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牛肉面叫什么名字,中国最好吃的牛肉面在哪里

饭店牛肉面叫什么名字,中国最好吃的牛肉面在哪里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饭店牛肉面叫什么名字,以及中国最好吃的牛肉面在哪里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中国最好吃的牛肉面在哪里

中国最好吃的牛肉面在哪里

文字:魏水华邹恬怡

头图:Pixabay

东亚和南亚的民族,有许多历史共性。

比如,都有不吃牛肉的历史。

虽然不吃牛肉的原因各异,但无论是日本源自皇权的禁肉令,还是印度源于宗教的牛为神灵,本质上来说,都与中国人不吃作为生产资料的耕牛是同样的归因。

是的,中国人骨子里不信神,也不信皇权,所以中国古代禁食牛肉的法令,从一开始就把理由解释得明白通透。

反过来说,牛肉这么好吃的东西,在中国如此爱吃的国度,也从没真正断绝过。宰杀老、病、残疾牛虽然一直是合法的营生,但在那个并没有食材溯源体系的时代,成为盘中熟物后,也就无从考证牛肉的由来。《水浒传》里绿林好汉们“二斤牛肉、一壶好酒”,颇能代表中国古代游走在皇法边缘的底层百姓的真实生活。

同样,中国古代很长的时间中,也并未将小麦制品视作上得厅堂的好物。

西晋文人束皙,写过一篇《饼赋》,罗列了许多面食,他说:春天不冷不热,适合吃“曼头”(馒头);夏天酷热的时候,适合吃“薄壮”(可能是凉面皮);秋天降温了,最好吃“起溲”(发面饼);隆冬天寒地冻,那就是“汤饼”(面片)最好了。而“牢丸”(汤团)是面食里最好的,因为一年四季都好吃。

这些面食,有的是从遥远的异域传来,有的则是从社会下层自发形成,总之,都和伟大传统无关。

所以,牛肉与面条的相遇,天然就带着一股发端于江湖的草莽之气,它凝聚了市井的喧嚣与人间的烟火。在中国美食的谱系中,如果说刀鱼、鲥鱼、湖蟹等淡水鱼鲜,代表了精英阶层的舌尖审美,是文人们口口称颂的雅馔;那么牛肉面,则是平民阶层中最具旺盛生命力、最能反映地域风物的离离春草。

No:1壹

从宏观角度来看,牛肉面并非中国土生的食品,今天我们吃到的牛肉面,大抵有两大源流,西食东渐,与海上舶来。

与中国人在正规宴席上习惯饭菜分开不同。中亚的饮食大多是主食与配菜装在一起:各种烤肉、酱汁和蔬菜被放在垫着馕的盘子里,或者将藏红花、洋葱、鸡肉和长粒米饭炒成一碗……这些在中国人看来卖相不佳、鱼龙混杂,只能作为无产阶级果腹的东西,却是伊斯兰社会中上得档次的美食。

从汉朝开始,这些西方的吃法,以及原产于中亚的小麦,就陆续开始传入中原,并自下而上地影响了中西部地区人民的饮食。黄河流域的面食文化,中原地区以牛羊为主要肉食的风俗逐渐形成。

东汉宫廷里就已有专门制作汤饼的“汤官”。魏文帝曹丕曾经怀疑,何晏的面白如玉,是在脸上涂了脂粉。于是,文帝传何晏入宫,赏赐一碗汤饼。看着何晏吃得满头大汗,面色由白转红再转白,他才相信何晏是真的肤白。

这种西食东渐,在唐代达到了巅峰。李世民“天可汗”的威名,以及大唐包容开放的国家政策,让包括诗仙李白在内的大量中亚人,经由河西走廊,在天水、兰州中转后,慕名来到了唐帝国的中枢核心:长安。

这些中亚人,带来了白水煮牛羊肉的饮食习惯,也带来了各式各样面食的吃法。很快的,在食物上充满创造力的中国人改良了中亚人用牛羊肉汤煮面饼、面片的吃法,形成了更易入味的细长条状面食——也就是后来的面条。

在北宋人高承的《事物纪原》中提到:“魏晋之代,世尚食汤饼,今索饼是也。”索,在汉语中意指条状物,这大概是最早的有确切记载的面条。

巧合的是,几乎同时代,在小麦向更西方传播的路上,意大利人发明了AnclleHair(天使的发丝),也就是后来我们吃到的意大利细面。

同样的条状小麦制品、同样的易入味特性,可见爱好美食的人们,常常有惊人的审美相似。

No:2贰

明代之后,南稻北麦的作物分布,已经完全成型,“南人饭米,北人饭面”的结构日趋固化。同时,随着面条在国家范围内的流传,“面”这个词日益成为面条的代称,而非它的本意,小麦面粉。

对于盛产文人士子的南方来说,面条沦为点缀生活的情调,而非填肚子的道具,所以面条的配菜,也努力往吃不饱肚子的水产、鲜蔬上靠。李渔饶有兴趣地记述了他的用鱼肉干、虾米、鲜笋、芝麻、花椒等做的“八珍面”,袁枚也曾兴致勃勃地谈起他用鸡汤、鳗鱼、虾汁和蘑菇汁做的小面点。

而中原地区、河西走廊,则依然保留了用牛羊肉汤配面条,以求填饱肚子的风俗。不同的是,以河南烩面为代表的羊肉面大行其道的时候,因为国家明令禁止宰杀耕牛,牛肉面只存在于不为人知的暗面,以及回民为代表的穆斯林饮食中。

1840年,英国人用鸦片战争打开了大清的国门;十年后,美国人以黑船事件打开了日本的国门。东亚的民族第一次发现,原来千年来视为禁忌的牛肉,居然是欧洲人强身健体的营养品。

但民族性格,又一次让两国在牛肉面的历史上上分道扬镳:日本人推行全盘西化,明治天皇带头吃牛肉、喝牛奶,以增强体质。其后百年的进程中,还培育出了肌间脂肪含量极高的和牛。此外受中式面条影响,发明出了以骨汤为基础的日式拉面。

但中国人却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在吃牛这件事上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鸦片战争后半个多世纪,清汤牛肉面的招牌才出现在兰州街头。

这大概是中国人偷偷吃牛肉数千年来,第一次堂而皇之地在闹市上公开挂出牛肉面的字号。

No:3叁

汉族从来就是一个后来居上的民族,牛肉面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自从兰州第一碗牛肉面成为口口相传的著名小吃,并被唐鲁孙为代表的精英阶层文人们撰文称颂之后,各地基于本土的烹饪手法和饮食口味,都做出了有地方特色的牛肉面。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各具特色的牛肉面,还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内销转出口”,影响了我们的邻国和全世界。

20世纪40年代,越南阮氏王朝覆灭,百姓出于对封建王朝的叛逆,开始在皇都顺化食用牛肉。来自中国广西、贵州一带的移民又带去了牛肉面和牛肉粉的制作技艺,两厢结合之下,发明出了越南人引以为国粹的顺化牛肉面(BunboHue)。

70年代,重庆华侨李北祺以“牛肉面大王”为招牌,在加州地区开设牛肉面连锁店,这是迄今为止除了熊猫快餐之外,在美国最成功的中餐连锁品牌。且相比于口味怪异的左宗棠鸡、炒杂碎,牛肉面算是在美国能吃到的最平民、最地道的中餐之一。以至于后来,“加州李先生牛肉面”居然有底气回国,在北上广开设分店,堪称连锁中餐的旗帜。

70年代末,日本企业和台湾企业合资,仿效当时如日中天的日清公司的泡面产品,以台湾牛肉面为底味、加入日式拉面的配菜,创制出了“康师傅”品牌和旗下第一代网红泡面——红烧牛肉面。一举在整个东亚地区击败了日清豚骨面,也开创了后来无数牛肉口味方便面的先河。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总而言之,中国牛肉面以因地制宜的选材、便捷的制作过程和丰富绵长的口味,成为最具文化包容性和世界影响力的中餐。

那么,完整的中国牛肉面图谱,究竟是怎样的?

甘肃:兰州牛肉面

|牛肉面开山鼻祖|

传说兰州牛肉面“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面汤要清,萝卜要白,香菜要绿,辣椒要红,面条要黄)的制作标准,是一位名叫陈维精的河北秀才发明的。

陈维精的回族徒弟马六七,把制作标准带到兰州,并由后辈马保子在兰州发扬光大。

本质上,兰州拉面发迹的故事,与肯德基如出一辙:哈兰·山德士上校是印第安纳人,却千里迢迢跑去盐湖城卖肯塔基州炸鸡。原因无它:肯塔基州作为南方蓄奴州,确实有吃炸鸡的文化传统。

兰州也有类似的特质:自唐以来,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兰州一直是西食东渐的中转站;元以后大量回民的聚居,让牛肉面有了民族基础;晚清的汉族文人总结出了“一二三四五”制作标准,就好像是肯德基总结出的炸鸡制作标准,如一管催化剂,把食品从风物上升到了品牌。

直到今天,兰州牛肉面依然是中国牛肉面最具特色的强势地域标志职一。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既能找到关中平原的优质小麦粉,又能轻松获得来自藏、疆边区的优质牛肉。

蓬灰泡水合面是兰州牛肉面的灵魂。蓬草烧成灰之后,带有碱性,能固化面粉内的蛋白质,让面条更劲道。本质上,蓬灰面和南方吃的碱面、做烘焙加的小苏打是一个作用。

正宗的兰州牛肉面不用切得飞薄的肉片,而是牛肉粒,这与市面上多数青海化隆牛肉面不同。肉粒酥烂而不绵软,非常考验师傅煮肉的功力;如果要额外加一碗肉,牛肉片才会登场。

因为临近关中,与陕西类似的油泼辣子也在兰州牛肉面中不可或缺,但与关中平原的嗜辣不同,兰州牛肉面油泼辣子的最高境界是“只香不辣”,这或许也从一个侧面保留了中亚的食俗。

四川:内江牛肉面

|传承正宗川味|

史学家普遍认为,台湾牛肉面与四川牛肉面有师承关系,但许多台湾人去了成都寻找“正宗牛肉面”后,都无功而返。

台湾作家逯耀东曾经写道:“(在成都)去寻觅地道的川味牛肉面。穿街过巷两个小时,竟无所获。最后吃了两盘夫妻肺片与一碗钟水饺,拎了一斤郫县豆瓣酱回来。”

其实,如果来到距离成都不到200公里的内江,才会发现,真正的川味牛肉面原来在这里。

细面重碱、宽汤红油、牛肉入口即化,是内江牛肉面的几大特色。和兰州的蓬灰面类似,面条多加碱,一般店家都用一口大锅烧水,滚开以后把细长的面条扔进去,用长长的竹筷划拉开来,煮1分多钟就捞起,以保证面条的口感筋道。

牛肉臊子也是选用市场上的新鲜牛肉,佐以各家的秘制香料烧制而成。牛肉切块后,先经热油爆香、再加香料炖煮,经过长时间炖煮的牛肉块口感软烂,香味入骨,闻之让人欲罢不能。

出锅时,配上小葱、姜蒜水、酱油、花椒粉、味精、醋等调味料,面条筋道,牛肉酥软入味,油辣子带着微微的焦香,辅以青翠欲滴的青菜叶子或香菜——还有最后一道秘诀:每碗面的汤底加少许猪油,让面条入口更柔、面汤更香。

张大千是内江人,他晚年移居台湾,常常在在台北的家中摩耶精舍里,亲手做牛肉面招待客人。尝过老画家手艺的演员郭小庄回忆:“张大千的牛肉面做的非常好,他做牛肉分两种,一个是红烧牛肉面,一个是清炖牛肉面。”郭小庄平时为了保持身材吃的很少,面对牛肉面却禁不住诱惑,一口气吃下了三大碗。

张大千曾经旅居甘肃,临摹敦煌壁画四年之久,他做的清汤牛肉面,恐怕就是当时从甘肃师傅手上偷师得来;而他的红烧牛肉面,则应该是正宗的家乡味道了。

湖北:襄阳牛肉面

|反映文化交融|

牛肉面是文化交融对冲的产物,一般说来,文化越多元包容的地方,就越能孕育好吃的牛肉面。兰州是,襄阳也是。

这座中部小城南通江汉,东接汉口、信阳,北上中原、洛阳,西去长安、汉中,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正因这地理位置,使得襄阳文化拥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比如饮食,就跳出了“南米北面”的框架——襄阳人既可以每天捧起一碗面当主食,亦可以就着菜下白米饭吃的不亦乐乎。

襄阳牛肉面是火爆的红汤,滋味麻、辣、鲜、香,比之内江牛肉面有过而无不及。一碗各种香料炖的老卤是其中精华。除了牛肉外,还有牛肠、牛肚、牛肝,所有配菜,都要在卤中熬45分钟以上,熬到牛油溢出,汤头醇厚。再加上豆芽、香菜,滋味俱全。

襄阳牛肉面的标准吃法,还要加上一枚生蒜,配上一碗黄酒。嚼一口蒜,喝一口酒,一碗热辣辣的牛肉面才能爽爽落落地下肚。

外地人到襄阳,总带着大啖一碗牛肉面的决心,但最后常常“不小心”被辣的涕泪直流,一边瞄着隔壁桌吃的飞快的姑娘,一边望望眼前红火热辣的牛肉面和黄酒,甘拜下风。

安徽:淮南牛肉汤

|南甜北咸均沾|

淮南地区最出名的并不是牛肉面,而是牛肉汤。

当地吃牛肉的历史,与湖北襄阳颇多相似。作为从三国时期,一直到民国北伐战争期间,战乱不断的地方,郡县废弛,民族和食物的融合就尤为激烈频繁。而目无王法地吃牛肉,也是很早就在这块地区流传的风俗。

作为南北交汇之地,淮南牛肉汤把“南甜北咸”的滋味表达无虞。

一般店家都会提供甜汤与咸汤两种口味可供选择,咸汤的调味颇似兰州牛肉面的汤头,用香料加牛肉炖出的清汤,清爽鲜美,牛肉要用肥一些的,以其厚重和汤的清爽形成滋味的层次;

甜汤则是不加盐的,用牛骨熬出浓厚的汤汁,下一丁点糖,突出骨汤本身的鲜甜,这又是很南方的做法了。

汤里的牛肉很是手撕的,纤维毕现,咬起来口感扎实,绝非普通的切片牛肉可以媲美,充满了中原地区粗犷的张力。

其实,同为中原黄泛区的黄淮地区,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牛肉汤,比如洛阳、商丘、宿州等地。但唯有最南的淮南,是以粉丝和豆皮丝作为牛肉汤中的主食。

毫无疑问,它已经颇具南方牛肉面的形态了。

湖南:常德牛肉粉

|又油又香的湘味|

湖南常德是著名的米粉产区,用当地常德香米做的米粉,带着轻微的发酵香味,圆而细长,有着不输台湾新竹米粉的品质。

湘菜重油,对于口味清淡的人来说,也许会嫌其腻味。但作为米面的佐料,却滋味刚好。湖南人把米面的佐料称为“油码”,形容其油润多汁。

常德街头常见的小吃,就是把米粉加开水烫熟,加上肉丝、三鲜、炸酱、菌油、蹄花、排骨、鸡丁、鳝鱼等油码。而其中最高级、最著名者,莫过于牛肉。

常德津市是南方最著名的回民聚居地之一,据说雍正年间就有北方的回族部落来此落籍。回民好吃牛肉面,到了多产大米少产面的南方,便因地制宜将米粉入牛肉汤,这就是常德牛肉粉的雏形。

再后来,回民们因地制宜,选取当地盛产的山楂、枙子、灵香草等南方香料,与牛排、牛筋、牛杂一起熬煮老卤。

熬倒油水分离,吃的时候,一勺牛油、一勺老汤,再根据食客的要求加入牛的各种部位,最后再来一颗卤汤里浸透的卤蛋,一点香菜花生,就是一份地道的常德早餐。

广东:潮州牛肉面

|客家人独有的讲究|

南岭以南,自古就是远离中原文明的化外之地。所以在南方客家人的餐桌上,牛肉有着远超北方的重要地位。

南方以山地居多,因此饲养黄牛、水牛非常普遍,客家人因地制宜以牛肉作为日常食用的肉类,还发展出肉源地道、入味独到、工艺精到、工序老道的“四道功”,只要有客家人生活的地方,总能找到牛肉丸、牛杂汤、牛肉打边炉等等各种各样的牛食。

当然,也包括牛肉面。

潮州的牛肉面和牛肉粿条,既非清汤、也非红汤,而是用牛骨汤、沙茶酱、白胡椒调制出的浊汤,咸鲜微辣,带着芝麻花生的油润、鱼露虾酱的鲜味和豉油的甜味。

主要的配菜一般有三种,现切的吊龙肉,用开水烫到半熟,鲜嫩滑口;炖倒酥烂的牛腩肉,绵软入味;店家自治的牛肉丸,Q弹爽口。如果是熟客,又有特殊要求,店家也能提供胸口油、脖仁等特殊部位的牛肉。

总而言之,讲究。

南方米多面少,所以默认会用粿条来配牛肉。但其实,潮汕酥面才是牛肉面的最佳拍档。所谓酥面,近似于广州的竹升面,将面团用人力压到极其紧实,再切成发丝般细长。“酥”在潮汕方言里有筋道的意思,可见其口感。

贵州:花溪牛肉粉

|一勺直击灵魂的酸汤|

如果用一种味道概括云贵高原的食物,酸,当仁不让。

花溪牛肉粉的最大特色,当然也是开胃的酸味。

米粉用的是蒸汽粗粉,爽滑,不用嚼,就能滑落食道。汤是用带骨牛肉熬的,颜色乳白,有一层厚厚的牛油,加了辣椒,色泽红艳。

牛肉并不酥烂,相反,还有嚼劲,与米粉的爽滑形成强烈对冲。

泡在汤里的酸莲花白是整碗牛肉粉的灵魂。莲花白是贵州人对包菜的俗称——长得像莲花,颜色白。所谓酸,是类似于韩国泡菜的发酵,云贵高原独特的恒温湿热气候,让当地的发酵蔬菜制作有着迥异外地的浓厚酸味,为了防虫防坏,还要在莲花白里加入大量辣椒。

这种带着酸辣味的汤汁,赋予了牛肉汤独一无二的口感,米粉的滑、牛肉的韧、莲花白的脆,互为因果,米粉汤酸、辣,带着让人欲罢不能的微臭,可以类比广西的螺蛳粉。

外地吃到的花溪牛肉粉,往往是满碗红油,找不到酸莲花白。尝一口,只有辣味,没有酸味。虽然失之毫厘,却差之千里。

台湾:眷村牛肉面

|集大成的质感|

在台湾,牛肉面从二十多块钱的街边小吃到上千元一碗的“元首牛肉面”,种类应有尽有,而且几乎每一家都有独特的做法。如果一日三餐都吃牛肉面,半个月都很难吃到重样的。

但实质上,解放之前的台湾,很少吃牛肉,也不吃面条,因为台湾本地产水稻,面粉不是他们的主食。

眷村牛肉面的横空出世,带有一种“集大成”的质感——这碗面里,有各地的味道,是国家牛肉面地理最当之无愧的句点。

台湾学者普遍认为,第一代赴台,居住在眷村的大陆移民,按照川味小吃红汤牛肉的做法,又参照了山东人汤面加肉的吃法,发明了这种以四川豆瓣酱为底味的红烧牛肉面。所以,当年台湾很多大饭店的厨子,都会吹嘘自己在山东籍军阀孙传芳手下做过事,学了一身炖牛肉的本事。

1970年代后,台湾开放牛肉进口,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牛肉,快速代替了本地口感硬价格贵的黄牛肉和水牛肉。特别是美国的牛肉罐头,开盖就能浇在牛肉面上,滋味、卖相都相当不错,给予了台湾牛肉面相当程度的产业化发展基础。

后来的加州牛肉面、温哥华牛肉面,都是华侨受台湾牛肉面的做法启发,带到西半球。

如果说兰州牛肉面的重点是面条和汤底,要不是碍于名字,那一点高冷的牛肉都可以不出镜。那么台湾牛肉面正好相反:面条口感或许马马虎虎,但用牛骨烹制并加入风味酱料的醇香面汤,配上酥烂入味的牛腱子肉,几乎让你忘记碗里平平无奇的面条。

马英九回忆过他初中跟同学一起吃牛肉面的情景。面碗大、分量足,“大家吃面就像埋在脸盆里洗脸。”

是的,不论台湾自身的文化发展得多么小清新小文艺,在捧起牛肉面的时候,来自大陆先辈们的豪迈,又重新回到每个人身上。正如台湾学者焦桐所说:“牛肉面本来是历史的偶然,而如今已经成了台北的饮食乡愁。”

END

白岩松说,他在国外出差很长时间回来,下了飞机居然没先回家,而是直奔他最喜欢的那家牛肉面店。

“一大碗连汤带水吃下去,出了一身汗,这才觉得到家了。所谓爱国,原来是爱家门口的那碗牛肉面。”

金都大酒店牛肉面在几楼

金都大酒店牛肉面在几楼

1、大肠面

招牌:大肠面

坐标:复兴中路59号(吉安路东台路中间)

在复兴中路上有家店名叫做大肠面的面馆,靠近老西门地铁站,吉安路和东台路中间的铺面,坐南朝北。小小的一间苍蝇馆子,吸引了来自海内大肠知己。楼下三张小桌子,楼上四张小台子。这就是上海滩传说中的大肠面,老板把饥饿营销做到了极致,每次去都是人满为患,排队时间为20-40分钟,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2、谷沙屋面铺

招牌:葱油拌面

坐标:虬江路1011号格林联盟酒店旁(会文路)

闸北区的老字号,主打葱油拌面,清汤面,浇头有糖醋小排,红烧狮子头,四喜烤麸,咸菜肉丝,百叶包,雪菜肉末等等。因价格亲民,浇头分量足为人称道,面底可以汤面或者拌面,基础价为7元。浇头的话,大荤是10元左右,小荤4元左右,可自由搭配。到的时候刚12点,队伍就排了好长,都排到店门口了,才发现里面还有弯弯曲曲的队伍,排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吃到嘴里。这家店工作日开早午市,休息日只开早市(10点半关门)。

老板和老板娘两个人一直是一个盛菜一个下面,几十年下来男女搭配着干活。拌面偏甜辣,汤面也是满满的一大碗的红汤面,正宗本帮味道。最划算的就是雪菜辣椒酱两个浇头,10块钱就可以大大的满足,各色大荤也是味道赞的不行。

3、老地方面馆

招牌:葱油拌面+炸猪排

坐标:徐汇区襄阳南路233号(近复兴中路)

小店铺,总共有10来个位子,不断的进进出出,人气超级旺的一家面馆,每次去都要排队,有点难等。招牌必点是葱油拌面和炸猪排,葱油拌面是传统的时候味道,酱与面的量搭配得很好,地方味道十足,拌面的酱料很香,肉也很有老地方的味道。

4、明呈黄鱼面馆

招牌:黄鱼面、黄鱼春卷

坐标:斜土路1370号

明呈黄鱼面馆在上海已有两家店,这是一家价格不菲的面馆,菜单上的面价动辄是五六十。明呈黄鱼面馆在江湖中的成名,据说是是因为店内贴满了许多不同寻常的语录,正是这些语录,吸引着天南海北的吃面人前去排队打卡。语录看起来不正规,但是又充满了亲切感,也算一种独特的经营方式,堪称是“面馆界”的一股泥石流。

5、220辣肉面馆

招牌:辣肉面

坐标:松花江路2号(靠近军工路)

位于松花江路2号,因为对面就是220终点站,食客们就把它叫做“220辣肉面”,老板也就顺水推舟用了这个简单而又粗俗的店名。这家店最大的特点就是入味、料多、量足!凭着一碗辣肉面,从来不缺排队的客人,还被评为“杨浦区十大面馆之首”。由此粉丝们纷至沓来,趋之若鹜,说是上海滩最好吃的辣肉面!连诸如德兴馆这样的老店也只能望其项背,自叹不如哎!

老板夫妇是上海本地人,好多食客反应他们有时候很凶!说话都是靠吼的,再加上面孔凶巴巴,真是凶上加凶,不过食客们已经习惯,都凶了几十年了,但是并不是针对某个人,他们对所有人都一样,似乎已经成为店里的特色。甚至有人说:“老板死样怪气的那个声音还是有点怀念的,不是那个腔调,还真觉得走错了地方。”

进店后,一碗招牌辣肉面是必要点的,红红火火一大碗,表面的肉简直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老上海人一吃就知道,这家辣肉还是小时候的味道!面入口顺滑,根根筋道弹滑,很经典。辣肉面的灵魂——辣肉,它从“骨子里”就和其他面馆区分开来了。辣肉面分肉丁、肉糜两大派系,这家用的是纯手工剁的肉糜,再经油煎烹香,一粒一粒很小,但十分入味,辣得爽快,过瘾!回味带点甜,甜辣饺织欲罢不能!如果再加个兰花豆腐干,或者荷包蛋等,无需华丽的语言修饰,市井味就是那么经久不衰。

6、富祥面馆

招牌:黄鱼面、鳝丝面、腰花面

坐标:武进路244号(近乍浦路)

富祥面馆,一家隐藏在弄堂巷子里的苍蝇小店,狭小的门面、简陋的饭堂,却丝毫不影响食客的好胃口。街坊邻居们总会在清晨入店,点一碗热腾腾的汤面,唤醒还在昏睡的味蕾;上班族们则会在中午来这里,挤破了头也要吃他家一碗面!

在这里吃面,重点在于浇头,足足有好几十种,选择超级丰富,都在菜单上列的明明白白。猪肝炒得绝对嫩,味道不浓,倒是把猪肝的鲜、洋葱的香连带浓油赤酱炒到了面里。铁锅旺火快炒的腰花,满扑扑地盖在面条上,带着一股热辣的膻气扑面而来,香气在桌间流转!他家独具特色的黄酱,在老一辈上海人中比较有名,据说是从老板的外婆辈流传至今的!虽说就是豆腐皮包肉,但不偷工减料,一块下去,扎扎实实。豆腐衣像纸一样皱皱的,薄且韧,挂满了汤汁。一层层剥开,里面露出一大块紧实的肉馅,也裹满了让人眼馋的汁水!甜中带着浓浓的豆酱香,正是上海宁很爱的老咪道!

店内还有一个灵魂角色,便是面。不像别家选的都是细面,这里的面都是专门定制的“小宽面”,在汤汁里泡久了,还是一样的韧且耐嚼!拌面的葱也出色!一看就是手工一点点熬的,有葱香味!

7、伊祥·敦煌楼(中山北路店)

招牌:兰州牛肉面

坐标:普陀区中山北路2212号1-4楼(近镇坪路地铁站)

这家可能是全上海最正宗的“兰州牛肉面”之一了,兰州不叫拉面啊,就叫牛肉面。这里的面条从最细到最宽有近10种类型,牛肉面确实非常赞,是标准的兰州味道!这里原先是甘肃驻沪办事处,这么多年下来,饭店的名气越来越响,生意越来越好,每次去吃面都是人山人海,往往还要提前预约或等位。一楼最普通的大众食堂,不讲究环境和服务,纯粹为了那碗面和汤。

江湖中传说,不放辣椒的牛肉面是没有灵魂的,敦煌楼为了迎合大家的口味在上菜的时候没放辣椒,小编在此提醒大家在吃之前一定要加辣子哦。

8、春和面馆

招牌:大排面

坐标:常德路1081号

春和面馆在上海几乎无人不知。即使不知道,问问出租车司机也就知道了,因为它号称“出租车司机之家”,一到饭点,大批上海老插兜司机就会跟候鸟一样,从不同处驶向春和面馆,几米长的队伍也就早早的排起来了。据说每天都要排几个小时的长队,每天至少卖出两千碗面,在爷叔辈里十分有名气,深受上海人的喜爱!

春和面馆的红烧大排面,永远都不负众望。色泽金黄,大排裹着不算薄的面粉,但是酱汁浓郁到连裹着的面粉都好吃,大排实打实的大块,肉质厚实紧致,有女孩子大半个脸一般大,红烧入味,微微泛甜,是正宗的老上海烧法!大排酱汁与面汤互相交织,一口接一口,滋味越发鲜甜。然而比红烧大排面更受欢迎的,是咖喱牛肉辣酱面。辣酱与牛肉的完美组合,俘获了大批吃货的小心心,辣油的厚重中渗透出牛肉的鲜香,和着劲道的面条一口气吃完,真的是爽到五脏六腑里去了。

9、老半斋

招牌:刀鱼汁面

坐标:福州路600号(近浙江中路)

老半斋位于市中心福州路浙江中路,是上海餐饮的老字号了,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上海久负盛名。

老半斋主要经营镇江、扬州风味的特色菜,尤其是每年的刀鱼上市的季节,刀鱼汁面是进店必点的。据说这刀鱼汁面的汤汁煮法是:将刀鱼用钉子钉在木头锅盖上,大火烧沸后开小火焖上一天,一定要等到锅盖上的刀鱼肉酥烂得掉下锅里,与锅中的汤水融为一体,木头锅盖上只剩下几具刀鱼鱼骨方算大功告成。面上来,牛奶一样的汤汁。虽看不到一丝鱼,但刀鱼的鲜味,都已经在面里了。

10、味香斋(雁荡路店)

招牌:麻酱面

坐标:卢湾区雁荡路14号(近淮海中路)

据说这是一家火了80多年的面馆了。这家店的招牌主打为麻酱面,据称是上海最好吃的,没有之一。这里的麻酱面每天要卖出2000多碗,生意好到爆炸,坐在里面吃面真的很热闹,因为大家都是紧紧的挨着一起吃,地方小,人气旺,很多老食客都已经吃了30多年了。面条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而制作,可以要硬的,烂的,还特别有烂烂的适合年纪大的人。

麻酱面

11、脆鳝面馆

招牌:脆鳝面、大肠面

坐标:新闸路1390号(新闸路与西康路交叉口东北10米)

脆鳝面馆里,总有“八仙过海”之类唬人又销金的名头,但最佳的选择,还是这碗脆鳝面。厨房间掌勺的是上海爷叔一名,入选的鲜鳝鱼大而宽且厚,去内脏后,剖成宽宽的一片,客人下单后裹浆,在锅中炸的外皮酥脆焦香,火候和时间被几十年的老师傅掌握的游刃有余。炸过后的脆鳝盘起来,插上姜丝,造型嗲得嘞!吃的时候裹一点甜酱油,刚一入口,舌尖上的快活,让人不由自主眯起眼睛细细品味。另一种吃法,是用脆鳝稍蘸一点面汤,韧甜的像麻糖,又多了生抽的酱鲜。

12、哈灵面馆

招牌:牛蛙面

地址:天山西路416号

店面超级小,但是生意超级火爆,每天排长队已经司空见惯,排队时间约为30-40分钟。招牌主打为牛蛙面和牛蛙饭,牛蛙面分量很足,牛蛙肉质鲜嫩,口味偏辣,炸猪排也很受欢迎。

13、四如春食府

招牌:上海冷面

地址:石泉路72号

四如春作为上海老字号的大众餐饮店,开创至今已有90年,这里就像是是附近居民们的食堂,价钱物美,冷面更是一绝,四如春食府在上海有且仅有一家,开创了上海冷面用冷风吹的做法,号称“上海冷面鼻祖”!

四如春的冷面是先水煮,捞起后加食用油,再人工用筷子挑凉,一旁的大电扇对着面直吹,吹出来的风热乎乎带着面的香气。冷面会配上特制的酱料和花生酱,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喜欢的浇头。冷面的浇头也很多,有炒三丝,辣酱,炒双菇,豆芽菜等等,其中最经典的就是炒双菇和辣酱,浇头可以选择浇在面上,也可以拿一个碗另装。

不分工作日和双休日,只要到饭点,必定人满为患。请做好“拼桌”的准备,不然就会变成端着面站在店中无所适从的局面了。先在门口的收银台买单,拿着收银条去相应的窗口拿食物——锅贴、饭、冷面、汤面等都在不同的窗口,若是第一次来很可能会被混乱的场面弄晕,不妨请教一下排队的老阿姨老爷叔,就都知道了。

14、沪西老弄堂面馆

招牌:辣肉面

坐标:定西路685号101(新华商务大楼北侧)

名字叫沪西老弄堂面馆,的确是在商务楼边上的一个弄堂里,道路边还种了类似于竹子似的绿植,头顶是黄白相间的遮雨棚,走进去才能发现一个很小的店面,店内位子比较少,桌子都放在弄堂里。面的浇头种类并不多,招牌是辣肉面,蛤蜊猪肝面,和大肠面。虽然是苍蝇馆子,但是服务不错,人气也很旺,每到饭点会排队,特别是辣肉面,名震江湖,甚至吸引到明星到此打卡。

15、春园

招牌:雪菜冬笋黄鱼面、蟹粉虾仁面

地址:重庆南路183号

春园可以说是上海老一代的国营店之一,之前叫“品芳面馆”,相信也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八仙桌和八仙凳都已掉漆,环境油腻,还没什么服务,但是工作日店内挤到爆,附近的白领爷叔老阿姨都爱这里。

招牌雪菜冬笋黄鱼面,不少人就是奔着它来的!面条煮的恰到好处,劲道爽滑,吸溜的嗦进肚里,嗲翻天!现炒的浇头冒着热气,白皙的黄鱼肥嫩多汁,肉质细腻!

还有现拆现炒的蟹粉虾仁拌面,黄综坨的泛着油光,荡出阵阵的香气!汤汁撩动着味蕾,简直鲜到掉眉毛!

16、裕兴记面馆(南京西路店)

招牌:秃黄油、三虾面

坐标:威海路830号(近陕西北路口)

裕兴记面馆原本是苏州的一家老牌面馆,于2018年底在上海开了分店,喜欢苏帮面的上海人从此不必去苏州,就能吃到老牌正统的苏帮面,尽管价格比苏州贵了不少,但是依然人气爆棚,特别是周末,需要排队。裕兴记有三大法宝:两面黄、三虾面和秃黄油。

尤其是三虾面,尽管价格不菲(128元1碗),但是每年端午前后一经推出,立刻引得众多食客争相前往尝鲜。所谓“三虾”,即是虾身上的三宝:虾子、虾脑、虾仁。“三虾”以太湖所产的白虾品质为上,渔民形象地称之为“蚕子虾”。这碗面十分费工夫,需先剔虾子,再剥虾仁。烹饪的时候要先起油锅,依次下浆好的虾仁、虾脑和虾籽,迅速翻炒几下即可出锅,中间除了少许料酒外,其他一点调料都不用加。烹饪好的三虾盛在盘中,虾仁、虾脑上沾满了虾籽,色泽鲜艳,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17、清真永丰面馆

招牌:红烧牛肉面、红烧羊肉面

地址:吉安路254号

清真永丰面馆坐落于面馆非常密集的卢湾区,东边是名闻遐迩的复兴中路大肠面,南边是潘石屹和一干名星都光顾过的辣肉丝面,竞争非常激烈,但永丰面馆一开却已几十年,可想而知这家店口味的地道。

小店很破,桌椅、装修都已很有些年头了,来这里吃面,就最好别那么讲究环境。店里的特色是红烧牛肉面和红烧羊肉面,不过羊肉面只有冬天才有。他家牛肉不是甜甜的那种,反而是偏咸鲜的酱油风味,没有兰州红烧牛肉面那种浓重的香料味,也不是真本帮的甜口,自成一派挺神奇的。牛肉用的是半筋半肉的,分量很足,口感扎实满足,很入味!

18、奥灶面·黄鱼面

招牌:黄鱼面

地址:居家桥路537号3幢1层

这是一家老店了,原来开在博山路,由于位置较小,停车等各种原因,搬迁到了居家桥路537号,从小小的一家门面,到现在有室内室外能容纳近百人的规模,靠的自然是好味道以及络绎不绝的回头客。

黄鱼面是招牌,店家应该是将新鲜的黄鱼去掉头尾和大骨,或是将腌好的小黄鱼和雪菜过油煎一下,再浇在碗里的,这样使得黄鱼肉在面汤里不容易散掉,咬一口满满的黄鱼鲜味。炸猪排也是必点的,这里的炸猪排简直是“巨无霸”级的,整整有一个手掌那么大,分量十足,表面被炸得金黄酥脆,配上一碟辣酱油,入口满嘴酥香,一口下去酥皮夹带着肉汁儿的口感简直绝了!

19、上面坊

招牌:鸭肉面、鸭腿面

地址:东诸安浜路178号

整洁的店面不大,整个空间大概也就能容纳二十几人的样子,可以几个好友坐在小方桌一起进餐,也可以选择在靠墙的一排“吧台”一人食。每到五六点,你便可以看到店里差不多已经是乌泱泱的一片食客了,据说每天中午这里都会大排长龙,若是没座位有的客人还会选择端着面在外面吃,可见这里的美味程度真是不容小觑。

鸭肉每天熬煮5+小时,用筷子轻轻一撕即散!入口喷香酥烂,一点怪味都没有,丝毫吃不出鸭膻味!不像我们吃的辣炒鸡鸭杂,靠辣和调味掩盖本身的腥膻,这里的鸭味清淡,却恰到好处地把原味和调味平衡了。看似拙朴的鸭汤,实则100%滋补,表面几乎没有油花,喝一口却十分鲜美,而且是不添加任何味精的鲜,原汁原味,喝了绝不口干,但是会上瘾!附送的菊花茶温度刚好,淡菊香配着鸭肉是不错的选择。

20、宝泰面馆

招牌:大肠面

地址:瞿溪路1072弄1号

本帮面馆的典范,宝泰必占一席。它是老卢湾心中的四大面馆之一,环境很简单,就和八九十年代的人民食堂一样,白桌红椅,相当简朴!注意:下午2-5点是后厨休息时间,该时段勿去,以免空等!

宝泰坚持现炒浇头,浓油赤酱的浇在面上,香气瞬间就溢出来了。爆炒猪肝火候掌握得恰如其分,既不嫩得离谱,又不会太老难嚼。酱汁沁入猪肝的每寸,相当入味,一点内脏的腥气都没有。大肠处理得很干净,质地肥厚,口感软糯。肉丝青菜,酱汁顺着碗壁流进去,从中直接搅出面,还飘着热气,吹吹直接送到嘴里,真是边吃边舔嘴角!

21、长宁拉面

招牌:牛肉面

地址:长宁路458号

说起这家位于长宁路几十年的老店,历经2次改名,1次搬迁,从“铮铮饮食”到“一面拈花”到最后索性叫“长宁拉面”。敢以地区作为名头的,也足以说明他在拉面界傲视群雄了。

这还是家深夜食堂,面馆是24小时营业的。店里餐食种类不多,除了牛肉面之外,还有牛肉汤、牛杂汤、拌牛肉、拌牛杂等等,每一种都是店里老食客的“心头好”。面是手工拉面,点完单后师傅现场制作,因此面条格外的爽滑弹牙。汤头是地道的淮南的做法,每天用牛骨现熬,加入店家秘制的配料,24小时不停地熬,里面全是精华。牛肉选用北方黄牛肉,生长周期长,香味十足。卤好的黄牛肉切成吹弹可破的薄片,吃起来不塞牙又香味十足。吃完面,还可以来一份招牌拌牛肉,筋肉相连的牛肉被切得薄如蝉翼,入口爽嫩,拌着酱料和香菜一起吃,米道伐要特灵哦。

22、红辣椒拉面馆

地址:闻喜路936号

招牌:牛肉拉面

历史已无可考,但是说开了十几ニ十年了。几经搬迁,仍有很多老客追随。一碗面滚烫的端上来,热气腾腾,充满了牛骨和牛肉的香气。汤里面有咖喱和胡椒味,喜欢口味重点的人一定爱吃。加一块兰花干或者卤鸡蛋,那就是超高级大满足。

23、卢香纪面馆

招牌:大肠双浇面

坐标:黄浦区丽园路501号

卢香纪面馆的原名叫做香阁丽,传说中的“卢湾四大面馆”之一,在江湖中已经存在很久。从2016年9月更名为卢香纪。这家店还有个更有名的口号,叫做“缩头面”。很多卢湾人都是吃这个面长大的,也是很多老一辈的夜食堂,这家面馆24小时营业,全年无休,必须推荐。

这家面馆主打的特色是大肠双浇面,猪肝双浇面,主打内脏系列。最大的特色是,面汤很少,面和浇头全部融在了汤里。现炒的浇头油很足,炒得很香,面条有点粗,比细面更加Q弹。大肠特别有嚼劲,没有过多的油脂和腥气,鲜香没有杂味,而且用的是烤鸭的卤汁,让大肠口感更加的油润。

24、莹楼馆

招牌:辣酱冷面、辣肉面

地址:临汾路691号

临汾路上开了20多年的老牌面馆,在岭南路和平顺路中间段,门口不大,需要睁大眼睛才能找到。地方不大,吃食却十分的丰富,都是上海人爱吃的经典口味,辣肉面、大肠面、腰花面、猪肝素交面、红烧羊肉面、焖肉面,除了面还有响油鳝丝、炸猪排、红烧肚档、酱爆腰花、炸牛蛙......说都说不完!

夏天时供应的老式冷面是不可错过的,浓油赤酱的口味绝对是上海老面馆的特色,面条也是够劲,让师傅多放点花生酱,幸福感满满的。

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的时候,就先来一碗最普通的辣肉面。这家辣肉面是当先比较主流的大肉粒辣肉,口感非常好,软烂入味,完全不会很硬,调味也是鲜辣加一丢丢甜,可以说非常精准美味了!鳝丝面、鱼香肉丝面也是店里的招牌,非常鲜香美味!同时不得不提店里的拖面大排,肉质酥松软烂,外皮很香,而汁水则饱满得简直要溢出来,配着辣酱油一蘸,那叫一个销魂!

25、逸桂禾阳春面馆

招牌:老上海传统阳春面

坐标:黄浦区吉安路290号

这家面馆为传统的老上海风格,一进店就像回到了八九十年代,以主打正宗的上海传统阳春面而著称,食客多为上海本地人。面馆坐落在小马路里,停车不太方便。所以想吃的人最好是绿色出行。单纯的阳春面17元一碗,加浇头翻倍,阳春面是一种特制的细面(直径约1毫米左右),久煮不烂,口感劲道,适合喜欢细硬口感的人。再来一份炸猪排,外酥里嫩,配上特色的酱汁,就算满足了。

细面、高汤、猪油、一碗没有浇头的面,可能大多数的人都不会把它放在眼里,过惯了大鱼大肉的日子,很少会有人再去怀念一碗旧时的阳春面,但是它却代表了一批上海人的精致。

26、心乐面馆(进贤路店)

招牌:大肠面

坐标:黄浦区进贤路120号

心乐面馆目前在上海有5家店,其中以进贤路店最为疯狂。排队时间约30-50分钟,一栋两层楼的小门店,店内装修精致,偏日式风格,从四面八方涌来吃面的人潮络绎不绝。座位大多数是4人位,可拼座。这家面馆招牌主打是大肠面35元,辣肉面35元,腰花面35元,清炒虾腰面58元,还有传说中的网红小龙虾拌面,以及酱爆鳝丝面,炸猪排等等。

27、老味道面馆

招牌:咸菜半客辣肉面

地址:河间路810号-1

提起老味道面馆,似乎绕不开同在杨浦的肉糜派大佬220,老板也亲自认证:“阿拉跟220老板是老朋友叻,用了伊的配方,不过,我们有改良哦”。的确,同为肉糜派的辣肉,这里的肉色更深沉,肥瘦相间,肉味很足,糖下手也重,更符合上海人嗜甜的喜好。原来跟传统做法不同,这里的辣肉几乎不放油,就让它在锅里煸,足足两个钟头,慢慢收汁,肥肉走油,瘦肉入味。担心吃不来辣?其实老板娘会在点单时不厌其烦地问客人能不能吃辣,如果不能,一律安排微辣,这一点,要给个大大的好评。

辣肉的分量和面的分量都是给足的,肉糜颗粒感很强,跟打成酱的肉末还是有很大区别,鲜、甜、辣、香,几种味道综合作用下,初入口中会觉得有点“劲儿大”,但有面的搭配,调和了辣肉糜以后就让人欲罢不能。也就是说,这满满铺了一层的辣肉糜,是做到了‘空口不宜”、“拌面正好”的尺度的。

28、金杨拉面王

招牌:半筋半肉面、白切牛肉面、红烧牛三宝面

地址:金杨路458号

这家是浦东的老牌拉面店了,他家的拉面融合了兰州拉面、河南拉面的精华,自成一派。想当年门口支个大锅熬着牛肉汤,边上直接拉面,外面堆着一堆牛大骨,大冬天一碗面下去浑身舒坦。现在生意越来越好,店面不但扩充,而且装修得也古色古香。流水潺潺、桃花灼灼,特别是桌子,隔板下小鱼儿悠哉悠哉,点上碗面品着汤赏着鱼。

好吃的面一般要符合3个要求,面有嚼劲、汤头浓鲜、浇头味好,金杨拉面王这几点算是都达标了。二十多年依旧畅销的好面的关键就在这祖传秘方的汤里,除了牛骨外,还加上猪骨、羊骨,一共三大棒骨加草鸡和多种中草药熬制而成,因此能够同时尝出香浓的药膳味和咸鲜的骨汤味,可谓浓郁之中带着香甜与鲜美。特大块的红烧牛肉,也要花费两到三个小时,加入各种中药材熬到肉质酥烂又有嚼劲,只要一入口便满是肉香和肉汁。手工拉面粗细均匀,吃口很爽滑,一口接着一口,根本停不下来。

29、德兴馆

招牌:焖蹄面

地址:广东路471号1楼

德兴馆,创建于1878光绪年间的百年老店,享誉上海。一楼以吃面条为主,主打就是焖蹄,焖蹄由秘制酱料卤制,肉块肥瘦相宜,咸淡适中,入口即化咸香。一碗面就能吃出浓浓的上海味。百年老字号,走大众亲民路线,吃的是一种情怀,体验的是当地的民风。

30、辣肉面大王

招牌:辣肉干拌面

地址:天平路220号

这家被称为是“魔都最嚣张的面馆”,在辣肉面遍地的上海,敢以辣肉面命名足见店家的自信。每到饭点,不大的店铺里早就是熙熙攘攘、座无虚席,几乎人手一碗的招牌辣肉拌面。油亮亮的葱花配上红肉白面,再弄点自制的本帮酱油料,卖相哈好。面条入口爽滑筋透,带有本帮口味的甜津津、辣蓬蓬的酱料,肉丁入味香醇而且很有嚼劲,整碗面鲜香味浓郁十足。据说赵薇也曾慕名去过这家店,到现在还有老板和赵薇的合影放在店铺内,所以这家“嚣张面馆”还有个俗称叫“赵薇面馆”。

兰州人排队吃的牛肉面有哪几家

兰州人排队吃的牛肉面有哪几家

1、最早有吾穆勒,现在有安泊尔,可以说是白塔山附近最豪华的清真牛肉面餐厅;

2、松鼠家牛肉面位于正宁路的松鼠家牛肉面,属于兰州新派牛肉面、这家的汤比较香,面也不错,小菜是自助的;

3、马子禄牛肉面,这家拉面馆在《舌尖上的中国》都有播出的,看了《舌尖上的中国》很多人都对这家馆子有了深入的认识,也更想去品尝品尝拉面了。

【拓展资料】:及至20世纪,经过多代人的传承与改良,兰州牛肉面终于在马保子、马杰三父子俩的手中,立下了“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行业标准,叫人“闻香下马,知味停车”。

关于本次饭店牛肉面叫什么名字和中国最好吃的牛肉面在哪里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