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过年鸡肉和牛肉 古人吃肉真的这么随意吗?

古代人过年鸡肉和牛肉 古人吃肉真的这么随意吗?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古代人过年鸡肉和牛肉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小说中说的“小二来两斤牛肉”,古人吃肉真的这么随意吗?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小说中说的“小二来两斤牛肉”,古人吃肉真的这么随意吗?

小说中说的“小二来两斤牛肉”,古人吃肉真的这么随意吗?

说到国人的肉食史,那是分等级的。古人吃肉绝对是件相对奢侈的事情,哪怕时王公诸侯。

唐朝以前,肉食崇尚以大为美。也就是说评价肉食食材的贵重,并非从口感这一标准出发,而是直接和动物体型挂钩。

家养的牲口通常按照“牛、羊、猪、犬、鸡”,这个顺序由大到小,不同阶层食用的肉类直接和祭祀标准挂钩。天子吃牛羊;普通士绅家来了客人,只能“具鸡黍”;而老百姓有钱买块豆腐,就算请客了。

有必要解释一下的猪为什么排在羊后面?

虽然阉割术外中国起源很早,但是真正用于猪身上,还是相对较晚的,所以汉朝及以前的人,吃猪肉只吃没发育的小猪,只因为肉嫩。而长大未阉割的猪肉,口感柴而味大,没人愿意吃。

所以项羽鸿门宴请樊哙吃的就是彘肩(小猪的腿),肉都不会煮熟,带着血丝就上了,樊哙瞪着眼睛就给啃了,还不由自主地感叹道:“嫩啊!”

所以三国演义中,吕伯奢家压在门板下的,时一口不超过40斤的小猪。

但是牛因为是农耕的重要劳动资料,所以从秦朝开始,严刑峻法,禁止杀牛。甚至养牛的因为牛不下崽,都有可能接受惩罚。

所以牛肉在民间就成了一种见不得光的肉类。

一般而言,牛只能因为老了、病了、受伤了,不能再耕作了,才能被杀了,端上饭桌。但是很显然这种老、弱、病、残的牛肉绝对不好吃。

所以好吃的牛肉,可以让好汉们吃上两斤的牛肉,只有黑恶势力盘踞的地下屠宰场,才能提供。

羊肉在唐宋时期成了肉食主流,因为味道鲜美。

由于宁夏的滩羊进入了唐宋皇室的餐桌,人们才懂得什么叫鲜美口感,特别是到了北宋,羊肉甚至进入了民间餐桌。当然,前提是你得有钱。

所以浔阳楼是不卖牛肉的,而是卖羊肉的,那里更加名贵的是加了胡椒粉的鲜鱼汤。这些无不向众人展示了贵族阶层开始对肉食的口感提出了要求。

但是靖康之变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甚至改变了国人的食性。

贵族们跑到南方,才发现曾经美味的宁夏滩羊羊肉,一下子断货了。而江浙的湖羊一下子风生水起,供不应求。

由于物稀价贵,原来丢弃的内脏下水也被搬到了餐桌上。南宋的官员出使金国,看到羊的下水直接被金人丢弃,感叹造孽啊!

水浒中“二斤牛肉”真正的流行,也是从那个时代开始,因为那根本不是牛肉,荒山野岭究竟是什么肉?尽可能大胆去猜。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鹅肉与鸡肉区别

鹅肉与鸡肉区别

鹅肉和鸡肉都是我们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食物了吧,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鹅肉和鸡肉的区别有哪些了,尤其是想知道鹅肉和鸡肉这两种食物哪个更有营养呢,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区别吧。

看个头。如果你是在市场买新鲜的鸡肉或鹅肉,那么就看它一整只的个头。相对来说,鹅的个头会比鸡大一些。

看口感。鹅肉相对与鸡肉来说,会更为肥美一些,细腻一些,鸡肉的口感比较柴,骨架比较多。但鹅肉的脂肪含量比较少,如果做得不好也会吃上去比较柴。

看肉质。鹅肉比较粗,鸡肉比较细。

以上这几点是我们分辨鹅肉与鸡肉的主要依据。除了这些,它们都属于红肉,都富含蛋白质,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但从中医理论上来说,鸡肉性凉,鹅肉性温,不同人、不同季节可根据需要选择。

鸡肉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以及多种磷脂,这些都是人体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中医认为,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而根据测定,鹅肉的蛋白质含量比鸡肉、鸡肉、牛肉、猪肉都高。它的脂肪含量较低,仅比鸡肉高一点,比其他肉要低得多。鹅肉脂肪品质好,含有的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其组成接近人体所需氨基酸的比例,能够更好地被消化。

所以如果硬要比较出结果的话,鹅肉蛋白质含量高,所含有的脂肪质量也是非常高的了,再加上鹅肉中的各种营养含量是比较均衡的了,所以鹅肉的营养价值就是要比鸡肉高一些的哦,我们有条件的话就可以选择鹅肉来多吃一些了哦。

上面就是我们给大家介绍的鹅肉和鸡肉的情况了,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肉类的区别其实是比较多的了,我们上面就给大家介绍了,鹅肉的营养价值是要比鸡肉更高的了,所以我们就不要错过了哦,希望我们的介绍可以帮助到各位有需要的朋友们。

古代老百姓吃肉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吗?

古代老百姓吃肉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吗?

那可不嘛,肉是高档奢饰品,吃顿肉就像过年一样。普通百姓在平常一日是不能吃肉的,只有在祭祀、节日才可以。

远的不说,就说寒食吧。

记得小时候,每到寒食,一人两个煮鸡蛋,有时还可能只有一个。那时候因为物资缺乏,生产力严重不足。不是那时候的老母鸡不下蛋,而是鸡屁股当银行,指望它换钱买生活必需品。

古时候的情况,可想而知。

《公羊传》记载:

“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这是周朝时期祭祀的礼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普通百姓也要祭祀哦。虽然没有说明,估计也就是一鼎。

具体鼎的规制也不近相同,天子、诸侯用青铜鼎,百姓家恐怕也就是用陶瓷之类类似于鼎的器皿而已。

每鼎的食物也不相同,并且有明确的规定。

据《礼记》记载:

天子九鼎祭品是:牛、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称之为太牢。只有两样是新鲜的,其余都是腌制或者干制的,恐怕冷冻的较少。

诸侯七鼎祭品是:牛、羊、豕、鱼、腊、肠胃、肤,称为大牢。诸侯或者卿大夫所用,没有新鲜祭品。

大夫五鼎祭品:羊、豕、鱼、腊、鲜,不能用牛,有一样新鲜祭品。

士为三鼎或者一鼎祭品:豕、鱼、腊或者羊、豕、鱼。级别是一鼎的士,只能用豚。豚是小猪,还不是豕,大猪。

这是祭祀的规模,如果是宴会和招待,那么也是如此,不能超过这个规制。

太子、诸侯、大夫、士尚且如此,普通百姓的情况就可见一斑,至多上一个碗碟就是啦,绝不可以超越。

祭祀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尚且如此,日常生活就更不能随心所欲了。

孔子在鲁国代理国相,干得好好的,就因为鲁公祭祀,主政的季桓子没有把祭肉分给他,因而恼怒弃官而去。

西汉时期大夫主父偃的名言就是“生不能五鼎食,死也要五鼎烹”,这就是古代士大夫人生的奋斗目标。

这一方面说明古代等级森严,不可僭越。不仅仅是吃得起吃不起的问题,而且是身份的体现。但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肉食品的极度短缺,祭祀这么重要的活动,尚且不能大肆铺张,所用祭品极为严格,日常生活也就更加苛刻。如果是普通百姓随便吃顿猪肉,恐怕会招致麻烦。

三国时期可能没有这么严格,吕伯奢因为杀猪就被曹操灭了全家。虽然不是一个情况,豹眼认为随便就杀一口猪,不令人生疑也难。

在古代,吃饭都是个问题,吃饱饭很难。养一口猪需要多少粮食呢?饭都吃不上,哪来的肉可吃?

自古以来,猪肉就是奢饰品,猪肉价格很高也在情理之中。杀猪的都是富豪,何进之父那么有钱,也就不是奇事啦。

祖祖辈辈经营高档奢饰品的主,可想而知,比家里有矿还富裕。

中国许多节日与吃有关,正月十五吃元宵,寒食吃煮鸡蛋,五月端午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寿辰要吃长寿面,过年要吃饺子。诸如此类,说明一个问题,物质匮乏,不是想吃就吃,只有到了节日,才无论如何想方法吃一下。

因此,老百姓吃顿猪肉就很困难,是很不容易啦哈。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古代人过年鸡肉和牛肉和小说中说的“小二来两斤牛肉”,古人吃肉真的这么随意吗?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