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能吃牛筋牛肉香肠吗,糖尿病晚餐食谱及做法

糖尿病能吃牛筋牛肉香肠吗,糖尿病晚餐食谱及做法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糖尿病能吃牛筋牛肉香肠吗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糖尿病晚餐食谱及做法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糖尿病肾病患者如何注意饮食?

糖尿病肾病患者如何注意饮食?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糖尿病是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性疾病,严重时影响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对胰岛素抵抗引起。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临床发生率在1型糖尿病约占35%,2型糖尿病约占25%,5%~15%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发病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病程在10~20年的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约有50%发生临床肾脏病。因此糖尿病如果出现肾脏损害而有蛋白尿时,应积极控制血糖和及早治疗肾损害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病理改变。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属于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肾小球可相继出现一系列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这些改变包括超滤过、肾脏和肾小球肥大、系膜细胞肥大和细胞外基质堆积、肾小球基膜增厚、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功能性改变等。引起上述改变的原因极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和机制有关:

①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结构、功能和合成能力等方面的改变。

②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球内高血压是促使肾小球硬化进行性发展的原发因素。

③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作用:肾小球的系膜细胞、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可分泌一系列能影响细胞功能的因子,如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等,皆参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的发生。此外,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中亦有重要作用。

1.病理变化

(1)弥漫型肾小球硬化:约见于75%糖尿病肾病患者,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系膜区基质增多,呈玻璃样变,毛细血管基膜增厚,毛细血管腔狭窄最终完全闭锁,累及全部肾小球而发生肾小球硬化。

(2)结节型肾小球硬化:约见于48%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典型的结节型病变(K-W结节)出现在肾小球周边部的毛细血管袢,在血管袢系膜区出现椭圆型或圆形玻璃样沉积物。HF染色呈现浅粉色,比正常的毛细血管基底膜染色浅;PAS镀银染色可见结节分层结构,小的结节可见一个扩张的毛细血管围绕,当结节增大时,毛细血管腔常常闭锁,残留一层或多层细胞核嵌在结节的周围。电镜观察早期可见此种玻璃样物质,首先出现系膜细胞的胞浆,呈纤细的网状结构,逐渐变粗和互相融合与增生的系膜基质不能区分。早期大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呈不规则局限性增厚,后期呈弥漫型增厚,毛细血管腔被挤压变形,最终导致毛细血管腔完全闭锁和肾小球破坏。结节型肾小球硬化的病理损害,只见于糖尿病患者,因而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

(3)肾小球渗出样病变:在糖尿病肾病肾损伤中较少见,缺少特异性。一般由均质嗜酸性或有空泡的圆形或新月形沉积物组成,此病损表示为漏入肾小球腔的各种蛋白和类纤维蛋白。多见于严重的结节型和弥漫型损害的患者,是糖尿病肾病的晚期表现。

2.临床表现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蛋白尿。在出现临床蛋白尿之前尿中已有微量白蛋白。早期可以是间歇性蛋白尿,以后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蛋白尿。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病情往往呈进行性发展。由于长期的蛋白尿,以及糖尿病本身蛋白质代谢失调,可以出现低蛋白血症,以致产生肾病综合征。在大量蛋白尿3~5年之后,可以出现氮质血症,肾功能逐渐恶化,病情继续发展,最后进入尿毒症。

根据临床、肾脏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多采用Mogensen的建议,将糖尿病肾病分为V期:

Ⅰ肾小球肥大高滤过期:主要表现为肾脏和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滤过率平均增加20%~40%,用胰岛素控制代谢后几周到几个月可降至正常水平。这种早期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与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关。

Ⅱ正常白蛋白尿期:此期最早出现于糖尿病发病2年后,有些患者可以长期维持在这一期。肾损害主要表现在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但未引起肾功能下降。一般可无蛋白尿及高血压。这一期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增高,肾小球滤过率增高程度与肾容积增大成正比。

Ⅲ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又称“微量白蛋白尿期”。一般出现在糖尿病发病10~15年后,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到正常,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μg/min或>30mg/L,是预测糖尿病患者发展成临床肾脏病的标记。此期患者血压升高。

Ⅳ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显性蛋白尿临床肾病期,这期患者临床症状很明显,40%的糖尿病患者在15~25年后发展成这一期。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持续性的临床蛋白尿(尿蛋白定量>0.5g/24h,或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200μg/min)。血压明显升高,患者可以出现水肿。尿蛋白排泄>3.5g/d,伴低蛋白血症提示肾病综合征。30%的患者可出现肾病综合征。肾小球滤过率开始进行性下降。此时常同时存在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从肾病综合征发展到氮质血症的间隔期很少超过4年。

V终末期肾脏病:多数肾小球已经硬化、闭锁,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血压显著升高,白蛋白排泄量减少,尿蛋白可呈阳性,肾功能显著恶化,血清肌酐显著升高,由氮质血症期逐渐进入尿毒症期。检查眼底已有90%以上患者显示视网膜病变。临床多伴严重的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水肿,普遍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贫血、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病史有糖尿病病史10年左右,之后出现肾脏损害表现。

2.主要症状糖尿病肾病早期者可无症状,起病和发展缓慢,中晚期可出现水肿、高血压,多伴见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如动脉硬化、冠心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3.主要体征中晚期可有水肿、高血压、皮肤瘙痒、贫血表现。

4.实验室检查

(1)测定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必要依据。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2)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是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非酶糖基化的产物,其生成量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GHBA1有a、b、c3种,以GHbA1c为主,正常值4.8%~6%,由于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因此本测定可反映取血前8~12周的平均血糖状况,可弥补血糖测定只反映瞬时血糖值的不足,是监测糖尿病病情的重要指标。

(3)血浆胰岛素:正常人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为5~15μU/ml。L型糖尿病者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可呈现高、正常和低的变化。C肽是从胰岛素原裂解后的肽链,和胰岛素等分子分泌,故能反映胰岛素的水平,且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及其抗体的影响,也能较好地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情况。

(4)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一旦检测到微量白蛋白尿,提示已进入Mogensen分期第3期。若出现蛋白尿,则为显性蛋白尿肾病期。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显著,若有较多白细胞,提示并发尿路感染;若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为其他肾小球疾病。疾病后期则出现肾功能减退。

(5)尿糖阳性:但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时,肾糖阈值升高,此时血糖虽高,但尿糖可阴性。

(二)鉴别诊断

1.糖尿病肾病的肾病综合征和本病并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很难鉴别,而两者在治疗上则有根本上的不同,故必须仔细鉴别。糖尿病肾病出现的肾病综合征常有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而糖尿病并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者则不一定;前者每同时有眼底改变,必要时作荧光眼底造影,可见微动脉瘤等糖尿病眼底变化,后者则不一定有;前者多同时有慢性多发性神经炎、心肌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后者不一定有;前者尿检查通常无红细胞,后者可能有;前者每有水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后者不一定有。对鉴别诊断有困难的肾病综合征,应作肾活检。

2.糖尿病肾病的肾小球硬化须与高血压性肾动脉硬化鉴别。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性动脉硬化发病年龄较轻,发生率高,以下几点有助于鉴别:肾动脉硬化时尿中蛋白较少,一般不出现肾病综合征。②肾动脉硬化半数以上患者多出现心源性水肿。高血压持续发展大都导致心肺并发症,而肾脏症状出现相当缓慢。肾动脉硬化时高血压和心脏肥大程度较为显著;高血压发生在蛋白尿之前有助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的诊断。

3.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伴发肾盂肾炎鉴别。肾盂肾炎常有肾区叩击痛和尿路刺激征,伴低热或高热,尿常规检查有较多的白细胞,蛋白较少,若中段尿培养阳性有助于肾盂肾炎的诊断。

【中医论述及诊治】

中医虽无糖尿病肾病的病名,但糖尿病肾病的原发病是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之范畴无疑。在世界医学史中,中医学对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最早,论述最详。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内经》还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认为五脏柔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列消渴专篇,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有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消渴候》论述其并发症说:“其病变多发痈疽。”唐·王涛《外台秘要·消中消渴肾消》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甜者,皆是消渴病也……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明确提出消渴的临床特点。刘河间对其并发症作了进一步论述,《宣明论方·消渴总论》说消渴“可变为雀目或内障”。元·张子和《儒门事亲·三消论》说:“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疮癣、痤疥之类……或蒸热虚汗,肺痿劳嗽。”明·戴思恭《证治要诀》提出上、中、下之分类;王肯堂《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三消的临床分类作了规范,谓“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三消源流》:“有消渴后身肿者,有消渴面目足膝肿,小便少者。”似记述了消渴日久及肾,而出现水肿等症状。

消渴之初,多呈肺燥胃热之上中二消,往往迁延数载甚至十余年,久病及肾,肾失封藏,精微下泄,而逐渐成为本病。按“三消”分类,糖尿病肾病阶段多属于“下消”范围,亦有称之“肾消”“消肾”者;发展至后期到肾衰竭,患者出现水肿、贫血、少尿等症,则又属于中医学“水肿”“虚劳”“关格”“溺毒”等病证范畴。

(一)病因机制

1.肾亏阴阳两虚是糖尿病肾病之本中医认为消渴的病因,首先与身体素质有关,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尤其是肾脏素虚,是该病发病的内在基础。如《灵枢·五变》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其次饮食不节、贪食肥甘美味、劳倦内伤是导致本病的直接因素。如《素问·奇病论》谓:“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七情失调、五志过极、劳欲过度在消渴的发生中也有重要影响。以上诸多因素导致阴虚燥热而发为消渴,病变主要涉及肺、胃(脾)、肾三脏,尤以肾脏为主,如《石室秘录·卷六·四伤门》指出:“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以肾虚致渴,则无不同也。”

随着病程的迁延,病情的进展,在酿成糖尿病肾病的漫长过程中,燥热之邪伤津耗气日久,伤及脾肾,致气阴两虚,病变后期阴损及阳,累及阳气生化不足终成阴阳俱虚之证。当糖尿病病变累及肾脏时,中医辨证大多已属阴阳两虚阶段。故糖尿病肾病始于肺、胃阴虚燥热,最终形成肾亏阴阳两伤。这一系列病机的发展过程,反映了糖尿病肾病是一个由轻转重,由浅入深,“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的慢性演变过程。上述认识与糖尿病最终发展成为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进程相吻合。

肾为水脏,主藏精,为封藏之本。消渴日久及肾,肾虚不足,失于封藏,精关不固,精微下泄而形成蛋白尿;蛋白尿的出现,是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标志。肾阳虚弱,失其主水之职,不能蒸腾,膀胱气化不行,水道不畅,故小便不利;水湿内停而泛溢周身,则出现水肿等症状。正如《圣济总录》云:“消渴病日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液聚于体内出现水肿。”;水肿的出现常是糖尿病肾病病情加重的重要标志。阳虚失于温煦而见畏寒肢冷,面色?白,脉沉弱;手足心热腰膝酸软,口干欲饮,耳轮干枯,形体消瘦为阴亏之证;肾脏虚弱,先天衰竭;脾气亦虚,后天气血化源匮乏,诸脏皆失其充养,故见肢体倦怠、乏困无力、面色萎黄、心悸气短等;舌淡苔白,脉沉细弱皆为阴阳俱虚之象。可见糖尿病肾病是以肾虚为中心,阴阳气血俱损为基本病机的病证。这一点与现代文献报导对下消的治疗多以治肾为主,或宗仲景之肾气丸,或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之类相符合。

2.肾络瘀阻贯穿于糖尿病肾病始终现代研究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不同程度的肾小球、肾小动脉和细动脉的硬化,肾小管明显萎缩,间质纤维化。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瘀血阻络贯穿于疾病始终,更是产生并发症的病理基础。阴虚血行涩滞,气虚无力运血,以及“久病多瘀”“久病入络”等都是形成瘀血的原因。临床观察亦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舌质大多暗红,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纡曲,唇口发绀等瘀血征象。

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糖利尿状态,血液浓缩,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加之代谢紊乱,存在高脂血症等,都可能使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环障碍;血液呈浓、凝、黏聚状态,符合中医“血瘀”的特征。而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理变化——不同程度的肾小球、肾血管硬化,肾小管明显萎缩,间质纤维化,此亦属中医“瘀血”范畴。瘀血既是糖尿病肾病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导致疾病加重的致病因素。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伴有的高脂血症、高凝状态,是加重微血管病变,导致肾血管及肾小球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更易出现血栓、栓塞并发症,而成为影响预后,甚至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同时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已证实了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如研究发现,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川芎嗪、三七、水蛭等药能扩张肾血管、改善肾脏微循环、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并有抗氧化作用,能纠正自由基代谢紊乱,抑制组织蛋白质糖基化反应的作用,能够减少尿蛋白,减缓肾衰的进程。

总之,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长期缓慢发展的结果。其病机演变的规律是,病初以肝肾阴虚燥热为主,日久则伤津耗气,而呈气阴两虚;进一步阴损及阳,终成脾肾阳虚或阴阳两虚;诸脏皆损,以伤肾为主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发展趋势。本虚标实,肾虚络瘀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虚”是指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实”是指在正虚的前提下,肾络瘀阻、水湿浊毒蕴蓄。针对这种虚实并见,阴阳并损的病理特点,治疗必须坚持扶正祛邪,虚实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

(二)辨证论治

1.肝肾阴虚

症状:口干咽燥,烦渴多饮,手足心热,两目干涩,腰酸困痛,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舌质红或暗红、少苔少津,脉沉弦细数。兼阳亢者,伴头痛,头胀,眩晕,耳鸣等。

治法:滋补肝肾,清热通络。

方药:宜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化裁。知母12g,黄柏10g,生地黄20g,山茱萸12g,山药15g,麦冬12g,玄参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桃仁15g,玉竹12g,丹参20g,红花8g,杜仲15g。每日1剂,水煎服。

本证多见于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大多无肾损害的明显症状,尿常规检查多无异常,但尿放射免疫检查有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不同程度的升高。

随症化裁:

(1)肝阳上亢者,加怀牛膝15g,石决明30g,以潜降肝阳。

(2)大便干燥不利者,加酒军8g(后下),以泄热通便。

2.气虚偏重,阴津不足,兼夹里热及瘀血留滞

症状:气短乏力,腰膝酸困,咽干口渴,手足指趾麻木发凉,小便频数,大便不利或干燥。舌质淡红暗紫、苔白或黄薄,脉细滑重按无力。此证相当于西医糖尿病肾病第Ⅲ~Ⅳ期,尿蛋白排出率增多;肾小球滤过率始下降至接近正常范围(130ml/min)或<正常、平均每月约下降1ml/min,而血肌酐水平尚不高。

治法:补气健脾,益肾育阴,佐以清热化瘀,固摄精微。

方药:参芪汤(《朱氏集验方》)合水陆二仙丹化裁。太子参15g,黄芪50g,天花粉15g,白芍15g,五味子12g,金樱子20g,芡实30g,炒白术12g,生地15g,山茱萸12g,丹参18g,川芎12g,黄连4g,益母草30g,石韦15g。每日1剂,水煎服。

随症化裁:

(1)血压偏高,脉细弦者,加杜仲15g,丹皮12g,以平肝降压。

(2)大便干燥者,加火麻仁30g,肉苁蓉15g,酒军8g(后下),以润肠通便。

3.气阴两虚,阴虚偏重,兼夹里热及瘀血阻络

症状:五心烦热,口渴喜饮,午后乏力明显,潮热盗汗,腰膝酸困,溺黄便干,夜尿增多。脉多细数,舌质红略紫、苔黄。此证在糖尿病肾病第Ⅲ~Ⅳ期及第Ⅴ期的早期时多见。

治法:滋阴益肾,培补肺脾,佐以清热生津,化瘀通络,固摄精微。

方药:宜麦味地黄汤合四君子汤化裁。生地18g,山药15g,山茱萸15g,茯苓15g,丹皮12g,麦冬12g,五味子12g,党参15g,白术12g,炙甘草6g,黄芪40g,芡实30g,怀牛膝15g,丹参18g,川芎12g,僵蚕15g,虎杖15g,知母12g,益母草30g,石韦15g。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一般要坚持服3个月以上,其效方显。

随症化裁:

(1)口咽干燥,舌质不润,加天花粉15g,乌梅12g,去白术、茯苓,以增益阴生津之效。

(2)血压偏高者,加钩藤15g,草决明15g,去炙甘草以平肝降压。

(3)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出现较轻的氮质血症者,可加服虫草健肾宝胶囊(本院制剂,主药冬虫夏草及西洋参),每次3粒,日服3次。

4.肾脾虚损,浊邪壅塞三焦

症状:气短倦怠,恶心厌食,甚至呕吐,头晕头痛,胸闷,腹胀,面肢水肿,小便不利,大便不畅或干燥。脉多弦细,舌淡红暗紫、苔白浊腻。血压偏高或不高,血肌酐>177μmol/L,肾小球滤过率<50ml/min,尿蛋白持续存在。

治法:益肾健脾,清热降浊,活血化瘀,疏利三焦。

方药:①宜疏利降浊汤(自拟方)为主。黄芪50g,太子参15g,生地15g,女贞子15g,仙灵脾15g,柴胡15g,黄芩12g,茯苓15,泽泻12g,姜半夏12g,虎杖15g,丹参20g,川芎12g,积雪草30g,西洋参6g,酒军8g(后下),砂仁10g(后下)。每日1剂,水煎服。

②虫草健肾宝胶囊:每次3粒,日服3次。

随症化裁:

(1)大便通利后可适当减少虎杖和酒军用量。

(2)尿蛋白>(++)持续不降者,可加服雷公藤多苷片1~1.5mg/(kg·d),最多不超过2mg/(kg·d)(儿童及育龄期妇女慎用)。

5.肾脾阳衰,关格重症

症状:神疲,恶寒,手足逆冷,腰背发凉,面色苍暗无华,恶心呕吐,下肢水肿为甚,按之如泥,夜尿较频,大便秘结。脉微无力,舌淡胖暗紫边有齿痕、苔白或黄腻。肾功能已达失代偿期、甚至衰竭期。

治法:温补肾脾,降浊化瘀。

方药:①方用温阳降浊汤(自拟方)为主。西洋参8g,茯苓15g,制附片10g(先煎),白芍12g,泽泻15g,生姜12g,怀牛膝15g,猪苓15g,黄连4.5g,苏叶10g,丹参20g,川芎12g,仙灵脾18g,积雪草30g。每日1剂,水煎服。

②虫草健肾宝胶囊,每次3~4粒,日服3次。

随症化裁:

(1)大便干燥,腹胀者,加炒枳壳10g,酒军8g(后下),以理气通便。

(2)大便溏稀者,加干姜8g,薏苡仁30g,去生姜,以温中化湿。

(3)兼衄血或眼底出血者,可减丹参、川芎用量或暂去,另加槐花15g,三七5g(冲服),以止血而不留瘀血。

(4)血压过高者,加杜仲15g,草决明15g,黄芩12g以平肝降压。

(5)若进入尿毒症期,血肌酐>707μmol/L,可适当配合血液透析,甚或做肾移植术。

【西医治疗】

(一)一般治疗

目前对糖尿病肾病还没有特殊的治疗药物。一般认为早期治疗,通过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能够减少并发症,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程。加强糖尿病知识宣教,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的顽固疾病,如不注意调养和坚持治疗则难以根除。合理的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是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重要措施,也是药物治疗的基础。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予以优质蛋白、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对于有蛋白尿而肾功能正常者,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0.8~1.0g/kg体重;对已有氮质血症表现者,优质低蛋白饮食(0.8g~0.6g/kg体重)有助于延缓肾衰竭的发生。透析治疗以后,应适当增加蛋白摄入量。水肿者要限制钠的摄入。在糖尿病肾病各个阶段,均要适当运动,应以不感疲劳为度;同时保持情绪稳定,戒忧节欲,对预防和治疗本病有其实际意义。

预防感冒,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合并感染。注意皮肤清洁,勤洗手足,修剪指甲趾甲,预防甲沟炎,避免发生感染。

(二)对症及对因治疗

1.降糖药的选用

(1)胰岛素促分泌药:可以刺激胰岛的β细胞释放胰岛素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磺脲类降糖药,其中以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哒)、格列喹酮(糖肾平)较常用。非磺脲类药,其降糖作用快而短暂,也称为速效进餐后血糖调节剂,一般在进食时服下,发生低血糖的机会较少。常用者有瑞格列奈(诺和龙)每次1~4mg,饭前15分钟口服,3次/日。那格列奈(唐力)每次120mg,饭前10分钟口服,3次/日。

(2)胰岛素增敏药:可以促进外周胰岛素靶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在降血糖的同时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主要有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3)α-糖苷酶抑制药:可以抑制小肠上段的α-糖苷酶的活性,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降解,造成肠道葡萄糖的吸收缓慢,从而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主要适用于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常用者如阿卡波糖(拜糖平)每次50mg,随进餐时服下,3次/日;伏格列波糖(倍欣),每次0.2mg,饭前口服,3次/日。其不良反应为腹胀、排气增加等消化道症状。

(4)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也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能够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控制不理想,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均可予以胰岛素治疗。有条件者可选用皮下胰岛素泵,具有安全、方便、接近生理需要等诸多优点。

糖尿病肾病应如何选择降糖药?须根据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糖代谢控制状态、何种血糖异常为主以及药物代谢途径、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糖尿病肾病早期及临床蛋白尿肾病而肾功能正常者,对降糖药物的选择无需限制,上述4类药物均可使用。若患者消瘦或胰岛素分泌功能差者,首选胰岛素促分泌药;肥胖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明显者,首选胰岛素增敏药;餐后血糖较高,空腹血糖升高不明显者,首选α-糖苷酶抑制药及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老年患者不宜用格列苯脲(优降糖),以防持久性低血糖。

糖尿病肾病一旦出现肾功能不全时,不宜使用双胍类降糖药。因为该药主要从尿排出,容易在体内积聚乃至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在轻度肾功能减退时(GFR>30ml/min),可以选用格列喹酮(糖肾平)、瑞格列奈(诺和龙)、阿卡波糖(拜糖平),因为这些药物的代谢产物95%通过胆汁由粪便中排出,剩余5%由肾脏排泄,因此对肾脏影响很小。中度及重度肾功能不全者,则宜使用胰岛素治疗。但在肾衰晚期,经肾胰岛素灭活减少,常易出现低血糖,应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用量。

2.ACE抑制剂及降压药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治疗,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肾损伤进展,减少蛋白尿;合并高血压时,ACEI同时具有降血压的作用。故糖尿病肾病时,可常规使用ACEI类药物,常用卡依那普利(悦宁定)、贝那普利(洛丁新)、福辛普利(蒙诺)等其他ACEI类药物。ACEI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夜间刺激性干咳。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多用于不能耐受ACEI类药物者。常用氯沙坦(科素亚)50mg,口服1次/日,或缬沙坦(维尔坦)80mg,口服1次/日。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本品无需调整剂量。其他常用的降血压药物尚有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5~10mg,口服,1次/日。

3.肾衰竭的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一旦进入终末期肾衰,就应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治疗。提倡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透析,常以血肌酐442~530μmol/L(5~6mg/d1)作为透析或肾移植的指征。

【验案举隅】

(一)糖尿病肾病并发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毕某,男,61岁,2002年5月27日初诊。

病史:罹患糖尿病19年,颜面及下肢浮肿伴高血压、蛋白尿5年,近期又发现肾功能不全。曾经在某医院住院诊治,入院后查血糖:空腹14.04mmol/L、餐后15.0mmol/L;馒头餐试验加同步胰岛素试验、C肽试验均为阳性;血脂偏高;尿蛋白24小时定量>2.0g;尿常规:蛋白(+~++)、糖(+~+++);血压动态测定:151/104mmHg;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征(+);心电图示:心电轴左偏、心肌缺血;左耳神经性耳聋。诊断为:(1)1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糖尿病性神经改变;(2)高脂血症。给予调整胰岛素用量、降压西药及对症营养治疗,病情略有好转。出院后仍用胰岛素、卡托普利等西药,间或曾服用中药,病情无明显进步,波动起伏不定。自今年年初以来自感病情加重,5月27日查肾功:血肌酐156.13μmol/L、尿素氮8.89mmol/L,特来我院诊治。

症状:面苍黄无华,眼睑颜面及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头晕,腰痛,声息低沉,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口干苦不喜多饮,恶寒,手足拘胀欠温,耳聋、左侧较重,尿频量少不利,大便干燥。脉沉细缓,舌淡红暗紫。

辨证:此属消渴重症,病延日久正衰邪恋,变证丛生,并发水肿、眩晕及耳聋。分析此患者原本先天秉赋不足,后天调摄失宜,壮年即罹消渴,初未介意,病甚时治疗调养断续未济,故病情有所发展。肾为先天之本,内寓真阴真阳,肾气不足不能蒸津上布,则消渴之疾起矣;进而肾阳更虚不能温暖中土及施化于下焦膀胱,水湿失于输化而内停外溢,则水肿形成;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致肝阳上亢,则眩晕自生;耳为肾之窍,失于肾气之充养而耳聋失聪。其变证虽多,但总以肾为主,以脾为次,二脏亏虚气化不行,气血运行迟滞,加之水湿郁久化热,而血瘀邪热内生,致虚实交错而以正虚为主,正虚方面又见肾脾阳虚偏重。

治法:温阳益肾,健脾利湿,清热降浊,佐以化瘀。

方药:①方用温阳降浊汤化裁。制附片10g(先煎),茯苓15g,白术12g,白芍12g,黄芪50g,当归12g,泽泻12g,葶苈子12g,葛根12g,大腹皮15g,车前草15g,瞿麦20g,黄芩10g,半枝莲25g,桑皮15g,虎杖15g,酒军10g(后下),桑白皮15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②浓缩丸剂:黄芪50g,太子参10g,制附片10g,白术12g,白芍12g,天冬12g,三七4g,茯苓15g,丹参20g,川芎12g,莪术12g,桃仁10g,黄连4g,虎杖12g,酒军8g,桑白皮15g,车前子12g。上药称60剂,经水醇分别提取,干燥后制细粉再制成水丸,每包8g,每次1包,每日服3次。上药先服汤剂,然后接着服丸剂。

复诊(2002年9月14日):服上次汤剂后,精神好转,食欲明显增进,口不干苦,乏力减轻,浮肿略减,尿较前量略增,大便不干。乃接着服丸药至今,各症继续好转,已不恶寒,足踝部肿胀已消退,耳聋如前,尿频有时细小(与老年前列腺增生有关)。脉沉缓,舌淡红暗、苔白根部厚腻滑。血压:120/80mmHg。肾功:血肌酐105μmol/L、尿素氮5.7mmol/L、余(-);尿常规:蛋白(±)、糖(±)。肾功能已恢复正常,各症除耳聋之外均好转,说明辨证、治法及用药无误,故仍宗前法,继服丸药,缓调以善后巩固,丸药方药:拟5月28日浓缩丸方,加麦冬10g,怀牛膝12g,半枝莲25g,猪苓12g;去茯苓。制法及服量同上。其原来所用之胰岛素及降压药按病情调整用量而继用。以后曾多次复诊,病情稳定,仍宗前法并随症稍事加减,仍以服丸药为主。

随访至2008年2月,其肾功能一直正常:血肌酐102~107μmol/L、尿素氮7.1~7.5mmol/L;尿蛋白(±~+);尿糖(±~++);血糖餐后有时偏高,血压比较稳定。

(二)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脑血栓后遗症

冯某,男,67岁,1997年1月10日初诊。

病史:双下肢浮肿伴检验异常1年余。患者1年多之前发现下肢浮肿且按之凹陷,经医院检验尿常规及沉渣:蛋白(+++)、潜血(++)、红细胞10/HP、白细胞10/HP、糖(+++)。空腹血糖8.8mmol/L、尿蛋白定量3.01g/24h。既往患高血压20年,去年发生脑血栓后,曾两次住院治疗,现左侧上下肢仍活动不灵活,身困乏力,腰痛,血压波动在150~160/100~110mmHg之间。西医仍给予降压药内服,但控制欠佳。自查出有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以来又控制饮食(每日进主食240g),加服降糖西药达美康和对症治疗,除血糖、尿糖略可降低外,其他症状和化验结果及血压等均无明显好转,故转求中医治疗。

症状:头昏,气短,胸闷胸痛,精神不振,身困乏力,食欲欠佳,腰酸困痛,眼睑微浮,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口干欲饮,尿频时而涩痛,夜尿次多,大便干燥。脉弦略数,舌淡红而暗、苔黄白相兼。血压160/110mmHg,尿蛋白(+++)、潜血(++),余如上述。

辨证:属消渴、水肿、眩晕及中风后遗半身不遂。原本肾肝阴亏,肝阳上亢化火化风,日久未愈导致中风;进而阴损及阳,致肾气脾阳亏虚,水湿失于输运,精微血液失于固摄而水肿证起;水津不能上承,下元失固而生消渴;水湿遏阻,郁久而生内热,邪阻而气血不得畅行必生瘀血,故变证纷杂。但总属肾脾气阴两虚,肝阳妄动,水湿瘀热留恋。

治法:治宜滋肾平肝,健脾益气,清热化瘀,利水消肿,固摄精微。

方药:生地15g,山茱萸10g,山药15g,泽泻10g,丹皮10g,茯苓15g,金樱子15g,芡实25g,车前子15g(包),白茅根30g,石韦15g,槐花15g,生益母草25g,杜仲15g,党参15g,黄芪40g,虎杖12g。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复诊(1月24日):尿涩痛消失,尿量增加,腰痛减轻,浮肿略减,余症如前,脉弦滑略细,舌黄苔退去,余同上。治法用药切合病情病机,故初用即有效,仍守法守方稍事随症加减续服。其增加的药物计有旱莲草、太子参、黄芩、大小蓟、沙苑蒺藜、怀牛膝;减去的药物计有白茅根、槐花、车前子、党参、虎杖等。上药坚持服用至1997年5月12日,精神好转,食欲增进,口不干,尿利,夜尿三四次,下肢轻度浮肿,头昏、气短及胸闷胸痛显减,已可扶杖在室内活动,惟下肢酸困乏力。血压140/95mmHg。脉细弦,舌暗红、苔薄白。尿常规及沉渣:蛋白(+),潜血(+),糖(-)、红细胞10/HP。后因天气转热及病情明显好转,患者于5月下旬自行停服中药,西药降糖、降压药继服。

三诊(1997年10月25日):由于停服中药已5个月,仅服西药,病情难以控制,以致病情又复加重。口渴喜饮,肢体酸困、下肢为甚,尿利,夜尿量多于白天,大便2~3日1次,成形不干燥。脉弦细数,舌暗红、苔白。血压150/90mmHg。尿检:蛋白(++++)、潜血(++)、糖(-)。仍用初诊治法,适当加重药量,并加用雷公藤多苷。

方药:①生地15g,山茱萸10g,丹皮10g,茯苓15g,芡实25g,金樱子20g,黄芪50g,党参15g,石韦15g,鱼腥草30g,生益母草30g,丹参20g,川芎10g,杜仲15g,白茅根30g,槐花12g,白术12g,沙苑蒺藜15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②雷公藤多苷片,每次20mg,每日服3次。

上药服至1997年12月5日,除下肢仍感乏困外,余症均显减,浮肿不明显,脉沉细弦,舌红、苔薄黄。血压160/95mmHg。尿检:蛋白(++)、潜血(+)、糖(+++)。拟上方加僵蚕15g,菟丝子15g。每日1剂,煎服法同上。雷公藤多苷片继服,量同上。

上药服至1998年2月27日,病情续有好转,尿检:蛋白(+)、糖(±),余(-)。脉沉细略弦,舌淡红暗、苔薄白。守法守方继服,有时随症略事加减,至1998年6月27日,病情一直稳定并进一步好转。尿检:蛋白(±~+)、潜血(-)、糖(-~+)。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g。血糖:空腹8.2mmol/L。

随访至1998年11月下旬,自觉无明显不适,尿检:蛋白±,余(-)。

(三)糖尿病肾病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及眼晶体混浊

张某,男,42,干部。1996年9月20日初诊。

病史:口干饮多、尿频数年,眼睛涩痛视力下降10个月。患者于今年4月初曾经西安某医院住院检查诊断为:(1)糖耐量异常性糖尿病,(2)两眼晶体混浊。给予降糖西药及双嘧达莫等,血糖、血压有所控制,但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近两个月来头晕较甚,时而头痛,乏力,腰困,腿痛,视物欠清晰,口渴多饮,小便频涩灼热,胸腹内有发热感,动则出汗多。于1996年9月上旬又赴某医院就诊,经查: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血糖9.8mmol/L;尿常规:蛋白(++)、糖(++);尿白蛋白88mg/L;肾功能:尿素氮7.8mmol/L、血肌酐327μmol/L、血尿酸464μmol/L。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令其住院系统治疗,并告知其病的预后和严重性。患者思想负担沉重,遂转来我院诊治。

症状:患者形体较瘦,精神不振,面色略暗少华,两目干涩刺痛欠精彩,睡眠不实,晚间足胫易痉挛疼痛,动则汗出,汗出后背部发凉,余症如上述。脉弦细重按无力,舌暗红、苔白厚。理化检验同上。

辨证:此病属消渴并关格证。缘消渴日久不愈津液耗伤,肺肾气阴更虚,津不上承。肝开窍于目,失于肾水的涵养,故而口干喜饮,两目干涩疼痛;筋失濡养而足胫拘挛;水亏火炎而生内热,热扰三焦,加之肺肾不能施化,三焦气化受阻而致胸腹热郁,下窍不利,故见胸腹内发热,小便频涩灼热,此关格之势已成;肺卫失固而汗多;腰为肾之府,失于气阴之充养,故而腰困疼痛。病之情势已呈虚实错杂。

治法:补益肺肾,疏利三焦,清热生津。

方药:拟柴苓汤化裁。太子参12g,柴胡10g,黄芩10g,姜半夏10g,猪苓12g,泽泻15g,白术12g,茯苓12g,桂枝6g,黄芪40g,丹参18g,酒军8g(后下),天花粉12g,丹皮10g。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10月7日):服上药17剂,头已不疼,头晕减轻,出汗背凉已除,尿量增加、夜尿2次,口干苦,饮水量减,余如前。脉弦细左弱,舌红、苔白中心厚。血压:90/65mmHg。仍用初诊处方,加桑寄生15g,川牛膝12g,葛根12g,石韦15g,去姜半夏。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三诊(11月16日):服上药35剂,乏力显减,腰腿疼痛好转,食欲增加,口咽干燥,饮水不多,大小便畅利,面色较前荣润。脉沉细缓,舌红、苔白略厚。空腹血糖4.7mmol/L;尿常规均阴性;肾功: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尿白蛋白38mg/L。病情基本缓解,治拟转为滋补肺肾气阴为主,佐以清肃余邪。

方药:生地12g,山茱萸10g,山药15g,丹皮10g,泽泻15g,茯苓15g,太子参10g,黄芪45g,桑寄生15g,川牛膝12g,葛根12g,桑白皮15g,柴胡10g,黄芩9g。每日1剂,水煎服。

患者连续服上药90剂,并停服西药降糖药,各症续减,仅觉口干,腰酸困,多梦易醒,眼睛涩胀,余无明显不适。脉细略滑,左手脉沉,舌尖赤质红、苔白薄。于1997年6月27日复查:空腹血糖5.3mmol/L;肾功能:尿素氮7.3mmol/L、血肌酐136.8μmol/L、血尿酸330μmol/L;尿常规:均阴性。给予滋养肝肾,补益肺气,佐以清热利湿之剂善后巩固。

方药:生地15g,山茱萸10g,泽泻12g,丹皮10g,山药15g,怀牛膝15g,炒杜仲15g,黄芪35g,西洋参5g,黄芩10g,天花粉12g,葛根12g,黄连4g,丹参18g,白菊花10g。水煎,每2日服1剂,善后巩固。

2001年4月28日患者自觉已无明显不适,赴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复查,肾功:血肌酐98.2μmol/L、血尿酸249.38μmol/L、尿素氮7.4mmol/L;空腹血糖6.1mmol/L;血脂:三酰甘油2.03mmol/L、总胆固醇5.42mmol/L;尿常规:蛋白(-),尿白蛋白54.8mg/L。2002年5月25日再次复查,以上各项结果基本正常,疗效尚较稳定。

(四)糖尿病肾病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乔某,男,43岁,干部。1996年11月22日初诊。

病史:身困乏力、烦渴、消瘦1年多。1995年8月发现心烦口渴、乏力,查尿常规:糖(++++);空腹血糖12.25mmol/L;血脂:三酰甘油2.2mmol/L;B超示:早期脂肪肝改变。先后口服西药拜糖平、达美康及双嘧达莫等,尿糖及空腹血糖降低,餐后血糖仍在15.2mmol/L左右,烦渴减轻,身困乏力仍存,且感腰困,足趾发麻。1996年11月19日经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检验:血清糖尿病系列:Iac4.3mmol/L、GSP2.3mmol/L、GHb8.1mmol/L(三项均高于正常值);餐后血糖10.3mmol/L、尿白蛋白(ALB)80.6mg/L;肾动能:血肌酐254μmol/L、尿素氮11.1mmol/L、血尿酸541.0μmol/L。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继发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患者特来我院诊治。

症状:现患者形体消瘦,倦怠乏力,腰酸腿困,右足趾发麻,口干喜饮,尿频,夜尿2~3次。脉沉弦细、尺弱,舌红暗、苔白厚。

辨证:此属消渴病,侧重于上消和下消。其肺肾气阴亏虚为主,迁延日久,肺气虚则血行迟滞而生瘀,瘀阻脉络,故见足趾麻木;肺失布津,肾水不能上承,故口渴喜饮,饮水不解渴;肾虚气化不及州都,下窍失于固摄,水液及精微下泄过度而尿频与蛋白流失;肺肾两亏,久之筋肉失于充养而身体消瘦、腰腿酸困、乏力倦怠。

治法:补肺益肾,生津止渴,化瘀通络,固摄精微。

方药:黄芪40g,西洋参6g,黄精15g,生地15g,山茱萸10g,山药15g,丹皮10g,茯苓15g,泽泻15g,沙苑蒺藜18g,知母10g,葛根12g,怀牛膝12g,桑寄生15g,芡实15g,炒草决明15g,丹参18g,川芎10g,赤芍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西药拜唐平继服。

复诊(12月22日):服上药30剂,自觉身困乏力改善,口渴、尿频较前减轻,腰困明显减轻。脉沉弦而不柔和,舌红暗、苔白薄。治宗前法,用初诊方,加太子参10g,红花6g,女贞子12g;去西洋参。每周服6剂,间歇1日,水煎,早晚分服,并嘱节制饮食,每天进主食180~240g、低量优质蛋白摄入0.8g/(kg·d)。

三诊(1997年2月28日):上药共服60剂,已不觉乏力,劳累后腰困,口干但饮水不多,尿量略多,夜尿2次,余无明显不适,体重增加。脉沉弦,舌红略暗、苔白薄。昨日赴某医院复查:空腹血糖6.6mmol/L,餐后血糖9.8mmol/L;血清糖化血红蛋白7.25%;血脂:总胆固醇4.6mmol/L、三酰甘油3.1mmol/L;肾功能:血肌酐145.0μmol/L、尿素氮9.1mmol/L、血尿酸510μmol/L。病情明显好转,肾功恢复已接近正常,治应宗前法,增强益阴生津,制成浓缩丸剂以缓调善后。

方药:黄芪600g,太子参100g,金石斛30g,黄精400g,生地300g,知母200g,麦冬200g,五味子200g,山药500g,天花粉400g,南苦瓜500g,葛根500g,丹参300g,川芎150g,炒草决明400g。上药经水醇提取及制粉,精制为小丸,每日早晚各服8g。

上述丸药连续配制3料,服至5月30日,精神体力恢复正常,除有口干和腰困外,余无不适,复查肾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遂停服中药,仍服拜糖平及注意饮食控制,并进行柔和体育活动。

2001年1月及2007年1月患者均赴某医院复查,肾功能在正常范围,空腹血糖波动在8~1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波动在5.6%~7%,尿白蛋白3.62~62.5mg/L,眼底检验示:早期白内障。

【临证注意要点】

1.糖尿病肾病以肾脏为病变中心糖尿病肾病其病变脏腑定位,虽与肺、脾、心、肝、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皆有关系,但病变重点在肾脏,肾亏络瘀贯穿了糖尿病肾病的始终。近年研究资料表明,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提示本病与先天禀赋不足密切相关。从糖尿病患者尿中出现微量蛋白,直至终末期尿毒症的漫长病程中出现的腰酸困痛、水肿、关格等一系列证候,均是以肾脏为本的主要矛盾的外在表现。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加之糖尿病日久及肾,肾脏由虚到损,由损而衰贯穿了本病漫长的病理演变进程。因此,在本病治疗上应以肾脏为中心,始终须注意调补肾脏兼益肺脾,慎用或禁用有损肾元的药物。

2.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糖尿病肾病由于病程冗长,进展缓慢,本虚标实是其病机特点,多数都有虚实夹杂的临床表现。在糖尿病初期本于阴虚,标在燥热,两者互为因果。随着病程迁延,津亏可及阴,阴损可及气、及阳,最终则可发展至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故其证型也可互相转化,如气阴两虚偏阴虚者可转化为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偏气虚者可转化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反之,原来脾肾气虚者,也可转为气阴两虚,原来肝肾阴虚者亦能转为气阴两虚等。由于脏腑失调,功能紊乱,导致水湿瘀血浊毒诸邪内生,从而使病情更加复杂,呈现一派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临床特点。

3.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须标本兼顾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既要调理脏腑,治本补虚,又要祛邪治标,标本兼治。中医临床虽然强调辨证分型论治,但不可胶柱鼓瑟,墨守一法一方一药,而要动态观察,根据不同阶段病理特点灵活变通,中西医治疗方案均要体现个体化治疗原则。有效地控制血糖是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基础,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糖尿病本身症状明显者,则应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加调整药物以控制糖尿病,如口渴甚者可加天花粉、石斛、麦冬、五味子之类;饥饿感明显者,加黄连、生地、知母、生石膏之类;有痈疡疮疹者可加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天葵之类;如尿多者可加五倍子、覆盆子、金樱子;尿有酮体者可加黄芩、黄连、黄柏等。

在辨治糖尿病肾病过程中,根据兼夹随症化裁。如蛋白尿明显者,加黄芪、山茱萸、芡实、金樱子等以降尿蛋白;血压升高明显者,加钩藤、石决明、草决明、焦杜仲等;水湿内盛者,加茯苓、川牛膝、车前子、泽泻、冬瓜皮等,同时酌加木香、陈皮、槟榔等行气药,有助于气行则水行,使水肿消退;兼痰浊上逆,见恶心呕吐,可加橘红、姜半夏、旋覆花;若见舌苔黄腻者,则清化湿热,用黄连温胆汤或苏叶黄连汤;甚则如浊毒上逆,口中氨味明显,舌苔垢腻者,可加大黄、虎杖或并用大黄等高位保留灌肠,使浊毒外泄,缓解症状。

4.化瘀通络贯穿于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始终肾络瘀阻贯穿于糖尿病肾病始终,瘀血也是促使疾病恶化的因素。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累及肾脏,以肾小球硬化为特征的一种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的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时全身慢性微血管病变表现在肾脏的局部现象,其特征是肾小球基膜增厚,并常伴有微循环异常,血液黏度增高,这些都是中医血瘀的微观辨证指标之一,其阳性检测可早于中医传统的血瘀辨证。因此,我们主张治疗糖尿病肾病时活血化瘀原则当贯穿始终。糖尿病肾病各证型都应重视这类潜在的血瘀证,以便早期及时的应用活血化瘀,疏通肾络的药物。我们多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根据瘀血的轻、重程度而区别用药。瘀血轻证多用当归、丹参、川芎、赤芍等活血和络;中度瘀血者用桃仁、红花、地龙等活血通络;重症瘀血者可予三棱、莪术、水蛭破血逐瘀。大黄既能通腑泄浊,又能活血化瘀,适用于糖尿病肾病各期,尤其适于伴有大便干结和肾功能不全者,长期使用,一般取酒大黄7~10g。另外,结合中医理论,适当配伍行气药和补气药,取气行则血行、气旺则血行的作用,临床常加枳壳、广木香、黄芪、党参等。活血化瘀药物配合补肾药,如山茱萸、桑寄生等,可达到活血而不伤肾的效果。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血不利则为水”,水停又会导致血瘀,往往出现严重的水肿,此时可与泽兰、益母草、川牛膝等活血利水药。

5.配合食疗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由于糖尿病肾病是一个漫长的病理演变过程,对于本病患者来说,除了正规的中西医药治疗外,在生活中配合一些食疗措施也能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首先在日常生活,多进食有助于降低血糖、降低血脂的食物。例如苦瓜、南瓜、冬瓜、洋葱、大蒜、黄瓜、茄子、芋头、绿豆、花生、山楂、香菇、灵芝等。

糖尿病晚餐食谱及做法

糖尿病晚餐食谱及做法

红烧蹄筋(发好的蹄筋125克,植物油5克),海米炝白菜(海米5克,白菜200克,植物油4克),火腿三丝汤(火腿25克,香菇干5克,香油1克),什锦炒饭(胡萝卜125克,黄瓜、火腿各25克,大米35克)。

②宫保肉丁(猪瘦肉50克,花生仁10克,花生油5克),芝麻芹菜(芹菜200克,芝麻4克,香油1克),口蘑清汤(口蘑25克),花卷(面粉60克)。

高血脂可以吃哪些肉类食品?

高血脂可以吃哪些肉类食品?

高血脂还能吃肉吗?有些朋友一听说自己血脂高,肉就不敢吃了,甚至鸡蛋都不敢吃了,其实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并没有必要完全禁绝肉食或蛋类,合理健康的饮食,首先应该是营养丰富,均衡,不吃肉,不吃蛋,我们身体的三大营养素之一的蛋白质从哪里来?如果因为过度的节食,或者营养不均衡,导致身体缺乏营养,而影响身体的免疫力或其他方面的健康,才是得不偿失。

高血脂患者吃肉,只要是科学的吃,适量的吃,不但不会对高血脂形成不良影响,反而可能都会有有益作用。

不建议高血脂患者食用的肉类:动物内脏,羊油牛油等动物油脂,这类食材胆固醇含量较高,同时也不易消化和吸收,容易导致血脂升高的同时,对体重的控制也不利,通常建议应尽量少吃。另外还有一种肉类,就是加工肉制品,这类肉制品往往经过腌制,熏制或者烘焙等加工手段,里面含有亚硝酸盐等多种不健康成分,盐分和脂质往往也较高,对于血脂的控制和身体的健康都有不利影响。

高血脂患者应该尽量少吃的肉类:猪肉,羊肉,牛肉等红肉,都是很好的蛋白质补充来源,但同时这类肉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也较高,对于高血脂朋友的血脂控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即使是对于这类肉食的瘦肉,高血脂患者要控制,可以吃,但少吃点。

高血脂患者可以适量吃的肉类:一般鼓励高血脂患者可以进食去皮的禽肉,如鸡肉、鸭肉,还有鱼肉等白肉类,这类肉食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低,高血脂患者可以适量食用。

鼓励高血脂患者食用的肉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的深海鱼肉,如鲷鱼,石斑鱼,鳕鱼等等,建议有条件的朋友,可以每周吃2次,这类鱼肉不但可以为身体补充营养,还能够有利于肠道中脂质的代谢,对降低甘油三酯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高血脂患者吃肉的问题,肉类的选择很重要,而烹饪方式的选择也很重要,不建议高血脂患者用油炸,油煎,烧烤等方式来烹饪肉类,这样除了肉类中的油脂,烹饪时的油脂同样也会对血脂形成不利影响,而油炸,烧烤等高温加工方式,也会使动物中的油脂转化为反式脂肪酸,更加不利于身体的脂质代谢,因此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吃肉时选择比较温和的烹饪方式,如水煮,清蒸等,能够更好的保持食物的原味的同时,还有利于健康。

还需要指出的是,高血脂的调节和控制,是一个全方位综合管理的过程,光靠吃什么肉不吃什么肉,对改善血脂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除了要注意肉类的选择、进食量以及烹饪方式以外,在饮食上,高血脂患者还应该多摄入膳食纤维和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素,同时控制食量,保持健康的体重和腰围,主食的选择上,精米白面搭配粗粮谷物,豆类奶类坚果类,都可以适量摄入;除了饮食以外,高血脂患者还应该注意加强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控制体重的同时,对于该是脂质代谢,降低血脂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饮食和运动控制好,同时如果还能够做到戒烟限酒,保持良好作息,积极乐观面对生活,这些方面,都是有助于血脂调节的重要方面。

因此,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与其纠结吃什么肉,吃多少肉的具体问题,不如从整体上做到健康良好生活方式保持,对于血脂的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调理,才是真正健康的干预方式。

好了,关于糖尿病能吃牛筋牛肉香肠吗和糖尿病晚餐食谱及做法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