

通过国家的介入,可以让灾民通过耕牛换取一些保命的粮食或者口粮,还保证了耕牛的数量,这些方式足以看出各朝代对耕牛是有多看重。

2.强化基层官员职责

在灾情期间,政府会加大对基层官员的要求,要求官员要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业务,并下达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在清朝雍正年间,政府规定各级关于对于私宰耕牛排查不利者,将会被认定为从犯,并从重处罚。

在乾隆年间,如果因为自己的失职造成私宰耕牛的地方官员,按照失察的宰杀数量进行处罚,私宰耕牛一二只的罚三个月的俸禄,三四只则罚六个月,五只以上罚九个月,十只以上就是一年。

如果数量更大则是降级处理,很多地方官员辛辛苦苦一辈子,才做到一个官员,自然会认真对待。

一般情况下寻常百姓也不会宰杀耕牛,因为耕牛毕竟对自己有利,所以不会有人主动去贩卖耕牛,除非迫不得已,但是在灾荒年间,这种情况可能就会比较严重,遇到饥荒时,自己的口粮都难以满足,对于耕牛更是无力喂养,所以就卖给屠夫。

当饥荒非常严重的时候,别说牛肉,就连人肉都尚有人吃,在《饥荒谣》中记载"戒人食牛人怒嗔,不见前村人食人",这种情况下再怎么禁止,也形同虚设。

三、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耕牛对于农业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耕牛在对于受灾地区灾后重建必然有更加突出的作用,农民自然也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是当"人相食"的情况来临时,被饥饿折磨的人们,谁又能在乎一头牛的死活。

1.减少牛肉的销售

当饥荒特别严重时,清政府也直接向灾民直接发放耕牛,例如在乾隆三十六年,山东曾经被洪水淹没,乾隆皇帝赏四百头牛,来提高救灾的效率,还有就是官府给灾民饮料。

用来养牛或者买牛,对于穷民,官府则是通过借贷的方式,让其购买农作物种子,之后秋收之后再来更还。

牛肉贩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暴利,当时政府也没有办法,所以只能从牛肉上面下功夫,常言道:"伏望特下有司立法,凡倒死牛肉每斤不得过二十文"通过官府的干预,大幅度压低了牛肉的价格,让那些屠夫无利可图。

正是有暴利的驱使,才让耕牛不断的被宰杀,把牛肉调成贱价,滥宰滥杀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2.从源头阻断市场

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很多人就喜欢吃牛肉,但是为了保护耕牛,政府就在吃牛肉的人身上下功夫,当时南梁的官员谢谖,就因为自己在家偷偷吃了牛肉被别人告发,最后免去了官职,被变成平民,这种算是杀鸡给猴看。

在灾荒年间,还下令关闭各类牛肉店,禁止食用牛肉的榜单,对于私自食用牛肉的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据说就连慈溪太后,吃遍了天下山珍海味,也没有吃过牛肉,因为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而牛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牛浑身是宝,除了在农业上有所贡献,就连它的皮毛都会被政府记录,牛身上的每一块地方,农民都要全部上缴给朝廷,做成弓箭、盔甲等物件。如果有人私自留存,不管量多还是量少,都会受到惩罚。

结语

在古代饥荒年间,确实是非常的苦难,逼不得已谁也不会去主动屠杀耕牛,尽管政府实行一系列的措施,还是会有少部分耕牛被宰杀。

但是政府已经极力的去保护耕牛,可见政府对于耕牛有多么看重,现在社会,机械大量使用,耕牛的作用已经被替代,就算遇到灾荒,也能够从容面对,曾经的耕牛保护制度,也成为历史。

参考文献

《中国荒政全书》

《清世宗实录》

我国养牛历史悠久,为何古人从来没有喝牛奶的习惯

我国养牛历史悠久,为何古人从来没有喝牛奶的习惯

为什么古代人从来都没有喝牛奶的习惯,原来古人比我想象中讲卫生多了。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到了汉代,还出现了”休沐”,就是官员上五天班之后,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澡。更有人因为洗澡而著书立说,这就是南朝的梁简文帝萧纲和他的《沐浴经》。古人洗头更勤,常使用清水和天然清洁剂“无患子”来洗头。为什么文明古国的我们祖先不喝牛奶?穷,还是笨?

还是生产力低?有需求就有市场啊,既然牛奶好,为什么没人养很多奶牛?直到近代我们的奶牛场才逐渐兴起?

在古代中国,牛奶以及乳制品作为食品的出现要晚至唐朝,并且只是王公贵族的盘中珍馐,平民布衣无福得见。相比较之下,反而是现在不常见的羊奶在早年更为流行。值得一提的是,唐时的寺院僧人由于不能吃荤食,因此高蛋白高热量的牛奶以及奶制品也就成了僧人的最爱。

由于唐时僧人地位很高,他们可以要求附近的农户为他们提供牛奶。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多有农妇正在挤牛奶的画面。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是乳制品的忠实爱好者,“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谁知。”用雪水煎一杯茶,用牛奶煮一碗粥,没想到大师人白居易在寒冬的早晨竟是如此有生活情调!到了料峭的春天,“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酥油野蒜酒,牛奶地黄粥,既暖胃来又解馋,既重养生又富有生活品味。

到了宋朝,经济与社会都长足发展,牛奶和乳制品也终于走上寻常百姓的餐桌。北宋时在百姓富庶、贸易自由的首都开封,出现了经营牛奶以及奶制品的私营食品店“王家乳酪”。

而南宋时在江浙一带,牛奶已经成为了百姓日常生活的常用佐餐食品。诗人杨万里在杭州为官,一次过除夕时一直等不到牛奶和糕点,不由得赋诗感慨:“雪韭霜菘酌岁除,也无牛乳也无酥。”过除夕怎么能没有牛奶和酥油呢?诗人陆游则已经开始在牛奶中寄托视觉艺术审美追求了,“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增长迅速,粮食压力增加,大量的牧场草地被开垦为农田,使得奶用牛(仍然是黄牛)大量减少,社会失去了供奶源,宋代民间兴盛一时的喝牛奶食用奶制品的习俗也就渐渐衰落。虽然如此,上流社会也偶尔会有在高档宴会时以奶制品为点心的习惯。

世家子弟散文家张岱家传“私家秘制”牛乳酪,自家养有一头牛,每天挤下鲜奶放在盆中,静置一夜,然后取下牛奶表面上自然凝成的精华,放入锅中熬煮,同时,按一斤乳配四杯茶汁的比例,加入秘制兰雪茶的青汁。如此一来,一杯浓郁又清新的“奶茶”就诞生了,稠密的奶味和淡淡的茶香融合在一起,用张岱的话来说,“吹气胜兰,沁入肺腑,自是天供”。到了鸦片战争以后,有外籍人士为了喝到鲜奶特地从欧洲运来奶牛与中国黄牛配种,这也是奶牛第一次登上中国的舞台。

众所周知,牛奶是维生素D和钙质的良好来源,乳糖不耐受会不会影响我们的营养摄取?实际上,只要早餐吃得好,即使没有牛奶,我们仍然可以获取钙和维生素D。面包、果汁和谷物通常都含钙和维生素D。一些谷物仅28克就含有超过1000毫克的钙,这几乎是我们1天的需求量。从传统饮食习惯上来说,中国的南方并没有饮用牛奶的习俗。牛奶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游牧民族喝的。汉族人,用来当成补药的多一点,孙思邈的书里提到牛奶是当成药膳的说(具体文献自己查)。

人们现在谈到奶粉,第一反应肯定是牛奶粉,而不是羊奶粉。给人的印象就是全世界都是以饮牛奶主流的,与许多人认识的不一样,真是情况是,中国自古是有饮奶的习惯,不过不是牛奶而是羊奶。

中国人之所以无法消化乳糖,是因为古代中国人接触乳制品的时间较晚。中原人往往认为只有蛮夷才会喝牲畜的牛奶。北魏时期,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人也开始掌握挤奶和制作乳制品的工艺。到了唐代,我国的乳制品制作工艺已经可以让人们吃到的乳制品不会产生乳糖不耐现象。但事实上,直到今天大多数中国人喝牛奶后仍然会出现腹泻和胃胀等不适,只是程度各有不同。

古代哪个诗人,做奶茶从养牛开始,被称为男版“李子柒”

古代哪个诗人,做奶茶从养牛开始,被称为男版“李子柒”

古代诗人张岱,从做奶茶从养牛开始,被称为男版“李子柒”。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患有痰疾而长住外祖父家养病,除了因聪颖善对而被舅父陶虎溪称为“今之江淹”外,还提出过“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

张岱以有诗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等灼见。在天启年间和崇祯初年则悠游自在,留下大量诗文。崇祯八年(1635年)参加乡试而不第,因而未入仕。明亡后先是避兵灾于剡中,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开始潜心著述。

张岱和同时代的其他明史作者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文人修史。作为晚明一位“绝代散文家”,其所撰史书,文笔自然优美。更为可贵的是,张岱能始终秉持“事必求真”、“宁阙勿书”的治史原则,在“成王败寇”这一观念深植于正统史家心中的情况下坚持不以成败论英雄,留下了《古今义烈传》等十余种有价值的史学著作。

汉代的牛推动了生产与祭祀文化发展,那是如何推动的

汉代的牛推动了生产与祭祀文化发展,那是如何推动的

牛作为一种有象征意义的动物,对百姓的生产、生活来说都有重要的作用。早在汉代时,牛就已经被百姓大量的蓄养起来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耕牛是被国家禁止屠杀的。但除此之外那些肉牛以及野牛是可以屠杀用来卖钱的,这种行为非常多,继而发展成一种商业行为。在生产方面,牛可以被用来耕地、拉车。而且,养牛行业也滋生了很多行业,例如给牛看病的医生,简称牛医,还有斗牛等职业。在养牛过程中,加深了汉代百姓对牛的认识,对汉代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因为牛的高尚品质,牛也被当做祭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东西,在祭祀中地位很高。

汉朝建立初期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人口逐渐恢复并逐年增加,朝廷设置了太仆院与畜府两大养殖部门,统治者和农民对牛的重视度极大提高

汉朝建立前期,因为长期战乱而导致了人口大量锐减,所以汉初时采用了修养生息的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期时,人口恢复并逐年增加,这就为养牛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口基础。“九九加一九,汉代耕牛遍地走。”

在这种比较和平的社会环境下,牛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汉朝的朝廷和汉朝百姓都进行了养殖。“术业有专攻”,原有的朝廷部门没有相匹配的,所以汉朝设置了专门养殖的部门,例如太仆院、畜府等。

以至于出现“太仆率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边。以郎为院监,宫奴婢三万人,分养马三十万头,择取给六厩,牛羊无数,以给牺牲。”“致马千匹,牛倍之,羊万,粟以万钟计。”

以及“牛千蹄脚”的情况。汉朝百姓也可在自家院子里进行养殖。人口的增加进而促进了牛数量的增加,为养牛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汉朝的社会环境也有不利于养牛业发展的一方面,同时自然灾害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养牛业的发展。汉朝虽然经历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这样比较和平的大背景,但“新莽篡汉”“戚官之争”等这样的乱世也阻碍了养牛业的发展。

因为乱世少不了战争,战争少不了兵,每家每户的劳动力被征兵,以及这种特殊时期人们对牛的需求也并不多,所以养牛业自然也得不到发展。遇到自然灾害时,养牛业更是会遭到重创。比如洪水、冰雹、地震等极端现象,会直接造成牛的死亡。最可怕的是牛瘟,这种瘟疫在古代几乎无法治愈,而且它给养牛业所带来的后果是不可估计的,“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对整个社会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汉朝的土地政策对汉朝养牛业也有间接的影响,汉朝的土地政策和秦朝一致,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一政策导致汉朝土地兼并现象特别严重。西汉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提高了对农民的重视以及农业的发展。这样一来便会有更多的人力和土地用来养牛和放牛。人力的增加提高了牛的数量,良好的环境提高了牛的质量。

汉朝时期的牛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具有三大用途:以耕地为主,拉车、杵舂为辅,随后牛肉也成为西汉时期人们喜食的肉类之一

首先,汉朝的牛用途最广的便是耕地。汉元帝时期,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豪强庄园势力得到提高。土地兼并增多意味着对生产就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因为牛耐苦力,而且力气很大,非常适用于耕地。所以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汉朝时期出现了铁农具的牛耕。

汉朝最重要的犁地方法就是“二牛抬杠”。在许多文献以及壁画上都有记载。耕牛技术的的出现首先在北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北方已经基本普及耕牛技术,南方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广。

这种发展离不开中央和各地官员的积极宣传与推广。“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

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牛在生产方面的重要地位。耕牛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很大程度的减省了人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次,汉朝的牛也被用于拉车。因为牛的力气非常大,可以拉很多人力不可能拉动的东西。“取民牛车三万两为僦,载沙便桥下,送致方上,车直千钱。”

就比如这里记载的沙子,人力很难把那么多的沙子运到一定的地方,而牛却可以,所以租家便一次租了三万辆。

从“今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牛舆,填塞道路”

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牛车的数量之多,所以牛车在汉朝是一种很普遍的存在。牛车的数量不但多,样式也是各种各样。一种是牛客车,就是用牵引绳一头拴上牛,一头连接着轿子,这一种主要用来乘人。

另一种是广柳车,与牛客车相比外形较大。这种车一般有两个用途,一个是用来关押犯人,据记载“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二是运输货物,因为体型较大所以可以运输的很多的货物。除了以上两种车以外,汉朝还有很多根据现实情况二产生的牛车类型。

除了耕地与拉车以外,杵舂也借用了牛的力气。在古代,杵舂被用来用于加工粮食或者药物。

“宓牺之制杵舂,万民以济,及后人加功,因延力借身重以践碓,而利十倍,杵舂又复设机关,用驴、赢、牛、马及役水而舂,其利乃且百倍。”

关于古代是如何养牛的人和耕牛是古代农业上的战略性物资,古人如何“守护”耕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