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面的牛肉是真的吗 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水浒传里面的牛肉是真的吗 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水浒传里面的牛肉是真的吗的一些知识点,和《水浒传》梁山好汉大口吃牛肉的场面,历史上真实存在吗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水浒传》好汉们点的牛肉是什么品种的牛为什么

《水浒传》好汉们点的牛肉是什么品种的牛为什么

先说答案:梁山好汉吃的牛,是黄牛肉。

判断依据:梁山好汉,大部分是山东、河北、河南一带,梁山水泊更是位于山东梁山县。而这些地方牛的品种,基本上是黄牛。

一、养牛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对很多地方的文化遗址的考察挖掘过程中,都发现了相当多与牛有关的信息、器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墟妇好墓中,曾出土4件玉牛,造型精美、栩栩如生。

牛作为牲畜来蓄养,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在河姆渡跨越和山东大汶口遗址,都曾经发现了牛的骨骼、牛角等,并且有设备较为完善的牲口棚等。这说明当时的养牛技术已经很成熟。

二、牛大规模的驯养是在商周时期,此时,牛主要的作用就是提供肉食。

牛肉是非常优质的肉食来源,蛋白质高、味道可口,食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此时,牛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就是牛骨更多的被用来占卜、记事,人类文字的起源就是记录在骨头和龟甲上的!在很多遗址的发掘过程中,都收获了大量的甲骨文,科研人员从上面获得了相当多的重要讯息。

当然了,此时牛肉相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非常珍贵的,天子、诸侯祭祀叫“太牢”,用牛、羊、猪来祈求上苍降福。而公卿叫“少牢”,只有羊、猪而没有牛了,可见牛的地位是很高的。老百姓要吃一顿肉,可能只有在过年、婚嫁时才有可能。

三、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文明也出现了分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由此分道扬镳。

在中国内陆,牛的主要用途是耕作。以牛力代替人力,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种植面积和种植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而在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牛一直是主要的耕作畜力,尤其是发明的二牛抬杠式牛耕方式,已经推广到了珠江流域,促进了南方农田的发展。此后,中国的牛耕技术和水利工程技术,还逐步外传到了东南亚一带。

宋代是我国养牛的高峰期,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牛一般不作为肉食来源,而依旧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工具。宋朝政府也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耕牛!在宋代吃牛是犯罪!

北宋初牛的《宋刑统》中,有“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

不仅不能杀,如果没有饲养看护好更牛,导致牛致伤无法耕作,一律要受到惩处。到了南宋,对耕牛的保护更加严格,刑罚更重。

“诸故杀官私马牛徒三年”。严格的律法,让宋朝吃牛肉变成了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也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无形中也催生了牛肉黑市和走私。

但是,这只能是私下的交易,象梁山好汉那样一进店就喊着上牛肉的,只怕牛肉还没有吃到嘴里,官差就来寻你了!

《水浒传》中多处出现吃牛肉的场景,是出于艺术需要,为了突出梁山好汉们不遵礼法、胆大包天!看看就好!当然,现在牛肉也挺贵的!

《水浒传》中“切二斤熟牛肉”,为何被说是假的

《水浒传》中“切二斤熟牛肉”,为何被说是假的

大碗吃酒,大口吃肉,把梁山好汉那种豪爽、耿直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不过很多读者被欺骗了,梁山好汉大口吃肉不假,但是并非《水浒传》和影视剧描写的那样,动不动就来两斤熟牛肉,而可能吃的仅仅就是羊肉、狗肉之类的,因为宋朝官方是明令禁止宰杀耕牛,所以梁山好汉每到馆子,桌子一拍:“小二,来两斤熟牛肉”这个场景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可能不会出现,那为什么《水浒传》的作者要这么写,那到底是真是假?

一、梁山好汉在饭馆吃不到牛肉的客观条件。废话不说,先看大宋的法律规定,《宋刑统》规定:“今后应有盗官私马牛杂畜而杀之,或因仇嫌憎嫉而潜行屠杀者,请并为盗杀……故杀官私马牛者,请决脊杖二十,随处配役一年放。杀自己马牛及故杀官私驼骡驴者,并决脊杖十七”,这可是明文规定,从赵匡胤开始制定执行的法律,所以梁山好汉在饭馆里要店小二切二斤熟牛肉,不仅店里没有,估计还可能被赶出去,这简直就是明大明挑衅和侮辱。

二、梁山好汉能吃到牛肉的现实条件。这里有个盲点就是宋朝法律明确规定了不能宰杀马牛,但是没说病死或者老死的牛怎样处理,所以像这种情况的牛肉估计是能吃,但是这要看机缘,因此想吃到这样的牛肉完全得凭运气。《水浒传》中描写吃牛肉的场景一般都在官方控制薄弱的地方,而不是明目张胆的在馆子里吃,比如史家庄(私家宅院),军营外酒店(偏僻小店),揭阳岭酒店(黑店),这些都是非正常的地方,关键是牛肉的利润高,活牛能卖7贯钱,而同样的牛宰杀后卖牛肉可卖20—30贯钱,值得冒险。更关键的是《水浒传》的时代背景在北宋末年,民间宰杀耕牛的现象可能已经被官方默许,从当时征收“牛肉税”可以得到证明。因此,梁山好汉吃牛肉成为可能,但是不大敢明目张胆。

三、作者把这种不可能的事情写进小说原因。这种违背历史客观的事情作者却把它写进了小说,看似很假,实在是别有用意,主要是想刻画梁山好汉们的反抗精神,既然官方禁止,就偏要破戒去吃。当然,牛肉主要还是好吃,要不然谁会冒着牢狱之灾去吃这东西。

《水浒传》梁山好汉大口吃牛肉的场面,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水浒传》梁山好汉大口吃牛肉的场面,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人生一大幸事,于一些人而言莫过于可以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享受肆意与满足。在闻名海内外的《水浒传》中,豪杰们大喊"小二,来两斤牛肉、三斤好酒"的场景也不在少数。但你可知,施耐庵笔下的这种大口吃肉的酣畅淋漓,在两宋之际是并非轻轻松松唤一句"小二"就能够实现的?

宋代居民的真实食肉概况

宋代留给我们的一大印象,就是其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市场远较前代开放和自由,国家也十分富裕。

事实上,在宋代的"菜市场",人们确实可以买到种类多样的畜产类肉食、水产,以及家禽野味。(古人食用野味与生产水平较低有关,当今请勿再食用野味!)不仅猪、羊、牛、鸡、鸭、鹅等家畜家禽销售总量庞大,稀有的鹿、獐等也得到权贵乃至普通百姓的追捧。在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就曾出现过"率一斤直钱一千,人皆争买(獐肉),移时而尽"的热闹景象。

两宋肉食消费总量十分庞大,紧靠狩猎和捕捞显然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而在充分考虑了两宋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宋人将养殖业中的水产养殖发展到了一个新规模。我国已知的买卖鱼苗的最早记录就出现在宋代。

在浙东地区,宋人发明了陂塘养殖。苏轼在《东坡志林》里也提到,当时眉山人已会修砌专门的深池用来养鱼。甚至在两宋的税收中,有一部分就来自各地的水产养殖及销售。

而家畜家禽养殖,宋代以养鸡和养猪为典型,且皆出现规模化养殖。当时广为流传的"一鸡死后一鸡呜"的谚语,最初就是在反映当时一些农户的养鸡规模之大。宋代一个叫安子文的文人,甚至也是"养猪大户",还做屠宰生意。

只是无论是专业养殖还是实际销售,宋代居民都并未将牛肉作为主要肉食。宋人食用的动物油脂,也主要是猪肉和鱼油,极少可见牛油。因而《水浒传》里豪杰们走哪都能吃到牛肉的场景,着实是施耐庵给读者们展现的一种想象。

牛肉难占领两宋肉食市场的三大原因

先前我们提到,宋人针对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将水产养殖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大规模养猪和饲养家禽也是类似的道理。因而无论两宋有没有人卖牛肉,产量庞大的家禽、猪肉和水产都势必占据两宋肉食市场的大部分。

而退一步,两宋政府也并不认可把牛肉作为主要肉食一事。因为长期以来,牛马等都是重要的生产力,甚至在军事领域也有不低的地位。历朝历代基本都将禁止宰杀牛马作为一项基本政策,两宋也不例外。宋太宗在淳化二年(991)更是把宰杀牛马和赌博、伪造钱币等并列,要求直接斩杀违反者。就连知情不报的人,都将面临死罪。

最后,两宋政府和一些宗教门派也通过宣传食用牛肉会使人患病或遭到报应等手段来从精神上削减人们对牛肉的需求。东南一带曾流行的"事魔食菜教"更是用严格的教义和惩罚手段来禁止教徒食用一切肉类。

是故从两宋的社会环境来看,牛肉在当时是并不合乎社会正统思潮的一种肉食,是按规矩不得随意出售和食用的一种肉类。有如此禁锢,牛肉在两宋并未成为主流肉食也就是一种必然。

牛肉在宋代市场的流通真相

但你也可能疑惑,笔者在开篇就提到猪、羊、牛、鸡等肉食在宋代销售量十分可观。且宋太祖用严苛的诏令去禁止屠杀牛马,不也能说明当时人们私自宰杀牛马的情况已经较为严重了吗?

确实,虽然朝廷在努力禁止食用牛肉,佛教等也倡导勿食牛肉,但宋代的牛肉"黑市"也并不少。记录宋代典章制度的《燕翼诒谋录》就载,当时不少"肆凶不逞"的"恶少无赖",不仅聚众赌博,还冒着被官府惩治的风险屠杀和贩卖牛肉、马肉。

因而施耐庵笔下流亡的豪杰们时常干出违背宋代制度的大口吃牛肉之事,可能也是他想要借此凸显这些豪杰的反抗精神。

而除了这些不怕官府追捕的"恶少无赖"或江湖豪杰,两宋还有一小部分人能吃到合法的牛肉。只是他们食用的这种牛肉,都来自因种种原因而死亡的耕牛,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且在食用前,人们还需应对官府的审查:证明此牛并非死于刻意宰杀。

是故从整体观之,牛肉在宋代并非易得之物。即便得到,那大多也是通过违法渠道。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大量描写的路边酒肆皆贩牛肉的场景,无疑是一种夸张。但若是我们联系宋代屠贩牛肉者的普遍身份,把梁山好汉们食用牛肉理解为是他们在反抗朝廷,那这个细节倒也有它的妙处。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水浒传里面的牛肉是真的吗和《水浒传》梁山好汉大口吃牛肉的场面,历史上真实存在吗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