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牛肉培养基怎么配 怎么样配置培养基

碎牛肉培养基怎么配 怎么样配置培养基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碎牛肉培养基怎么配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怎么样配置培养基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配置培养基没调PH的后果

配置培养基没调PH的后果

.有些植物在组培生根阶段会把大量元素和糖减半,我应根据什么来判断是否需要减半?

答:在组培过程中,我们提起配方往往只局限于激素的配比和添加物的使用,其实对基本培养基的构成和培养条件(温度、光照、湿度、PH等)都属于配方的范畴。在这方面的调整主要是根据实际培养状况灵活调整。在生根阶段,试验证明培养基高渗透势或液体培养基有利于营养素和激素的运转,有利于根的发生和形成质量,因此大部分植物在生根过程需要调整基本培养基的组成。但具体需不需要应该通过对比试验确定。

2.什么是滤纸桥生根?

答:1)滤纸桥生根技术是分化苗直接瓶外生根技术,其作用主要是简化生根环节,提高炼苗成活率,降低组培成本,同时还可以对污染苗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

3.组织培养中出现黄化的原因有几种?

答:黄化是指在组培过程中由于培养基成分、环境、激素、碳水化合物等各种因素引起的幼苗整株失绿,全部或部分叶片黄化、斑驳。这一现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比较常见,特别在部分木本花卉中较为常见,引起黄化的主要原因是培养基中Fe的含量不足;各矿质营养不均衡;培养环境通气不良,瓶内乙烯含量升高;激素配比不当;糖用量不足或长时间不转移糖已耗尽;PH值变化过大;培养温度不适;光照不足等。

解决的方法是,首先在配制母液和培养基的制作过程中,要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准确,还要认真细致地核对每项称量的每一个环节;及时转接培养物;使用透气的封口膜以改善瓶内通气状况;适当调节pH值、激素配比和无机盐浓度;配制培养基时切记不要忘记加糖;控制培养室内的温度;适当增加光照;另外,在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类物质如青霉素、链霉素、头孢霉素等,有时也会出现幼苗黄化现象,应适当减少用量或停止使用。

4.人工种芽的形成标致是什么,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工种芽?

答:一个完整的人工种子是由体细胞胚、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三部分组成。

它的优势在于:1、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省地省工,可直接播种。2、人工种子制作时,可加入营养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固氮菌、杀虫剂等。3、以用于生产人工种子的体细胞胚,可以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生产,效率极高。4、一些珍贵种苗或树种可以通过人工种子,加速其生产应用。

存在问题:1、并非所有植物都能培育出大量高质量的体细胞胚。2、目前的人工胚乳和种皮还不够理想,不能有效防止微生物的腐蚀。3、人工种子的贮藏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5.在组培中胚状体在外部形态上是如何与愈伤组织区别的?

答:大量实验证实,植物体细胞具有成胚的潜力,由体细胞形成的胚状体叫体细胞胚(somaticembryo)。一般情况,体细胞组织形成愈伤组织之后3周内,在愈伤组织上出现大量胚,这些胚是由愈伤组织外层细胞以及深部细胞起源的。

在离体或活体条件下,体细胞经原胚期、球形胚期、心形胚期、鱼雷胚期和子叶期等阶段形成的胚叫体细胞胚状体。从外植体或愈伤组织表面产生胚状体的情况较为常见。

从愈伤组织向球形胚过渡的标志是细胞的活跃分裂形成一团致密的没有表皮层的细胞团结构,可以明显地与疏松的愈伤组织区分开。

鉴别胚状体的标准:(1)胚状体具有极性,也就是说胚状体在发育的早期阶段,在其相反的两端分化,分别出现茎端和根端,是一种单极性结构。(2)在组织学上,胚状体的维管组织与母体植物或外植体的维管组织一般没有联系,其维管组织的分布呈“Y”字形。

而根或芽的分化,里面长出原形成层束,与愈伤组织形成的或外植体中的维管组织往往相连。

6.光照强度多少lx是怎么计算的?

答:1)光照强度=光通量/单位面积。至于Lux的换算对很多人来说也是比较抽象。现推荐一种简单的换算方法。

光是一种辐射能,故各种光源所发出的光能都有一定的强度。这种光能的强度,就叫作“光强度”。它一般以烛光为计算单位。即以点然一种特制的鲸油蜡烛,依它沿水平方向的发光强度作为基数--1烛光。现在所用的以电源发光的光源,其光强度的计算单位仍以烛光为标准,称作国际烛光。在习惯上我们称瓦特。25瓦特的电灯,其光强度等于25国际烛光。

2)光照强度的换算实际上要用英尺烛光,但是我还没有找到英尺烛光和日光灯之间的关系公式。

英尺烛光是距光源一米处每平方英尺的光照强度,可以说它是这样规定的:就是一个标准烛光(我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在一米处一平方英尺的垂直面积上的光照强度是一英尺烛光。

计算式:1标准烛光=10.76Lux

3)因为光照强度和发光强度的单位换算中有都有“标准烛光”这一关系,为此,我认为完全可以用发光强度来推测光照强度的相关性。又因为同一标准的烛光,其在相同距离的光照强度应该也是一样的,而且日光灯的瓦数和国际烛光的发光强度是相同的,所以,英尺烛光也可以和日光灯的光照强度相同,也就是说等于日光灯的瓦数。例如130瓦的日光灯,在一米处的光张强度为30×10.76=322.8Lux

但在组培生产中,需要知道的是30cm之内的光强。这个要换算起来就只好另辟蹊径喽--就是用照度计。

7.如果在配制母液时,将micro和marco素参在同一个罐子内,会对植物有影响吗?

答:母液配制,主要是考虑到母液稳定性问题,根据化学反应原理,浓度很高的大量素中的阴离子,对微量素的金属离子来说是过量的,因此若混在一起,微量素中的金属离子会很容易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沉淀,从而失效。长时间使用这样的母液,就会发生生理病害,比如缺素症(黄叶,叶不展,萎缩变脆等)。

8.组培苗生长环境有何特点?如何针对这些特点提高移栽成活率?

答:组培炼苗是组培过程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技术体系,提高炼苗成活率是决定组培成败和降低组培成本的关键。试管苗一般在高湿(100%)、弱光(3000-4000Lux)、恒温(25℃)下培养,生长的植株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叶片无保护组织(角质层、蜡质、表皮毛等),加之细胞间隙大,气孔开张大,因此水分散失较快,易于萎蔫。

2、根无根毛或极少,并且有些从愈伤组织上发育的根与芽的疏导组织不相同,因此吸水能力较弱。

而当炼苗移栽时,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变:湿度降低、光照增强、温度升高、温差变大。具以上特点的组培苗,在此环境下,叶片失水较严重,根系吸水能力不足,即吸水量小于蒸腾水量,从而造成植物萎蔫,炼苗失败。另一种情况是,空气温度上升要比基质温度上升快,而根系的吸水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与温度是成正比的,当气温升高时,加之湿度较低,叶片蒸腾急速增加,此时基质温度上不去,根系吸水能力不够,造成蒸腾大于吸水的失衡状态,从而萎蔫死亡。

要想获得高的炼苗成活率就得针对以上问题,一方面提高出瓶苗的质量,提高其抗逆性,生根前的壮苗、理想的生根配方和生根培养环境的调控是关键;另一方面就得有针对组培苗特点创造一个适宜的炼苗环境,比如保证空气湿度,平衡空气和基质的温度平衡关系等。

9.两次培养基用的配方都一样,为什么一个凝固的特好,一个就凝固不了?还有在诱导愈伤时应注意什么事项?

答:培养基的凝固无外有下列几种情况:

1、琼脂批次有变,没有做批次试验,沿用以前的用量造成不足。

2、大量素重复加入,或大量素母液配制出错。

3、PH调的过低,或有活性炭高压灭菌时间过长,造成蔗糖分解量剧增,影响培养基的PH降低较多。

4、加入新的天然附加物,或附加物过多。

另外,诱导愈伤过程,除了注意激素的搭配应用外,还应该注意培养物与琼脂要紧密接触,根据培养情况及时调整激素配比,要及时转接,考虑光暗交替培养等。

10.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为什么只用蔗糖而不用葡萄糖?为什么动物培养的培养液中用葡萄糖而不用蔗糖?

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植物与动物的生理机制去思考。植物与动物的最大差别就是植物是自养型的(光合作用)而动物是异养型的(外部吸收代谢)。植物光合产物是多糖(二碳糖以上,包括蔗糖),贮藏产物形式是淀粉,而淀粉的合成前体就是蔗糖。蔗糖=葡萄糖+果糖,所以蔗糖的合成必须同时要有葡萄糖和果糖,其实植物也只能吸收葡萄糖和果糖。在组织培养中加入蔗糖,经熬煮和高压灭菌后就会分解成植物能够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形式。其实这样看来在组培中,植物也有部分异养的特点,如果在培养基中缺少任何一种糖的形式,植物在自养能力(光合,呼吸,产物代谢等)较差的情况下,就难免会影响其生理代谢。

与植物不同的,动物是异养型的他不需要淀粉的积累,也没光合作用,动物细胞本身所处的生理环境和代谢方式就决定了它对糖形式的要求了。

11.请问植物病毒检测的简便方法?

答:由于经过脱毒处理,即使未完成脱除病毒的植株,其体内病毒的含量也会较低,常常在最初的一二次病毒检测中呈阴性,因此有人建议在前18个月内,必须对植株进行若干次检测。

目前常用的植物病害检测方法有可见症状鉴定、寄生鉴别、抗血清检测、电镜检测、分子检测等。可见症状鉴定法较简单,但准确性差,对于不表现可见症状的隐症病毒几乎无效;而电镜检测、分子检测虽然检测准确率高,但设备昂贵,尤其电镜不可能每个组培室都配备,故未在生产上广泛运用;目前生产上,国内外仍主要采用鉴别寄主的抗血清检测法检测植物病毒。

12.一般情况下KT的母液应该配成多大浓度?IAA能高压灭菌吗?高压灭菌成分会变吗?

答:KT一般配成0.05-0.1ppm。

IAA极不耐高压灭菌,一般采用过滤灭菌。如果利用高压灭菌其分解率会在85%以上,致使其作用不明显。

13.如何利用组培技术培养一棵未知植物?

答:作为未知植物的组培,我想应该归为珍稀植物材料的范畴。一是数量有限,二是不曾命名,三是无文献可查。这种材料如果性状优良,进行组培快繁是相当必要的。

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开展工作:1、观察植物的生物学性状,进行植物归类和属种划分。2、确定植物的繁殖方式(分蘖、种子、扦插、根茎等),比较组培繁殖的优势。3、根据植物特性(顶端优势,萌蘖能力等)确定组培发生方式。4、小量无菌外植体系的建立,确定高效外植体获得方法。5、大量外植体群体建立,诱导分化配方设计。6、确定最好分化继代配方。6、继代扩繁。7、生根配方设计与确定。8、试管苗出瓶。9、大田栽植,观察组培苗生物学性状,与母本比较鉴别,确定优良性状的遗传稳定性。10、工厂化繁殖,市场化运作。

14.做无毒苗的快繁,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培养基,能不能帮我推荐一种?

答:关于组培快繁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下边三种途径:

1、外植体-愈伤组织-再生芽-继代-生根-出苗

2、外植体-丛生芽-继代-生根-出苗

3、外植体-生长量-切断继代-生根-出苗

至于采取那种途径,需要彻底了解所组培植物的生物学习性,包括繁殖方式,顶端优势,萌孽生根能力等等。

15.初代培养时,外植体出现发白,慢慢枯死,是什么原因的?

答:外植体的初代培养出现这种情况,是比较好理解的。大田植物材料离体以后,进入不同环境中继续生存代谢,需要一个过渡。首先,植物材料要吸收培养基的养分,不再是根吸收,盐类浓度相对于离体的植物材料的吸收能力可能是过量的,植物材料退色就是叶绿素形成受阻和细胞代谢受阻,另外还有培养基养分供应的有效性滞后,另外还有植物材料本身内含物向培养基的流失等等。建议在初代培养阶段最好先采用空白培养。

16.75%的酒精和70%的酒精有什么区别,组培时用那种好?

答:酒精的70%和75%都是可以的,但往往由于桶装酒精的浓度达不到95%,这样按照70%的配制就达不到要求了,因此我们一般是桶装按照75%的配,瓶装则用70%的配。

17.大型灭菌器在灭菌的时候总会出现个别瓶子破裂的现象,请教是什么原因?是温度过高,压力过大,还是内部冷热不均造成的呢?

答:高压灭菌造成玻璃瓶的破裂,特别是大型灭菌装置,我想最主要还是在放气冷却时造成的。究其原因,应该是在放气时,由于容积较大,压力在不同位置(内外部)的变化速度并不相同,致使瓶内与瓶外的压力差距较大,如果是封口膜,表现的可能就是塑料膜的破裂。

18.做培养基时可以用自来水吗。稀释药剂可以用吗。可以用砂糖吗。我看不懂培养基用量表。谢谢解答。主要是换算。如ms培养基硝酸钾用量1650mg,碘化钾0.025mg,甘胺酸0.0001mg。1mg,1l,1g到底是多少。我个人想自己做ms。没有分析天平。怎么办。

答:在实际生产中,自来水经过简单处理就可以作为组培用水。但若配药就需要用蒸馏水或纯净水。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倍数,比如硝酸钾用量1650mg/L,如配成20倍,就需称1.650*20=33g,以此类推,按照正确顺序溶解定溶到1L即可,配培养基时量取的体积就是1000/20=50ml,依次推算即可。

另外,如果您的配药条件不是很好,我建议可以应用干粉培养基,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投资和时间。

19.水解酪蛋白有酸水解,有酶水解,在使用过程中有没有区别,他们的在培养基中的作用是一样的吗?

答:水解酪蛋白(CH)和水解乳蛋白(LH)是多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对胚状体、不定芽的分化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常用量在500mg/L,特别是当有高水平IAA存在时更是如此。

对于酪蛋白不管是酸解还是酶解,作用都是一样的,但考虑到组培苗的异养功能,酸解应该更有利于发挥其作用。

20.在初代培养阶段,成功地诱导出绿色的愈伤组织.进行继代培养时,愈伤组织块增殖很快,但始终没有芽出现.请问:怎样解决不产生不定芽的问题?

答:愈伤组织诱导成功后,如何有效地诱导出不定芽是相当重要的。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到的时间和愈伤生长的程度,随不同植物种类和培养条件有较大的差异。有些植物形成不定芽比较容易,能够直接从外植体受伤的或没有受伤的部位分化出不定芽。

一般认为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是控制器官发生的重要因素,调整他们的适当比值就可以有效的控制愈伤组织的芽、根等器官的分化。在此理论下,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能力,与愈伤组织的状态密切相关,能够诱导形成分生细胞团至关重要,分生细胞排列较为规律,较大的在外,越向内细胞越小,排列也越紧密,细胞质浓厚,核相对较大,这样的分生细胞在激素比值调控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形成不定芽。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愈伤继代的时候要交替使用不同激素的原因。

大量繁殖愈伤组织接着再生苗似乎是个理想的方法,但重复的继代培养使许多愈伤组织再生苗的能力渐弱甚至丧失,同时愈伤组织再生苗变异率的增加,使得这种方法在生产中只能用于少数植物。

总之,对于这个问题除了化学调控的因素还有物理方面的原因,还有很多问题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21.NAA和2,4-D哪个生长素促进愈伤诱导效果好一点?

答:对于愈伤诱导和增殖来说,2,4-D效果要比NAA明显,但有一个问题,很多情况下,2,4-D诱导的愈伤比较难以再生芽。

22.灭完菌,凝固好的培养基,上面总有一层水.请教老师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配置培养基时哪里*作不当了吗?如果将植物材料转接于这样的培养基中,会导致整瓶苗玻璃化吗?或者出现其他怎样的后果呢?

答:培养基灭过菌后或多或少会有积水现象,一般来说冬天要轻一些。如果积水太多接种的时候倒出来,不然容易造成容器壁水珠比较多,影响光照,从而造成玻璃化现象加重。

23.洋葱加在培养基中,除了杀菌还有别的什么作用?

答:洋葱加在培养基,作用除了抑菌之外,其含有的丰富化学成分,与其他有机附加物的作用是差不多的。在种子发芽试验中加入激素,造成变异的几率很低,可以不予考虑。

24.有些树种受伤后会分泌出一些白色的浆液,比如梓叶槭,不管是茎段还是叶片,只要有伤口的地方都会有浆液,而这会加重外植体的褐化,请问应该怎么处理呢?

答:这是植物的伤流现象。由于伤流液中含有酚类物质,因此在培养中极易引起褐变。许多研究表明,选择适当的外植体和培养条件是克服褐变的最主要手段。通常外植体应有较强的分生能力,在最适宜的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培养条件下,使外植体处于旺盛的生长状态,便可大大减轻褐变。适宜的温度和在全黑暗条件下进行培养也可显著减小外植体的褐变。

液体培养和连续转接也是很好的措施。另外,加入一些氧化剂或用抗氧化剂进行材料(外植体)的预处理或预培养,可大大减轻醌类物质的毒害。这些抗氧化剂包括:VC、柠檬酸、硫代硫酸钠(Na2S2O3)等。此外,0.1%-0.5%活性炭对吸附酚类氧化物的效果也很明显。

25.在组培中,叶片较易脱落,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答:叶片脱落是对逆境的一种表现,温度过高,透气不良,培养物过于密集,久不转移,有害气体积累(乙烯、氨气、甲醛)等会引起植物材料的落叶或黄化。

26.空白培养是什么意思?

答:空白培养在高效外植体系的建立方面是很有用的步骤,空白培养就是不加任何激素的培养过程。对于外植体迅速适应瓶内环境和有效外植体群体的建立是很有用的。

27.如果芽体只是长高,不膨大也不分化,有的静止不动,请问这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答:成活外植体如何成功启动是组培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大田植物材料其激素水平和细胞活性差距较大,如何迅速将外植体对培养基条件做出反应也有很多方法,首先芽体萌发时应用赤霉素,黑暗培养,高低激素配合使用等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28.在一些资料上,经常看到meq/l,意为溶液的总离子浓度.但我还是不理解.究竟是以离子计,还是以电荷计?比如0.1M/L的硫酸镁溶液,用meq/l表示,应该是100meq/l,还是400meq/l?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有无关系?

答:毫克当量(mEq)表示某物质和1mg氢的化学活性或化合力相当的量.1mg氢,23mg钠,39mg钾,20mg钙和35mg氯都是1mEq.其换算公式如下:

mEq/L=(mg/L)×原子价/化学结构式量

mg/L=(mEq/L)×化学结构式量/原子价

um/L=(mEq/L)/原子价

(注:化学结构式量=原子量或分子量)

由此来看0.1M/LMgSO4=(mg/L)×原子价/化学结构式量

=0.1×1000×4×120/120

=400meq/L

如果是水质检测,对于金属离子(杂质)Mg2+来说就是200meq/L了,不知对否?

29.用幼芽启动用于分化芽的愈伤,NAA与6-BA的比例有一般规律吗?还有用2,4-D启动的愈伤再转到只含NAA和BA的培养基中,愈伤变为绿色,有分化的可能吗?

答:离体的愈伤组织是一种正在增生的非组织化的细胞群,可以从几乎任何类型的植株获得。由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很少是自发的,它代表创伤反应的扩展,一般要求在培养基中有生长素,常常还要求有细胞分裂素同时存在。最有效地产生愈伤组织的激素浓度随所用的植物及器官而异,但其倾向是比外植体直接诱导苗所需的浓度要高。

大多数植物中愈伤组织可从外植体上分离开,并可进行继代培养和连续繁殖,所使用的培养基中所含的激素水平,与用于诱导愈伤组织时相同。如果降低激素水平,或适当调节生长素对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某些愈伤组织将再生出苗或胚。

30.洋葱也能加在培养基中?能说说它的机理吗?

答:培养基中添加有机附加物,如马铃薯、香蕉、椰汁等,主要是由于他们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各种无机盐、维生素以及各种活性物质。洋葱也不例外,除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之外,洋葱还含有丰富的硫化合物,是强有力的抗菌成分,能杀死多种细菌。可以说很多参考资料中提到洋葱在组培中的应用是不无道理的。

31.在壮苗生根培养基中培养,会有黄叶出现,看起来感觉苗很不好,叶子都枯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组培苗的黄化是由培养基成分、环境、激素、碳水化合物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但这样的解释是比较抽象的。我觉得在壮苗生根阶段,由于培养基的变化,特别是激素的改变导致培养基高压灭菌后PH变化与分化阶段是有较大差别的,加之苗子与培养基接触面积的变小,营养供应滞后。所以很多时候就是当根发出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如果解决的话,还应该确定一下生根培养基高压灭菌后的PH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在分化时进行适当壮苗调整也是比较好的方法。

32.请问:(1)接种前,接种工具要浸泡在酒精中,所使用的酒精浓度该是多少,是75%还是95%?(2)我用新铁炮百合鳞片作外植体,对鳞片切割有没讲究什么方法,可以减少污染,书上讲根据极性方向接种到培养基上,怎么判断极性呢?(3)使用玻璃瓶+不诱钢的盖子作为培养容器,透气性是不是不好,会影响培养效果吗?

答:接种工具接种灼烧前浸泡酒精的浓度,可以是75%也可以是95%的。至于极性指的就是植物材料有趋向发育的特征。比如是茎繁,靠近茎顶端发出芽子,远离顶端会长出根。是根繁的话,新芽发生于近心端,新根发生于远心端。因此在接种时,尽量不要使材料倒置,尽量保持植物的极性方位,不能将茎端插入培养基内。培养容器的透气性是决定瓶内湿度和气体状况的主要因素,因此如果过于密封,使瓶内外得不到气体交换,就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

33.有什么方法可以是悬浮培养的植物细胞分散开,形成单细胞?

答:首先选择一块外观疏松、容易碎裂、生长快的浅色愈伤组织,用接种器具简单粉碎后,放到液体培养基中震荡培养,经过1-2周的培养后,悬浮液中既有游离的单细胞,又有较易破碎的细胞团,也有大的愈伤组织块。为了提高培养物中单细胞的比例,在继代培养时,需要用细口的移液管或注射器,只吸出游离的单细胞或小的细胞团来接种。必要时可加入少量果胶酶,培养基中和瓶壁上会有大量的单细胞和小细胞团,把他们收集后,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中,放到摇床上再次继代培养。

也可将第一代细胞悬浮液停止震荡使大的细胞块和组织沉淀于容器底部,取上部悬浮液进行接种,或在无菌条件下用纱布、不锈钢网过滤,用滤液接种。对于分散性不好的材料,经过多次转接后,分散程度会大大提高。

34.生化培养箱可以进行什么培养,可以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吗?它与光照培养箱有什么不同?

答:光照培养箱主要是模拟植物的光照条件,更适合植物的培养、种子发芽等的实验,而生化培养箱更偏重于温度、湿度的控制,微生物实验等比较合适。

35.高压灭菌后培养基的PH会变大还是变小?MS和1/2MS那种培养基PH变化大?

答:培养基灭菌后PH会降低0.2左右,其主要原因就是有机物的分解,特别是维生素、氨基酸和糖,因此MS会比1/2MS变化要大。

36.内生菌造成的污染在外观上怎么辨别?

答:内生菌是指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的细胞间隙或细胞内的细菌,可通过组织学方法或从严格表面消毒的植物组织中分离或从植物组织内直接产生扩增出微生物DNA的方法来证明其内生。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由于材料内部的内生细菌不能被一般的表面消毒方法所清除,随着材料带入培养过程,从而引起组培中的污染,称为内生细菌污染。

从污染状态来看,是发生于植物材料周围,一般会由培养基内向外延展,并且发生的时间也会比接触性污染要长,接触性的细菌一般在2-4天表现,内生菌则会超过4天,并且菌的种类也相对单一。

--------------------------------------------------------------------------------

怎么样配置培养基

怎么样配置培养基

培养基有很多种,你要配制哪一种呢?

你要查清楚,你要配的培养基的成分有那些,然后把要用的东西找到。在配制之前你要把装培养基的容器准备好,是用试管、平皿还是三角瓶。之后看要配的是固体培养基还是液体培养基,觉得是否放琼脂或明胶。之后找来一个大烧杯,依次把要放的物质放入,要是配的是固体培养基要把加入琼脂或明胶的培养基放在电炉上加热,待琼脂或明胶完全溶解后趁热迅速分装。之后把分装好的培养基封口,之后选择是干灭还是湿灭,等灭菌之后,配制培养基的工作就完成了。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1目的

1.1了解并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分装方法

1.2掌握各种实验室灭菌方法及技术。

2原理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异,但从营养角度分析,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pH值、一定的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合适的渗透压。

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胶体物质,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在98~100℃下融化,于45℃以下凝固。但多次反复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任何一种培养基一经制成就应及时彻底灭菌,以备纯培养用。一般培养基的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3材料

3.1器皿及材料

天平、称量纸、牛角匙、精密pH试纸、量筒、刻度搪瓷杯、试管、三角瓶、漏斗、分装架、移液管及移液管筒、培养皿及培养皿盒、玻璃棒、烧杯、试管架、铁丝筐、剪刀、酒精灯、棉花、线绳、牛皮纸或报纸、纱布、乳胶管、电炉、灭菌锅、干燥箱。

3.2药品试剂

蛋白胨、牛肉膏、NaCl、K2HPO4、琼脂、NaNO3、KCl、MgSO4、FeSO4、蔗糖、麦芽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土豆汁、豆芽计、磷酸铵、5%NaOH溶液、5%HCl溶液。

4流程

称药品→溶解→调pH值→融化琼脂→过滤分装→包扎标记→灭菌→摆斜面或倒平板。

5步骤

5.1培养基的制备

5.1.1称量药品

根据培养基配方依次准确称取各种药品,放入适当大小的烧杯中,琼脂不要加入。蛋白胨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

5.1.2溶解

用量筒取一定量(约占总量的1/2)蒸馏水倒入烧杯中,在放有石棉网的电炉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搅拌,以防液体溢出。待各种药品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补足水分。如果配方中有淀粉,则先将淀粉用少量冷水调成糊状,并在火上加热搅拌,然后加足水分及其它原料,待完全溶化后,补足水分。

5.1.3调节pH

根据培养基对pH的要求,用5%NaOH或5%HC1溶液调至所需pH。测定pH可用pH试纸或酸度计等。

5.1.4溶化琼脂

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须加入一定量琼脂。琼脂加入后,置电炉上一面搅拌一面加热,直至琼脂完全融化后才能停止搅拌,并补足水分(水需预热)。注意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

5.1.5过滤分装

先将过滤装置安装好(图3-1)。如果是液体培养基,玻璃漏斗中放一层滤纸,如果是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则需在漏斗中放多层纱布,或两层纱布夹一层薄薄的脱脂棉趁热进行过滤。过滤后立即进行分装。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染在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湿棉塞,引起污染。液体分装高度以试管高度的1/4左右为宜。固体分装装量为管高的1/5,半固体分装试管一般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分装三角瓶,其装量以不超过三角瓶容积的一半为宜。

5.1.6包扎标记

培养基分装后加好棉塞或试管帽,再包上一层防潮纸,用棉绳系好。在包装纸上标明培养基名称,制备组别和姓名、日期等。

5.1.7灭菌

上述培养基应按培养基配方中规定的条件及时进行灭菌。普通培养基为121℃20min,以保证灭菌效果和不损伤培养基的有效成份。培养基经灭菌后,如需要作斜面固体培养基,则灭菌后立即摆放成斜面(图3-2),斜面长度一般以不超过试管长度的1/2为宜;半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垂直冷凝成半固体深层琼脂。

5.1.8倒平板

将需倒平板的培养基,于水浴锅中冷却到45~50℃,立刻倒平板。

5.2灭菌方法

灭菌是指杀死或消灭一定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灭菌的方法分物理和化学灭菌法两大类。本实验主要介绍物理方法的一种,即加热灭菌。

加热灭菌包括湿热和干热灭菌两种。通过加热使菌体内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目的。蛋白质的凝固变性与其自身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高,其凝固所需要的温度越低。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因为在湿热情况下,菌体吸收水分,使蛋白质易于凝固;同时湿热的穿透力强,可增加灭菌效力。

5.2.1.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用途广,效率高,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这种灭菌方法是基于水的沸点随着蒸汽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当蒸汽压力达到1.05kg/cm2时,水蒸气的温度升高到121℃,经15~30min,可全部杀死锅内物品上的各种微生物和它们的孢子或芽孢。一般培养基、玻璃器皿以及传染性标本和工作服等都可应用此法灭菌(图3-4)。

5.2.1.1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加水

打开灭菌锅盖,向锅内加水到水位线。立式消毒锅最好用已煮开过的水,以便减少水垢在锅内的积存。注意水要加够,防止灭菌过程中干锅。

装料、加盖

灭菌材料放好后,关闭灭菌器盖,采用对角式均匀拧紧锅盖上的螺旋,使蒸汽锅密闭,勿使漏气。

排气

打开排气口(也叫放气阀)。用电炉加热,待水煮沸后,水蒸气和空气一起从排气孔排出,当有大量蒸汽排出时,维持5min,使锅内冷空气完全排净。

升压、保压和降压

当锅内冷空气排净时,即可关闭排气阀,压力开始上升。当压力上升至所需压力时,控制电压以维持恒温,并开始计算灭菌时间,待时间达到要求(一般培养基和器皿灭菌控制在121℃,20min)后,停止加热,待压力降至接近“0”时,打开放气阀。注意不能过早过急地排气,否则会由于瓶内压力下降的速度比锅内慢而造成瓶内液体冲出容器之外。

灭菌后的培养基空白培养

灭菌后的培养基放于37℃培养箱中培养,经24h培养无菌生长,可保存备用;斜面培养基取出后,立即摆成斜面后空白培养;半固体的培养基垂直放置凝成半固体深层琼脂后,空白培养。

5.2.2干热灭菌法

通过使用干热空气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叫干热灭菌。一般是把待灭菌的物品包装就绪后,放入电烘箱中烘烤,即加热至160~170℃维持1~2h。

干热灭菌法常用于空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的灭菌。凡带有胶皮的物品,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等都不能用此法灭菌。

5.2.2.1灭菌前的准备

玻璃器皿等在灭菌前必须经正确包裹和加塞,以保证玻璃器皿于灭菌后不被外界杂菌所污染。常用玻璃器皿的包扎和加塞方法如下:平皿用纸包扎或装在金属平皿筒内;三角瓶在棉塞与瓶口外再包以厚纸,用棉绳以活结扎紧,以防灭菌后瓶口被外部杂菌所污染;吸管以拉直的曲别针一端放在棉花的中心,轻轻捅入管口,松紧必须适中,管口外露的棉花纤维统一通过火焰烧去,灭菌时将吸管装入金属管筒内进行灭菌,也可用纸条斜着从吸管尖端包起,逐步向上卷,头端的纸卷捏扁并拧几下,再将包好的吸管集中灭菌。

5.2.2.2干燥箱灭菌

将包扎好的物品放入干燥烘箱内,注意不要摆放太密,以免妨碍空气流通;不得使器皿与烘箱的内层底板直接接触。将烘箱的温度升至160~170℃并恒温1~2h,注意勿使温度过高,超过170℃,器皿外包裹的纸张、棉花会被烤焦燃烧。如果是为了烤干玻璃器皿,温度为120℃持续30分钟即可。温度降至60~70℃时方可打开箱门,取出物品,否则玻璃器皿会因骤冷而爆裂。

用此法灭菌时,绝不能用油、蜡纸包扎物品。

5.2.2.3火焰灭菌

直接用火焰灼烧灭菌,迅速彻底。对于接种环,接种针或其它金属用具,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至红热进行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或三角瓶口,也采用通过火焰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6结果

6.1记录各种不同物品所用的灭菌方法及灭菌条件(温度、压力等)。

6.2试述高压蒸汽灭菌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注:(一)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按组成成分及对这些成分了解的程度分为天然培养基、半组合培养基和组合培养基三类,从物理性质上又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两类,培养基的种类不同,配制方法也有差异,限于时间,本次实验仅配制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

这是植病实验室最常用的培养基(简称PSA),主要用于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和培养,有时也用于植物病原细菌。

成分:马铃薯200克�

蔗糖10~20克�

琼脂17~20克�

加水至1000毫升

方法: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块,加水煮沸半小时,用双层纱布滤去薯块,补足水量,加入琼脂,加热熔化,再加糖,待完全化后,乘热用双层纱布过滤分装,塞好棉塞高压灭菌。

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略带酸性,培养真菌无需调节pH,培养细菌则调节pH至中性,此培养基留作下次实验分离培养病原真菌用,故不必调节pH。

5人分作一组,1、2组各作此培养基500毫升,其中200毫升分装试管,每管约10毫升,灭菌后摆成斜面;其余300毫升,分装在3个250—300毫升的三角瓶中,每瓶装100毫升左右,灭菌后妥善保存,留待下次实验使用。

2�肉汁胨培养基(BPA)

这种培养基主要用于细菌的分离和培养

成分:牛肉浸膏3克

蛋白胨5~10克

蔗糖10克

酵母浸膏1克

琼脂17~20克

加水至1000毫升

方法:先将琼脂加热熔化于大部水中,再将其它各成分用少量水化开加入,调节pH至7,趁热用双层纱布过滤,分装,塞棉塞高压灭菌。

牛肉浸膏和酵母浸膏十分粘稠,不易称重,称重时用小烧杯盛装,以玻璃棒沾取,故要先称好杯和棒的重量后,再开始沾取浸膏称重,称后将杯和棒上粘着的浸膏洗净于锅中。

调节培养基pH至中性的方法如下:配成1N的HCl和NaOH,并另分别稀释配成1/20N的HCl和NaOH。取培养基2毫升,加蒸馏水7.5毫升,加指示剂溴百里酚蓝指示剂5滴,这时如培养基的测样呈黄色则用有刻度吸管加入1/20N的NaOH若呈蓝色则加入1/2ON的HCl,使培养基最后呈草绿色即调节到中性,此刻所加酸或碱的毫升数的25倍即等于在1000毫升培养基中所需要加入lN的NaOH或HCl的毫升数(注意这次是作500毫升培养基),加蒸馏水稀释的目的防止调节过程中培养基凝固。

调节pH至中性的简便方法是用石蕊示纸。也可以用多孔白色瓷板,在孔中加少量培养基和溴百里酚蓝或其它指示剂1—2滴,根据颜色反应,在所配的培养液中加入少量lN的NaOH或HCl,然后再取样测定,如此反复多次,达到所需求的反应为止。

5人分为一组,3、4两组各作此培养基500毫升,其中200毫升分装试管,每管约100毫升,灭菌后摆成斜面,其余300毫升分装在3个250—300毫升的三角瓶中,每瓶装100毫升左右,灭菌后妥善存放,留待下次实验使用。

此外,1、2、3、4各组均制备15管试管装和2瓶三角瓶装的无菌水。

(二)培养基的灭菌

为了得到某种病原物的纯培养,配好的培养基必须经过灭菌才能使用,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完全杀死器物表面及其内部的所有微生物,灭菌与消毒的概念不同,消毒则是指消灭器物或植物组织表面的某些微生物(能常称杂菌),而不是消灭所有的微生物。

灭菌的方法很多,植病实验室常用的有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两种方法,一般培养皿、吸管等玻璃仪器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而培养基和实验用的土壤,则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具体灭菌方法和步骤如下:

1�干热灭菌法

(1)将培养皿、吸管等玻璃器皿洗净干燥后,用旧报纸包好,或装入特制的铁筒中(每个吸管用纸包好后装入铁筒),包纸时应将吸取的一端放在取时先折开的一端,以便取用时手勿触及要求灭菌的一端。

(2)将包装好的玻璃仪器摆入电热烘箱中,彼此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流通空气。

(3)关紧箱门,打开排气孔接上电源。

(4)待箱内空气排出到一定程度时,闭上排气孔,继续加热至一定温度后,用定温固定温度,灭菌温度一般165℃—175℃保持1小时即可。

(5)待自然降温冷却后(60℃以下)才能开门取出玻璃器皿,避免由于温度突然下降而引起玻璃器皿碎裂。

2�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又称湿热灭菌,它的原理是利用高压来提高蒸汽的温度,达到灭菌的目的,其操作步骤如下:

(1)关好排水阀门放入清水至标度为止,注意水量一定要加足,否则容易造成事故。

(2)将要灭菌的培养基、灭菌水等装入铁丝笼中,并用牛皮纸盖好后放入灭菌锅中,关上器盖,旋紧螺旋时,先将每个螺旋旋转到一定程度(不要太紧),然后再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旋,以达到平衡旋紧,否则易造成漏气,达不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3)通电加温,同时打开排气活门,排尽锅内的空气,即活门冲出的全部是蒸气时则表示彻底,此时可关闭排气活门,如果过早关闭活门,排气不彻底,也达不到彻底灭菌的目的。通常当压力表指针升至5磅时,打开排气活门放气,降至零点,再关闭活门。

(4)压力表的指针上升时,锅内温度也逐渐升高,当压力表指针升至15磅时,蒸气温度相当于120℃—121℃(等于一个大气压),此时开始计算灭菌时间,控制热源,使处于15磅压力保持30分钟,即能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然后停止加温。

(5)稍微打开一点排气活门,使锅内蒸气缓慢排除,然后逐渐开大活门,气压徐徐下降,注意勿使排气过快,否则会使锅内的培养基沸腾而冲脱或沾湿棉花塞,但排气太慢又使培养基在锅内,受高温处理时间过长,这样对培养基也是不利的。一般从排气到打开锅盖以10分钟左右为好。

(6)当压力表指针降到零、锅内蒸气完全排尽时,打开锅盖取出培养基,如需制备固体斜面培养基时,则应趁热将试管斜放在桌上,上面盖上报纸以免落灰尘,冷却后便可收起。�(7)最后将高压灭菌器内的剩余水排出。

(8)抽取上述灭菌的培养基,放入25℃温箱中,48小时后不见杂菌生出,便证明培养基已达到灭菌目的,可以使用。

此外,有些培养基在经高压灭菌后,其营养成分容易分解而失去使用价值,此时可采用间歇蒸气灭菌法,即将放入高压灭菌器内,加热至100℃,保持1小时,每天灭菌一次,连续进行三次,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又不至使营养物质分解。

怎么培养酵母菌

怎么培养酵母菌

培养条件:

1、酵母菌需要营养物质。

2、酵母菌能在PH值为3.0~7.5的范围内生长。

3、酵母菌必须有水才能存活,但酵母需要的水分比细菌少。

4、酵母细胞生长最适温度在20~30℃。

5、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

扩展资料:

用途

最常提到的酵母为酿酒酵母(也称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自从几千年前人类就用其发酵面包和酒类,在发酵面包和馒头的过程中面团中会放出二氧化碳。

因酵母属于简单的单细胞真核生物,易于培养,且生长迅速,被广泛用于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如酿酒酵母作为重要的模式生物,也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材料。

酵母菌中含有环状DNA--质粒,可以用来作基因工程的载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酵母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