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水浒吃牛肉 水浒中二斤牛肉有多少

为什么水浒吃牛肉 水浒中二斤牛肉有多少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为什么水浒吃牛肉,水浒中二斤牛肉有多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水浒中二斤牛肉有多少

水浒中二斤牛肉有多少

过去计量好象没有统一的规定,六两算一斤,八两算一斤,有时候+六两算一斤,至于过去的一斤到底是多少,不研究了,就说水浒传里的好汉进得酒店,叫二斤牛肉,一碗酒,我觉得他们完全可以消受,为什么呢,过去的人比现在的人来说,相对而言个头比现在人高些,这有出土的骨骼来证明,他们正处进化期,发展期,衣食住行都比较落后,就食上来说,不及现代人蔬菜搭配,他们以粮食,肉为主,但肉不是经常吃,偶尔吃,所以解馋而吃的多,再就酒而言,过去卖酒都是用碗,不过,不是甪大碗,而是一种黑釉小浅碗,最多也只能容现在六七两左右的酒,水浒传好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也体现了好汉之躯,也赞扬了好汉之气概和超常人之性格

乔峰吃了两斤牛肉、两只肥鸡、50斤好酒,丢下一锭银子,够吗?

乔峰吃了两斤牛肉、两只肥鸡、50斤好酒,丢下一锭银子,够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直到清朝中后期,中国民间都是使用铜钱,而不是白银。

白银主要是用于商人之间的贸易,以及农民交税而已,并不用于市面流通。

就普通人来说,铜钱不存在什么成色问题,一文铜钱全国通用,到哪里都可以买食物、住店。

但是白银就有个成色问题,还有称重问题,存在一个同铜钱的复杂换算。

这种不是普通人能够胜任的,只能由钱庄里用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负责。

所以古代在日常使用白银是不符合实际的,没法用。

退一步说,两斤牛肉、两只肥鸡、50斤好酒,丢下一锭银子,够吗?

非常之够。

同样是宋代,《水浒传》:吴用取出一两银子,付与阮小七,就问主人家沽了一瓮酒,借个大瓮盛了,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阮小二道:“我的酒钱一发还你。”店主人道:“最好,最好。”

看看,区区一两银子不但买了20斤牛肉,两只鸡,一瓮酒,还还清了阮小二以前在酒店的欠债。

宋江外号是及时雨,送给武松、李逵等人的银子,不过是5两、10两。

林冲行贿给监狱长的保命银子,不过是5两而已。

可见,区区1两银子就很值钱。

双方对比一下,乔峰吃的多了30斤好酒,但少了18斤牛肉。要知道,古代酒并不值钱,都是乡下自己酿造的。相反,牛肉则很值钱,因为牛是不愿许随便宰杀的。即便宋代牛太多了,官府允许宰杀,也会发给执照,有特许经营的性质。

为什么水浒好汉每次都是喝酒吃牛肉,而不是吃猪肉或者鸡肉?因为牛肉在当时是昂贵又高档的食物。

那么换算一下,乔峰吃了这么多东西,1两白银就够支付了。

哪里用一锭银子。金庸口中的一锭银子,基本都是5两10两甚至20两。

其实金庸不知道,古代也有一两一锭、二两一锭的白银。

为什么《水浒传》里很少有吃猪肉的情节?

为什么《水浒传》里很少有吃猪肉的情节?

水浒传中吃猪肉的情节不仅有,而且还有多处。但凡读过《水浒传》的读者,都知道书中有一大堆来自五湖四海的吃货。这些好汉中,什么都敢吃,除了地里长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应吃尽吃外,还有吃人肉的……。人肉都没放过,难道还会放过猪肉吗?

本回答将从《水浒传》的几个细节来回答题主的提问,看看施耐庵是不是写了吃猪肉的情节。也简要的解读一番,《水浒传》中吃肉的一些讲究。

《水浒传》吃货们水陆并进,海阔天空

第一次写到吃饭的情节,是第“楔子”中写到的上清宫道众请洪太尉吃斋供。因为洪太尉是朝廷官员,养尊处优惯了,所以,道众也顾不得斋不斋的。吃完了茶,便“水路俱进”的款待了洪太尉。水里游的,地上跑的,估计都上了餐桌。不过,有没有猪肉,那就不得而知了。

到了第一回书,小王都太尉也操持了一桌“水路俱进”的筵席,宴请舅哥端王。施耐庵也没有细写,这桌筵席到底上了些什么菜品。

从这两个细节来看,除了故事的需要外,上清宫的道众有故意戏耍洪太尉,引诱他放走妖魔的嫌疑。既然是斋供,就得吃素,吃素才显得虔诚,才办得成事。张天师打算放出妖魔,要假借洪太尉之手,就得让他破了规矩,背下误走妖魔的黑锅而言语不得。小王都太尉“水路俱进”的铺排,无非是想拉进与端王的关系,毕竟是亲王,处好了自然是有好处的。

所以,《水浒传》写吃饭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一股脑的乱点菜。

最奇葩的一次吃肉,当数鲁智深在五台山市井僻静处吃的那顿狗肉。这家店主很奇怪,明明是市稍,客人也就不会太多,牛肉什么的怎么就卖完了呢?大概是卖给五台山和尚吃了吧。这个市井的所有房产本钱都是五台山文殊院的,智真长老不准给五台山的和尚卖酒肉,市稍的这家酒店正好悄悄的卖给和尚吃。所以,鲁智深来了便只剩下狗肉了。

那店家锅中正煮熟了一只狗,便卖给鲁智深半只,捣了蒜泥,鲁智深就蘸着蒜泥津津有味的吃起来了。蒜香狗肉,看官们是不是也馋得流涎了呢?

鲁智深吃狗肉也不是随意这么一写,施耐庵设计这个细节,说的是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与宋徽宗有关。宋徽宗属狗,鲁智深等于吃了宋徽宗。花和尚喝得酩酊大醉,回到五台山醉打山门,还掏出吃剩的狗肉试图破了和尚们的戒。这个细节隐喻的是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下革佛诏,将佛教并入道教,以道教渗透然后抑制佛教。鲁智深吃狗肉,用狗腿戏耍和尚,都是宋徽宗造的孽。

鲁智深吃狗肉,也代表着地上跑的基本上就吃到了。其他常见的猪肉、牛肉、羊肉等,都不在话下了。

第一次吃长翅膀的,是在第一回书中史进中秋节宴请少华山朱武三兄弟,当时,“宰了一腔大羊,杀了百十个鸡鹅”。这回书除了吃到羊肉、鸡鹅肉外,前面还写到了王进在史进家借宿,史太公以牛肉款待了他。史家村有一个绰号叫“标兔”的猎户李吉,专门在少华山打猎,史进便叫他经常弄些獐儿兔儿的来,野味也写到了。

从这些情节来看,《水浒传》中的吃货们从水里吃到了岸上,从岸上吃到了天上,水陆并进,海阔天空。既然如此,猪肉又怎么逃得脱吃货们的餐桌呢?

猪肉大量供应,吃货没有禁忌

史进在史家村、少华山吃饱喝足了,便来到渭州城,遇见了小种经略相公府提辖鲁达。鲁提辖十分豪爽,便引史进、李忠到了渭州城最豪华的潘家酒楼喝酒。虽然这顿酒没喝下去,吃饭的菜还没点。但是,必定是会上猪肉的。为何?因为,渭州城卖的就是猪肉。

郑屠是城里最大的肉铺,可谓规模经营,所以,他才很有点钱,手底下还带着徒弟。靠卖猪肉发财,想必潘家酒楼也是有猪肉这道菜品的。而且,渭州城的人爱吃猪肉馄饨,鲁达要切十斤净精肉,郑屠一猜便往裹馄饨上猜。这就说明,渭州城吃肉,主要吃的是猪肉。

这就有点奇怪了。渭州,就是现在的甘肃平凉,就以现在这个城市的民族分布情况看,回族要占到少数民族的98%。在回民聚居地大卖猪肉,施耐庵这么写是不是不懂民族禁忌,又写错了呢?

这个问题要回答起来就复杂了,最重要的一点,说明鲁达此时是一个十分粗鲁的“妖魔”,毫无禁忌。因为有买猪肉这个桥段,后来的吃狗肉故事就有了前情铺垫,不显得文本突兀。其实,渭州城卖猪肉,也是施耐庵反话正说,需要反过来读。

鲁达逃到雁门县,金二在赵员外的外宅中买了些鲜鱼、嫩鸡、酿鹅、肥鲊、时新果子招待恩人,就没有给他上猪肉了。这是《水浒传》中第一次详细写到餐桌上的菜品,施耐庵有对写渭州城卖猪肉的意思。山西境内的少数民族中,很多地方也是以回族居多,没写雁门县中没有猪肉,表示鲁达这时即将走上正果“郑屠(征途)”。

不仅渭州城里卖猪肉,梁山上自王伦起,就吃猪肉了。晁盖带着生辰纲行动小组上了梁山,王伦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山寨里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大吹大擂筵席。”怎么能说《水浒传》中没有吃猪肉的情节呢?

梁山之上经常是这么设宴的,小李广花荣从清风山去梁山,途经朱贵酒店,旱地忽律便“杀宰猪羊,管待九个好汉”。

一百单八将来自五湖四海,什么样的肉都要吃,哪能少得了猪肉呢?

《水浒传》吃肉有讲究

这个情节,主要是武松的故事中写到的。武松侦破了哥哥武大的案子,先到县衙里告状,衙门不理会,武松便决定自己了断。

武松做好了杀人准备,便叫两个士兵“买了个猪首、一只鹅、一只鸡、一担酒,和些果品之类,安排在家里。”猪首就是猪头,一般是设供的供品。祭祀仪式结束后,猪首也是可以吃的。所以,武松就把这些食品先摆在了哥哥的灵前,祭奠亡兄。然后,又将这些供物堆盘满宴,铺下酒食果品之类。摆布完毕,武松便将四邻请了进来,以酒食款待,请他们做个见证,录了潘金莲的口供,然后,杀了潘金莲,祭奠武大。

所以,《水浒传》的故事是很接地气的,武松以猪头做供物,现在也有这个习俗。

施耐庵非常愿意写吃肉喝酒的情节,无论梁山好汉,还是市井百姓,达官显贵,仿佛都是些吃货。其实,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水浒传》通过吃肉喝酒,表现人物个性,演绎北宋风情。同时,还隐喻故事主题,绝非闲笔废墨。既然很重要,所以,施耐庵写得也很认真。书中涉及到天南地北,自然也就有各地的饮食文化了。粗略的数一数,《水浒传》中仅吃肉方面,就涉及到牛肉、羊肉、猪肉、野味、肥鸡、嫩鹅、鲜鱼,等等,与我们现在也差不多,并无特别之处。但是,《水浒传》的每一次吃肉,都是有讲究的。

吴用到石碣村说三阮撞筹,这个村子临近水泊梁山,八百里泊子,肯定有大鱼,当然是要吃鱼的。然而,三阮招待吴用的却只有五七斤小鱼。为何这般小家子气呢?阮氏兄弟说了,如今水泊被一个叫林冲的男女引着喽啰霸占了,要大鱼就得去靠近梁山那边去打,谁敢去呢?所以,石碣村的渔民们便断了生计。

吴学究早就打定主意,要鼓动三阮上梁山,因为吃鱼,便试探出了这三兄弟早有上山落草的想法。于是,吴用便仔细调查了梁山的情况,顺利的将晁盖引上了梁山。于是,《水浒传》大故事就此拉开帷幕。

最有寓意的,当然是吃牛肉了。牛是不能吃的,北宋律法也规定,凡是私自盗杀耕牛者,最重可判杀头。施耐庵就是要写梁山好汉吃牛肉的事。但是,若是仔细阅读文本,就会发现,吃牛肉的地方多在山村野店,绿林江湖。而且,吃牛肉之后,必定会有不详的或者英雄的故事要发生。

史太公在王进刚到时,请他吃的牛肉。但是,知道他不是歹人,而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后,便杀了一只羊来举行拜师宴。这是反着写。史进听说少华山有强人,早晚会来骚扰村庄。于是,捡了两头肥牛杀了,动员乡中村蠢等,准备厮杀,不久,果然就厮杀了。后来,史进在赤松林遇见鲁智深,两人吃了牛肉饼,便反转身去,到瓦罐寺杀了崔道成、邱小乙。武松在三碗不过冈酒店海吃了一通牛肉,便上景阳冈打死了白额吊睛猛虎。……

梁山好汉为何专在需要耕牛的地方吃牛肉呢?深层次的寓意讲的是施耐庵在书中寄托了反元思想,元人是北方游牧民族,统治中原,是对中原文明的破坏,而中原文明的基础就是农耕文明。所以,只要出现吃牛肉的情节,大致就要有事了。细节为故事服务,故事为主题服务,且莫轻看了梁山泊那帮吃货们。

同样,吃猪肉也有寓意。上面写到的渭州城卖猪肉,以及武松用猪头做供品又作酒宴,也是在特定的情节环境中的文本设定。其实,还有一处写吃猪肉的事情,与武松以猪头做供品有相同的寓意。这就是王伦杀了五个猪款待晁盖七人。当时,梁山恰好五个头领,除了寨主之外,还有杜迁、宋万、林冲、朱贵。吃罢这场宴席,第二天就发生了林冲杀王伦的事。猪又成了供品,而且,晁盖做了寨主,剩下的四个头领便跟着晁天王,成了真正的好汉。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